小学数学课堂性学习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就是以学生探究为根本要素的一类教
学活动方式。
详细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自主动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际教材为根本探究内容,让学生能有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答疑惑实践活动,能够自主、独立地发掘问题,经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尤其是探索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的一类学习形式及学习过程。
新课程中强调到,在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亲身经历到其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类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探究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并在探究途中自主得到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新的一类学习活动。
它所带来的即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的改变,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渠道,让学生处在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氛围当中。
在探究性学习中,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学会去探究。
一、让学生在创新活动和动手操作中构建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来考虑,有创新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数学活动。
激发学
生自觉地钻研和创新,在集体交流中,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让数学教学达到学生自觉探究的目的。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有位教师就是如此匠心独到地上好这堂课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先让学生观察圆形花圃,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长钉、一条短绳、一个锥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地上画出圆形花圃的形状。
当学生把圆画好时,教师当即让学生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
这时,学生有感而发,表现出异常的积极。
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又要求他们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
此时,学生又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要用圆规画围,必须认真地观察圆规、准确地认识圆规:圆规的一只脚相当于长钉、另一只脚相当于锥头、两只脚的距离相当于长绳。
学生在激烈地思考和不停地动手中,掌握了画圆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了圆。
整个教学活动都体现着一种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让师生感受到乐趣,体验着享受。
二、合作探究在探究式学习中同样很重要
实践告知我们:学生的探究行为不应只体现在个体,还要联合同桌一起探究,小组探究等探究方式。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
依据本班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习惯和男女比例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明确分配,如: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报告员等,采用定期轮换制。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小组成员有的看刻度,有的量身高,有的做记录,有的查错误。
通过合作,他们感受到相互的依赖。
每一个学生都有归属感,课堂不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
又如,在教学“相距应用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王、小李两人相距400米,小王每分钟走50米,小李每分钟走30米,走了5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这道题属于开放题,单凭个人力量解决有点困难。
小组成员画草图,列算式,争汇报,齐验证,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发。
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倡导多元鼓励评价,开拓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获得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所学内容的本身,从不懂到掌握的成就感;另一方面来自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同学和家长的肯定性评价。
所以,作为一位称职的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学习途中获取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般要多用“真不错”“你很棒”“有见识”“有创意”等鼓励性的语言。
评价也要讲究“创新”,可以采取命名“小小数学家”、“班级小博士”、“生活小行家”、“活动小能手”等多种形式赞赏学生。
评价语言不要局限在有声语言,无声语言有时更具魅力,就比如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下抚摸有时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具备了自信,获得了莫大的鼓舞。
课堂教学的结
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也就此结束。
俗语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
”各种各样的鼓励评价,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使探究成果在课外也能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探究创造带到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
学习“百分数”后,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活现象,如“全场五折起”“八折优惠”“股市上涨2个百分点”等等。
学生在探究中占主导地位,要想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经由多种方式,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就需要提高重视,尽力使探究性学习迈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意义。
【作者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