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心。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雪》。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表达与创作:(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书写小短文,描述雪景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书写一篇关于雪景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写短文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雪》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雪》教学设计+反思+点评8002字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刘新颜(一等奖)一、设计说明1、教学理念: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那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
只要识字,我们都可以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
深一层的,是鉴赏其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即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因而这三个层面既是逐步深入又是互相融合的。
2、教学设想:散文诗《雪》是鲁迅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色彩明丽的文章之一。
文中对江南雪景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对朔方的雪更是倾情讴歌,极力赞美。
美丽的雪景,美丽的文字,都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品读。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那又是怎样的情感在驾驭着这些美丽的文字呢?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虽然孤独但仍不屈抗争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我们阅读本文以后最大的收获吧。
二、教学预设[教学目标] ①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②通过比较,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③通过仿写,内化情感,引导学生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江南的雪对孤独感的衬托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江天《鲁迅赞·有一个人》屏幕上有一小节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学生齐读)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诗《鲁迅赞·有一个人》中的一小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读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能找到答案。
《雪》名师教学设计

《雪》名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雪是一种自然界的珍贵资源,对于孩子们来说,雪是他们每个冬天最喜欢的东西之一。
通过学习雪以及与雪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学习雪的特点和雪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们探索和了解雪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掌握雪的基本知识,如雪的结构、形状、颜色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雪的特点:白色、冷、柔软、可溶于水等。
(2)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形成雪花。
2. 教学方法:(1)整体呈现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雪花的观察和实验,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雪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雪的基本认识,如“雪的颜色是什么? 雪的特点有哪些?”2. 教师示范和实验探究:(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如冷冻盒、饮料碎冰、放大镜等。
(2)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如“我们要观察和研究雪花的形状和结构。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每个学生将一小部分冷冻盒中的饮料碎冰取出,用放大镜观察冰晶的形状,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3. 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2)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雪花模型和雪花制作材料,如剪刀、纸张、贴纸等。
(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雪花模型,并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寺头镇寺头初中姓名:王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感悟散文的精美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感悟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二、走进作者三、整体感知1、默读,划出不了解的字词2、解决字词3学生自由朗读(配乐),自我确定本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在文中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4、学生朗读小组活动:以“我喜欢的雪,你看”有感情的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雪来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5、齐读6,、请同学谈谈读完此散文诗你有何感受,你领悟到了什么?四、精读课文,探究寓意(一)、朗读第1---3段,欣赏江南雪景1、请欣赏一段南国雪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
2、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读后,请同学评评她读得怎样。
请同学们勾出描写江南雪景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江南雪景有什么样的感情。
3、女生齐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朗读第4---6段,欣赏北方的雪景1、放《塞北的雪》,欣赏vcd中北方的雪,请同学谈听后感或观后感。
2、请男生朗读这个部分,然后学生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3、归纳北方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4、男生齐读这部分,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三)、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讨论明确: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但是”一词的运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的寓意再次配乐朗读五、拓展延伸雪向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她纯洁、无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雪》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对于背景的把握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重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加以体会。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识记、理解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品的情感,体悟作者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培养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领会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注意文章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预习导学1、由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出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
1924年12月30日,严冬中的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着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地飞雪,陷入沉思……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
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作家作品:生自由发言。
3、出示背景。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4、文体介绍:散文诗。
5、字词教学,要求学生将难写的字抄写到《学案》上。
三、个体展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把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勾画出来。
2、思考,作者写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从文中找一些词语概括两地雪的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富于生机,绚丽有趣,但却易于消逝;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独立张扬,像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一)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雪》(教学设计 1课时)华山中学于文东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课题:《雪》华山中学主备:于文东复备:【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学习本单元,要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本文是《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构思精巧,意境辽远,意蕴深邃。
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却是展望。
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
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
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耀着理想的光芒。
可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品析两幅雪景图。
3、教学难点:语言的品读,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古诗词、文言文中学生已学过很多关于雪的名句,对于雪的描写了解很多,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学生理解会较好。
雪是常见的且读的相关文章也不少。
学生能自己解决字词的音形义,通过朗读课文以及课后文章能初步品味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博大胸襟和坚强斗志。
1、理解文章主旨和结构,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是难点和重点,在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方面,存在困难。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这首诗。
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雪》的内容和意义。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雪》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领悟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雪》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雪》这首诗,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雪》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解析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4. 欣赏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领悟哲理: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雪》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雪》和完成读后感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雪”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雪的象征意义,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写作练习: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与写作: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修辞分析。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3. 第三课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享不同观点。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3.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雪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对生词短语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3. 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4.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作者对雪的描写,分析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雪景,了解不同地区的雪的特点。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__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__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__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__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__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__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__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__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__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
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2、目标呈现:(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
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
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
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
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
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以雪为主题的作文。
-安排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雪的描绘手法和文章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关于雪的诗歌,并尝试背诵。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赞美,拓宽知识面。
2.写作练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出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潍坊市潍城区符山中学于彩虹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我准备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它们。
《雪》是本单元的第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它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兼有诗歌含蓄深邃的特点。
因此,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则侧重于通过“赏读”,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以“赏读”为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赏语言,学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形成语言能力。
教授本文,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赏、模拟写作理解文本内涵。
教材分析:《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
其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
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
写朔方的雪,则重于动态的表现,造成一种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文章通过对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文章构思精巧,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
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学情分析:《雪》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散文诗。
不过,他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散文,也接触过不少古今诗歌,因此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文章,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联系时代背景,认识鲁迅的战斗精神。
目标确立的依据现代教育观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情智交融,读出雪之精魂——《雪》教学设计

情智交融,读出雪之精魂——《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雪》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2.理解诗歌中“情智交融”的意义;3.培养学生欣赏、鉴赏、理解和表达诗歌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现代诗歌《雪》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2.理解诗歌中“情智交融”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 1.教师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入《雪》这首现代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悟诗歌】 2.学生自主阅读《雪》,感受诗歌中雪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谈谈自己对于雪的认识和感受。
【诗歌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句式、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深入剖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情智交融】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情智交融”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情智交融”的例子,探讨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表达情感】 5.学生针对诗歌主题,进行个人情感的表达,可以是写作、绘画、朗诵等形式。
【拓展延伸】 6.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探讨现代诗歌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2.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和个人情感表达作品;3.课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雪》一课教学PPT;2.相关音乐、视频资源;3.笔记本、画纸、绘画工具等。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情感的共鸣深入理解诗歌,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2.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词语解释、朗诵、分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多个角度认识诗歌;3.在学生个人情感表达环节,要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和表达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尽可能展现个性和特色;4.在教学评估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全面评估,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测试,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
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
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
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
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
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
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
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
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
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
(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
(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
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