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讲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是世界发展积极进步的现象,有利于世界的和
平发展与稳定,中国在外交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积极
推动建立多极世界。 复习备考时,首先要分析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表现, 主要是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一超 多强”等,既要明确其史实或表现,也要分析其影响;理解多 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认识多极化趋势是进步的历史现象;结 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加深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典题例证2】(2012·潍坊模拟)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 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 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 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 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全面认识美国的“冷战”政策 1.美国为称霸世界,挑起的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除战 争以外的一切敌对和对抗形式,如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 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等。
2.原因 (1)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美国 称霸全球战略的主要障碍。
(2)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愿意也不敢重燃战火。美国不敢贸
标高考有5道选择题;2010年新课标高考有7道选择题和2道材 料题,福建文综考查了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 1.原因
(1)经济决定政治,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
展趋势。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世界上各种力 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形成多个力量中心。
2.过程 (1)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 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 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消极影响: 1、导致一些国家的分裂,例如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 (1)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东、西德的产生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 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 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 题达成协议。 ◆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 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 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 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 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美苏均势 2.基础: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4、冷战的表现: 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
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 材第P118---120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政策措施 美国
杜鲁门主义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军事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 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 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 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这就是“杜 鲁门主义”。
直接目的:援助西欧,实现西欧国家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根本目的: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 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 义表现为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 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 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 美国不但进行“冷战”, 也进行“热战”。 其中“热战” 包括 ①分占德国 ②朝鲜战争 A.①② C.①③ ③越南战争 B.②③ D.①④ ( )
④古巴导弹危机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冷战”是指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冷战”
的重点在欧洲;热战就是战争,主要在亚洲进行,就是侵略战 争,故选 B 项。①④是冷战的表现,应排除所有含①④的选项。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复习建议 1. 近几年的高考大多是客观选择题, 且命题数量不断上升, 复习时应加以重视。从命题思想及考查能力上看,本专题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最接近,高考试题多以新情境材料切入,考查学 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页
返回导航
(2)朝鲜的分裂 ①原因: 日本投降后, 美苏军队以北纬 38度线 朝鲜,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 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 大韩 为界进驻
民国 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古巴导弹危机 ①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 始向 古巴 运送中程导弹。 ②结果:经过两国的谈判,苏联撤走导弹。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及评价历史问题
的能力。第(1)问注意凯南这段话的时间和内容。1946 年,他强 调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但又从让德国西部成为一个“缓冲器” 看出,他不主张武力冲突。因此,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先导。 第(2)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3)问强调一手史料 比二手史料的价值更高。第(4)问实际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客观 积极作用,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加紧了国际局 势的动荡紧张
3、影响: (2)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推动了各国进行改革和世界的整体发展
(4)亚非拉不结盟与动的发展壮大和第三世界崛起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
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国家间的联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日益密切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A
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
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 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 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
欧共体的成立: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 国增至12个。
发展:
经济一体化
(1)戴高乐提出
1、雅尔塔体系的本质含义是 A 资本主义体制
B 社会主义体制
C 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体制 D 美苏主导下的国际关系体制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一、原因1、勾画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基础2、美苏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3、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可能性二、两极格局(冷战)的形成过程美国苏联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序幕)2、——遏制苏联、称霸世政治界的全球战略(冷战开始标志)3、——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4、(标志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三、影响1、消极性: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与相交织,造成国际关系一次又一次的紧张2、积极性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逐步发展壮大,由此崛起二新兴力量的崛起9671、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时期力,同时成立,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三走向多极化一、“一超”: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为后盾,以为依托,以民主和为旗帜,试图实现“”二、“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一)欧盟1、欧盟成立: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标志成立2、欧元启用: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二)日本1、注重日美关系;2、与亚洲邻国建立与:3、1992《》:4、日趋膨胀(三)俄罗斯A、对外:外交——确保大国地位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叶利钦的政策保持在的地位和影响发展与的关系B、对内:车臣问题上强硬措施普京的政策:大幅度、应对车臣问题、加强(四)中国1、成为政治大国2、加入组织和组织3、保持汇率稳定,制止亚洲危机恶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超多强。

提纲:一.9.2新兴力量崛起

提纲:一.9.2新兴力量崛起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走向联合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即欧共体成立的原因)①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想尽快发展经济,必须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实行一体化。

(根本原因)②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二战后西欧国受美国的控制,国际地位下降,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③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

欧洲是美苏冷战的主战场,西欧各国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④缓和西欧大国矛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

历史上西欧国家之间战争较多,尤其是法德矛盾影响西欧的稳定,各国的联合能够缓和之间的矛盾。

⑤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政治制度相似,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注: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有何影响?①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③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④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3.欧共体的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4.欧共体的性质:欧共体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5.概括西欧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步伐。

6.欧共体的成立有什么意义?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削弱;③西欧的联合,有力地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依赖美国的保护和支持发展经济;③重视教育;④8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7 (2)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7 (2)

八一九事件
1991.12.22 《阿拉木图宣言》
备注
困难重重. 无法打 开局面
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 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将苏联变为一个松 散的邦联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 质变
苏联完全解体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别了,雅尔塔”; (一)东欧剧变 (二)苏联解体
1、过程
2、原因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 政策上的错误

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

2、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两极格局解体后,俄国面临着什么问题? 它为推行全方位的外交进行了哪些努力? 普京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努力?结果是什么?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
2)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
①加强与欧盟的关系;②车臣问题; ③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国家的关系; ④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 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怎样的基本特点? 发展趋势如何
美国
中国
发展 中国家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杜鲁门于二战后初期曾说:“全世界应该采 取美国的制度”,“不管喜欢与否,未来的 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奥巴马: “必须以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与 态度为依据来行事”。
1、鼎足之势话西方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洲一体化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西方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思考:两极格局解体后,美日欧各提出了什么目标?
并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山①姆目标大:叔建忙立“单坏极”世了界
②行动:
1998对伊拉克空中打击;
1美999国发成动科为索世沃界战上争惟; 一的超级 2001发动阿富汗大战国争;

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欧盟
日本
改革开放,实力增强 中国 其它发展 国家众多,联合自强; 中国家 印\巴等国影响较大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加快
A、表现: ◇欧盟成立: 1991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标志:1993“马约”生效; ◇1999 欧元正式启用 ◇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B、影响: 综合实力增强; 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影响。
3、“欧洲人的欧洲”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日本的崛起
探究问题四: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的变化,二战 使日本一败涂地,经济衰竭,但在短短 的二十几年间,日本即一跃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被誉为世界 经济史上的“奇迹”。试分析其原因?
2、积极的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 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 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 世界由此崛起。
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国际形势发展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 存的局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代主题; 2)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和 冲突(民族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加剧、霸权主义横行, 使天下并不太平; 3)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九.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九.二

(2)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 第二号 义世界________经济大国。
(3)80年代以后进一步增长,1987年,日本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 资产居世界第一位。它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
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史料探究
材料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总理阿
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的 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
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
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 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 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它可以在 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方针,制
定了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 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教育。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80年代以后,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 度。 2.表现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 展时期。
3.影响 (1)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政治大国 (2)日本企图谋求“_________”地位,开始奉行 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发展历程
(1)建国到“文革”之前:①1957年,“一五”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84 (2)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84 (2)
的②砝只码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在阿登国纳际回事忆务录中》发挥作用。
材料3:西欧各国普遍较小,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 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 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
利地位。 ③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
2.经过: ⑴欧洲经济一体化
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 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定《巴黎条约》,欧洲 煤钢共和体建立;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 共同体。 ④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用。
欧共体的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 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 进经济的发展。
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⑤ 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
欧洲人的欧洲 (欧洲一体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重要原因:与美苏抗衡,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③思想基础: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④经济基础: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 ⑤政治前提:法德两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道路; ⑥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⑶军事上:建设独立的军事防务体系。
• 欧盟努力建设欧洲独立的军事防务体系,希望 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在区域安全问题上结束完全 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 经济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的历程:政治一体化
军事防务体系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 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
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2.分析总结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3.分析总结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总结【单元概述】一、主要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导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这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一超多强(格局过渡时期,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二、基本线索: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第一课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1、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2、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由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3、美苏在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和意识形态(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上的分歧。

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根本原因)。

二、美苏“冷战”1、“冷战”概念:二战后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2、“冷战”的表现: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⑴美国: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实际上是美国政府“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全面开始的标志。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③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后来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也正式形成。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人民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人民版

返回目录
第13讲
主 干 知 识 梳 理
美 苏 争 锋
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来扶 ③经济:美国——1948年,__________ 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苏联——1949年,苏 经济互助委员会 ,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联等国成立________________ 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④军事:美国——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成立北大 军事政治 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__________ 集团,加剧了冷战的程度;苏联——1955年,以苏联为首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两极格局政治形成。
返回目录
第13讲
主 干 知 识 梳 理
美 苏 争 锋
2.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①原因:1950年,美国干涉朝鲜内政,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②结果:1953年战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 束。 美苏冷战 为背景的 ③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__________ 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2)越南战争 ①原因:1961年美国发动了侵略越南的局部战争。 ②结果:美国失败,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 恢复和平的协定》。 局部 战 ③影响: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的______ 争。
美 苏 争 锋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__________ 等国际会议确 雅尔塔 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制。
国家利益 上的矛盾冲突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 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 界”。 (4)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返回目录
第13讲
美 苏 争 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件

造成朝鲜分裂、朝鲜战争
朝鲜分裂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 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打着“联合国军”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
造成越南战争
1961年—1975年
5
欧洲
二战后复兴 六七十年代联合 1993年欧盟
2002年欧元
欧洲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
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
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及共产主义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有人说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是一个核桃的两半,你如何理解?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14
15

引发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大国力量对比变化 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

根据表格提示, 回答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
复习反馈
领域
美国
政策措施
苏联
政治 (冷战杜全鲁面门开主始义的标志)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把人类拉2入1 核战边缘
美苏 军备 竞赛
原子弹:美国1945年, 苏联1949年。 热核炸弹:美国1952年,苏联1953年。 洲际弹道导弹(ICBM):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 人造卫星:苏联1957年,美国1958年。 多弹头导弹(MRV):美国 1966年, 苏联1968年。 反弹道导弹(ABM):苏联 1968年, 美国1972年。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美国1970年,苏联1975年。 远程巡航导弹:美国1982年, 苏联1984年。 新型战略轰炸机:美国1985年, 苏联1987年。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五单元 第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五单元 第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单元第2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广角]“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和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因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举行雅尔塔会议而得名。

其核心内容是美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历史广角]三个世界的划分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出美苏是超级大国,为第一世界;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广大的亚非拉不发达国家统称为第三世界。

[历史广角]多极化趋势中的“极”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主题一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材料一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材料二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2014届高三历史精讲巧解分类攻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三历史精讲巧解分类攻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14高考历史精讲巧解分类攻克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 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 世界大战即将爆发2.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A. 罗斯福新政B. 新经济政策C. “冷战”政策D. “孤立主义”3.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冠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1961-1973 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中的三八线A. 美苏冷战B. 和平与动荡并存C.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D. 多极化趋势加强4.右侧《最新型的美国汽车》漫画,形象的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措施是()A. 实施美元贬值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刺激汽车工业发展D. 推行杜鲁门主义5.下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A.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B.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根源C. 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本质D.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野心6.下列四副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美苏坦克在柏林1983年美国推出1987年美苏达成部墙检查站“怒目相视”1972年美苏签署“星球大战”计划分销毁核导弹协定《反弹道导弹条约》A. 既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B. 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C. 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D. 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7. 1974年,前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福州名校模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②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美国大力扶植④重视科技和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3·漳州模拟)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A.欧洲共同体形成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3.(2013·莆田模拟)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4.(2013·烟台模拟)“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5.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6.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主流强调“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有主宰地位的自由的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建立单极世界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唯一出路B.多极化趋势必将退出国际关系的发展C.只有建立单极世界,国际自由经济才能存在D.单极霸权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国际冲突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B.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8.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读下图的漫画,你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迅速发展B.人类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C.地区冲突影响人类的和平D.当今世界大国的强权政治9.(2013·莆田模拟)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两极格局结束及多极化趋势加强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10.2004年执政的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盖尔诺特·埃尔勒认为:“目前世界格局介于冷战格局消失的后期和多极化形成的初期,在超级大国美国之外,正在出现一些‘次中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所谓“次中心”就是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B.美国对“次中心”的出现持欢迎态度C.未来一段时间世界不会再有“中心”存在D.“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1.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12.(2013·福建四地六校模拟)从下面两图的变化中,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从对抗到联合B.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C.从战争到和平D.从军事联盟到货币统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16分)(2)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8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

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材料三材料四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描绘了哪两种国际格局?(2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向图二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4)材料四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

(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欧洲,为欧洲提供援助,排除②。

2.【解析】选D。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并未确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3.【解析】选C。

1870年普鲁士属于封建王朝,而法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故A不正确;1871年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皇帝权力很大,故B不正确;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故D不正确。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政治格局。

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不是某一大国称霸,而是多极化趋势。

5.【解析】选B。

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符合题意。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单极霸权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国际冲突,也能更好地协调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故D与材料含义相符。

A、B、C 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故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A。

材料强调的是国际经济合作需要一个霸主,这样能够避免冲突。

材料并不包含建立单极世界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唯一出路这样的含义。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从材料信息看,时间界定在20世纪50—80年代,在此期间日本主要依附于美国。

8.【解析】选D。

依据对题目图片信息的解读、分析可知,美国和北约对利比亚的态度明显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故正确答案为D。

A明显错误;B、C从漫画的内容中无法得出。

【变式备选】《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称:“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

”美国之所以这样解释全球化,其目的是( )A.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B.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C.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D.压制别国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99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但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认为,全球化又是“人权”的“全球化”,即美国希望把美国的人权标准推向全球。

这反映出美国希望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

“20世纪的最后10年”即1990年到2000年之间,这一时段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B。

A“已经形成”的表述错误,排除。

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是趋向缓和,排除。

D开始崛起是在1961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上。

故选B。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从题干关键信息“次中心”看不是指某一极,而是美国之外的另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国或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多个力量中心组成的“次中心”,它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史实,故选D。

【变式备选】(2013·安徽六校模拟)基辛格说:“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表明( )A.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B.“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解析】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