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4.2山地的形成课时练习
课时作业41: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成山B.褶皱隆起成山C.向斜成山D.背斜成山2.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A.张力影响B.挤压力大C.岩石坚硬D.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岩层向下凹可知,该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故图中①为向斜山。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处岩层向上凸,应该为背斜,但是却形成了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答案 1.C 2.A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因此甲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乙处、丙处岩层连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都是断层B.甲为断层,受挤压力作用形成C.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D.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A.泰山B.渭河平原C.庐山D.华北平原解析第4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甲、乙两处都是断层,但甲处显然是受张力,乙处断层是受挤压力形成的。
第5题,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泰山、庐山都是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形成的山岭;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并受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
答案 4.A 5.D(2019-2020·河南洛阳高一期末)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
读某地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A.向斜、山脊B.背斜、山脊C.向斜、山谷D.背斜、山谷7.该地质构造()A.其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有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D.岩层形态不利于开挖隧道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故图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背斜、山谷,D符合题意。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4.2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下面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发生错动、位移为断层。
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和背斜谷,④为地垒。
答案:C读下图,完成第2~3题。
2.图示地质构造为()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构造D.褶皱构造3.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A. 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 Q地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D. P地地下水丰富解析:第2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故P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
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
第3题,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④缺失,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④所含的资源。
Q地为向斜,不利于油、气的贮藏。
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岩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
答案:2.D 3.B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c和a挤压而成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D.a和b挤压而成5.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A.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解析: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c)与印度洋板块(b)碰撞挤压而成。
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
答案:4.C 5.A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所示的山岭是由()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7.以下地形区中,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解析:第6题,从图中断层组合中岩体的升降运动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所示山岭为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高中地理 4.2 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4·银川高一检测)关于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常形成山地,所以山岭定是背斜B.向斜常形成谷地,所以凹地定是向斜C.向斜也可成山,背斜也可成谷D.断层上升的岩块也可以成为谷地【解析】选C。
背斜可形成山地,但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物质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可形成谷地,但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可能成为山地。
2.(2014·西宁高一检测)人类遵循地质构造规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①在背斜构造的顶部开采石场②在向斜构造盆地找地下水③在汾河谷地修建大型水库④沿地下断层线开挖地下隧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背斜顶部物质破碎,易于采石;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丰富;汾河谷地属于地堑,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地下断层岩层破碎不稳定,不适合开挖地下隧道。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B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4.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B.庐山C.渭河平原D.安第斯山【解析】3选C,4选B。
第3题,B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形成谷地。
第4题,A处为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
(2014·杭州高一检测)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 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下图是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3年9月24日(北京时间)在巴基斯坦西部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40 km。
读图,完成5、6题。
5.从图中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6.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A.古登堡界面以下B.外核C.岩石圈D.软流层【解析】5选C,6选C。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第1课时)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4.2山地的形成(第1课时)一、选择题下图为一典型褶皱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注:形成年代侏罗纪早于第三纪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2.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处属于()A.断层B.海岭C.背斜D.向斜4.图中,M处属于()A.冲积平原B.冲积扇C.“U”形谷D.谷地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 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下图是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3年9月24日19:29:49(北京时间)在巴基斯坦西部(27°N,65.5°E)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40 km。
读图,完成5~6题。
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5.从图中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6.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 ( )A.古登堡面以下B.外核C.岩石圈D.软流层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山脉M是()A.冈底斯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横断山8.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地带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背斜B.向斜C.断层D.褶皱10.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华山D.富士山二、综合题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2山地的形成课后作业

4.2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山岭是由( )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2.以下地形区中,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断层、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某地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的地形类型及地质构造是( )A.山地及向斜B.盆地及背斜C.丘陵及向斜D.平原及背斜6.关于Q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Q处为含油层,储油构造良好B.若Q处为含水层,水井出水量大C.若Q岩层为石灰岩,不可能找到化石D.若在Q处修建地下隧道,工程不易倒塌、渗水7.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陡坡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9.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11.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
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13.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读下图,回答14~15题。
课时作业3:4.2山地的形成

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山东省极力推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
第2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③是背斜构造。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3~4题。
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3.C 4.A解析庐山和泰山一样,同属断块山。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读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6.这种水系多出现在()A.背斜B.向斜C.地堑D.火山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河流水系分布特征,可判断该水系为放射状水系。
第6题,火山的地貌形态一般呈锥形或盾形,符合图中水系的分布特点,其他几类地貌都不具有这种水系特征。
下图是“油气田地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A.向斜B.背斜C.断层D.地堑8.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A.气、水、油B.气、油、水C.水、气、油D.油、水、气答案7.B8.B解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如右图)。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8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
读图回答1~2题。
1.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堑B.地垒C.断层 D.褶皱2.教师演示了( )A.板块碰撞挤压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1~2.解析:第1题,读图甲可知,岩层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故该景观的地质构造为褶皱。
第2题,教师演示了岩层受水平挤压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
答案:1.D 2.C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读图,回答4~5题。
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C.高原 D.盆地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4~5.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建设的主要阻碍,铁路多沿四周的低平地区修建。
第5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但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铁路。
答案:4.B 5.D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属于( )A.断层 B.海岭C.背斜 D.向斜7.图中,M处属于(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C.角峰 D.背斜谷6~7.解析:第6题,P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第7题,M处岩层向上弯曲,判断为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谷。
答案:6.D 7.D8.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⑤坚如磐石A.①②⑤ B.①②④C.②③⑤ D.①④⑤解析:①水滴石穿——流水侵蚀;②沧海桑田——海侵海退、地壳升降;③稳如泰山和⑤坚如磐石都表示极其稳定的情况,忽视了外力作用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转偏向力、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改道。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练习(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2山地的形成练习(含解析)【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岩塔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所以首先有固结成岩过程;据图,目前景观是岩塔或荒漠,说明这里受到了风化侵蚀;而风化侵蚀是发生在隆起抬升,地势高的地区,所以在固结成岩后,接着是内力抬升,才被风化侵蚀,形成岩塔;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在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沙漠,所以最后是风力沉积,C正确,ABD 均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地貌景观的形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材料,在近海边,还发现有硬叶林植被,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地区的典型植被,说明该地至少曾经是地中海气候,根据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和澳大利亚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只有②地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 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C. 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 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A. 石英岩、大理岩B. 石英岩、片麻岩C. 板岩、片麻岩D. 板岩、大理岩【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判读。
读图,从图中的岩浆岩分布来看,一定是先挤压形成褶皱后,再发生岩浆的侵入,现在岩浆岩所在的位置的沉积岩(石灰岩和页岩)被岩浆占据;再根据断层两侧岩石的分布可以判定是岩浆侵入冷却后,再发生的断裂错位,故三者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和发生断裂,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循环。
①处的岩石原本是页岩,经过岩浆的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板岩;②处的岩石原本是石灰岩,经过岩浆的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
高中地理4.2山地的形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4.2山地的形成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解析】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
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可能是岩层上升遭受侵蚀。
【答案】 C2.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解析】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且为向斜构造,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
【答案】 C3.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上的岩浆岩与该地岩石的成因相同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C.该处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D.该处岩石是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形成的【解析】岩浆易在地壳薄弱处喷涌,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火山。
沿线状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而此处的岩浆岩是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与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答案】 B读下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虚线为岩石年龄界线,回答4~5题。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地形及地质构造的是(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可以判断该处的地形为山谷。
再根据该处中心岩层新、两侧岩层老可知,该处为向斜。
即该图表示向斜谷,如C所示。
【答案】 C5.图中地形的成因是( )A.向斜成谷B.背斜成山C.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D.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性破碎易被侵蚀,成为山谷【解析】由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处属于向斜成谷。
【答案】 A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
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
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4.2山地的形成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 4.2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庐山以雄、奇、秀、险有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名。
据此达成 1~2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结构()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结构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C 2.A读某岛屿简图,回答3~4 题。
3.该岛地势 ()A.中部低,周围高B.中部高,周围低C.西北高,东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4.该岛的城市和公路散布拥有 ()A.沿河谷散布的特色B.网格状散布的特色C.环岛屿散布的特色D.与纬线平行的特色答案: 3.B 4.C5.以下图为“某地地层表示图”。
从 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三个地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答案: D6.以下词语,从地质作用的看法看,正确的选项是()①磨铁成针②沧海桑田③坚如盘石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⑤坚如盘石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答案: B以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练新。
读图,回答7~8 题。
7.图中, P 处属于 ()A.断层B.海岭C.背斜D.向斜8.图中, M 处属于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角峰D.背斜谷第1页/共3页1 / 4答案: 7.D 8.D读图,回答 9~10 题。
9.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10.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筑,最可能的原由是 (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少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答案: 9.B 10.D读图,回答 11~12 题。
11.从成因上看,山地M 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2.以下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一样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答案: 11.C12.B13.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结构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 B二、综合题14.读下边“某地地质剖面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1: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B.b图C.c图D.d图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与上图甲处地形成因相同的是( )4.该区域( )A.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B.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C.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D.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如图所示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植被B.气候C.河流D.地形6.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A.缓解噪声污染B.提高通行效率C.减少洪涝灾害D.增加科技含量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资源8.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
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A.①线路B.②线路C.③线路D.④线路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褶皱10.下列地形与图中右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华山D.富士山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12.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二、综合题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5: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 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2. 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016年1月15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冰岛Holuhraun火山自2014年8月29日开始喷发,5个月来依然没有停止迹象,其形成的熔岩领域已经蔓延到88公里之外。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3. 下列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B. 造成北极地区冰盖大面积融化,形成洪水C. 将增强大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 火山喷发后当地昼夜温差变小4. 该岛屿拥有丰富的( )A. 地热资源B. 石油资源C. 淡水资源D. 人力资源据监测,某火山喷发时间约8个月,大多数时间火山灰(图中浅灰色部分)向东南方向飘去,火山灰几乎覆盖了整座山。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5. 该火山最有可能位于( )A. 意大利B. 美国西海岸C. 东南亚D. 南美洲西海岸6. 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覆盖在地表的火山灰可转化为( )A. 侵入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岩2016年5月26日,据外媒报道,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意大利埃特纳火山(Etna)再次爆发,朝天空喷出红色岩浆。
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7. 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A.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B. 两大板块交界地带C. 地中海沿岸D. 断层构造地带8. 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剧附近地区的( )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空洞D. 光化学烟雾9.读“我国某地景观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 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C. ③处地势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D. ④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是内力作用的结果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已有多幢大楼倒塌,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4: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 A.平原 B.山地C.高原 D.盆地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3~4题。
3.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B.乙C.丙D.丁4.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形成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A.渭河平原 B.汾河谷地 C.东非大裂谷 D.长江三峡7.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是为了()A.保护植被 B.减缓坡度 C.防止坍塌 D.缩短距离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地质构造主要由水平张力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10~11题。
10.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1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属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________。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比其他地区密度低。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3: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内容反映的是()A.断层 B.地垒 C.地堑 D.褶皱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3~4题。
3.宏观地形M是()A.巨大裂谷 B.低缓高原 C.岛弧—海沟 D.山脉—海沟4.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A.下地幔 B.软流层 C.海底岩层 D.板块内部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回答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读世界某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相对运动方向),完成7~8题。
7.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 )A.甲乙之间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间的海沟、海岭C.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高原D.甲丁之间的海沟、岛弧8.甲板块( )A.参与了地质循环B.漂浮在莫霍界面上C.周边多地震活动,少岩浆活动D.以海岸线与其他板块分割读“断层示意图”,完成9~11题。
9.断层构造是由( )A.岩浆活动引起的B.变质作用引起的C.地壳运动引起的D.岩石间的转化引起的10.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的是( )A.喜马拉雅山B.泰山C.富士山D.安第斯山11.有关断层和地表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断层常常形成平直的陡崖,如华山北坡大陡崖B.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C.水库等大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断层带D.若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不会对原有地貌造成影响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
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②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褶皱基本形态⎩⎪⎨⎪⎧背斜:一般岩层③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④较老,两翼岩层⑤较新,地貌一般发育为⑥山岭,但常被侵 蚀成⑦谷地(如右上图中字母⑧A 处所示)向斜:一般岩层⑨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⑩较老,地貌一般发育为⑪谷地,但因耐侵蚀 反而成⑫山岭(如右上图中字母⑬B 处所示)(3)板块构造学说a .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b .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⑭裂谷或发育为⑮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⑯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⑰断裂面发生明显的⑱位移,就形成断层(如图)。
(2)位移⎩⎪⎨⎪⎧水平方向:⑲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⑳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其中相对下降部分形成○21谷地或低地(图中乙处),如我国的○22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部分成为○23山岭或高地,又叫断块 山(图中甲处),如我国的华山、泰山等3.火山(1)形成:○24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25地表的出口火山锥:由○26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 在○27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28锥形体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答案 不对。
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
但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因此,判断背斜、向斜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三节山地的形成[基础巩固]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完成1~2题。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3~4题。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A.c和a挤压而成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D.a和b挤压而成4.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 )A.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5.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主要成因有( )①流水堆积作用②风力侵蚀作用③地壳水平运动④地壳垂直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8月3日报道,从8月1日起,印度尼西亚三座火山在三天内陆续爆发。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回答6~7题。
6.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经冷却形成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B.②C.④D.⑤7.图中的②形成③必须经过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8.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0分)
请回答1-2题:读“地质剖面图”,完成。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2.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内因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3.下列地质构造有利存储地下水的是()
A.背斜谷地
B.向斜盆地
C.断块山地
D.断层凹陷盆地
4.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气候 B.河流分布 C.植被 D.地形
5.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岩石受力大
B.岩块相对移动
C.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D.断层平直而陡峭
6.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7.关于地貌或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庐山泰山等是内力作用使岩层褶皱隆起形成的
B.流水作用使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深厚广大
C.岩石断裂形成的向斜构造有利于存储地下水
D.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8.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右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9.下列地质名称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B.火山和地震
C.板块构造和大陆漂移
D.背斜和向斜
10.下列山地的形成与断层构造有关的是()
A.富士山
B.喜马拉雅山
C.安第斯山
D.泰山
11.沿断层线常发育沟谷河流的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体相对位移
D.岩石受张力作用
12.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请回答13-14题:宁波的纬度在北纬30°左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13.宁波的四明山风景优美,山上树木葱郁,这里的植被大多属于()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4.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请回答15-16题:读“地质剖面图”。
15.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6.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内因()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请回答17-19题: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
17.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18.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 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9.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20.该地聚落分布特点是()
A.沿河分布
B.沿交通线分布
C.沿山脊分布
D.沿山谷分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21.读图1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为合理,理由是(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3)为了更好的发挥Ⅰ河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措施
(4)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地修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先修公路,后修路
(5)图中a村坐落在地形区上,c村坐落在地形区上
(6)图中河流Ⅱ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
图中河流Ⅰ的下游以侵蚀作用为主
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C 6.A 7.D 8.A 9.D 10.D 11.B,D 12.D 13.C 14.A 15.B 16.C 17.B 18.C 19.C 20.B
二、综合题
21.(1)②坡度缓
(2)照顾C地经济发展
(3)入海口处建海港
(4)铁路
(5)山区平原
(6)流水侵蚀流水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