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啥缺乏创造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看到网友分享的一篇文章《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有想象才会有创造。
如果大脑成了储存书本的硬盘,装得满满的,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创造发明?我们现行中小学教育,学生早出晚归,回家赶作业,晚上十点多才做完,周六还上课,哪有玩耍的时间?哪有业余爱好?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创造性思维也只是口号而已,没落到实处。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就是要快乐,正如老人到时间要退休一样,再干,力不从心啊。
孩子学前,你非要让他学这学那,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了,然后把高年级的课程往下挪,层层加码,压得孩子踹不过气来,孩子容易厌学,这就危险了。
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爱学、主动地学。
也难怪,大家都这么搞,家长怕“输在起跑线上”,就在学前下功夫,没法子啊!不搞,要落后呗!于是从学前班就开始“备战高考”,眼瞪瞪看着孩子熬夜、眼睛近视、疲惫不堪···········唉!有啥法子呢?
我们的教育顶层设计、决策部门应该重视德国教育的经验,反思我国教育的弊端,拿出统一的、一盘棋的部署来。
作为一个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看出了问题,也多次发表建议意见,也看出在改革,但力度还不大,基层仍“我行我俗”,应引起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