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体检者体检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按照
护理模式的差异将86例体检者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4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
护理,43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①观察组体检者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穿
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1%,组间数据经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②观察
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为81.39%。
组间数据P
<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中,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优质护理;体检采血;穿刺点按压;应用效果
体检科常见操作之一为静脉采血,如果在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体检者对穿刺点未进
行正确按压,或者按压时间不充分,极易出现皮肤淤血、疼痛或者血肿等,对再次静脉采血
会产生一定影响,极易出现纠纷事件[1,2]。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
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体检者体检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按照护理模
式的差异将86例体检者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43例。
对照组是由27例男性和
16例女性组成,年龄跨度24-77岁,(61.1±3.1)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是由30例男性和13
例女性组成,年龄跨度23-78岁,(62.1±3.4)岁为平均年龄。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数据,组间未形成统计学意义,但存在研究性。
1.2 方法
1.2.1 穿刺点按压
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检者穿刺点按压方法均为伸肘棉签两指直压。
完成采血之后及时拔出
针头,当针头离开患者皮肤时将消毒棉签递给体检者。
棉签顶端位置方向为操作人员方向,
在和针眼距离远心端0.5cm位置处和血管呈现平行状态,将其压在血管上,告知体检者采用
未予以采血一侧手指并排横向按压棉签,拇指向上托住上臂[3,4]。
可一同按压血管针眼以及
皮肤针眼,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将肘部予以伸展,不应对其进行按揉,持续按压时间为5
分钟,此外按照体检者的年龄、凝血功能等相关方面考虑是否将按压时间延长。
1.2.2 护理
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模式行优质护理,内容如下:①环境
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体检环境,将体检相关流程
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予以告知,陪同患者对院内环境进行熟悉,加强其安全感。
②心理疏通。
护理人员在对体检者进行采血之前需要和患者进行交流,告知体检者采血不会对自身产生不
利影响,采血过程中会产生轻度疼痛,待穿刺后需要松拳,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将
其注意力分散,将其情绪放松,从而缓解疼痛敏感程度。
③护理人员在采血后对体检者进行
健康知识讲解,告知体检者完成采血后不能进行肢体动作,如提、拉或者握等,按压时间应
大于5分钟,以免穿刺血管出现破裂引发皮下血肿现象。
1.3 评估指标[5]
比较两组体检者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即皮下血肿、瘀斑、淤血、疼痛;而后
待两组体检者完成采血后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如患者调查分
数在85分以上说明对护理模式非常满意,如患者调查分数在60-84分之间说明对护理模式满意,如患者调查分数在59分以下说明对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检者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经过SPSS21.0统计
学软件工具计算后均以计数资料(n%)呈现,卡方对数值进行检验,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后以
P<0.05为差异,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体检者经过护理后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后为6.98%;对照组体检
者经过护理后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后为27.91%,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后以P
<0.05为差异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3 讨论
体检主要项目为血液检查,能够将体检者潜在疾病发现。
但是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体检者对采血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对穿刺点未进行正确按压,极易产生采血后皮下血肿
或者淤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虽然具有较小的创口,静脉采血依旧为有创性操作[6,7]。
而基
础护理则主要重视技术方面,将体检者心理和精神方面予以忽略,如果将有效的护理措施应
用于体检者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体检者舒适度提升。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86例体检者进行分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体检者经过优质护理后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后为6.98%;对照组体检者经过基础护理后12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后为27.91%,结果说明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体检者采血后
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如下[8,9,10]:护理人员认为体检者在采
血过程中会出现紧张情绪,为此采血前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以热情的态度接待体
检者,而后将体检相关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予以告知,陪伴体检者对熟悉院内环境,从而
创建友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体检者的安全感,对于护理人员实施采血穿刺体检者可认真配合。
此外护理人员在对体检者进行采血之前需要和气进行交流,语气需要温和,告知其采血过程
中可能出现轻度疼痛,穿刺完成后可放拳,将情绪放松,缓解疼痛。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
要告知体检者按压穿刺的正确方法,完成采血后及时取针,将消毒棉签予以患者,棉签顶端
位置方向为操作人员方向,在和针眼距离远心端0.5cm位置处和血管呈现平行状态,将其压
在血管上,告知体检者采用未予以采血一侧手指并排横向按压棉签,拇指向上托住上臂,有
助于对皮肤和血管针眼进行一同按压,告知体检者伸展肘部,但不应进行按揉,以免操作不
良出现淤血或者皮下血肿,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模式非常满意24例,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计算为97.67%;对照组体检者对护理模式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计算为81.39%,说明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
意度。
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如下:护理人员对体检者进行采血后实施健康教育,告知体检
者在采血后不能做拉握等一系列动作,按压时间大于5分钟,避免穿刺血管出现破裂而引发
皮下血肿。
经过健康教育后,体检者对采血健康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可充分感受到护理人
员对自身的重视,进而将自身护理满意度提升。
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较为重视,为此医院实
施体检的人数显著提升。
因为体检处具有较大的人流量,体检人员会出现焦虑或者烦躁等情绪,从而间接的加重了体检采血时的疼痛感。
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中,可使患者了解按压的目的以及意义,增强自身的被尊重感,从而有助于心态放松,继而正确
按压,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起到有利作用,此外护理人员和体检者间的交流,可缩短护
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创建。
然而对于本次研究中的病历探究,由于样本数
量和时间均存在限制,并未加深分析采血后穿刺点按压疼痛情况,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体检者在进行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将采血
安全性提升,对体检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可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有利发展,具
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凤玲,黄焕葵,张顺欢等.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
医药科学,2016,6(10):129-131.
[2] 赵利. 教职工体检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医学信息, 2015(12):143-143.
[3] Jin Y, Zhu M, Jiang M.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 Journal of Diagnostics Concepts & Practice, 2016.
[4] 樊利娟.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6(15):148-148.
[5] 邱征丽, 伍小玲, 谭东娥,等. 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0):84-86.
[6] Yuan F, Huang H, Zhang 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research of high-quality nursing on puncture point pressing method after blood sampling in physical examination[J]. China Medicine & Pharmacy, 2016.1122-1124
[7] Zhou W, Zhang X, Zhang Y. Comparison of puncture site pressing duration after blood sampling at the radial artery among patients medicated with antiplatelet drugs[J].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11.112-114
[8] 陈如燕, 吴英. 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3):68-70.
[9] Chen R Y, Ying W U.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Need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dur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J]. 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1.66-69
[10] 杨海双, 庞燕芬. 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