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Ag2S B.H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 是无毒的
2.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3.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4.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2H2和CO B.只有C2H2
C.C2H2、H2和CO D.CO和H2
5.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B.
C.
D.
6.对于化学反应: C+CO2高温
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0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待测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9.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0.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
C.
D.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11616
(g)
反应后质量(g)17m6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D.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13.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14.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 ②Cl2③HClO ④X ⑤NaClO4。
根据氯元素化合价的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Cl B.KClO3C.HClO2D.Cl2O5
15.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高温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H2B.H2O C.H2O2D.HCl
16.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
2
+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A.N2O3 B.NO2 C.NO D.N2O
17.复方冬青油软膏有强力镇痛作用。
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8∶3
18.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0.4g D,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
19.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
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20.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X,可表示如下:
2Na2O2+2CO2=2Na2C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Na2CO3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白磷与X反应生成大量白雾
21.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2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的值是 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23.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A.FeO B.Fe3O4
C.Fe2O3D.FeSO4
24.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5.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3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说法正确;B、H2S 中H显+1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B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氧气 = 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00%7.7%<10%
16+126
⨯
⨯≈
⨯⨯
,说法正确;故符合题
意;
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Cl6。
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35.5×6)=12:35.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A
【解析】
【详解】
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2H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2H2,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2H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②如果含有C2H2和CO、氢气,CO、H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2H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
故选A。
5.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C+CO2高温
2C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
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
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
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11.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17+m+6+11,故m=1g。
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反应前后,X物质质量增多,Y质量不变,Z质量减少,W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反应后Z质量为6g,Y质量为1g,故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
反应后剩余6gZ,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
反应后剩余的W为11g,消耗的W为16-
11=5g,故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变为CO2气体,其中的H元素变为H2O蒸汽逸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蒸汽。
D.C+O2CO2。
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碳和32 g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氧气的质量是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
可生成22g.错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有一种单质三种化合物,故A不正确;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详解】
根据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可知,①KCl 、②Cl 2、③HClO 、⑤NaClO 4中Cl 的化合价分别为:-1、0、+1、+7,化合价依次升高,故X 的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KClO 3、HClO 2、Cl 2O 5中的Cl 的化合价分别为:+5、+3、+5,只有AgCl 中Cl 的化合价是-1价,不在+1和+7之间。
故选A 。
15.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 :2,H :8,Cl :2,O :8,反应后N :2,H :0,Cl :2,O :4,X 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 的化学式为H 2O 。
故选B 。
16.C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 3(稀)═3Cu(NO 3)2+2X↑+4H 2O 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NO 。
故选C 。
17.D 【解析】 【分析】
复方冬青油软膏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由分子模型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有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详解】
A 、该物质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 正确;
B 、该物质的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883
C H O ,故B 正确;
C 、该物质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2CO 和2H O ,故C 正确;
D 、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8):(316)1:6⨯⨯=,故D 不正确。
故选D 。
18.B 【解析】 【详解】
生成D 的质量:5.6g+7.3g ﹣12.7g =0.2g 设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x
A
+2B =C +D 5.6g 0.2g
x
0.4g 5.6g 0.2g =x 0.4g
x =11.2g
答: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11.2g 。
19.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 质量减少46g ,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 ,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 ,是生成物。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89g+54g 待测,=32g 待测,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24g 44⎛⎫⨯⨯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54g 100%=6g 18⎛⎫⨯⨯ ⎪⎝⎭
,24g+6g=30g <46g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
20.D
【解析】
【详解】
A 、Na 2O 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O 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学式整体化合价为0的原则,(+1)⨯2+x ⨯2=0,所以x=-1,故正确;
B 、CO 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可用作气体肥料,故正确;
C 、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能和油污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故正确;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的化学式为O 2,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
故选D 。
2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物质甲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 正确;
B 、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 原子,1个B 原子,则A 、B 原子个数比为3∶1,故B 正确;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B 原子,反应后有2
个B原子,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为A2,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22.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
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3.C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C。
24.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5.B
【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H2S,乙物质是SO2,丙物质是H2SO4。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
意;B、转化①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
比为2:3,符合题意;C、转化②是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32116411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