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平乐中学高三语文组审题人:王勇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由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9题,每小题3分,共计27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许(yīng) 单薄.(bò) 煞.风景(shā) 徇.私舞弊(xùn)
B.监.生(jiàn)匀称.(chèng)拓.本(tà)削.铁如泥(xuē)
C.薄.(bò)荷沉浸.(jìn)扣人心弦.(xián)三天两宿.(xiǔ)
D.花蕊.(ruǐ)纤.细(qiān)咯.血(kǎ)折.本(s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融形骸成群结对沸反盈天
B.文采安详嘻笑怒骂浅尝辄止
C.羸弱盘桓乌烟瘴气声名雀起
D.田畴付梓掎角之势心律不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的黍离之悲
....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B.经过一系列整顿,社会治安得到良好保障,犯罪率明显下降,老百姓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我们
小区也像过去那样安之若素
....了。

C.很多同学平时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问题上不以为意
....,他们认为考试时留意一下就可以了,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D.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
....地洗脸刷牙、整理床铺,为此,教官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

B.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C.2013年1月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65.03亿元,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免政策以及“两节”放假等三大因素造成的。

D.法治社会中,执法人员是为民保平安的,可是当今部分执法者法治观念淡薄,动辄就出手伤人,令人堪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科学家们通过模拟早就预测到,第一批恒星中的某些恒星是非常巨大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00倍,在仅仅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生存和死亡——这个时间在宇宙中相当于一眨眼的功夫。

但天文学家们一直没有发现第一批恒星存在的迹象。

他们只能推测,那些恒星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由氢、氦和微量的锂构成。

随着那些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之后,产生了第一批重元素,通过这些重元素演化出了后来的星系和恒星。

②目前,利用一项被称为“恒星考古”的技术,日本国家天文台的青木和光及同事发现了这种恒星的首个迹象,这种迹象保存在其远古后代的化学成分中。

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存在于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其中的化学成分表明该恒星形成于一个气团,气团是由一颗非常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

③第二代恒星燃烧较慢,已经存在了大约130亿年,它们中含有微量较重的元素,这表明这些恒星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以前的一颗或数颗超新星产物使这种气体丰富起来。

“这就像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它们永远在那里呆着,但你可以随时打开。

”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娜·弗雷贝尔说,“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将形成恒星的气团成分搞清,进而可以了解哪些成分以及其中有多少成分来自于第一代恒星。


④跟铁之类的较重元素相比,恒星SDSS J0018-0939中碳、镁和钙等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

研究者称:对于这种特性,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爆炸。

⑤当恒星的核心温度变得非常高时,成对的光子变成成对的电子和正电子,这时就会形成不稳定对超新星。

结果,外表压力下降引起恒星产生明显的塌缩,发生巨大的热核爆炸。

青木称,这种爆炸会将恒星撕裂,产生研究小组发现的高浓度铁和少量的较轻元素。

对此,弗雷贝尔说:尽管外层被炸掉,但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⑥这个研究成果是令人兴奋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家们就可以宣告胜利了。

目前,这只是一颗恒星,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恒星都是以这种方式爆炸的。

⑦研究人员正在观察更多恒星的化学特征,进一步搜寻其他的例证。

如果这种恒星如此普遍,使用定于2018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者利用下一代的大型地面望远镜,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5、下列关于第一代恒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代恒星中的某些恒星体积巨大,质量超过了太阳,但一眨眼工夫就完成了由生到灭
的过程。

B、第一代恒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氢、氦和微量的
锂元素。

C、第一代恒星存在的首个迹象是由日本科学家青木和光与其同事率先使用“恒星考古”技
术发现的。

D、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在于由一颗非常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气团所形成的恒
星中。

6、下列关于“恒星考古”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恒星考古是围绕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保存的化学成分展开的。

B、科学家试图通过搞清第二代恒星的气团成分来了解来自第一代恒星的成分及比例。

C、对恒星考古目前的研究成果应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这些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性。

D、借助两种望远镜同时进行天文观测,恒星考古就会在2018年后取得更大成果。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的“这种恒星”与第三段中的“这些恒星”都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这种气体如同“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

B、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巨大的热核爆炸,似可解释SDSS J0018-0939中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的原因。

C、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弗雷贝尔认为,外表压力下降引发恒星爆炸,尽管外层被炸掉,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直接观察到第一代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冯晖,魏州人也。

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

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

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

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

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转输供给,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

青冈、土桥之间,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

晖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

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

晋高祖下诏书褒美。

党项拓拔彦超最为大族,诸族向背常以彦超为去就。

晖之至也,彦超来谒,遂留之,为起第于城中,赐予丰厚,务足其意。

彦超既留,而诸部族争以羊马为市易,期年有马五千匹。

晋见晖马多而得夷心,反以为患,徙镇静难,又徙保义。

岁中,召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节度使,晖于是始觉晋有患己意。

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

时王令温镇灵武,失夷落心,大为边患。

晖即请曰:“今朝廷多事,必不能以兵援臣,愿得自募兵以为卫。

”乃募得兵千馀人,行至梅戍,蕃夷稍稍来谒,晖顾首领一人,指其佩剑曰:“此板桥王氏剑邪?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俯而取诸腰间,若将玩之,因击杀首领者,其从骑十馀人皆杀之。

裨将药元福曰:“今去灵武尚五六百里,奈何?”晖笑曰:“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吾能杀之,其馀岂敢动哉!”已而诸族皆以兵扼道路,晖以言譬谕之,独所杀首领一族求战,即与之战而败走,诸族遂不敢动。

晖至灵武,抚绥边部,凡十馀年,恩信大著。

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

广顺三年卒,追封卫王。

子继业。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晖传》)【注】①出帝:后晋皇帝石重贵的帝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晖澶州刺史拜:授予官职
B.商旅行必以兵兵:兵器
C.期年有马五千匹期年:满一年后
D.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恃:依靠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功迁队长谨拜表以.闻
B.为.起第于城中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C.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举世非之而.不沮
D.因.击杀前领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12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

(4分)
(2)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

(4分)
11.传主冯晖聪明机智,极富谋略,试举例证明。

(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4分)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选自《孙子兵法》)
13.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

(8分)
浪淘沙
王越①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

去时花雨送春愁。

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

片帆飞影下中流。

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注】①王越文才武略却沉浮于宦海。

(1)请赏析“今日归来黄叶闹”中“闹”字的妙处。

(4分)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恨”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六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3)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归去来兮辞》)
(7)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2分)
地泉之灵
十月。

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

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

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

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

①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瘟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

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

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

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

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它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

②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

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

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

他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

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
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

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让运河路线迂回,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婉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

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

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

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

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

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

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

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

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

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

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十月。

一场秋雨。

”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D.当海阳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E.灵渠的坚固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

16.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地泉之灵”的意蕴和作用。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0分)
1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介绍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6分)
(1)请简要介绍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此漫画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4分)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如不加重视,就会发展成疾病。

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因此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变化不了解,产生疑惑和恐惧;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满负荷、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营养不当,造成亚健康状况。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帮助学生从亚健康状况转向健康状态。

答:
七、作文(60分)
请以“谁在守护那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立意自定,除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套作,不抄袭。

邛崃市高2012级高三第2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5.D(A.第①段1~3行,“一眨眼”相对于宇宙演变而言,非实指。

B.第①段4~5行,原文为或然判断“可能”;“主要成分”错。

C.第②段1~2行,“率先”无中生有。

)6.D(第⑦段,“同时”错,原文中是“或者”;“就会”说法太肯定,原文中有“如果”)
7.A(“这种恒星”指第一批恒星,它形成于气团,“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无依据)
三、(6分,每小题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造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

(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省,减少;治,建造,每个1分;“仓库、亭馆千馀区”定语后置句1分。


(2)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

(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用事,掌权;事,侍奉;镇,镇守。

每个1分。


11.(1)强攻剑门不行,采用迂回战术从旁侧进攻。

(2)笼络大族首领拓跋彦超来使各族归顺。

(3)察觉晋帝对自己有所防患,违背心意事权贵以重镇灵武。

(4)以赏剑为名趁机杀死部落首领及随从,以威慑其余人。

(每点1分,若四点都答对得满分)
12.答案: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每两处1分)
译文:所以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于害一起权衡。

在有利的条件下考虑到不利的一面,战事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在不利条件下考虑到有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排除。

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敌国屈服,以各种看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敌国,用各种小利来引诱敌国使其归附。

文言文译文:
冯晖,魏州人。

曾当效节军卒,因军功升为队长。

董璋在东川造反,晖跟随晋高祖讨伐董璋,大军到剑门,有守把兵,不能够进入,冯晖从小路到剑门左边(东面),把蜀地守城的士兵几乎消灭完。

当晋高祖带领军队胜利回国,升迁冯晖做澶州刺史。

天福中年,范延光在魏州造反,派冯晖袭击滑州,未攻下,于是到魏州为延光守城。

不久出来投降,授义成军节度使,移镇灵武。

灵武自从唐明宗以后,卖马买粟,招来各少数民族,赏赐军士,每年开销支出六千万钱。

自潼关以西,转运供给的徭役多得令民众无法忍受,因此流亡的人数非常多。

青岗、土桥之间,氐、羌等部落在商道上抢劫,经商旅行都要用军队保护。

冯晖刚上任,就用恩德信义推行政事,各部族感念他的恩惠,停止了侵犯和掠夺,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设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

晋高祖下诏书进行褒奖和赞美。

党项的拓拔彦超是当地的最大部族,各族向背常常以彦超(动向)来行动。

冯晖到灵武后,彦超来拜见,(冯晖)立即把他留下,为他在城中建筑房舍,给予丰厚的赏赐,务必使他满意。

彦超留下后,各部族争着送羊马到市上交易,(冯晖)一年中得马五千匹。

晋帝看到晖买了那么多马又得少数民族的欢心,反而把冯晖视为忧患,让他镇守靖难,又迁移到保义。

年中,召回朝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河阳节度使,晖这时才察觉晋有防备自己的意思。

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冯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

当时王令温镇灵武,失了各
部落的民心,成为严重的边患。

冯晖便请求说:“现在朝廷多变故,一定不可能派兵援助我,希望能够自己募兵来自卫。

”就募兵千余人,走到梅戍,吐各个部族纷纷前来拜见,晖看看其中一个首领,指着他的佩剑说:“这是板桥王氏的剑吧?我听说王氏剑是天下闻名的好兵器!”低头曲身从对方腰间取出剑,好像准备把玩这把宝剑而趁机杀了首领,其十几个随从也被杀光。

裨将药元福说:“这里去灵武尚有五六百里,怎办?”晖笑着说:“这部族的首领,是部族的依靠,我都能杀掉他,其他的人怎么敢有非分的动作呢?”不久各族都派兵把守道路,晖用好言语劝导他们(归顺),只有被杀了首领的那一族要求决战,冯晖立即与他们交战并打败赶走了他们,各族就都不敢再动。

晖到灵武,安抚边境各部族,在灵武总共十几年,恩信卓著。

官至中书令,赐封陈留王。

广顺三年逝世,追封为卫王,他的儿子名继业。

14.(1)羁鸟恋旧林(2)风急天高猿啸哀(3)铁骑突出刀枪鸣(4)瑞脑销金兽
(5)赢得仓皇北顾(6)聊乘化以归尽(7)响穷彭蠡之滨(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任选六题完成,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
五、15、解析A项应为“清静神秘的氛围”;D项,从“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来看,应是排泄到湘江和漓江。

答案AD
16、答案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
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

17、答案第①处:句式由短而长,结构简单整齐,用“婉转”“不骄不躁”等词写出灵渠的性
情,用“引”写出灵渠的飘逸特点,拟人手法赋予了灵渠鲜明的个性。

第②处:运用一个比喻兼用拟人的长句,语言含蓄,且多用修饰语,用“安然”“从容淡泊”“悠然”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18、答案意蕴:①从历史的角度看,灵渠承载地泉精灵,厚重而飘逸;②从建筑角度看,灵
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③从功用的角度看,灵渠作为一条运河,它引导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④从现实的角度看,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从启示的角度看,灵渠昭示着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沟通。

作用:①是全文的线索;②是全文的文眼。

六、
19、(1)画面上有一棵大树,只剩下唯一一根“学习”的树枝,其他的如“动手能力”、“组织能
力”、“表演能力”等树枝都被“学校教育”这把锯子锯掉了。

(2)讽刺现在有些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完全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限制了学生
兴趣和特长的自由发展。

20.(4分)中学生/亚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策(4点,各1分)
七、按照高考评分标准阅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