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第一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与风

1、说明“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说明“热力环流” 地 区 冷 热 不 均 空 气 垂 直 运 动 水 平 气 压 差 异 空 气 水 平 运 动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 地受热 地受热, 、 两地冷却 两地冷却,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 A、B、C三地空气运动情况 、 、 三地空气运动情况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化工厂, 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化工厂,从 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布局在什么地方较合适? 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布局在什么地方较合适?
3、 热力环流的表现 、 热力环流的表现——山谷风的形成 山谷风的形成
山谷
白天山坡升温快, 暖空气上升
受力情况 高空风 近地面风 ◆风速和风向的判断
风向
小结:大气运动原因
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
根本 原因
各纬度加热不均高低纬度间 热量差异
引 起
直接原因 空气水平运动(风)
空气垂直运动 产生 水平气 压差异
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课堂 练习
5、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理想等压线图,图中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理想等压线图, 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A 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________) )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北半球高空)
18
3.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地面摩擦力
请依据图中风向,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在学案上画出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地 面摩擦力三个力 的影响下近地面 的影响下近地面 大气运动的方向。 大气运动的方向。
第三节第一课时:大气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大气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热力环流。
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运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重、难点:近地面风的形成。
能力要求:(1)运用物理中力学知识,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2)培养读图、分析图、绘图能力。
知识结构经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地球上分布差异)受热处大气上升 地面形成低压根本原因:空气升降高空形成高压 同一水平面形 空气水热力 冷热不均 冷却处大气下降 成高低气压差 平运动(高压 低压)热力环流 环流 地面形成高压 高空形成低压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如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气 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二力作用,大 三力共同作用, 运 大气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G 小相等,方向 风向斜穿等压线 动 水平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相反时,风向 (北半球北风而立 运动 地转偏向力A 平行于等压线 低压在左前方, 地面摩擦力R 高压在右后方)北半球海平面高低 低压中心:空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气压中心的大气运动 高压中心:空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形式 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示如下: 高空聚积,形成形成低压。
高压上流出,形成低压 ④A 地B 地有关热力环流成因的总结文字中标注①②③④,相邻的前后两点位因果关系,即① ②③ ④按照以下程序分析理解,则不易混淆。
课文:①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②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③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④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2.热力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基础。
3.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 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二、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

《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精选2篇)《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风的成因。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次备课旨在介绍高一地理课《热力环流和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对地球运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环境问题和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和地理过程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对地球运动的影响。
2. 难点:解释热力环流和风形成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选修2》第三单元《大气运动与天气》。
2. 多媒体教学装备:投影仪、电脑、音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如:“你们在家中是否有空调?为什么夏天需要空调?”引导学生思考热力环流对气温的影响。
Step 2:概念讲解 (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示意图讲解热力环流和风的概念,并解释其形成的基本原理。
Step 3:热带风带和温带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地图解读,向学生讲解热带风带和温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和现象。
Step 4:风的分类和解释 (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风的分类和解释,重点关注地表风、上层风和脊流。
Step 5:分组讨论 (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解释热力环流和风形成的机制,并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
Step 6:思维导图练习 (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出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原理的思维导图。
Step 7:小结 (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括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提醒学生复习重要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对地球运动的影响。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案《大气的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教案授课人石晓巍学科地理授课内容: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知识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目标3、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
学技能1、掌握气压分布和海拔、气温、空气运动的关系。
目2、理解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目标标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情感要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目标求服务于社会。
《大气的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教材大气的水平运动。
其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
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分析过程的学习,又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打好铺垫。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教学 1、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和等压面的弯曲的关系。
重点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环流形成。
难点创设情境探究式教学法;图式教学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导入新课]教学点燃蜡烛放在教室门口,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方向引出大气运动。
学生自过程学大气运动第一段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辐射)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辐射造成各纬度受热不均)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讲授新课](案例引入) 播放资料: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
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
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热力环流和风

航海
借助风力进行船舶航行,如帆船。
农业
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 繁殖;同时,风力还可以用于农
业中的风干和扬场等作业。
气象观测
通过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
03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
风向影响
热力环流引起的气压差异和温度梯度会导致风向 的改变,形成气流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系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的意义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征兆,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结 果。
04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 拟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方法
1 2
气象观测站
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等气象数据,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特征。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和风 场信息,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运动》教案

课题:大气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说课稿)(配合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
2、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3、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热力环流图来掌握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来突破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这一难点。
二、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2.1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hpa)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 1008 方向:与风向相反。 方向:与风向相反。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有一锐角,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有一锐角, 大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大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北半球偏右, 1010 结论:受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 结论:受三力共同影响,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夹角。(近地面风向) 。(近地面风向 夹角。(近地面风向)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擦力( 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D
C
A
B
思考:1、A、B、C、D四个箭头分别代表什么? 思考: 四个箭头分别代表什么? 2、这张图反映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这张图反映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BA间, BA间 风往哪边吹?(北半球) ?(北半球 风往哪边吹?(北半球)
高
空
低
高
低
D
E
F
近地面
高
990hPa
1000hPa 1000hPa
低
B
1000hPaA
C
高 1010hPa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 同一水平面, 讨论: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 有何关系? 有何关系? 3、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高高低低) (高高低低)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得以形成并不断循环。在热力环流的作用下,热量和水分得以在全球 范围内重新分配,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热力环流也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空气的流动。
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在利用风能发电等过程中,需要注意 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 破坏。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 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垂直运动
总结词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和温度产生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垂 直运动。
详细描述
由于赤道地区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而极地地区地面温度较低,空气冷 却下沉。这种大气的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剧了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总结词
在大气垂直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 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
在某些地区,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合理安排农业种植和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交通和航海
风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 化,可以合理规划船舶航行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如何应对由热力环流与风引起的环境问题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对于由热力环流和风引起的极端气候 事件,需要加强预警和应对措施。例 如,在暴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采取排水、加固等措施,减 少灾害损失。
05
总结与思考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01
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影响温度、降水、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教学

2.3 大气环境教案信阳市五高时信军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和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察力对风向的影响。
难点:风的形成过程及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别。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获得知识,验证结果。
2、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4、情境教学法:5、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三、教学过程:解决步骤:1、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播放Flash课件中插入的台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气运动的真实情况,并提出如下问题:大气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大气是怎样运动的?从而导入新的课题。
(板书课题:大气运动)2、知识准备:(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演示:在空地上烧废纸,让学生注意观察灰烬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2)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处气压低,气温低处气压高;空气密度大,气压高,反之小。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ppt 人教课标版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地面状况有关 特点:既改变风速,也改 变风向。
(百帕) 1000
风向
1005
1010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斜交等压线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知识归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ppt 人教课标版

地转偏向力
风向
二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10
3、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地面状况有关
特点:既改变风速,也改 变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斜交等压线
(2)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3)同一地点,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且高低空的气压 名称相对 。
(4)等压面判定法: “高高低低”
等压面向高处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向低处凹陷的地方是低压区。
练习 3
1
等压面
2
2000米
4
A
B
地面
受热 冷却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1_、__3_、__4_、__2
知识归纳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

《热力环流和风》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成因及分布。
2.掌握风的类型、成因及分布。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分布,风的类型及成因。
2.教学难点: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告诉我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分布的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分布(1)讲解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由于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
(2)讲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地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
(3)讲解热力环流的分布:低纬度地区形成赤道低压带,中高纬度地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3.风的成因及类型(1)讲解风的成因:风是由于地表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讲解风的类型:①地转风: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风。
②风暴:由于气压梯度力引起的风。
③谷风和海风:由于地形差异引起的风。
4.热力环流和风的应用(1)讲解热力环流和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报、农业生产等。
(2)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抄写并熟记热力环流和风的成因、分布及实际应用。
(2)绘制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3)结合实际,分析热力环流和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分布对话引导:同学们,我们常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好,小明,你来回答一下。
小明:因为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
教师:非常正确。
这就导致了热力环流的产生。
那我们来探讨一下,热力环流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2.风的成因及类型对话引导:现在我们来聊聊风。
小华,你能告诉我,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华:风是从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气压梯度力。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大气的运动---风》教案设计

《热力环流大气的运动——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热力环流和风的概念。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学会判断风向和高、低气压。
能力目标:4、画热力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析图能力。
情感目标:5、能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大气运动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等),进而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地协调观。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难点: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别(近地面或高空)突破措施:1、组织学生绘图,增进理解应用2、直观演示,精讲点拨与跟踪训练相结合,强化理解与应用三、教法与学法设计1、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增强感官效果,增进理解。
3、问题教学法,以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破疑解惑4、合作教学法,师生、生生合作,让学生在有意识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改进建议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1、点燃蜡烛,问:为什么点燃的火苗向上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新知的知识储备创设情境,由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入,贴近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习惯,激趣,质疑!二、预习交流,互动探究达标测评师:1、让一学生板绘热力环流图,同时,组织学生提出仍存疑难,面向全体学生,引导生生互纠,调控交流进程,适时点拨解疑,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①在展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时,用自制的平行板向学生演示“面”看上去是“线”的原因(弥补学生空间想象不足的缺点),并引导学生明确: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空间的等压面有无数个。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以北半球为例)
1、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影响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运动第一课时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
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
2、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
习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
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
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
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
2、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3、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热力环流图来掌握教学的重点;通过多媒体
课件的直观演示来突破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
风的影响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