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物联网外场规范测试预期
物联网L1题库测试与答案2020第5部分

物联网L1题库随机抽题考试5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NB-IoT网络中CIoT服务网关节点C-SGN不包含以下()?A、MMEB、eNodeBC、SGWD、PGW1、B2、为了减少NB-IoT核心网元,可以将MME/SGW/PGW合一部署,称为()。
A、C-SGNB、S-SGNC、P-SGND、T-SGN2、A3、下面哪些不是LTE系统中的网元()A、 RNCB、 eNodeBC、MMED、PCRF3、A4、当VPN数据通过的网络路径中具有不同的路径MTU要求时,我们需要将设备的MTU设置为所有经过的路径MTU中()的那个值,避免某些情况下数据分片造成的不良影响。
A、任意一个B、较大C、不确定D、较小4、D5、FTP服务器在TCP/IP协议中使用的服务器监听端口默认是A、19B、20C、21D、225、C6、按照网络安全策略,不允许系统中保存明文密码,华为防火墙在设置账号密码时使用__配置为密文密码A、secretB、plainC、simpleD、cipher6、D7、控制面优化方案包含两种,一是基于SGi的控制面传输优化方案,二是()A、基于T6的控制面传输优化方案B、基于T4的控制面传输优化方案C、基于T3的控制面传输优化方案D、基于T2的控制面传输优化方案7、A8、( )不是GIS的特点。
A、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B、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C、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D、GI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8、D9、NB-IoT网络RRC连接支持几种连接建立原因?A、1B、2C、3D、49、D10、下面哪项是NB-IoT网络面临的终端威胁?A、应用服务攻击B、隐私窃取C、DNS劫持D、恶意软件植入10、D11、GNF共站的情况下,NB-IoT协同优化主要针对哪方面?A、参数优化B、天馈优化C、互操作优化D、邻区优化11、B12、IPsec隧道第二阶段加密算法默认为:A、ESP-AES-128B、ESP-AES-192C、ESP-AES-256D、ESP-DES12、A13、以下哪个选项属于IPv4地址()。
2024年NB-IOT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NB-IOT技术市场前景分析引言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作为物联网(IoT)的一种重要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规模、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NB-IOT技术的市场前景。
技术发展趋势NB-IOT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迅速发展,未来几年还将持续推进。
以下是NB-IOT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范围扩大:NB-IOT技术采用低功耗广域网(LPWAN)通信方式,具有广覆盖的特点。
随着电信运营商的部署和建设,NB-IOT网络将逐渐覆盖城市、乡村和农村等广大区域,提供更广泛的物联网服务。
2.技术标准逐步完善:NB-IOT技术标准在3GPP组织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中。
未来,随着技术标准的完善和规范,NB-IOT技术将更加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3.生态系统建设加速:NB-IOT技术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支持和应用,许多公司纷纷加入NB-IOT生态系统的建设。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NB-IOT芯片、模块和设备供应商,为NB-IOT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市场规模NB-IOT技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下是NB-IOT技术市场的主要特点和预测。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NB-IOT技术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到2025年,NB-IOT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2.行业应用广泛:NB-IOT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农业等领域。
随着各行各业对物联网需求的增加,NB-IOT技术将在多个垂直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3.市场竞争激烈:NB-IOT技术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升级,国内外主要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都纷纷介入该领域。
在面对竞争的同时,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NB-IoT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技术与检测Һ㊀NB-IoT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丁㊀辉摘㊀要:NB-IoT作为一种新兴LPWA(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以超低功耗,低速率㊁深度覆盖㊁大链接等技术特点,迅速成为在物联网通信技术中主流技术之一㊂通过阐述物联网行业中主流的LPWA通信技术,分析NB-IoT技术自身的技术特点,对比其他通信技术的优势㊂介绍了物联网应用中选择NB-IoT网络作为通信方式的应用㊂关键词:NB-IoT;物联网;超低功耗;深度覆盖;大连接一㊁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㊂物联网也被称为继计算机㊁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㊂其中LPWA技术主要应用在低速率,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的物联网设备中㊂NB-IoT就是新兴的LPWA技术,以其超低功耗,低速率㊁深度覆盖㊁大连接等技术特点,迅速成为许多物联网设备的最佳选择通信方式㊂国内运营商也积极推进网络建设,中国电信在2017年打造全球首个商用的NB-IoT网络,目前全网大部分基站已经升级NB-IoT网络,实现包括偏远山区在内的全国覆盖,整体NB-IoT覆盖率97.84%㊂截至2020年2月,中国市场NB-IoT的连接数已突破1亿㊂二㊁主流LPWA通信技术目前物联网行业适用的通信技术种类非常多,LPWA主要针对中远距离㊁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使用㊂LPWA通信技术包含授权频谱(NB-IoT,eMTC)和非授权频谱(LoRa,Sig⁃Fox)㊂NB-IoT是运营商级别的LPWA技术,LPWA技术对比如图1所示㊂图1㊀LPWA技术对比三㊁NB-IoT技术介绍NB-IoT技术最早于2014年由华为和沃达丰提出NB-M2M,经过两年时间完善㊁更新,于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正式在3GPPR13冻结㊂此后NB-IoT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㊂国内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NB-IoT网络建设,政策上也在引导物联网设备使用NB-IoT网络㊂NB-IoT是基于蜂窝的低功耗广域网,其构建于蜂窝网络,仅占用180kHz的带宽,具有多种部署方式,包括独立部署㊁保护带部署和带内部署方式㊂多种部署方式可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㊂独立部署主要用于重耕GSM频段,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除了中国移动外均已停止GSM网络服务,而且中国移动也正在逐步取消GSM网络服务㊂因此空出来的频段资源刚好可以用于NB-IoT网络部署㊂保护带部署是利用LTE边缘保护带中未使用的180kHz资源块进行部署㊂带内部署是占用LTE网络中一个资源块进行部署,需要考虑频谱干扰问题,应用较少㊂2020年5月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的目标㊂四㊁NB-IoT主要技术特点及其优势NB-IoT属于LPWA,是面向物联网中远距离和低功耗需求通信技术,具有超低功耗,低速率㊁深度覆盖㊁大连接等技术特点㊂NB-IoT采用PSM㊁DRX/eDRX技术实现超低功耗㊂PSM(PowerSavingMode)是一种功率节省模式,终端设备在进入PSM模式后,会关闭收发机信号,不再监听网络侧的寻呼,仅保留网络状态,和网络侧无任何信息交互,处于最省电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㊂因此该模式适用于以终端数据上报业务为主,无下行控制或对下行控制无时效要求的场景㊂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通过终端周期监听网络寻呼的方式实现网络侧指令的下发,即周期进入接收与休眠状态;eDRX(ExtendedDiscontinuousReception)通过扩展终端监听网络寻呼的周期,减少终端监听网络寻呼的次数,从而进一步降低终端功耗㊂DRX/eDRX保障了网络侧下发指令的时效性,因此适用于反向控制的场景㊂NB-IoT网络单个用户速率最大只有20kbps,单个小区上行理论峰值速率可达250kbps,因此NB-IoT网络仅适用于低速率上报的终端设备使用㊂NB-IoT技术通过使用重传机制和提高功率谱密度,使得NB-IoT网络覆盖比GPRS网络增强了20dB,可以实现多穿透一层墙的覆盖效果㊂NB-IoT室外单基站的覆盖距离可以达到2300米,是CDMA网络的2倍㊂761NB-IoT网络还具有大链接特性,在特定的业务模型下,并发终端数量较少,且终端上报小数据包,业务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单个小区支持用户数可以达到5万个㊂五㊁NB-IoT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案例NB-IoT的技术特点,决定其适用于低速率,低功耗类的物联网设备,目前在水㊁电㊁燃气抄表方面有着大量的应用案例;在环境监测领域㊁畜牧业㊁智慧农业㊁智慧养殖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㊂抄表行业设备数据量小,一般采用电池供电,数据上报周期长㊂该行业先后开发出IC卡抄表㊁有限远程抄表㊁GPRS无线终端等产品,虽然给抄表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仍旧有很多局限性的问题无法解决,如IC卡缴费需要人工现场处理,有线抄表施工问题,GPRS终端设备电池衰减严重,加之2G网络逐步关停的问题㊂NB-IoT智能设备终端通过NB-IoT网络直接向应用平台发送数据,通过NB-IoT的低功耗优势,使得电池寿命可以长达10年㊂环境监测设备多采用定期上报采集数据的方式工作,其数据量较低,但设备对功耗要求比较高㊂环境监测领域以往采用的通信方式为GPRS或者4G网络,目前GPRS网络逐步关停,而4G网络功耗较大,对于电池供电的设备需要配备较大容量的电池,且4G的资费相较贵㊂NB-IoT技术的应用,满足设备数据发送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设备的功耗㊂随着网络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即使是郊区也可以适用NB-IoT网络㊂六㊁结语NB-IoT作为新兴技术,凭借着自身的鲜明的优势特点,正在各个行业得以应用,目前,已成为物联网通信技术中的主流之一㊂同时,NB-IoT技术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比如,移动性,定位功能等㊂未来NB-IoT技术必将在更多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中绽放异彩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EB/OL].https://www.miit.gov.cn/xwdt/gxdt/sjdt/art/2020/art_a297fbaf55bd41af8ab798223e6e4af4.html,2020-05-07.[2]吴琦.NB-IoT技术在物联网智能水表领域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2):195-196.作者简介:丁辉,男,江苏淮安人,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嵌入式开发㊂(上接第125页)期比进行分别计算㊂第二,计算和设计非结构构件㊂出于建筑功能要求或外观要求,建筑经常存在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非结构构件㊂设计师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构件的设计,特别是针对屋顶的装饰类构件㊂建筑受到很大的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需要严格按照建筑非结构构件的计算规则开展设计工作㊂(四)保证施工技术的规范性在建筑施工的前一阶段,要对施工进度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保接下来施工的万无一失㊂另外,还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那些没有依照施工规定来配置的混凝土,要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其流入施工现场而被投入使用㊂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也要加以重视,施工单位要选择口碑好的商家,因为具备良好声誉的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更具品质保证㊂其次就是要制订好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能够又快又好的运送到目的地㊂在振捣需要浇筑的混凝土时,要做到充分的振捣,因为振捣不充分会导致蜂窝的情况出现㊂另外,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保障混凝土振捣工作的高效㊁有序地进行㊂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管线的预埋情况来展开施工,以免踩到钢筋,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㊂当混凝土的强度不超过1200千帕时,切不可堆放过重物品或者踩踏,此外,还要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过关,遵循施工建设的相关规定,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物使用性能的高要求,需要做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对于可能影响到建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各项因素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避免,同时,也要保证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提升带来推动作用,这样才能促使建设完工的耐久性建筑具有超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为相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带来积极贡献㊂参考文献:[1]陈琳,屈文俊,朱鹏.混凝土结构全寿命等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框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3).[2]廖俊君.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20(2).[3]韩金玲.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居舍,2019(11):95.作者简介:张钘,安徽志恒电力工程有限公司㊂861。
NB-IOT的OTA测试(功率、灵敏度测试)

2017年7月25日新益技术实现了NB-IoT终端系统测试,在OTA暗室中完成了NB-IoT 终端系统总辐射功率TRP(TotalRadiated Power)和总全向灵敏度TIS(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测试。
测试得到的360度全方位辐射和接收性能参数,为NB-IoT产品推向市场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关于NB-IoT通常一项通信技术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需要4~5年的发展周期,NB-IoT从15年下半年到现在只经过两年就得到业界普遍认可,在国内更是涌现出芯片,模组和终端全产业链的大量生产企业,在物联网的大潮推动下,NB-IoT发展势不可挡。
NB-IoT解决方案的优势与价值:1,覆盖广且深:比GPRS覆盖增强20dB+;2,低功耗:基于AA电池,使用寿命可超过10年;3,低成本;4,大连接:50k+用户容量/200kHz小区。
NB-IoT作为LPWAN的一种重要技术,具备明显的技术和应用优势。
目前全球运营商已经意识到物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积极开展业务演示和测试。
在测试解决方案方面,不同垂直行业对无线接入环境以及物理工作环境要求不一,业务逻辑和业务特征呈现明显发散态势。
单一的通信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对垂直行业的参考意义有所下降。
NB-IoT的OTA测试新益技术推出的NB-IoT的OTA测试方案基于SY系列多探头球面天线测量系统,对NB-IoT终端的发射和接收性能进行测试,使用多探头对NB-IoT终端辐射信号强度、质量进行采样并进行360度球面或部分截面进行微积分计算从而得出发射性能的各项评估。
测试使用多探头轮换向NB-IoT终端发射信号,解调指标作为采样数据,配合Sunvey系列测试软件在360度球面或部分截面进行微积分计算,从而得出接收性能的各项评估,既可进行全部数据的运算得出360度全方位辐射性能,也可进行局部方位的运算得出局部辐射性能。
OTA测试的参量包括总辐射功率TRP(TotalRadiated Power)和总全向灵敏度TIS(Total Isotropic Sensitivity),图中给出了NB-IoT终端总辐射功率和总全向灵敏度的测量结果。
nb iot原理与测试

nb iot原理与测试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低功耗、宽覆盖、长连接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它基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窄带调制方式进行通信,具有低延迟、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
NB-IoT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传输少量数据、低频率通信的场景,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能电表等。
NB-IoT的原理是通过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新的物理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改进,使得网络可以支持物联网设备的低功耗连接和宽覆盖。
具体来说,NB-IoT利用带宽较窄的子载波进行通信,通过采用窄带调制的方式来传输数据,使得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耗能较低。
同时,NB-IoT还引入了功率与覆盖的优化技术,可以在室内和较远的距离内提供稳定的通信连接。
为了测试NB-IoT的性能,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1. 信号覆盖测试:测试NB-IoT网络在不同地点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传输速率测试:测量NB-IoT网络在不同情况下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上传和下载速率,以验证网络的传输性能。
3. 耗电量测试:测试NB-IoT设备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耗电量,评估设备的电池寿命和续航能力。
4. 抗干扰性测试:在有干扰信号的环境下测试NB-IoT网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5. 安全性测试:测试NB-IoT网络的安全机制和数据加密算法,评估网络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全面评估NB-IoT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和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NB-IoT无线网络主设备功能测试规范方案

N B-I o T主设备实验室测试V1.0目录前言................................................................................................................................................................... X I1.范围 (12)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4.测试环境 (15)4.1.硬件架构 (15)4.2.软件架构 (16)5.测试环境 (16)5.1.测试网络拓扑 (16)5.1.1.网络配置A (16)5.1.2.网络配置B (17)5.1.3.网络配置C (17)5.1.4.网络配置D (18)5.1.5.网络配置E (18)5.1.6.网络配置F (19)5.1.7.网络配置G (19)5.2.被测及配合设备 (19)6.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 (20)6.1.测试工具 (20)6.2.测试方法 (20)6.3.测试过程 (20)6.4.关键指标统计及分析 (21)6.5.测试其他约定 (21)7.系统配置测试 (22)7.1.工作模式 (22)7.1.1.stand-alone模式 (22)7.1.2.in-band samePCI模式 (24)7.1.3.in-band different PCI模式 (25)7.1.4.guard-band模式 (27)7.2.子载波间隔 (28)7.2.1.NPUSCH子载波间隔15 kHz MT (28)7.2.2.NPUSCH子载波间隔15 kHz ST (30)7.2.3.NPUSCH子载波间隔3.75 kHz ST (33)7.2.4.NPRACH子载波间隔3.75 kHz ST (34)7.2.5.下行子载波间隔15 kHz (35)8.物理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36)8.1.信道配置 (36)8.1.1.同步信道NPSS和NSSS (36)8.1.2.NPBCH信道 (38)8.1.3.NPDCCH信道 (41)8.1.3.1.NPDCCH支持AL=1和AL=2 (41)8.1.3.2.NPDCCH支持搜索空间USS/CSS (42)8.1.3.3.NPDCCH支持GAP配置 (45)8.1.4.NPDSCH信道 (46)8.1.5.NPRACH信道 (47)8.1.5.1.NPRACH支持两种循环前缀 (47)8.1.5.2.NPRACH周期可配置 (48)8.1.5.3.NPRACH支持nprach-StartTime可配置 (50)8.1.5.4.NPRACH支持nprach-NumSubcarriers可配置 (51)8.1.5.5.NPRACH支持nprach-SubcarrierOffset可配置 (52)8.1.5.6.NPRACH支持nprach-subcarrierMSG3-RangeStart可配置 (54)8.1.5.7.NPRACH支持maxNumPreambleAttemptCE可配置 (55)8.1.5.8.NPRACH支持numRepetitionsPerPreambleAttempt可配置 (57)8.1.5.9.NPRACH支持跳频 (58)8.1.6.NPUSCH信道 (59)8.1.6.1.支持NPUSCH Format1 (59)8.1.6.2.支持NPUSCH Format2 (62)8.1.7.NRS参考信号 (64)8.1.7.1.NRS参考信号资源分配 (64)8.1.7.2.NRS功率分配 (66)8.1.8.上行DMRS参考信号 (69)8.1.8.1.支持DMRS Format 1 (69)8.1.8.2.支持DMRS Format 2 (71)8.2.随机接入 (73)8.2.1.随机接入流程 (73)8.2.2.MSG1按最大发送次数发送 (75)8.2.3.随机接入响应窗长可配置 (77)8.2.4.MSG3支持ST/MT传输 (78)8.2.5.竞争解决定时器可配置 (79)8.3.链路自适应 (80)8.3.1.下行链路自适应 (80)8.3.2.上行链路自适应 (81)8.4.上行同步 (82)8.4.1.支持通过NB-PRACH信道获取并调整TA (82)8.4.2.支持通过NB-PUSCH信道获取并调整TA (82)8.4.3.TimeAlignmentTimer可配置 (83)8.4.4.通过TimeAlignmentTimer超时监控UE上行同步状态 (84)8.5.多天线技术 (85)8.5.1.支持2天线接收,采用MRC合并 (85)8.5.2.支持下行单端口(mode1)的数据发送 (86)8.5.3.支持下行2端口发射分集SFBC(mode2) (87)8.5.4.支持4天线接收,采用MRC合并 (88)9.MAC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89)9.1.HARQ (89)9.1.1.上行异步HARQ (89)9.1.2.下行异步HARQ (90)9.2.调度 (92)9.2.1.上行调制方式 (92)9.2.2.下行调制方式 (94)9.2.3.下行资源映射 (96)9.2.4.上行资源映射 (98)9.2.5.NPDSCH重复调度 (100)9.2.6.NPUSCH重复调度 (101)9.2.7.基于BSR反馈上行调度 (102)9.2.8.NPUSCH 3.75/15kHz频率复用 (102)9.2.9.NPDCCH频率复用 (103)9.2.10.NPRACH重复调度 (104)10.RLC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105)10.1.确认模式(AM) (105)11.PDCP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107)11.1.加密和完整性测试(仅UP模式) (107)12.RRC层功能及关键技术 (110)12.1.系统广播消息 (110)12.2.RRC连接控制 (111)12.2.1.RRC连接建立 (111)12.2.2.RRC连接释放 (113)12.3.无线承载建立与释放(仅UP模式) (114)12.3.1.DRB建立 (114)12.3.2.DRB释放 (115)12.4.RRC连接重建立(仅UP模式) (117)12.5.无线连接挂起与恢复(仅UP模式) (118)12.5.1.无线连接挂起 (118)12.5.2.无线连接恢复 (119)12.5.3.无线连接恢复安全算法协商测试 (120)12.5.3.1.源eNB和目标eNB均支持ZUC (120)12.5.3.2.源eNB支持ZUC,目标eNB不支持ZUC (122)12.5.3.3.源eNB不支持ZUC,目标eNB支持ZUC (124)12.6.寻呼 (126)12.6.1.普通用户的寻呼 (126)12.6.2.eDRX寻呼 (128)12.7.CP模式 (129)12.7.1.正常上下行数据发送 (129)12.7.2.连续上行数据发送过程 (130)12.8.UP模式 (132)12.8.1.UE上下文挂起和恢复过程 (132)12.8.2.跨站资源恢复 (134)12.9.寻呼优化 (135)12.10.移动性管理 (138)12.10.1.小区重选 (138)12.10.1.1.同频小区重选 (138)12.10.1.2.异频小区重选 (140)12.10.2.重定向 (141)12.11.无线资源管理 (142)12.11.1.小区预留功能 (142)12.11.2.无线接纳控制 (143)12.11.3.功率控制 (144)12.11.3.1.上行功率控制 (144)12.11.3.2.下行功率分配 (145)13.S1接口 (148)13.1.支持最大S1连接数 (148)14.核心网互通 (149)14.1.MME负载控制 (149)14.2.核心网选择 (152)15.性能测试 (154)15.1.吞吐量及时延性能测试 (154)15.1.1.Standalone模式下吞吐量及时延性能测试 (154)15.1.1.1.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3.75kHz) (154)15.1.1.2.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15kHz) (156)15.1.1.3.单用户下行速率 (159)15.1.1.4.多用户小区上行峰值吞吐量 (161)15.1.1.5.多用户小区下行峰值吞吐量 (162)15.1.1.6.多用户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量 (163)15.1.1.7.多用户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量 (165)15.1.2.In-band模式下吞吐量及时延性能测试 (166)15.1.2.1.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3.75kHz) (166)15.1.2.2.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15kHz) (168)15.1.2.3.单用户下行速率 (171)15.1.2.4.多用户小区上行峰值吞吐量 (173)15.1.2.5.多用户小区下行峰值吞吐量 (174)15.1.2.6.多用户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量 (175)15.1.2.7.多用户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量 (177)15.1.3.Guard-band模式下吞吐量及时延性能测试 (178)15.1.3.1.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3.75kHz) (178)15.1.3.2.单用户上行速率(上行15kHz) (181)15.1.3.3.单用户下行速率 (183)15.1.3.4.多用户小区上行峰值吞吐量 (185)15.1.3.5.多用户小区下行峰值吞吐量 (186)15.1.3.6.多用户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量 (187)15.1.3.7.多用户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量 (189)15.2.覆盖性能测试 (190)15.2.1.Robust覆盖模式 (190)15.2.1.1.NB-IOT上行初始MCS及重复次数 (190)15.2.1.2.NB-IOT下行初始MCS及重复次数 (192)15.2.1.3.NB-IOT NPRACH重复次数 (193)15.2.1.4.NB-IoT NPUSCH 链路自适应 (194)15.2.1.5.NB-IoT NPDSCH 链路自适应 (195)15.2.2.Extreme覆盖模式 (197)15.2.2.1.NB-IOT上行初始MCS配置 (197)15.2.2.2.NB-IOT下行初始MCS配置 (198)15.2.2.3.NB-IOT NPRACH重复次数 (199)15.2.2.4.NB-IoT NPUSCH 链路自适应 (201)15.2.2.5.NB-IoT NPDSCH 链路自适应 (202)15.3.RRC接入成功率性能 (203)15.4.高速性能测试 (204)15.5.用户数测试 (205)15.5.1.CP/UP用户测试 (205)15.5.2.冲击用户数(CAPS)测试 (207)15.5.3.激活用户数测试 (207)16.编制历史 (208)前言本标准旨在规范NB-IoT无线网络主设备测试评估方法,及其所涉及的测试例及测试步骤,为开展NB-IoT无线网络主设备实验室测试性能评估制定基本参考规范。
了解三大运营商NB-IoT部署策略,NB-IoT应用开发不再盲目

了解三大运营商NB-IoT部署策略,NB-IoT应用开发不再盲目NB-IoT据说是华为与爱立信主导的,因此也算是半个国产物联网标准。
比起Sigfox、Lora 这些纯洋标准,工信部必然更加力推NB-IoT。
有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市场对NB-IoT的全力支持,Sigfox、Lora的最终结局估计也就跟WiMax差不多了。
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而是你本来就站在高处(广告看多了)。
月中工信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17年末,我国NB-IoT基站规模要达到40万个,到2020年,我国NB-IoT基站规模要达到150万个,实现对于全国覆盖。
这则公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NB-IoT规模发展提供方向,也显示中国发展NB-IoT的坚定决心。
2017Q1全球低功耗网络的部署情况那么今年的40万NB-IoT基站由谁来建?三大运营商对NB-IoT的态度怎么样?何时能商用?下面为大家一一理清。
“排头兵”中国电信在国内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对待NB-IoT最积极、最坚定、布局最早的,目前来看也是商用进程最快的。
中国电信没有2G,电信的3G又是窄带CDMA(比TD-SCDMA和WCDMA都窄),非常容易进行频率重耕。
电信支持FDD的4G基站,若实现NB-IoT网络建设,可直接在4G FDD基站上升级实现部署。
基于4G全覆盖网络部署,有移动网络的地方均可提供物联网服务。
在NB-IoT网络建设上,电信的决心非常清晰。
2016年6月,3GPP NB-IoT核心标准冻结后,电信迅速采取了行动,抢先进行布局。
同年7月,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向外界宣布,2017上半年电信将实现基于800M的NB-IoT全网覆盖,正式吹响了大力发展NB-IoT的号角。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很快,中国电信就联合厂商开展了NB-IoT业务的实验室测试,包括无线侧、核心侧及终端互联互通测试。
2017年1月,“中国电信NB-IoT企业标准”发布,这一全球首发的可测试、可建设、可商用的全套NB-IoT企业标准,意味着中国电信打造世界领先NB-IoT网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NB-IoT的技术完善和网络、终端产业成熟。
NB-IoT 技术介绍及应用

汇报人:日期:•NB-IoT 技术概述•NB-IoT 技术原理与架构•NB-IoT 技术的应用场景•NB-IoT 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目•NB-IoT 技术对物联网产业的影响•NB-IoT 技术未来展望录NB-IoT 技术概述定义: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旨在为大量低功耗设备和传感器提供可靠的无线连接。
特点低功耗:NB-IoT设备具有超长的待机时间和低功耗特性,可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广覆盖:NB-IoT信号覆盖范围广,能够在地下车库、地下室等信号难以到达的地方实现稳定连接。
大连接数:NB-IoT支持大量设备同时连接,可实现大规模设备部署和数据采集。
低成本:NB-IoT设备的硬件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物联网应用的成本。
定义与特点LoRa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NB-IoT相比,LoRa技术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低的功耗,但NB-IoT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移动性。
与LoRa技术的对比Wi-Fi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
与Wi-Fi相比,NB-IoT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Wi-Fi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移动性。
与Wi-Fi技术的对比NB-IoT 与其他技术的对比NB-IoT技术起源于2014年,由华为和Vodafone共同提出,旨在解决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问题。
起源2016年,3GPP正式将NB-IoT技术纳入5G标准体系,并逐步完善了相关标准和规范。
标准制定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部署了NB-IoT网络,涵盖了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发展现状NB-IoT 的发展历程NB-IoT 技术原理与架构NB-IoT 技术基于现有的蜂窝网络进行部署,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降低部署成本。
基于蜂窝网络窄带传输覆盖增强NB-IoT 技术使用窄带传输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更多的数据,同时降低了传输功耗。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

NB-IoT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7年8月目录1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NB-IOT网络性能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外道路测试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点测试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NB-IOT指标分析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NB-I O T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NB-I O T遍历小区及基站的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标本测试评估规范用于网络建设初期,评估和分析各省、市的NB-IoT网络性能和网络质量。
2总体原则1.评估应包括室外、室内多个场景,场景选择应和客户实际业务发生一致。
2.评估应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使用自动化手段进行,评估期间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
3.测试评估体系根据目标,主要从“网络性能评估”维度考虑。
其核心内容、指导方向、测试手段和主要指标如下:核心内容由于NB-IoT网络不支持切换,主要通过室外道路遍历测试和定点测试两种方式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网络性能指标排除了数据源、网间互联等因素,反映的是网络的极限能力,不代表客户的真实感知。
指导方向a)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b)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物联网L1题库测试与答案2020第48部分

物联网L1题库随机抽题考试48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NB-IoT和eMTC使用的技术参数中,以下哪一项是相同的?A、UE信道带宽B、终端最大发射功率C、峰值速率D、MCL1、B2、全国2G无线掉线率标准值为:A、<0.1%B、<0.3%C、<0.5%D、<1%2、C3、NB-IoT终端采用哪种数据传输模式?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半双工或全双工3、B4、有关SGsAP协议说法正确的是()A、用于SGs接口B、可实现CS/PS的联合附着C、可实现CS/PS的联合寻呼D、以上都正确4、D5、NB-IoT网络中CIoT服务网关节点C-SGN不包含以下()?A、MMEB、eNodeBC、SGWD、PGW5、B6、IPV6地址长度为()BitsA、32B、64C、128D、2566、C7、以下不属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模式结构的是: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混合模式7、D8、在非首次附着流程中,新MME通过解析如下哪个字段来寻址旧MMEA、NEW TAIB、OLD TAIC、OLD GUTID、OLD P-TMSI8、C9、普通级业务中断故障网络侧处理时限为:A、4个工作日B、5个工作日C、6个工作日D、7个工作日9、C10、Linux操作系统中,按下__键能终止当前运行的命令。
A、Ctrl+CB、Ctrl+FC、Ctrl+ZD、Ctrl+D10、A11、下列NB-IoT室外道路测试规范描述不正确的有()A、小区遍历率(%)=遍历小区总数/现网建设小区总数*100%B、基站遍历率(%)=遍历基站总数/现网建设基站总数*100%C、室外道路的遍历率(%)=遍历的总里程/规划路线里程*100%D、重复里程占比(%)=遍历的重复里程/测试总里程*100%11、C12、OSI七层协议中,用来实现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的协议在( )。
A、数据链路层B、物理层C、传输层D、网络层12、D13、NB有()种部署方式?A、1B、2C、3D、413、C14、全国2G无线接通率标准值为:A、>69%B、>79%C、>99%D、>90%14、C15、下面哪种协议不是隧道协议()A、GREB、PPTPC、L2TPD、AH & ESP15、D16、在GRE/IPSec/IPinIP VPN隧道中,需要指定()作为Tunnel接口的源地址A、物理接口B、lookback接口C、IPv6地址D、无16、B17、GRE隧道的物联网专线中,物联网测试卡ping用户侧路由器不通,不需要检查哪些数据?A、GRE tunnel源地址B、GRE tunnel目的地址C、GRE KEYD、SID17、D18、A省开卡的13位物联网卡在北京使用()HSSA、A省B、北京C、物联网基地D、以上均错误18、C19、下列不是NB-IoT技术特点的是。
中国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

镇江移动NB-IOT测试操作指导及经验总结城市:镇江编制单位:镇江润建NB-IOT测试项目组完成日期:2017年11月一、测试终端软件介绍1.1前台工具NB-IOT测试前台使用的终端是利尔达的B20,终端芯片型号为NB-IOT1.2后台工具客户端;U2000的安装需要按照https://132.232.49.100/cau/上面的操作进行;对前台数据进行罐包,罐包采用的软件为如下图:(miperf可以直接复制到桌面使用)miperf.rar二、测试终端软件安装和使用2.1 软件安装打开GENEX Probe V3R18C03T1_LicenseEdition文件夹双击安装文件Setup.exe,按安装提示正常安装即可。
安装界面该程序需要在 Visual C++ 2008 环境下运行,因此需安装此编程环境。
Visual C++ 2008 程序安装界面2.2软件的合法使用GENEX Probe 3.18软件运行需要软件狗或硬件狗支持,本文介绍的是软件狗版本。
在安装软件后会弹出图 3 所示,将 ESN 记下来发给华为人员申请软件狗License。
点击 Update License 将申请到的 License 文件导入即可。
License 导入界面设备连接正常后,Ddisconnect图标为红色,右下角手机图标为绿色。
2.3测试终端和驱动安装测试终端正确安装驱动后,在电脑设备管理器的端口中将显示如下2个端口,如下图:注:测试终端驱动CodeLoaderInstaller[适配端口].rar CDM21216_Setup.rar2.4设备连接驱动安装后,测试终端插入电脑 USB 口会自动识别,同样,GPS驱动安装好后电脑设备管理器中也有相应的端口,用于测试软件中 GPS 连接的配置。
打开PROBE软件,然后点击 Configuration→Device Management→Device Configure 窗口的设备连接按钮或工具栏的设备连接按钮(样式与 Device Configure 窗口的设备连接按钮相同),以及左边工具栏Configure 下的按钮,点击该按钮会弹出设备连接窗口,如下图:设备连接点击最左边的添加设备按钮,添加测试设备型号 HUEWEI NB Boudica弹出的 Add Device 窗口,AT port选数值大的那个端口,COM port 选数值小的那个端口,COM Baud rate 是默认值,然后点击OK,如图:添加设备同样添加 GPS 时只要在 Type 里面选 GPS 选项,Model 选 NMEA 在弹出的窗口把你电脑端的 GPS 端口填到 COM port 里面即可。
2024年NB-IOT市场发展现状

NB-IoT市场发展现状概述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物联网(IoT)技术,其主要目标是为了连接大量的低功耗设备,提供低成本、低功耗、广域覆盖的通信解决方案。
NB-Io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智能城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农业和环境监测等。
市场规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NB-IoT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NB-IoT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20%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球NB-IoT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数十亿美元,并在不断扩大。
技术发展NB-IoT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独特的设计使得其能够满足物联网设备对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和广域覆盖的需求。
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NB-Io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覆盖范围,更好地适应了物联网设备的通信需求。
应用领域NB-IoT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智能城市方面,NB-IoT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照明、停车管理、环境监测等项目,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能家居领域,NB-IoT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连接,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工业控制方面,NB-IoT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NB-IoT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智能灌溉、精准农业等目标。
市场前景NB-IoT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NB-Io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NB-IoT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中。
目前,全球各地的电信运营商都已经开始建设和部署NB-IoT网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需求。
同时,NB-IoT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在不断推进,有助于加快市场的发展。
挑战与机遇NB-IoT市场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不一致、频谱资源的有限、安全性和隐私问题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解决方案的推出,这些挑战将会逐渐被克服。
物联网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NB-IoT 2023最新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和缩略语 (1)5技术要求 (2)5.1物联网设备入网 (2)5.2物联网设备维测数据上报 (2)5.3物联网设备业务数据上报 (2)5.4告警上报 (2)5.5时间同步 (2)5.6可维护性 (3)5.6.1远程升级 (3)5.6.2位置定位 (3)5.6.3物联网设备软件近端升级 (3)5.6.4物联网设备日志存储、导出、读取 (3)5.6.5近端参数配置 (3)5.6.6近端参数查询 (3)5.7可靠性 (3)5.8性能 (3)5.8.1射频接收灵敏度 (3)5.8.2功耗 (3)5.9数据传输稳定性 (3)5.9.1业务上行丢包率(无重传) (3)5.9.2业务下行丢包率(无重传) (3)5.9.3业务长时间稳定 (4)5.10小区重选 (4)5.10.1物联网设备支持远程设置重选参数 (4)5.10.2物联网设备小区重选功能 (4)6测试条件 (4)6.1测试场景 (4)6.2测试环境 (4)6.3测试设备 (4)6.3.1NB-IoT网络质量分析仪 (4)6.3.2测试电脑 (5)6.3.3测试软件 (5)6.3.4测试卡 (5)6.3.5电源分析仪 (5)6.3.6IoT平台 (5)7测试方法 (5)7.1物联网设备入网 (5)7.1.1新物联网设备开机入网 (5)7.1.2物联网设备销户后再次开机入网 (6)7.1.3物联网设备开机使用漫游SIM卡入网 (6)7.2维测数据上报 (6)7.2.1基本数据上报 (7)7.3业务数据上报 (7)7.3.1业务数据周期上报 (7)7.4告警上报 (7)7.4.1预置条件 (8)7.4.2测试步骤 (8)7.4.3预期结果 (8)7.5时间同步 (8)7.5.1网络侧下发的时间同步 (8)7.6可维护性 (9)7.6.1芯片固件、模组固件远程升级(升级过程不发送上行数据) (9)7.6.2芯片固件、模组固件远程升级(升级过程发送上行数据) (9)7.6.3位置定位 (10)7.6.4物联网设备软件近端升级 (10)7.6.5物联网设备日志存储、导出、读取 (11)7.6.6近端参数配置 (11)7.6.7近端参数查询 (11)7.7可靠性 (12)7.7.1概述 (12)7.7.2物联网设备上传数据时,通信管道故障 (12)7.7.3物联网设备上传数据时,通信管道故障,再恢复 (13)7.8性能 (13)7.8.1射频接收灵敏度 (13)7.8.2功耗测试 (14)7.9数据传输稳定性 (14)7.9.1业务上行丢包率(无重传) (14)7.9.2业务下行丢包率(无重传) (15)7.9.3业务长时间稳定 (15)7.10小区重选 (16)7.10.1物联网设备支持远程设置重选参数 (16)7.10.2物联网设备小区重选功能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NB-IoT网络工作频段 (18)物联网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部分:NB-IoT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要求、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NB-IoT_物联网】_NB-IOT原理及测试

Wireless Neighborhood Area Network
(WNAN)
Wide Area Network (WWAN)
Short/Medium range (100 -....
, sc • \ I Medium range
1000 meter) J
0
丄wv
S ■ 10 km)
Long range (up to 100 km)
Regular data
Cat-M1 Data (User 2)
Data transmission
3GPP主要IOT技术参数对比
Deployment Downlink Uplink Peak Rate UE receiver BW
LTE-Cat 1 In-band LTE
LTE-Cat 0 In-Band LTE
OFDMA [15kHz]
Single Tone [15/3.75 kHz] UL: 250 kbps DL: 20 kbps 200 kHz
In-band GSM
TDMA/FDMA
TDMA/FDMA UL: 70/240 kbps DL: 70/240 kbps
200 kHz
Half-Duplex
Cellular Evolution - to lower data rates
Low Data Rate
Some Internet of Things (loT) key facts: ■ Back in 2008, there were
already more objec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an people
23 dBm PSM, eDRX
NB-IOT原理及测试

The path to 5G
ı NB-IoT is the foundation for Narrowband 5G; continuing to evolve in Release 14+ Resource
NB-IOT Downlink OFDM参数
ı 下行基于OFDMA, FF点数=128,基带采样速率1.92MHz,子载波间距15kHz,有效带宽180kHz=1PRB ı CP length=10/9 samples
NB-IOT时隙结构和RE资源
ı 只支持 f 15 kHz
NB-IOT Downlink基带信号
NPDSCH
ı NPDSCH的符号起始位置:对于in-band,如果是SIB子帧,起始位置为3,非SIB子帧,起始位置包含在 SIB2-NB中;对于stand-alone和Guard band,起始位置统一为0
NB-IOT DL signal
NB-IOT下行信号处理流程
NPSS Timing and initial CFO
NB-IOT原理及测试
李强 Qiang.li@
内容
ı NB-IOT技术背景 ı NB-IOT标准化过程 ı NB-IOT布网模式及双工方式 ı NB-IOT无线帧结构和下行物理信道 ı NB-IOT无线帧结构和上行物理信道 ı NB-IOT上下行调度及深度覆盖 ı NB-IOT应对物联网海量接入和低功耗机制 ı NB-IOT测试
NB-IOT raster offset indicated by NB-MIB
PRB indexing for NB-IoT in-band operation ı PRB indexing offset is from the middle of the LTE
综测仪测试 NB-IoT-射频指标手册

1文档综述本文实用于运用综测仪对NB-iot 进行与模仿小区的衔接及射频测试,当前版本.版本更新信息Signaling中添加DAU链接以及用户自界说调剂.Measurement添加RX测试功效.可以树立NB-iot小区,并在Measurement中进行TX测试.2 NB-iot Signaling界面NB-iot SignalingNB-iot Signaling小区模仿界面须要License KS300才干打开,打开后界面如下图所示.(打开方法,仪概况板上的SIGNAL GEN按键,选择NB-iot Signaling1)衔接状况Connection Status小区指导Cell,小区打开后会亮起数据包开关Packet Switched,小区打开后显示Cell on,终端进行小区搜刮的时刻显示Signaling in Progress,终端注册成功后显示Attached.无线资本治理状况RRC state,终端未注册时显示Idle,终端注册成功后显示Connected.日记显示Event Log终端与内心的信令交互情形,会显示在这个区域,如图中所示.蓝色信息都是正常的提醒,黄色信息为掉败新闻,红色信息为内心消失错误.终端信息UE Info及其他,暂未添加.小区设置Cell频带和双工方法选择,今朝只支撑FDD,后续版本将会支撑TDD信道及频率选择Channel/Frequency,信道和频点有对应关系,设置一个参数的数值会响应变更.窄带参考符号每资本元素功率NRS EPRE(Narrow Reference Symbol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经由过程这个参数,可以设置内心发射给终端的旌旗灯号强度.上行功率Uplink nominal power,设置终端上行的目标功率.2衔接Connection在Configuration中详解.设置装备摆设Configuration测试场景Scenario今朝仅支撑尺度小区Standard Cell的树立.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假如内心设置装备摆设了两个SUA(B500)硬件,可以在这里选择由个中的哪个来产生模仿小区旌旗灯号.操纵模式Operation设置NB-iot的操纵模式,今朝只支撑Standalone模式.划定的带内模式In-band以及呵护带宽模式Guard-band模式将在后续版本中支撑.三种操纵模式-1):Standalone自力模式:运用今朝GERAN(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体系占用的频谱,替代一个或多个GSM载波.Guard-band呵护带宽模式:运用今朝LTE载波呵护带上没有运用的资本块.In-band带内模式:运用LTE载波内的资本块.NB-iot的三种操纵模式射频设置RF Setting射频输出及输入设置Output(TX)/Input(RX)(这个目次下的设置,也可以在Signaling主界面中的routing进行设置)Connector,可以指定旌旗灯号从内心前面板的哪个端口进出.Converter,设置运用内心内的TRx.当须要内心产生多个小区旌旗灯号的时刻,经由过程设置旌旗灯号端口和运用的TRx可以合理设置旌旗灯号路径,使几个小区同时工作.外部衰减External Attenuation射频旌旗灯号将会增长响应dB的功率抵偿.外部延时抵偿External Delay Compensation旌旗灯号会增长响应ns的延时抵偿.射一再率RF Frequency设置响应的band.频率.信道以及频率抵偿.在频率设置时,信道距离频率为Hz,是以精度为z.R13,今朝内心支撑FDD Band1/3/5/8/11/13/17/19/20/26/28,如表.2-1.2-1 NB-iot 频带表(来自TS36.802,Table 5.2-1)上行射频功率RF power uplink这个参数用来设置装备摆设预期的上行功率Exp. Nominal Power..., Margin有两个可选项●根据上行功率掌握设定According to UL Power Control Settings此时,终端上行功率将会根据链路上行功控来主动盘算.上行的预期功率的盘算成果将显示鄙人方Exp. Nominal Power中.别的,参考功率Ref. Level的盘算公式为:Reference Level = Expected Nominal Power + 12 dB Margin 如示例图●手动设置Manual此时,终端上行的预期功率及余量Margin均可手动设置,参考功率Ref. Level 的盘算公式为:Reference Level = Expected Nominal Power + Margin这个设置会对上行功率Tx Power产生影响.注:这个余量用于盘算输入旌旗灯号(即终端发射功率)的已知变更量(波峰因数).波峰因数是指波形峰值与有效值之比,这个参数会影响交换测试的精度,较大的波峰因数标明链路本身的损耗较大.在现实测试中,内心的输入功率必须在内心datasheet中划定的功率参考规模之内.假如设置准确,对于内心来说,输入功率等于参考电平减去外部衰减值.这些参数中,衰减值可以在终端与内心树立衔接之后修正,其他参数须要在打开NB-iot小区之前设置好.混频器电平偏移Mixer level offset在剖析器路径中转变混频器的输入电平.负偏移降低混频器输入电平,而正偏移增长了电平.内心默认这是为0dB测试中假如须要,则根据上行链路旌旗灯号的特征优化混频器输入电平.下行功率等级Downlink Power Levels窄带参考符号每资本元素功率NRS EPRE,经由过程这个参数,可以设置内心发射给终端的旌旗灯号强度.根据协定 R13,在NB-iot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NPDSCH,物理下行掌握信道NPDCCH,物理广播信道NPBCH的功率值,不成单独进行设置.是以在内心设置中,这三者只能经由过程NRS EPRE进行设置.●NPDSCH窄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LTE中的PDSCH雷同,承载用户在NB-iot体系中的下行营业数据,如单播营业.寻呼新闻以及RAP新闻等.●NPDCCH窄带物理下行掌握信道承载下行掌握信息DCI.因为NB-iot体系仅支撑1个PRB大小的子帧,是以不实用于现有的LTE下行掌握信道.NPBCH物理广播信道承载收集的广播信息.在NB-iot体系中,为防止In-band模式下雨现有LTE信道的冲突,NPBCH的传输周期为640ms,传输产生在子帧#0中,占用#0中除了前3个OFDM符号以外的所有OFDM符号.2.上行功率掌握Uplink Power Control上行预期功率Uplink Nominal Power设置这个参数可以设置终端上行的预期功率,对12个子载波都生效.进阶设置Advanced NPRACH/NPUSCH Power打开进阶设置Enable Advance Settings勾选后,以下进阶设置全体生效.窄带参考旌旗灯号功率NRS Power作为PDSCH的设置装备摆设参数发送给终端,参考TS36.331,节.这个数值被终端用来肯定路径损耗Pathloss.损耗的盘算值显示在Pathloss中,单位为dB,参考.前导初始接收目标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作为RACH的设置装备摆设参数发送给终端,参考TS36.331,节.中,这个参数为P O_PRE,它被终端用来盘算第一个前导的功率.窄带上行共享信道预期功率P0 Nominal NPUSCH作为上行功率掌握参数发送终端,参考TS36.331,中,这个参数为P O_NORMINAL_NPUSCH.路径损耗抵偿αPathloss Compensation Alpha界说参数α,作为上行功率掌握参数发送给终端,参考TS36.331,中,这个参数为α.预期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功率Exp. NPRACH Preamble Power显示第一个前导旌旗灯号的预期功率.其数值由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和设置装备摆设索引(Configuration Index)中的前导格局肯定,参考.设置装备摆设索引,设置PRACH的设置装备摆设指标并在广播中将数值发送到终端,它界说了前导格局和其他PRACH的旌旗灯号特征,例如时域中的哪些资本被许可在前导中传输.预期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格局1/2功率Exp. NPUSCH Format 1/2 Nom. Power 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有两种格局●格局1:用于携带UL-DSCH,支撑Single-tone和Multi-tone的传输.当子载波个数为1时,支撑两种子载波距离kHz和15kHz;当在载波个数大于1时,只支撑15kHz的子载波距离.Single-tone传输重要实用于低速度.笼罩强的场景,实现成本低.Multi-tone则供给更大的传输速度.●格局2:用于携带上行掌握信息,即HARQ-ACK信息.最大许可功率Max. Allowed Power P-max指定终端许可发射的最大功率值,勾选后填写的数值生效.小区物理层设置Physical Cell Setup双工方法Duplex Mode,今朝内心只支撑FDD的双工方法.上行子载波距离UL Subcarrier SpacingNB-iot终端的上行发射带宽是180kHz,支撑两种子载波距离kHz和15kHz.根据TS36.802,5.3节,带宽及子载波距离如下表.对于加强笼罩场景,kHz可以供给更大的体系容量.在In-band场景下,15kHz距离具有更好的LTE兼容性,参考表-1表 NB-iot 各操纵模式下带宽,来自TS36.802,表(个中,BS C3MHz还有待研讨.)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小区ID用于临盆品理同步旌旗灯号.在小区搜刮时,终端从主同步和辅同步旌旗灯号中肯定小区ID.收集Network身份验证Identity用来设置装备摆设模仿小区的收集参数,由广播发送给终端.a.移动国度码MCC(Mobile Country Code)这个参数是3位十进制数字,暗示收集所属国度,如中国为“460”.b.移动收集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这个参数是2位或3位十进制数字,用于辨认用户所属的移动收集.在统一个国度内,假如有多个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一般某个国度的一个运营商对应一个PLMN),可以经由过程MNC来进行差别,即每一个PLMN都要分派独一的MNC.中国移动体系运用00.02.04.07,中国联通GSM体系运用01.06.09,中国电信CDMA体系运用03.05.电信4G运用11,中国铁通体系运用20.R&S@ CMW-Z04/Z05 SIM卡的默认MCC/MNC为001 01c.跟踪区域码TAC(Tracking Area Code)d.E-UTRAN小区辨认符E-UTRAN Cell Identifier用于指定小区标识,每一个PLMN中不会有雷同的小区标识.这个标识将被广播给终端.安然性设置Security Setting完全性算法Integrity Algorithm选择完全性算法.假如设置为Null,则暗示完全性被禁用,用于不支撑SNOW3G (EIA1)算法的测试卡.衔接设置Connection衔接类型Connection Type设置终端与CMW500的衔接类型,当前版本只支撑测试模式衔接.a.测试模式Testmode:只启用层1和层2的协定栈,不开启层3的协定栈.这个模式实用于只进行信令衔接而不须要进行运用层衔接的测试.b.数据运用模式Data Application:启用层3的协定栈,用于须要基于IP层的测试.此模式须要内心有硬件B450,并装配的DAU.同时须要在DAU的界面中的“Select RAN”中选择NB-IoT Signaling.测试模式Test Mode > Use "Activate Testmode" Message开启后,Activate Testmode新闻将被发送给终端.此时,须要不回还模式.Testmode的设置遵守TS36.508和TS36.509.调剂类型Scheduling Type可以指定调剂类型,上行或者下行调剂.指定后,下方响应的调剂类型的具体参数生效.选择DL RMC时可以测试Rx参数,即吸收敏锐度.上行/下行无线资本治理调剂UL RMC Scheduling/DL RMC Schedulinga.子载波数Subcarriers可以选择由1.3.6.12个子载波介入数据传输.Start Subcarrier,可以指定由第几个子载波开端传输.不合调剂请参图-1.-1 不合调剂模式下的子载波数示意图b.调制与编码计谋索引MCS IndexMCS Index肯定调试类型和传送资本块大小,在后方显示.它的界说参考TS36.213表7.1.7.1(不包含256QAM)和表7.1.7.1A(256QAM).c.资本块/子帧Resource Units/Subframes肯定传输子帧数.d.反复数Repetitions肯定反复次数.2.2.9.4 自界说调剂模式User defined Scheduling添加,测试中可以自界说调剂模式a.调剂类型Pattern可以设置为Alternating DL/UL(高低行瓜代模式),Continuous UL(持续上行)或者Continuous DL(持续下行模式)b.上行或者下行具体设置UL/DL,中的各个项目雷同.剖析Debug封闭扰频广播,用于Debug.测试举例Step1 按仪概况板“SIGNAL GEN”按键,选择NB-iot Signaling1,打开NB-iot 信令界面.Step2 在Cell区域内设置射频相干的参数,如Band.Channel.Step3 根据测试需求在Connection中设置调剂模式,TX测试选择UL调剂,RX测试选择DL调剂.Step4 根据终端所插得SIM卡的相干信息,在Configuration-Network-Identity 中设置MCC/MNC.Step5 按仪概况板“ON|OFF”按键,打开NB-iot小区旌旗灯号,等待终端注册到模仿收集.3.NB-iot 发射机测试NB-iot TX MeasurementNB-iot TX Measurement测试界面须要License KM300才干打开,打开后界面如下图所示.(打开方法,仪概况板上的MEASURE按键,选择NB-iot TX Measurement1)在此界面中,我们可以进行终端的发射机机能测试.树立好衔接通路后,打开测试开关Multi Evaluation即可进行测试.测试成果的概况会直接显示在此界面中,假如想查询细节,则可以双击对应测试项的图标进行检讨.发射机测试项目以下测试项目及及成果剖断,第6章,与NB-iot相干的参数在各节的F副章中.发射机发射功率参数:最大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回退,可设置装备摆设的发射功率规模.输出功率动态规模参数:最小输出功率,关断状况输出功率,ON/OFF时光模板,功率掌握指标请求.终端发射旌旗灯号质量参数:频率误差,EVM,载波泄漏,带内辐射.最大发射功率Max Tx Power对于NB-iot终端,当子载波距离为kHz时,最大输出功率界说为每个时隙(2ms)消除2304Ts的UE传输距离的平均功率;当子载波距离为15kHz时,界说为每个子帧(1ms)的平均功率.成果剖断:功率等级为3时,请求23dBm±2Db;功率等级为5时,请求20dBm±2Db,参考表3.-1,截取自TS36.521,Table 6.2.2F.3-1: UE Power Class最大功率回退 MPR对于NB-iot UE的功率等级3和等级5,协定划定了各个等级下所许可的最大功率回退指标,请参考表-1-1,截取自TS36.521,Maximum Power Reduction (MPR) for UE category NB1 Power Class 3 and 5可设置装备摆设的发射功率规模P CMAX对于每个时隙,NB-iot UE许可的被设置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 CAMX,c,其盘算公式如下:P CMAX_L,c≤ P CMAX,c≤ P CMAX_H,c个中:P CMAX_L,c = MIN { P EMAX,c, P PowerClass– MPR c– A-MPR c}P CMAX_H,c = MIN { P EMAX,c, P PowerClass}P EMAX,c受高层信息IE P-Max指定,具体参考P PowerClass是在没有斟酌容差的情形下,NB-iot终端所许可的最大发射功率,参考表-1MPR c参考表-1;A-MPR c = 0dB 今朝版本因上述公式盘算后得到的P CMAX数值请参考表3.1.3-1.-1 P CMAX功率容差,截取自TS36.521 ,Table6.2.5F.3-1: P CMAX tolerance最小输出功率对于NB-iot终端,协定请求的最小输出功率为-40dBm.当子载波距离为kHz时,最大输出功率界说为每个时隙(2ms)消除2304Ts的UE 传输距离的平均功率;当子载波距离为15kHz时,界说为每个子帧(1ms)的平均功率.3.1.5 UE关断状况输出功率对于NB-iot终端,协定请求的最小输出功率为-50dBm.当子载波距离为kHz时,最大输出功率界说为每个时隙(2ms)消除2304Ts的UE 传输距离的平均功率;当子载波距离为15kHz时,界说为每个子帧(1ms)的平均功率.UE开关时光模板包含一般开关时光模板(如图-1).NPRACH时光模板(如图-2)a.NB-iot的一般开关时光模板与E-UTRA雷同,测试请求参考表-1-1 一般开关时光模板图,截取自 Figure 6.3.4.1.3-1: General ON/OFF timemask-1 NB-iot一般开关时光模板请求截取自F.1.5-1: General ON/OFF time mask for category NB1b.NPRACH的ON状况是指去除过渡时光后的NPRACH测量时光内的平均功率,测试请求与一般开关时光模板请求一致,参考表-1.不合NPRACH格局对应的测量时光不合:NPRACH前导码格局为0时,测量时光为ms;NPRACH前导码格局为1时,测量时光为ms.-2 NPRACH时光模板图,截取自 Figure 6.3.4.2.1.3-1: PRACH ON/OFF timemask功率掌握指标请求包含绝对功率容差.相对功率容差.功率容差此参数是指UE发射机在第一个子帧设置初始发送功率为指定发送功率的才能.此第一子帧可以包含接洽传输或者非持续传输并且传输时光大于20ms时的第一个子帧.该容差包含了信道估量的误差.协定对正常情形和极端情形的绝对功率容差都做了请求,参考表-1-1绝对功率容差,截取自TS36.521,Table 6.3.5F.1.3-1: Absolute powertoleranceb.相对功率容差此参数是指UE在设置当前时刻发射功率相对于比来发送的NPRACH功率的才能.NPRACH的功率步长:0dB,2dB,4dB,6dB,相对功率容差的测试请求与这些功率步长的对应关系,如表-2.在极端情形下,各个功率步长下,可以许可±2dB的前提放宽.-2 相对功率容差,截取自TS36.521,Table 6.3.5F.2.3-1: Relative power tolerance for category NB1 NPRACHtransmission (normal conditions)频率误差 Frequency Error频率误差指的是UE的调制载波频率与吸收到的基站频率之间的误差,如表3-1 频率误差截取自TS36.521,Table 6.5.1F.3-1: Frequency error requirement for UEcategory NB13.1.9 EVMEVM矢量误差幅度,是指现实测得的发射旌旗灯号与幻想无误的旌旗灯号的向量误差,包含相位和幅度,参考表-1.-1 EVM,截取自TS36.521,Table 6.5.2.1.3-1: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Error Vector Magnitude3.1.10载波泄漏载波泄漏是指与载波具有雷同频率的额外的正弦波,是一种由直流偏置和互调引起的干扰.这种干扰几乎是恒定的,与输入旌旗灯号幅度无关.测量距离为一个时隙,协定请求请参考表-1-1 载波泄漏截取自TS36.521,Table 6.5.2.2F.3-1: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relativecarrier leakage power带内辐射In-band emissions带内辐射是指UE在所分派的Tone上面的输出功率值与非分派tone上的功率值之比.测量距离为一个时隙,协定请求参考表-1.-1 带内辐射,截取自TS36.521,Table 6.5.2.3F.3-1: Minimum requirementsfor in-band emissions占用带宽 OBW占用带宽是指以指定信道的中间频率为中间,包含发射功率99%能量所对应的频带宽度,协定请求参考表-1.-1 占用带宽,截取自TS36.521,Table 6.6.1F.4.1-1: Test ConfigurationTable射频辐射模板 SEM射频辐射模板指的是从NB-iot UE信道带宽边沿处到距离此边沿△f OOB,这段频率区间内的辐射须要屈服的指标规范,请参考表-1.表3.1.13 射频辐射模板,截取自TS36.521,Table 6.6.2.1F.3-1: categoryNB1 UE spectrum emission mask邻信道泄漏比 ACLR邻信道泄漏比是指该信道的发射功率与泄漏到相邻信道的辐射功率的比值,假如测得邻信道上单功率大于-50dBm,则NB-iot UE的ACLR值应高于表-1中的数值.表3.1.14 邻信道泄漏比,截取自TS36.521 Table 6.6.2.3F-1: category NB1UE ACLR requirements发射机杂散发射机指的是无用旌旗灯号产生的辐射,如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交调分量及其他频率变换分量.对于NB-iot UE,f OOB z发射机互调发射机互调特征是指有效旌旗灯号和经由过程天线进入发射机的干扰旌旗灯号共存时,发射机对所产生的互调旌旗灯号的克制才能.NB-iot终端发射机互调衰减指的是有效旌旗灯号的矩形滤波器测量的平均功率和互调干扰旌旗灯号的矩形滤波器测量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协定请求参考表-1.-1 发射机互调,截取自TS36.521 Table 6.7F.3-1: UE category NB1transmitter IM requirement具体测试参数设置装备摆设Configuration双工方法Duplex Mode信令测试中,双工方法在Signaling中进行设置,测试界面与信令界面保持一致.请参考频率RF Frequency.测试场景Scenario有两种场景可以选择:a.自力模式Standalone:测试测量界面自力运行,在非信令测试时运用此场景.b.组合旌旗灯号路径模式Combined Signal Path:用于进行信令测试.c.协定测量模式 Measure@ProtocolTest:用于在履行协定测试的运用时测量射频机能,可在“Controlled by”受控状况中指定Protocol Test1来进行后续测试.受控状况Controlled by受模仿小区的掌握,当内心有两个B500时,可以在此选择运用哪个信令小区进行信令交互.掌握器设定Controller Settings在信令测试时,假如无需特别指定,此菜单下的所有参数都应与信令界面Signaling雷同.在非信令测试时,须要单独设定,内心的默认状况是运用COM1端口和TRX1射频收发进行测试.a.输入旌旗灯号路径RF Routing(Input):指定终端的上行旌旗灯号在内心的路径.b.外部输入抵偿External Attenuation(Input):指定终端上行旌旗灯号的抵偿值.c.频率-频带Frequency-Band:设定频率与频带,每次变动频带时,频率会被设定为该频带的中间频点.以下参数,参考信令界面的介绍(S):d.频率抵偿Frequency Offsete.预期功率Expected Nominal Powerf.余量User Marging.混频器电平偏移Mixer Level Offset测量掌握Measurement Controla.反复模式Repetition可以选择持续测试(Continuous)或者单次测试(Single shot).b.停滞前提Stop Condition可以选择不设前提(None)或者测到掉败值时停滞(On Limit Failure).c.测试模式Measurement Mode通俗模式Normal:这个模式下,内心运用当前的参考电平(Ref. Level)进行测试(此处有待更新)d.测量预期Measure on Exception这个参数可以选择开启或封闭.它是用来标明是否谢绝来自CMW500标识表记标帜的错误或不准确的测试成果.OFF:此参数封闭时,测得的错误成果将被谢绝,测试持续进行,统计计数器不重置.是以,单独的错误成果不会影响这个的测量进程.ON:所有得到的错误成果都不会被谢绝.这种模式实用于研发测试,用于剖析偶然消失的传输错误.e.测量时隙数No. of Measure Slots用于记载须要测试的时隙数.f.轮回前缀Cyclic Prefix当前版本协定只支撑通例CP.g.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S)h.子载波距离Subcarrier Spacing(S)信令测试模式,今朝只能设定为15kHz.非信令测试模式和协定测量模式,可以设定为15kHz或者kHz.i.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格局NPUSCH Format(S)资本分派Resource Allocationa.子载波个数No. of Subcarriers经由过程此参数设定履行数据传输的子载波数,此设定应于Signaling终端子载波个数保持一致.b.肇端子载波地位Start Subcarrier经由过程此参数设定开端传输的子载波,参数的设置与No. of Subcarriers相干,只能拔取0到11中央可以或许整除“子载波个数”的数值.例如,当子载波个数设置为12时,只能将肇端子载波设置在地位“0”.c.资本单元个数No. of Resource Units反复次数No. of Repetitionsd.每资本单元中的时隙个数No. of Slots per RU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请参考Signaling中对这个参数的解释频率漂移差值Delta Seq. Shift用于盘算从PDCCH与PDSCH的频率偏移量,参考TS36.211.调剂此参数可以确保CMW500的旌旗灯号同步和信道估量.调制Modulationa.调制方法Modulation Scheme设置旌旗灯号的调制方法是QPSK照样BPSK,平日与Signaling中的设置保持一致,设定为QPSK.b.计数Statistic Count界说在调制测量中,每个测量周期内的测量距离数,即每次测试时统计的Slot数.此个参数在Magnitude error,EVM,相位误差等测试的具体页面中展现.频谱Spectruma.频谱模板与邻信道泄漏比Emission Mask/ACLR与调制一样,可以修正统计slot数.b.选择邻信道泄漏起源Select ACLR可以选择指定邻信道泄漏来自GSM.UTRA或者两者都有.功率Power选择功率动态测量的时光模板,今朝内心支撑General On/Off,具体界说请参考TS36.521.Statistic Count可以修正计数.触发设置Trigger选择触发相干的参数设置a.触发源Trigger Source自由测试Free Run:打开后,测量将立刻开端进行.中频IF Power:由吸收旌旗灯号触发测量,并转换为中频.触发事宜由NB-iot的上升沿或者降低沿来开启.b.触发方法Trigger Slope可以选择上升沿或者降低沿触发.这种设置在Free Run中是无效的.c.触发阈值Trigger Threshold界说触发的前提,这是一个增益数值.d.触发时延Trigger Delay界说从触发开端到履行测量的时延,此参数对于Free Run模式无效.e.触发超时Trigger Timeout界说一个从开端履行测量到必须得到测量成果的时光,若在界说之间内没有得到测量值,则剖断为超时.在长途掌握时,这个参数会掉效,测试超时的断定有履行长途掌握的软件决议.f.最小触发距离Min Trigger Gap界说在两次触发之间的最小距离.门限值设定Limit Settings可以对换制.频谱以及功率的测试门限值进行修正,在默认设置下,内心的设置为TS35.521,第6章所请求的门限值,请参考项目中对各个测试的描写.其他设置a.旌旗灯号产生器快捷方法Generator Shortcut快速跳转到GPRF旌旗灯号产生器界面,NB-iot中不支撑此功效.b.信令路径设置Combined Signal Path当测试场景选择为“Combined Signal Path”时才可以进行此项设置,勾选后,当按下“ON|OFF”按键封闭信令旌旗灯号时,会弹出“确认封闭”的提醒信息.测试举例Step1 小区,并让终端注册到收集上按仪概况板“SIGNAL GEN”按键,选择NB-iot Signaling1,打开NB-iot 信令界面.在Cell区域内设置射频相干的参数,如Band.Channel.根据测试需求在Connection中设置调剂模式,TX测试选择UL调剂,RX测试选择DL调剂.根据终端所插得SIM卡的相干信息,在Configuration-Network-Identity 中设置MCC/MNC.按仪概况板“ON|OFF”按键,打开NB-iot小区旌旗灯号,等待终端注册到模仿收集.Step2 按仪概况板“MEASURE”按键,选择 NB-iot Measurement TX1,打开NB-iot发射机测试界面.Stpe3 选择Trigger Source(IF Power)Step4 设置UL调剂模式,选择子载波数和肇端子载波地位.Step5 选中测试界面右上方的Multi Evaluation,然后按仪概况板“ON|OFF”按键开测量.3.3.1 测量成果示例4.NB-iot吸收机测试 NB-iot RX MeasurementNB-iot RX Measurement测试界面须要License KS300才干打开,打开后界面如下图所示.(打开方法,仪概况板上的MEASURE按键,选择NB-iot RX Measurement)吸收机测试须要NB-iot 更新的版本才可进行测试.RX的测试界面如上图,图中右侧上方Cell部分与信令Signaling界面雷同.假如终端与内心已经可以树立信令衔接,则当我们打开RX测试界面时,Cell小区设置会持续Signaling的设置,在吸收机测试时,我们须要不竭调剂NRS EPRE来转变终端吸收到的旌旗灯号强度.图中右侧下方为Connection衔接部分,在吸收机测试时,我们须要选择为DL RMC 下行调剂模式.图中左侧为吸收机机能测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不雅察测试成果.项目吸收机测试项目及成果剖断,根据进行.吸收机参考敏锐度是指在特定参考信道下,天线接口处测量的最小平均功率,并且该功率须要包管≥95%的最大吞吐量.盘算公式为:P REFSENS=-174+10lg(BW)+NF+IM+1/f Noise+SNR个中:BW指传输带宽,单位Hz,NF指吸收机噪声系数,对于NB-iot UE来说,NF,IM指的是产品实现余量,对于NB-iot这种较低的MCS,IM=2,1/f Noise指的是直流载波泄漏造成的机能损掉,对于NB-iot终端来说1/f Noise=. SNR指的是在特定信道前提下知足95%最大吞吐量的SNR值,对于NB-.协定请求吸收机参考敏锐度为-108.2dBm,参考TS36.521,Table 7.3F.1.3-1: Reference sensitivity for category NB1其他吸收机测试项目根据协定划定吸收机测试项目还包含最大输入功率,相邻信道选择性,壅塞,杂散响应和吸收机互调特征.当前版本不支撑这些项目标测试,请等待后续版本的更新.4.2吸收机测试参数设置Configuration今朝版本只有BLER这一个目次下的参数可以设置.误块率BLERa.反复模式Repetition可以选择持续测试(Continuous)或者单次测试(Single shot).b.测试样本数No. of Samples在不设置停滞前提时,界说每个测量周期的统计样本数.c.误码率盘算方法Error Ratio Calculation选择由ACK,NACK,DTX来盘算BLER的盘算公式,须要根据章节选择公式BLER = (NACK + DTX) / (ACK + NACK + DTX)BLER = DTX / (ACK + NACK + DTX)BLER = NACK / (ACK + NACK + DTX)BLER = NACK / (ACK + NACK)根据TS21.905 3GPP缩写词汇表ACK:Acknowledgement 准确解码的子帧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未能准确界面的子帧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非持续传输吸收机测试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1 无扰环境下孤站覆盖测试5.1.1 NB-IoT孤站覆盖测试测试重要性:必选测试项目:孤站测试测试分项:室外覆盖测试测试目的:1. 考察不同覆盖等级配置下的上下行覆盖能力(NB-IoT的最远接入点对应的RSRP、SINR),得出上下行不同信道的最大路损、覆盖距离;2. 考察NB-IoT的覆盖受限信道3. 同时得出不同覆盖等级下NPRACH重复次数的最优配置测试条件:1.站点的上行底噪为-128dB/15KHz(允许有5dB波动)2. NPRACH不同重复次数性能测试配置:NPRACH尝试次数(maxNumPreambleAttemptCE-r13)配置为3,初始功率配置为最大功率3. NPUSCH,NPDCCH,NPDSCH的调度自适应;参考的仿真结果:最新的仿真结果:ITU LOS SMA场景2slot滤波,开激活检测的format2结果,根据4slot仿真结果和AWGN下未开激活检测时2/4slot性能差异拟合得到:创新中心3.22发出的NB-IoT各物理信道的链路仿真结果汇总NPDCCH聚合等级/重复次数、NPDSCH、NPUSCH的MCS均参考研究报告中的表格测试步骤:步骤1选取MCL为144、154、164的测试点(允许有±3dB的波动),终端在测试点上进行定点接入测试,测试终端进行上行随机接入,取最低满足要求的随机接入重复次数,将此重复次数设定为MCL 144、154、164覆盖等级的重复次数。
步骤2记录每个测试点的NPDSCH的BLER、下行SINR、RSRP、MCS、TBS、N_sf、重复次数、速率,NPUSCH的BLER、下行SINR、RSRP、MCS、TBS、N_ru、重复次数、速率,NPDCCH的重复次数,以及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NPUSCH子载波间隔自适应算法的MCL门限值配置为144dB步骤3以5dB为步长逐渐拉远,得到此重复次数下可支持的最大MCL。
测试过程中如果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分析导致接入失败的原因,判断该过程的受限信道。
从仿真结果可以获得每种重复次数要求的最小SINR,根据SINR值可以得到每种重复次数可以支持的最大的MCL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步骤4记录每次测试随机接入时延(终端发出第一条随机接入preamble至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完成),以及最远接入点距离和对应的RSRP、SINR接入时延分析如下:步骤5将PRACH的最大重复次数设置为128次,以5dB为步长逐渐拉远,进行定点接入测试,连续三次随机接入成功,直到不能满足连续三次随机接入成功的测试点,得到此重复次数下可支持的最大MCL目前没有128次的仿真结果,暂时不能提供此重复次数下的最大MCL5.2 有扰环境下孤站覆盖测试5.2.1 GSM/NB-IoT孤站覆盖测试测试重要性:必选测试项目:孤站测试测试分项:室外覆盖测试测试目的:在有一定的上行干扰情况下,考察不同覆盖等级配置下的上下行覆盖能力(NB-IoT的最远接入点对应的RSRP、SINR),得出上下行不同信道的最大路损、覆盖测试条件:1. 测试小区:选择测试区域内的存在上行干扰的NB-IoT小区,以及与其共站共方向角的GSM小区(例如共天馈),G/N共天馈站点,NB-IoT站点的上行底噪相比-128dBm/15KHz抬升10dB、15dB及以上、20dB左右(即,上行底噪-118dBm/15KHz 、-113dBm/15KHz、-108dBm/15KHz及以上允许有5dB波动)。
NB-IoT周围邻区关闭,形成孤站无干扰环境,GSM小区为现网小区。
在主测小区内选取1条路径进行拉远测试(路径沿基站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测试路线直且足够长。
2. NPRACH按照最优的重复次数配置,NPUSCH,NPDCCH,NPDSCH的调度自适应;参考的仿真结果:同5.1.1测试步骤:步骤1:NB-IoT从远点开始,以5dB为步长逐渐拉远,进行定点接入测试,连续三次随机接入成功,直到不能满足连续三次随机接入成功的测试点,得到有扰环境下可支持的最大MCL。
测试目的中提到要得出上下行不同信道的最大路损、覆盖,下面表格提供了各个信道的最大路损上行底噪提升10dB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上行底噪提升15dB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上行底噪提升20dB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步骤2记录每次测试随机接入时延(终端发出第一条随机接入preamble至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完成)分析同5.1.1.5.3孤站速率测试5.3.1无扰环境下的GSM/eMTC/NB-IoT速率对比测试测试重要性:必选测试项目:孤站测试测试分项:GSM/eMTC/NB-IoT速率对比测试测试目的:1. GSM/eMTC/NB-IoT上下行速率的对比;测试条件:1. 测试小区:选择G/N/F共站共天馈站点,根据试验网实际条件,选择密集城区或郊区等不同覆盖场景下的主测小区一个,周围邻区关闭,形成孤站无干扰环境。
GSM工作频点与周围其他小区的频点都不同,制造孤站场景2. 测试点的选取:以GSM小区Rxlevel为-80dBm为起点,以5dB为步长由近及远选点,每个点允许有±3dB的变化量,或者从-80dBm到最远点等距离选点(接近边缘点,步长适当减小),直到任何制式都无法正常业务为止。
3. 测试终端:GSM终端1个,eMTC终端1个,NB-IoT终端1个4. 其他测试条件参考5.1.3节“GSM与NB-IoT覆盖能力对比测试”参考的仿真结果:同5.1.1测试步骤:1. GSM终端在选择的测试点上进行上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的下行C/I、下行信号强度(RxLevel)、上行速率及对应的TCH时隙个数等参数2. GSM终端在选择的测试点上进行下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的下行C/I、下行信号强度(RxLevel)、下行速率及对应的TCH时隙个数等参数3. NB-IoT终端在选取的测试点上进行下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的NPDSCH的BLER、下行SINR、RSRP、下行速率、MCS、TBS、N_sf、重复次数,以及NPDCCH重复次数、NPDCCH DCI N1调度次数,并记录此时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步骤3预期结果:(仿真得到,仿真条件如下)从5.1.1节步骤3可知,NPRACH重复64次支持的MCL为165dB,重复128次支持的MCL预计不会超过169dB,所以暂时先将164dB作为最远点。
仿真结果如下:RSRP与下行速率关系曲线如下:下行SINR与下行速率关系曲线如下:4. NB-IoT终端在选取的测试点上进行上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NPUSCH的BLER、下行SINR、RSRP、上行速率、MCS、TBS、N_ru、重复次数、子载波带宽及个数,以及NPDCCH重复次数、NPDCCH DCI N0调度次数,并记录此时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5. eMTC终端在选取的测试点上进行下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的PDSCH的BLER、下行SINR、RSRP、下行速率、MCS、TBS、RB数、重复次数,以及MPDCCH重复次数、MPDCCH DCI 6-1A/1B调度次数,并记录此时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6. eMTC终端在选取的测试点上进行上行UDP灌包,持续3-5分钟,记录每个测试点PUSCH的BLER、下行SINR、RSRP、上行速率、MCS、TBS、RB数、重复次数,以及MPDCCH重复次数、MPDCCH DCI 6-0A/1B调度次数,并记录此时电子地图上的GPS坐标等参数;10 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对比10.1 NB-IoT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对比10.1.1 不同发射功率孤站覆盖及速率测试测试重要性:必选测试项目:NB-IoT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对比测试分项:不同发射功率孤站覆盖及速率测试测试目的:1. 对比不同发射功率情况下的孤站覆盖及速率差异测试条件:1. 测试区域:根据试验网实际条件,选择密集城区或郊区等不同覆盖场景下的主测小区一个,周围邻区关闭,形成孤站无干扰环境。
在主测小区内进行1条路径的拉远测试(路径沿基站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
基站发射功率分别配置为2x40W(49dBm,可选),2x20W(46dBm),2x10W(43dBm)。
2. 测试点的选取:参考5.2.1节“孤站速率测试”,测试物理地点与5.2.1的相同,测试点的RSRP,结合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作适当调整。
3. NB-IoT小区上行配置ST/MT、15K/3.75K自适应4. 其他测试条件参考测试例5.2.1节“孤站速率测试”测试步骤:1. 设置基站发射功率为2x40W(49dBm,可选),2x20W(46dBm),2x10W(43dBm),参考测试例5.3.1节“孤站速率测试”采用系统仿真评估下行速率。
仿真配置参数参考5.3.1节的孤站速率测试章节。
2x20W(46dBm)的仿真结果如下:2x40W(49dBm)的仿真结果如下:2. 按照5.1.1的测试方式,测试最远接入点增大基站发射功率,下行SINR提升,下行信道的覆盖增大,上行信道没有影响。
红色部分为不同配置有影响的数据。
1)基站发射功率分别配置为2x40W(49dBm)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2)基站发射功率分别配置为2x20W(46dBm)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3)基站发射功率分别配置为2x10W(43dBm)不同信道对应的最大MCL(使用的信道模型为ITU SMa LoS)10.1.2 单双通道室外孤站覆盖及速率测试测试重要性:必选测试项目:NB-IoT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对比测试分项:单双通道室外孤站覆盖及速率测试测试目的:1. 对比单双通道差异对覆盖能力及下行速率的影响测试条件:1. 测试区域:根据试验网实际条件,选择密集城区或郊区等不同覆盖场景下的主测小区一个,周围邻区关闭,形成孤站无干扰环境。
在主测小区内进行1条路径的拉远测试(路径沿基站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
2. 测试选点:参考5.2.1节“孤站速率测试”3. 测试资源:NB-IoT测试终端1部,路测软件1套测试步骤:1. 测试站点配置为双通道,双通道功率分别配置为两组2*10w;2. 测试步骤参考5.3.1节“孤站速率测试”对于单通道1x20W,根据仿真和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在孤站场景下(LoS信道)两种天线配置的性能基本相同,因此单通道的测试结果预期可以参考5.3.1节双通道的测试结果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