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的苦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部的苦恼
人力资源部的苦恼
本人在酒店业的人力资源圈里“混”了近20年,深知同仁们的内心感受。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过去曾经是那样的人前显赫、扬眉吐气,而今人力资源招聘优势不再,市场状况持续下滑,让大家叫苦不迭,内心苦恼多多。
一、现状
1、一线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有资料显示,业内约18%的饭店流失率在41%以上。
还有咨询公司暴料,一线操作岗位流失率达到73.1%。
不知到底谁的数据准,反正服务岗位危机性缺员是不争的事实。
餐饮、客房、保安等部门一遍一遍的催:“再不进人就坚持不住了!”
2、员工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不到位,与饭店星级水准严重不匹配,不仅客人不满意,自己看着也闹心。
一旦出现投诉,领导就会责问:“人力资源部怎样抓的培训?”责任又落到了人力资源部的身上。
3、员工管理难度大。
现在的员工要求多、个性强,心态情绪不稳定,对领导、制度有一种抗拒心理。
管理者很郁闷:管也不是,不管还不是。
结果大家把火又发到了人力资源部的身上:“怎么招的人?”
4、员工对薪酬、管理、生活环境等要求得不到回应和解决,员工不满意,纷纷质问:“人力资源部都管什么?”
在有些地方,人力资源部实际成了招聘部、工资部、受气部!
二、原因
1、外因:
一是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原因。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们认为饭店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社会地位低、薪酬福利低,是个伺候人的活,没有愿意干。
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听起来挺有内涵,但社会的大多数领域还是曲解为人力资源部=人事部。
二是企业管理层的原因。
有的领导理解不了人力资源部的价值,
所以不可能主导和推动人力资源工作。
有的领导认为人力资源部职能就是招人,甚至在个别领导的眼里人力资源部就是领导管员工的一个工具。
所以这样的企业肯定没有一个激励人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感受不到预期的良好氛围,产生失望。
还有,一些直接管理员工的经理、主管们在管理作风和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观、偏见、武断、以权压人,让员工内心不服、不悦,所以导致员工流失。
三是员工的原因。
一线服务人员的主体是80后后和90后,从小在糖水里泡大,虽然未经历过风雨,但却要天天看到彩虹。
他们常常被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弄得心境不佳,表现得个性强、要求多、难管理。
2、内因:
一是有的人力资源部本身对部门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自觉”把自己定位在“二线”,不深入服务现场,不了解运营流程,不调研员工需求,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方案,不能与部门支持合作,不能为员工排忧解难,成了地地道道的办理招人、入职、离职、工资的“人事部”,虽然很忙,但没有忙到点子上。
二是面对领导不认知的环境,缺乏变革现状的主动精神,对人力资源部的使命和核心职能不解释、不引导、不坚持、不落实,不采取有效措施争取领导、部门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一旦碰几次钉子,便有了借口,心中抱怨,工作被动,无所作为。
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让怎样做就怎样做。
三是个人条件、素质有差距,态度上缺少主动负责精神,相互推诿,出了问题不反省自己,一推了之,都是别人的错。
能力上修炼不够,不仅基本业务不精通,而且对企业产品、流程缺乏必要的认知了解,沟通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均满足不了专业工作者必备的要求。
三、破解
1、决策者的睿智和开明是改变现状的关键。
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环境的背后一定是有位好领导。
“海底捞”、上海的里兹.波特曼、阿里巴巴、联想等莫不如此。
领导态度的关键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宗旨:“营造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
氛围,让员工感受快乐,推动企业发展”。
酒店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运行,以此统一决策者、执行者、操作者对人力资源工作意义的认知,确立人力资源部在酒店内的价值定位,主动的推动和支持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为他们创造一种大胆、放手工作的良好氛围。
并以此激励人力资源工作者树立神圣的使命责任,提高觉悟,增加动力,有一个高层次的追求。
如果决策者不认知、不改变、不推动,人力资源部则很难有所作为。
2、主动的反思、变革,努力改变环境。
无论人力资源部在酒店的地位、作用如何,人力资源部自身都是重要的内因。
不改变自身,就无法改变环境。
首先,我们必须找准三个定位:一是做领导和员工沟通的中枢纽带,发挥内部服务中心的功能。
服务于领导——用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领导认知,用高效能的沟通帮助领导决策,用卓有成效的业绩让领导信任。
服务于部门——用积极、主动配合的态势与各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主动为各部门创造有利的管理条件。
服务于员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多元有效的沟通渠道,发布服务信息,开展业务咨询,了解心理动态需求,建立员工心理危机反应处理预案。
为员工提供优质的招聘、入职、离职、工资、生活等方面的日常服务。
二是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专家,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改进完善组织结构、岗位说明、定岗定编、招聘、培训及评估体系;及时改进完善薪酬、福利、保险及奖励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时改进完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及时改进完善与员工的心理沟通、疏导机制以及预警和危机处理预案,成为酒店人力资源政策编制、实施、指导的管理中心,成为领导经营管理决策的参谋部。
三是做企业变革的推动者。
在新的改革中,环境条件在变、科学技术在变、人的观念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人力资源部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以及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大胆创新,用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研究新问题,站在企业改革的前沿,做改革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成为领导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实际行动赢得大家对人力资源部的重视和信任。
其次,人力资源专业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必须提升。
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专业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掌握本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主要生产流程和岗位人员素质需求,此外,还必须具有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能有效的处理员工的心理危机,做好员工的心态管理。
成为有觉悟、有爱心、有能力、有魅力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不仅如此,还要提升心智水平,改变观念,完善自己,做命运的主人。
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认真履行职责,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环境条件好的应感到幸运,十分珍惜,加倍努力。
如果环境条件差一点的,也不能轻言放弃,要用自己的远见卓识、优异的表现和良好的工作效果来扩大影响,以说服领导认同。
只要功夫深,铁棒一定能磨成针。
哪个领导不喜欢能为自己优化管理、提升业绩的部门?如果个别领导一味的固执己见,我们也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如果确实喜欢这份工作,就要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个人努力的光和热影响你的环境。
只要你玩命般的工作,几乎没有人会怪罪你,你仍然是领导心目中的最好。
二是也要考虑个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时候可以放弃这份工作。
但一定要化解内心的不满和抱怨: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欠缺。
况且我们自己也缺乏影响和扭转领导认知的能力,这不也是一种差距吗?要认真的反思自己,找到自己态度、能力上的短板,尽快的克服。
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用企业的平台炼自己的手,充分学习和研究自己还未掌握的工作要领,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合理的施行自己的想法,以求得证明并完善。
三是必须要走的时候也一定要有君子之风,坦坦荡荡,交割清楚,友好道别。
万万不可消极负气,连个招呼都不打,不清不白,“泥年入海无消息”,这是最让人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