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公小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六年级语文质量抽测(抽样)质量分析
米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单一、封闭、沉闷的课堂正日益被多向、开放、活泼的课堂所替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探究的欲望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改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考试命题的方向和思路有了新的突破。

评价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课程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特别是语文学科,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纳为了极为重要的内容。

尽力创造着适合儿童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作为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襄阳市教研室对全市的调研测试也更加科学化,为真实、全面地掌握教与学中的相关信息奠定了基础。

这份六年级语文试卷,就以全新的面貌和格局、生动活泼的题型设计,与学生作了一次零距离接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次测试较之往年少了口语测试部分,而只有书面测试部分。

抽样分析:
对我校六年级各班语文试卷进行抽样分析,(抽样50份,好、中、差各占1/3)、现将我校六年级语文测试质量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可概括为几大部分,综合选择、字词句大舞台、积累运用、阅读显身手和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为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本次试题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均贯穿着这一新的理念,它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学生今后学习方式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本次试题具的以下几个特点。

1、试题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题型灵活。

考察了学生方方面面的知识,紧扣教材。

落实双基。

教师们对试卷的评价也是一致的,试卷富有人文精神。

2、我们觉得本次语文试卷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体现“快乐”上。

试卷在紧扣教材落实基础的前提下,让枯燥的测试变得趣味性强,运用性强了。

例如积累运用,一反以往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灵活运用。

3、注意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改思想。

4、题目灵活,突出能力培养,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而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本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小语学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

落实“新课标”精神,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

第二、三第大题不仅仅要求学生对于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理解,而且要求能灵活运用。

第四大题“阅读”,不仅仅考查了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能力,更深层次挖掘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

5、从试题立足于基础,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体现了层次性,此次试题以“新课标”为标高,紧扣教材,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有利于检测全体学生的真实水平,又有利于反映出学生水平的不层次。

充分发挥水平测试的指导作用。

二、卷面分析
表二:(卷面得分情况分析表)
三、教学中取得成绩
根据卷面简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校六年级语文语教师已发生转变,新课程,新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
学行为,教师素质也得到提高。

2、语文基本功训练扎实,对于课文中生字,词语内容的考核由于教师平时的重视,故学生学习的目的成效显著、选择填空、辨别形近字、日积月累,课内阅读,得分率都非常高,很多学生达到了满分,说明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训练扎实,教学效果好。

3、重视中国汉字语言的奇妙和魅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在活动中识记生字,正因为如此,第一大题和第三大题失分较少,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要更新观念。

注重语文的趣味性和工具性。

加强理解,加强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2、部分学生卷面在不整洁,书写潦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从开始填写姓名学校就潦草,这说明平时就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为全国的书法实验学校,学生的卷面不够美观,当老师的是在汗颜,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教师足够的的重视。

3、答题马虎,随意性强。

没有答题后检查的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和态度问题,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需要老师不懈的努力。

4、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还需课外扩大阅读面,对于阅读的理解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缺乏归纳性,审题不仔细。

可见平时的阅读只是浮于表明,缺乏深度。

这都是提醒我们要培养学生要在课外多阅读适合他们的儿童读物。

要精读!
五、改进教学建议:
1、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而教师则应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重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习惯,避免方言缺陷,提高说标准普通话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困难学生的耐心教育,决不轻言放弃,切实做好培养帮困工作。

4、规范汉字书写,严格训练,《新课程》指出: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爱汉字形体美,教师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平时批改作业,学生演板不放过一个细心的错别字,师生共同形成一种认真,严谨的作风,并加强写字课教学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爱好。

六、试卷中有待商榷的问题。

试卷第一大题的第八小题:“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 B:打比方 C:比喻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给出的标准答案 B
但也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多项选择了 A和B
确实,我在课堂上是讲过:相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地球是渺小的,茫茫宇宙就是参照物,这就是作比较,当然,把地球比喻成一叶扁舟,这肯定是打比方了。

问题是多选或者单选作比较对不对呢?为此我也查阅了详尽的说明方法解释: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个人认为,学生选择作比较没有错误。

不知道是答案太教条了,还是我误导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