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中国乡村经济网浏览:2093 次发布:2007-10-19 11:34:29
明兴加张明张小华钟国跃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齿瓣石斛开发以来,其显著的药用保健功效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价格迅速上涨,经济效益可观。
但是,长期野生资源的采摘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内野生资源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为综合开发利用齿瓣石斛,本文就齿瓣石斛研究历史与现状和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①保护野生资源;②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③加大齿瓣石斛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④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树立齿瓣石斛品牌;⑤产学研相结合,实行“公司+科研+农业经纪人+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齿瓣石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开发前景
The exploring prospect of 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 which is a kind of precious herbs.
Ming Xing-jia,Zhang Ming,Zhong Guo-yue,Zhang Xiao-hua
Chongqing Municipal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l,Chongqing 400065
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第二大属,全球约有1500种,我国有74种2个变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40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
石斛为名贵中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平。
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
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石斛碱和多糖,目前广泛用于加工成保健品、药品及石斛汤、石斛酒等饮品。
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为近年开发应用的药用佳品,俗称紫皮石斛,紫皮兰,小黄草,吊兰花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等省,缅甸、越南、老挝、泰国也较多。
由于近年来齿瓣石斛的市场较好,药农对齿瓣石斛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摘,使石斛资源遭到巨大破坏,国内资源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其商品所需齿瓣石斛主要来自于国内边远山区和周边国家。
据统计,目前齿瓣石斛的价格呈直线上升,研究并推广齿瓣石斛的人工种植技术将起到保护濒危齿瓣石斛的作用,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1. 齿瓣石斛的生物学特性
茎丛生,多节,呈圆柱形,细长,长短不一,据作者调查长度可达 110cm,在秋冬收获季节除去叶鞘膜可见茎的表面多为紫色,生长在阳光较强的地方,此特点更加明显,因此俗称紫皮石斛或紫皮兰。
为多年生附生草本,多悬垂生长于树上,有少部分可以生长于森林里半阴半阳的岩石上,极少部分生长于森林里较大的黄藤上,甚至生长在有苔藓植物的古老竹节上。
叶互生,质地薄,长3~6cm,宽0.6~1.5cm,卵状披针形,叶鞘灰白色,膜质,抱茎,冬天落叶,叶鞘仍然附着在当年生的嫩茎上。
总状花序侧生,具1~2朵花,萼片和花瓣白色,先端带紫色;萼片长约
2.5cm,花瓣卵形,与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尖,边缘具短流苏;唇瓣近圆形,基部具短爪,两侧具紫色条纹,边缘具流苏;唇盘两侧各有一个黄色斑块,密布短毛[1]。
蒴果,长约3~5cm,具棱,种子呈粉末状。
多生长于海拔600~2000m的森林里,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2. 齿瓣石斛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在药用的40多个石斛品种中,研究较多的是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细茎石斛等,特别是铁皮石斛的研究,目前已经深入研究了它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生理特性等,同时,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栽培试验,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组织培养技术比较成熟。
据报道,浙江天皇药业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已被载如“基尼斯世界记录”。
齿瓣石斛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据调查,云南省大量收购齿瓣石斛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雪声等[1]报道紫皮枫斗在市场上销售始于20世纪80年代,结果一致。
1980年吉占和[2]经初步研究报道本种作黄草石斛,郑博仁[3]于1990年报道用其加工成细黄草,同年,李满飞等[4]用比色法测定石斛多糖时测定了齿瓣石斛,其多糖含量为21.09%,比铁皮石斛的18.24%稍高。
1991年李满飞等[5]对商品石斛的调查研究中提及齿瓣石斛作为鲜石斛和紫皮兰枫斗在市场上流通;1993年《云南中药资源名录》[6]中收载本种,药用与密花石斛同,具有“滋阴益胃,生浸止渴”之功效;1995年王艳等[7]对西双版纳的石斛资源调查结果表明齿瓣石斛用于加工成细黄草,1996年马国祥等[8]报道同样的结果;杨永红[9]在1998年报道拉祜族药“鹅母架那此”中用到齿瓣石斛;1999年包雪声等对上海的石斛类药材进行调查表明齿瓣石斛作鲜石斛使用,同年,对“石斛类药材枫斗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中提到齿瓣石斛大量用于替代枯竭的铁皮石斛加工枫斗[10,11]。
由于齿瓣石斛的应用较晚,目前国内外科研单位对其研究较少,2001年包雪声等在《中国药用石斛彩色图谱》中详细介绍了齿瓣石斛及其加工的紫皮枫斗[1]。
丁小余等[12]在2002年报道了齿瓣石斛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同年,冉懋雄主编的《石斛》中提到齿瓣石斛[13]。
近3年来,云南部分地区对石斛资源的调查中均有齿瓣石斛的记载[14-17],邓君浪等[18]还建议在滇西重点发展齿瓣石斛。
练强等[19]在2003年报道了齿瓣石斛人工授粉试验,丁长春[20]于2004年报道了齿瓣石斛的胚培养技术及其快速繁殖研究,还有文献在石斛的成分分析或鉴别中报道了齿瓣石斛[21~23]。
除此之外对齿瓣石斛的专门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的研究,仅见黎英等[24]报道了齿瓣石斛具有清除活性氧的活性。
近年来,齿瓣石斛产地的药农对其进行了大量的采摘,以及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国内齿瓣石斛
资源短缺。
目前用于加工产品的齿瓣石斛多来自于周边国家,但是周边国家同样采用“掠夺性”的方法来破坏,不注重人工栽培技术,长此以往,齿瓣石斛不久将无法供应,并成为濒危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驯化种植,但种植规模较小,问题较多,齿瓣石斛产业化发展缓慢。
3. 齿瓣石斛的市场分析
石斛在中国传统中医中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又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
石斛对咽喉、肠胃、心血管、眼科等疾病及抑制肿瘤均有显著疗效,在增强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等方面有明显作用。
已经开发的石斛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如紫皮枫斗、铁皮枫斗、虫草枫斗、铁皮枫斗晶、铁皮枫斗胶囊、养阴益气胶囊、复方“清咽宁”冲剂、脉络宁注射液等;同时,石斛还可以泡茶、浸酒等。
目前,石斛鲜品和产品均供不应求,价格在逐年上升,以铁皮石斛为例,其生产的“铁皮枫斗”国际市场价格为1300-3600美元/千克(“龙头凤尾型”铁皮石斛)。
另外,以金钗石斛为主药生产“脉络宁注射液”的南京金陵制药厂,仅该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在3亿元以上。
齿瓣石斛主要用其当年生的幼嫩茎加工生产紫皮枫斗、紫皮芽、细黄草等,或者替代紧缺的铁皮石斛生产铁皮枫斗,产品销售国内外,深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价格和质量仅次于铁皮石斛。
据报道,近年石斛类枫斗年产量约数十吨,最高年产量可达100吨,合鲜材料800~1000吨;黄草石斛年需求量为1000~1200吨(干品)[1]。
作为石斛类药材的佳品,齿瓣石斛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据调查,现在市场上的鲜品价格已达80元/斤,而紫皮枫斗的价格也达到2000~4000元/千克。
但是由于目前人工栽培石斛的较少,野生资源在不断遭到破坏,与齿瓣石斛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相互矛盾,人工栽培发展缓慢,估计其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发展齿瓣石斛的栽培及其加工前景广阔,即可保护野生资源,又可给农民带来实惠,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齿瓣石斛在加工成产品、销售等环节将带来很大的间接效益。
4. 齿瓣石斛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4.1 齿瓣石斛野生资源的保护
90年代初期,齿瓣石斛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市场对齿瓣石斛的需求增加,价格较高,且采收容易,眼前经济利益好,产区农民采取掠夺式采摘,导致野生资源严重破坏。
目前,野生齿瓣石斛已处于濒危状态,原材料主要靠缅甸、越南等国进口。
齿瓣石斛的保护刻不容缓,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①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野生资源的采收,严禁乱砍滥伐,以免破坏齿瓣石斛生长环境;②建立齿瓣石斛的原生地保护区,同时进行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保护齿瓣石斛种质资源;③积极开展齿瓣石斛的引种驯化研究;④开展齿瓣石斛资源调查。
4.2 齿瓣石斛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药用植物栽培是保护、扩大、再生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25]。
齿瓣石斛被开发利用后,野生资源受到很大威胁,在国内已处于濒危状态。
石斛属植物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较高,栽培难度大,其栽培面积和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经过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多年精心研究,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细茎石斛等从组织培养到大田栽培取得了显著成果,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但是石斛生长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其规模仍较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齿瓣石斛的开发利用较晚,栽培技术的研究亦相对滞后。
由于其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迎来了齿瓣石斛的种植热潮,但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无法达到大规模种植的要求,种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发展齿瓣石斛种植的过程中,应对齿瓣石斛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齿瓣石斛的生物学特性、生育规律、生理生化、组织培养、炼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水平等。
4.3 加大齿瓣石斛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
齿瓣石斛的开发较晚,目前的主要热点主要是齿瓣石斛的栽培技术研究,有关齿瓣石斛化学成分和药理临床研究亦较少,仅见李满飞等[4]测定了齿瓣石斛多糖含量,黎英等[24]报道齿瓣石斛有清除活性氧的功能。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障碍就是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清楚,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较少,药用功效证据不足。
在齿瓣石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的同时,加大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力度,提供足够的证据说明齿瓣石斛在保健药品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为其长期占据国际市场奠定基础,并为大面积种植齿瓣石斛解决后顾之忧。
4.4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树立齿瓣石斛品牌
目前,齿瓣石斛加工的药材名主要有紫皮枫斗、紫皮芽、黄草石斛、大黄草、中黄草、细黄草、香棍黄草,亦有代替紧缺的铁皮石斛加工成“铁皮枫斗”假冒产品。
药农认为齿瓣石斛本身胶汁相当浓厚,可与铁皮石斛媲美,加工后的枫斗亦佳。
石斛多糖是石斛的有效成分之一,李满飞等[4]检测结果显示齿瓣石斛的多糖含量高于铁皮石斛。
为此,在深入研究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开发系列新产品(包括药品),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形成齿瓣石斛品牌,将极大的推动齿瓣石斛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
4.5 产学研相结合
农业科技成果的取得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实现生产力的基础,而经营、销售等环节则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农业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前提。
目前,野生采摘、境外购入和小规模种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前石斛属植物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研究相对较早,组织培养技术成熟,炼苗移栽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从目前的种植规模和产量看仍不容乐观,市场缺口仍较大,整个石斛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几年来,云南、贵州等地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同属铁皮石斛等取得的科研成果,开展齿瓣石斛组织培养、引种栽培,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并适当进行了转化,但是规模仍较小。
种植齿瓣石斛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应加强科研单位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行“公司+科研+农业经纪人+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科研、生产、经营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进行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