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促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摘要:一篇文言文,如何才能在简单中教得扎实?确定重点难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流程,从读句、析段、品悟其思想感情入手,采用恰当的方法,便可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学情教学方法
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教?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文言文教学也能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的原汁原味,力求做到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这里,笔者就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
这类教材一般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具人文性,而且在描绘景物方面往往极具特色,常常为我们创设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意境,传达出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所以,对于这类文本,教师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拟定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其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应该是教学的基础;欣赏描写美景的句、段常常是教学的重点;而品景悟情,领悟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则往往是教学的难点部分。

二、确定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预设科学灵活的教学流程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笔者认为,这类文本一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采用“积累归纳法”,以构建古汉语知识网络;采用“想象品味法”,以欣赏文中精彩的描写;采用“设身处地、知人论情法”,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讨论探究法”,以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朗读法”至始至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整堂课上,教师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参与者的位置上,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让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品味、品中感悟,实现学生、文本、教师的平等对话,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部分。

课前延伸,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学习的内容,因为《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必须能用工具书、网络等收集、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课后提升,即课后评价和反馈部分。

课堂教学的流程是整个教学的重点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常用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个过程可以设计一些优美的画面、感人的音乐,亦或是一些动情而扣题的诗句。

例如,笔者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采用李吉林大师的“情境教学法”,以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月上柳梢头”的国画拉开这节课的序幕,并让学生吟诵写“月”的古诗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快速而自然地进入了文本,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朗读法”
侧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文本。

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语感,为学生准确把握文脉、解读文本做好准备。

(三)在“读”的基础上,采用“积累归纳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交流译读;归纳重点,找出疑点,生生、师生互动释疑;新旧知识对照,联系经验辨析;总结归纳,及时构建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网络”。

(四)引导学生采用“想象品味法”
这是让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也常常是这类文本阅读的重点。

对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学生“先找找、读读写景美句—然后想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的步骤来进行,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句赏析方法的指导训练。

三、实际流程运用举例
笔者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找到并朗读文本中描写月景的美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指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段文字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美。

教师侧重进行方法的指导:从翻译入手,扣住关键词;找准、找全描写对象,抓住对象特征;合理想象,准确把握画面意境,生动描绘。

学生的答案虽然一开始会出现一定的偏离或者想象单薄的现象,但是,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他们的答案很快就能达到准确、形象的要求。

比如就出现了这样的精彩答案:“月亮闪着银色的清辉,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淡淡的光韵洒落在庭院的任何角落,如同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皓月照耀下的翠竹、青柏,影影绰绰,清风拂来,树影婆娑,就像满院横斜交错着的各种水草,漂浮、游荡在水中;放眼四望,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恍若仙境。


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抓住文本中主旨性的议论句,然后“设身处地,知人论情”,遵循“三个一”的理念:一个基本切入点:观照作者写作的背景;一颗人文心灵:关注人性的需要;一双自己的眼睛:尊重多元解读。

比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解读《与朱元思书》时,就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讨论、探究文本中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疏通文意、赏读文本后,很快找到文本中主旨性的议论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根据议论句“设身处地,知人论情”,不难归纳出:
自然风光:优美秀丽、幽静安闲
世俗社会:追名逐利、喧闹繁杂
作者情怀:向往自然、厌弃世俗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是人文性、思想性、美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的完美体现。

我们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学习它们,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品味和综合素养。

所谓教无定法,语文老师到底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文言文,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笔者作为语文老师永恒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