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9八下·襄汾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 小园香径独徘徊货哉,回也
B . 直挂云帆济沧海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 .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去以六月息者
2. (2分)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 喷涌缠绕红熟珠丝马迹
B . 谰语班谰亘古申吟
C . 丰绕泛烂桨液飘扬过海
D . 镐头土穰蚱蜢原野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 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 . 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 . 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7七下·福州期中) 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iāo qiàn fū
惩罚诘问负弩前驱深________镶________________衍了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5. (3分)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__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________
③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________
6. (5分) (2018九上·杭州期中)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爸爸不用陪自己考试。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爸爸:还有一段时间就要体育中考了,我打算考试那天请个假,陪你一起度过人生第一个难关。

等你考试结束了,我再带你回来。

此时,你该如何劝说爸爸?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八下·商河期末) 填补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

(1) 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4)山气日夕佳,________。

(5)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________。

(6) 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7)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

(8)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9)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10) 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8. (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少年行①
王维
一身能擘②两雕弧③,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④,纷纷射杀五单于⑤。

(注释)①本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②擘:张,分开。

③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④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⑤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
A . “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

B . 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

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

C . 诗中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这里的物为人增色不少,人与物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D . 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崇尚事功、舍身报国的任侠精神,表达作者对这些少年空有一身本领却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3分)
9. (25分)(2016·安顺)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月光手帕
韦延丽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

”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

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

”“爹一一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

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

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

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

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

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

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①,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

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

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

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

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

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②”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

”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

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

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①处画线句中划线词“跳”的表达效果。

(3)选文中阿斌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4)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10. (20分) (2017七下·宁波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月艾草香
林巧赟
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

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

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

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

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

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闲着无事,我常常会沿着小溪信手采摘艾草。

溪边的艾草长得特别嫩绿、惹人怜爱,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

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
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

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

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

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

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

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

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

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

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

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

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

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

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

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

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颤。

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

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

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

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

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

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

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

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

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

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芳香和温暖。

能把苦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

(选自2016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2)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3)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

链接一: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链接二: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

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

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

(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
链接三: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

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

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

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

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

(丁立梅《艾草香》)
11.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只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⑦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⑧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⑨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忧了先生。

最后决定,每人用竹五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⑩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⑪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⑫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什么?
(2)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理活动。

(3)联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写出第⑪段的横线上填写的句子。

(4)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 . 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刻见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 . 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 . 第⑧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都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 . 第⑩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 . 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了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下列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答。

(1)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600字。

(2)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是我们的新课题。

请以“留点(尊严、雅量、感动、快乐、友谊、健康……)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先在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然后完成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
4-1、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5-1、
6-1、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8-1、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3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