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的运动》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运动》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发给学生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
一、导入:
海水是一种流体,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海水运动促使物质、能量循环得以较高的速率,那么海水运动的形式有那些?
二、新授:
(设计思路:从生活环境找出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来认识海水运动的形式,便于记忆、理解,知识点,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
(—)海水运动的形式:(12分钟)
自主学习完成“海水运动的形式”
学:阅读教材“海水运动形式”部分,思考那些事例与海水运动有关?
师:板画“世界大洲轮廓图”。
师生活动:对学生掌握情况验收,教师列举事例,学生判断属于那种海水运动形式
1.请一同学背诵,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海水运动的哪种形式?学:风浪
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风速的大小与何有关?
学:风速越大,风浪规模越大。
2.师:在板图上讲述“印度洋海啸”:2004.12.26苏门答腊岛西北发生了里氏8.
7级地震,使苏门答腊岛外海海底6英里以下地质板块的猛烈滑落,导
致海底出现了一个高10码、长达数百英里的一个巨大的凸出部分,这就
像是在海底划动了一支巨桨,大量的海水进行了移动,这里所说的数量
是数十亿吨海水产生的巨大扰动。
这种海水运动引发高达数十米的“水
墙”,冲上陆地后对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港口所有设
施,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刚才我讲述的事例属于哪种海水运
动形式?
学:海啸----------得出其破坏力。
3.师;找看过《玻璃瓶》同学讲述电影中的情节,(.漂亮的姑娘阿不从小生活在
台湾的一个小渔村,一天在海边散步的阿不发现了一个被海浪卷到海滩上的玻璃樽。
好奇的阿不捡起了这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玻璃樽。
当她受挫回到家时,在同样的地点又一次发现来自香港的漂流瓶,)思考是什么使阿不两次在同一地方收到玻璃瓶?
生:答:--------洋流----------引出定义。
4.师:当今常规能源短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哪种海水运动形
式属于新能源?
生:潮汐能。
5、师:有人曾这样解释潮汐的产生,他认为,地球运动产生颠动,使海水来回
冲击,就象是盛在盆里的水晃来晃去的一样,同学们依据从教材中学
到的知识,来回答此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生:不对,--------引出定义?
6、师:我国民间流传有一“千古绝唱”,讲述的是一女子千里寻夫,未能找到
夫君
悲伤万分,痛哭不止。
(还没有说完,学生说“孟姜女。
”
呵呵)
山海关附近的凤凰山上,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庙宇,便是孟姜女庙,庙前
有一副奇
的对联:“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从对联
中你能判断说明午前(白天)
海水涨落几次?--
生:引出一天,涨落两次。
7、师:其实,我国有很多描写潮汐的诗句,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诗句:
“春江海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中说明海水涨落与什么有
关?
生:月亮
8、师:那么潮汐是如何随月盛衰?我们来看教材图“大、小潮”。
讲述:海水每一次的涨落不是简单的重复,潮差有所不同,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相反则为小潮。
观察图3.27,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
置来判断大、小潮的时间。
生:初一、十五是大潮,上弦月、下弦月(“初一、月半看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
9、师:在我国最佳的观潮地点在哪里?
生:到杭州湾观钱塘潮
师:其潮位高与什么地理因素有关?
生:地形。
师:起到推波助澜的是?
生:夏季风。
师:近地面风、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盛行风吹拂下,海水随
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如此形成
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此外还有其他成因形成的洋流吗?请同学阅读“洋流的形成”。
(二)洋流的形成(5分钟)
合作学习:分成三组
1.学生们看书“洋流的形成”,讨论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及成因。
同学相互研究如何用图来表示不同成因的洋流?(收上来的洋流成因示意略图五花八门,呵呵)
2.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各组之间相互评比,选择三张相对接近比洋流成因示意图。
3.成因示意图:学生作品
1)意图:简单的波状起伏,同时画有风向和洋流流向。
2)密度流示意图:画的是教材中的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向。
3)补充流示意图:最初画的最好的是与初中教材中的淡水湖的输出形式很象,经过指导在海水流出的海区加上垂直方向的补偿,同时指出,秘鲁渔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附近海区冷海水上泛。
过度语:洋流形成后,在运动中,还受陆地形状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受其影响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是如何分布的呢?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20分钟)
合作学习:(同桌一组)
1.观察:图3.11:世界洋流模式,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考虑世界表
层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最初,学生没有人能够看明白。
只好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规律,结果从教材中(找到)总结出: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进而说出,北半球低纬洋流顺时针分布,中高纬逆时针分布。
教师小结:从世界洋流模式中可以看出洋流分布大体形状象8/8,那么实际是不是如此呢?下面我们动手描绘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过程要求:1、找出教师讲述的洋流,暖流用红笔,寒流用蓝笔。
2、同桌一组,一名同学负责查找资料,另一面动手绘画,
绘图:师:、海水在低纬信风驱动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自东向西流动,受到陆地地形阻挡一小部分回头向东形成赤道
逆流。
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沿海岸流向较高纬,至中纬受西风
驱动形成西风漂流。
生:先绘图,然后读出洋流名称,并说出洋流性质。
师:中纬西风漂流受大陆地形阻挡,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赤道补偿流,另一部分折向高纬,与极地东风驱动的从高纬流向低纬的
洋流组成极地环流。
生:先绘图,然后读出洋流名称,并说出洋流性质。
验收:师生共同选出画的相对标准洋流分布图。
整体解决问题:
1、通过描绘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总结归纳什么是暖流、寒流?及大体分布规
律?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教材中找出一事例?(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
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通过绘“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发现实际洋流分布与“世界洋流模式”有什
么区别?(南半球缺少中高纬环流)
三、巩固练习(7分钟)
例题1、下图中等值线为海水等温线,判断海域南北半球位置,若A、B两地温度差异是受洋流因素影响,请判断其洋流流向及其性质?
同桌一起到黑板前板演:
教师小结:首先对学生做题情况给予评价。
讲述:洋流高低纬度的流动,对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例题2:
在板图中的“世界大洲轮廓图”中,点出英国安普敦港口、美国纽约。
画出两个城市间路线。
1912年4月英国一艘巨轮从安普敦港口出发,目的地为美国纽约,然而途中不幸撞到冰山,1000多人随船而落,这次海难,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泰坦尼克号”事件。
请同学们讨论冰山是哪条洋流从什么地区带来的?
答案:拉布拉多寒流:格陵兰岛。
(洋流对航海影响事例)
例题3:
在板图中的“世界大洲轮廓图”中,点出摩尔曼斯克海港,摩尔曼斯克市位于巴伦支海的科拉湾岸边,是俄罗斯北方著名的不冻港,举世瞩目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就在距离该市不远的巴伦支海海域沉没。
摩尔曼斯克海港位于极圈内因何不冻?
答案: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沿岸气候的影响事例)
四:本课小结(1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海水运动及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污染,呵护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边疆。
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
1、了解波浪、潮汐两种运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理解海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世界海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花简为繁、以简驭繁的能力。
2、学会用不同侧面综合说明阳流对人类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外,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认识盛行风、海水密度等洋流形成的影响,洋流对气候、航运、渔场等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3、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
洋流形成原因及洋流表层分布。
教具准备:
玻璃器皿、泡沫颗粒、课件。
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法、谈话法、分析综合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01年11月22日
授课教师:
翟晓萍(当涂一中)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海水表层温度和海水盐度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
[新课引入] 海水表层温度自赤道向两侧递减,那么赤道地区海水表层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两极海水表层温度会不会越来越低,海水盐度在副高地区是不是越来越高。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由于海水的不断运动的结果。
(板书) 3。
2海水运动
一、引导学生自学“海水运动形式”
1、多媒体展示表格,师生共同总结三种形式的运动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
2、、多媒体动态演示,大潮和小潮的形成,并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同时要求学生完成活动“1”
(过度)其实,三种运动形式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和最大的,那么洋流是如何的呢?
(板书) 二、洋流
(一)形成
1、观察实验,知道风海流和补偿流
2、(多媒体展示)世界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思考A洋流和B洋流是怎样形成的。
分析归纳: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盛行风长期吹拂海面———风海流(板书)
由于海水的连续性要求——补偿流(板书)
老师强调,补偿流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
3、多媒体动态演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思考:(1)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异?
(2)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分析归纳:由于海水水平方向的密度差异——密度流(板书)
举例说明:二战期间德国利用密度流出入地中海,神出鬼没
指出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区之间的海峡,密度流都很明显,并非只有直布罗陀海峡一处,要求学生列举其它的密度流(多媒体演示)
教师强调: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以上的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即它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形成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在海洋中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书)(二)分布
1、(多媒体动态演示)世界环流模式的形成,
思考:全球海洋表层的大洋环流以上哪个热量带为中心?是如何流动的?
分析归纳:分布:副热带中心环流——反气旋型
副极地中心环流——气旋型(板书)
(过度)刚才有的同学根据模式图回答出全球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的两大洋流系统,那么世界海洋实际洋流分布状况如何?呢它是怎样体现世界洋流模式图的特点?
3、(多媒体展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①(提问)说出太平洋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洋流名称如何?(请学生个别回答)
②老师指导学生说出北印度洋冬、夏季的洋流系统,说明“冬逆夏顺”季风环流模式。
(过度)全球海洋中除北冰洋外普遍存在着洋流系统,这就会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那
么产生了那些影响呢?
(板书)(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问:
①西欧海洋性气候十分明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②日本北海道鱼场是怎样形成的?
归纳总结:洋流对流进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和渔业生产,航海及海洋污染都产生重大影响(板书)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活动“2”
4、阅读“神气的厄尔尼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水的理化性质和海洋的运动形式,较全面的了解了海洋,了解了海洋就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海洋,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