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和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和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
陈勇;夏林;边建军;郭陈煜;周超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2页(P208-209)
【作者】陈勇;夏林;边建军;郭陈煜;周超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眼科,311800;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眼科,311800;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眼科,311800;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眼科,311800;
浙江诸暨市中心医院眼科,31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5;R776.1
白内障和青光眼是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

在我国,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尤其是老年人[1]。

对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患者,单纯进行青光眼手术
对患者白内障的病情会有不良影响,而单纯进行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对于患者日后进行青光眼的手术来说会加大难度,进而降低手术质量,影响术后恢复[2-3]。

因此,考虑将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联合进行,将弥补单独进行某一种手术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68眼白内
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A组(采取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共34例,男性患者18例,
女性1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6.5±3.5)岁。

患者术前眼压在29.3~42.5 mmHg,平均术前眼压为(32.3±8.9)mm Hg;B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
合小梁切除术)共34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19例;年龄45~77岁间,平均
年龄(58.7±4.5)岁。

患者术前眼压30.1~43.1 mm Hg,平均术前眼压为
(32.7±9.8)mm Hg。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眼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的眼压、视力、色觉、前房角、光定位、眼A超等进行
检查,并计算好人工晶体度数;术前半小时对患者泪道和结膜囊进行冲洗,并使用药物控制患者眼压。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术后眼压高和术后眼压低等并发症情况。

1.2.1 A组手术方法:术前半小时滴入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在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
醉剂,结膜下采取浸润麻醉,以穹窿部作基底的结膜瓣,于12点处做梯形巩膜瓣。

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透明角膜做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及皮质,然后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将人工晶体植入至囊袋中,缝合巩膜瓣和囊膜瓣。

1.2.2 B组 (1)手术方法:术前半小时滴入复方托品酰胺散瞳,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在角膜上方作结膜瓣,作巩膜切口,其深度约为巩膜的2/3,在三个部位,作三条巩膜切口缝线,缝线离切口0.5~1.0 mm,方向与角巩缘垂直。

把巩膜切口中的
线圈拉出。

(2)术后处理:术后仔细观察术眼,如若出现角膜水肿或前房渗出者,进
行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另外对未手术眼的眼压、视力进行监测,进行常规的换药处理,注意防止感染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手术前后眼压、视力情况 A组患者术后视力<0.6者占比85.29%(29/34),术后眼压<21 mm Hg者占比91.17%(31/34),与B组的58.82%(20/34)、
67.65%(23/34)相比占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术后眼压高和术后眼压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出现后囊破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术后眼压高和术后眼压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当患者同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时,如若分别针对两种疾病进行两次手术,不但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其两次手术对患者病情所带来相应的不良影响对患者术后眼压以及眼部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副作用[4-6]。

采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

而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较为先进的手术技术,我院针对此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7-9]。

本研究发现,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其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1 mm Hg)者占91.17%,术后视力控制在<0.6者占85.29%;且其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术后眼压高和术后眼压低等并发症情况也明显降低。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其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荐临床应用[10-14]。

【相关文献】
[1] 罗学鹏.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87-88.
[2] 梁裕琴,向浩天.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576-1578.
[3] 杨玲,朱莉静,宋波等.66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
报,2014,35(3):136-138.
[4] 潘恂,冯建国,王育良.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期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83-184.
[5] 陈建华,石琦,徐亮,等.GDx和眼底立体照相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99-103.
[6] 贾晓丹.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及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13-115.
[7] 宫晓红,韦企平,周剑,等.益气活血法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113-114.
[8] 韩兆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89.
[9] 姚方方,曹晋,郑香玉.两种不同方法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160-161.
[10] 刘洪,李平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44-46.
[11] 郭晓晰,冯俊英,敬海生,等.改良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
国医药指南,2013,11(16):63-64.
[12] 李国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1,5(3):103-104.
[13] 范敏.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8):3639.
[14] 马光权,谢红芸,黄贝儒,等.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5):6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