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投:西部国有创投“创业”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高投:西部国有创投“创业”经
作者:张曙霞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第04期
为平衡政策性需求和市场化发展,西高投采取相互独立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两块业务协同发展。

调研手记:
对于缺资金缺项目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当地国有创投机构的政策性使命非常艰巨,不论在投资项目决策还是团队管理和激励方面,市场竞争中自由发挥的空间都相对较小。

而其所处行业的高度竞争性,又让这些机构必须探索体制框架下市场化运作路径。

作为西安地区老牌国有创投机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西高投)近两年开始探索平衡之道,其在很多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如分离运营市场化与政策性业务,创新激励机制等。

西高投对发掘和协同地方资源,提升企业、区域和自身增量价值的探索,尤其值得中西部国有创投机构借鉴。


进西高投,第一印象是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开放的办公位,北欧风格的小会议室,投资团队年轻的面孔。

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老牌国有创投机构。

西高投与深创投、上海联创同为国家批准的首批国有创投机构,曾一度是苏创投等后来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但在东部沿海经济及自身创新机制的带动下,同为国有创投的江苏高投、苏州元禾等跑在了前面。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却与成都、郑州和长沙等其他中西部城市有了不小差距。

这只是硬币的一面。

西高投地处西安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115个国家高新区的评级中显示,2015年西安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三。

如何将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有效的市场要素,推动经济发展?这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尤为关键。

创投机构作为协同生产要素的发动机,需要识别和推动创新创业主体创造经济增长能力。

西高投的任务显而易见,整合丰富的科研和创新资源对接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区域和自身的三重发展,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4年,时任西安高科集团总会计师的宫蒲玲挑下大梁,担任西高投董事长兼总经理,西高投也由此走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在上级主管的支持下,甫一上任,宫蒲玲就对西高投原有国有管理机制进行了大幅松绑。

一方面,分别成立市场化业务部和政府事业部,采取分开独立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市场业务和政府业务的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股东会、董事会出台投资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初步实现投资决策和薪酬激励机制向市场化创投机构靠拢。

创投行业的核心是人才,国有创投的最大难点往往在于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在体制改革基础上,宫蒲玲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构建人才队伍上。

“进人是我最挑剔的,近一年来,我只要有时间就会亲自面试,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选人。

”宫蒲玲说,通过与10多家顶级猎头合作,目前西高投已扩大为拥有4个股权投资部门、40余人的机构,其中有四分之三的新进人才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专业机构。

体制革新和团队重构的效果立竿见影。

西高投自身管理的资金规模2014年不到10亿元,如今已突破百亿,还管理了总规模50亿的高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300亿的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100亿的西安高技术军民融合基金和20亿的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4支基金,参股设立火炬创投基金、现代新能源基金、西科天使等多支基金,目前还正在设立规模100亿的并购基金等。

在项目投资上亦成果颇丰。

截至2016年末,公司已累计投资项目近200个,成功退出30个项目,包括大唐电信、炬光科技、诺瓦电子、铂力特等一批优质企业都被西高投收入囊中。

国有创投的最大优势是资源整合能力,如何挖掘和集聚西部地区资源吸引和服务被投企业?西高投做了两件事。

一是创建具有公信力的高新区信用金融平台,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牵头组建创投联盟暨金服时空,为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融资服务。

“国有创投不同于纯市场化创投,一定要强化代表国家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用平台发挥更大的效应。

”宫蒲玲说。

去年的创投“国十条”提出,鼓励国有创业投资企业追求长期投资收益,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有创业投资管理体制。

对此,西高投的经验有哪些启示性意义?
不久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联合中国创投委组成“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专题调研组,与西高投董事长兼总经理宫蒲玲及其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财经国家周刊》:西高投近年来的发展为什么叫“二次创业”?
宫蒲玲:近年来,西高投和深创投、苏创投等机构差距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西安地处中西部,创业投资并不活跃,整体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也较大;另一方面,也与西高投自身发展不足有关。

2014年,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西安高新区领导认为风投对创业创新不可或缺,其作用应该好好发挥出来。

我曾在高新区管委会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高新区企业发展情况及问题非常了解。

此外,我当时任西安高科集团总会计师,作为外派董事代表高科集团经常参与西高投的投资活动,对西高投的情况也很熟悉。

这种情况下,我被任命为西高投董事长兼总经理。

上任之初,西高投管理的资金规模不到10个亿。

我们的“二次创业”就是从做大做强做优方面下功夫,重振西高投。

《财经国家周刊》:“二次创业”后,在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改革和创新?
宫蒲玲:说到改革,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很重要。

西高投正得益于此。

2014年,高新区领导给予资本金支持的同时,还说了一句话:鼓励走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路径。

于是,我们在董事会下面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薪酬绩效委员会,并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出台了投资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这三个办法将投资决策和薪酬激励两大块从原有纯国有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松绑。

例如,投资决策方面,董事会授权给投资决策委员会,由投资决策委员会依据投资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筛选、判断和决策,最后股东会做合规审查。

这样的流程下,我们的决策效率很高,而且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好的项目。

《财经国家周刊》:人才方面,如何与沿海活跃的市场化创投机构竞争?
宫蒲玲:对于人才标准,我们定得很清楚,比如投资经理,一方面要具备产业背景,学的是符合投资方向的专业;另一方面要学过金融,懂投资,还要有一线投资机构工作经验。

这两年,我们和全国10多家顶级猎头合作挖人。

除了以上标准,我们大多招的是陕西籍的,三四十岁左右的,这样对西安也有归属感。

只要有时间,我都是亲自面试,挑选在价值观方面也能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才。

目前,我们的团队已经从2014年接手之初的13人扩大到40余人,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是从北上广深的专业机构挖过来的。

《财经国家周刊》:既然是从市场化的创投机构挖过来的人才,如何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留住他们?
宫蒲玲:员工激励方面,一是完善了项目跟投机制,二是建立项目收益分配机制。

跟投这块,每个项目拿出5%的份额作为强制跟投,其中投资团队50%,30%左右给风控和投后部门,剩下的交给其他员工自愿跟投。

总的来说,我们在薪酬激励这块基本是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来做的。

但我自己不在西高投拿工资,守住底线。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地方国有创投,西高投如何平衡政策性需求和市场化发展?
宫蒲玲:我们采取相互独立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两块业务的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在公司成立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市场化业务部,一个是政府事业部。

政府事业部主要做政府引导基金这块,通过发挥国有资本的资源优势和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为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资本生态圈。

例如,2015年,高新管委会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2016年3月,西高投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对基金进行管理。

我们还通过高新区科技企业“小巨人”计划,完成对近50家科技企业的投资,为高新区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具有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小巨人。

政府事业部还承担项目评审及咨询的职能,负责开展入区项目评审、人才评审、政府各类资金扶持项目评审等评审活动,同时提供项目运作咨询服务,把控、提升项目质量,确保优质项目获得政府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优质项目信息库,联动公司市场化业务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创投机构相比,西高投如何克服地理位置上的劣势?
宫蒲玲:西安和硅谷很像。

大学和科研院所数量在全国均位于前列,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拿到高新区的孵化平台上,经过创投机构的科技金融支持和专业化引导,逐步成长为非常有潜力和价值的高技术企业。

而且,西安高新区发展速度很快,在诸多国家级高新区中也是佼佼者。

数据显示,高新区区内注册企业达4万多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其中80%是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在科研实力、产业基础方面,完全有潜力和基础发展成为中国的“硅谷”,陕西也一定能够诞生“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企业。

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投机构发展,在机制上给其松绑,让创投资本真正流到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中去。

《财经国家周刊》:作为地方国有创投机构,西高投如何协助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地区特色创业创新投融资生态环境?
宫蒲玲:根植于西安高新区的创新沃土,西高投的定位就是要发挥好链接科技和金融的平台作用。

2015年,我们牵头发起设立“陕西创业投资联盟共同体”,建设线下实体平台金服时空,旨在整合政府相关服务部门、各类孵化平台、投资与金融机构、服务中介及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7大领域主导力量,聚集相关领域优势资源,为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融资服务。

目前,联盟已经发展会员200多家,纳入7家银行、7家证券、7家创投机构以及4家中介机构、5家孵化器平台和两大政府平台等34家核心成员单位,轮值举办常态化的联盟活动。

此外,我们在高新区数据平台基础上,设立了高新区信用金融平台。

目前,西安高新区的4万多家企业都在平台上申报信息,我们据此可以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在服务中心也能对一些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