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满分突破考前100天总结提升: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物理小金刚系列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明考纲要求理主干脉络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焓变反应热1.定义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内能差,ΔH=H(生成物)-H(反应物)。
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在25℃、101 kPa条件下,2_mol气态H2和1_mol气态O2反应生成2_mol液态H2O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_kJ。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四、盖斯定律及应用1.含义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2.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
如,则有ΔH=ΔH1+ΔH2。
两个关系:①⎭⎬⎫A ――→ΔH 11aBaA ――→ΔH 2B ΔH 2=a·ΔH 1②AΔH 1ΔH 2B ,ΔH 1=-ΔH 2。
五、能源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2)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 ) (3)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H 2SO 4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D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错误;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常温下就能反应,C错误。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12H2(g)+O2(g)2H2O(l) ΔH 2=-571.6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2O(l)2H2(g)+O2(g) ΔH3=+X kJ·mol-1,X小于571.6B.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液态水的能量C.1 mol H2O(l)转变成 1 mol H2O(g)放出 44.0 kJ 热量D.1 mol H2O(g)转变成 1 mol H2O(l)放出 88.0 kJ 热量答案B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等于逆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即X为571.6,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故B正确;给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即①2H2(g)+O2(g)2H2O(g),②2H2(g)+O2(g)2H2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H2O(l)H2O(g)ΔH=×(571.6-483.6)kJ·mol-1=+44.0kJ·mol-1,即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吸收44.0kJ的热量,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水蒸气转化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4kJ,故D错误。
2018年浙江高考一轮 专题6 第1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考+选考总复习
【特别提醒】
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吸热反
应或放热反应。但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 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学考+选考总复习
[典型例题讲解] (2016· 浙江10月选考试题)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的是( )
学考+选考总复习
①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所有 的燃烧反应;④金属氧化 物与水或酸的反应;⑤大 部分的化合反应
学考+选考总复习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六注意”
学考+选考总复习
3.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五看” (1)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0”和“ΔH<0”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 kJ· mol-1。 (5)看 Δ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
学考+选考总复习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五审”
学考+选考总复习
(2015· 浙江10月学考)已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 态H2O,放出890.3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 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 mol
-1
)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 mol-1 D.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 mol-1
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3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共26张PPT)

2.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
CO2 CH4 (C==O) (C—H) 2N A 4NA P4 (P—P) 6NA SiO2 石墨 (Si—O) (C—C) 4NA 1.5NA S8 (S—S) 8NA Si (Si—Si) 2NA
1 mol物质 键数
金刚石 (C—C) 2NA
例
[重庆理综2013·6,6分]已知: P4(s)+6Cl2(g) ======4PCl3(g)
考法3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注明。 3.反应热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反应热ΔH是否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数值是否正确。 5.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
【注意】漏写或错写物质的状态、Δ H的数值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表示物质的量)不对应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最易出现的错误。
考点34 反应热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考点35 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36 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反应热的 计算
考点34 反应热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考法1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考法2 焓变与键能之间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相关概念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 变,用ΔH表示,单位常用kJ/mol。 (3)燃烧热和中和热
2018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类型①放热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或“△”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明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 、l 、g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2.△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四、反应热的求算1.由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
具体方法:①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也必须乘上该数;②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加减”;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H 的“+”“—”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2.(1)∆H =E (生成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的总能量) ∆H =E (反应物的键能)- E (生成物的键能)(2)△H 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H 也要加倍。
(3)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 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 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单位mol/(L·min)或mol.·L -1·min -1(2)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一般反应 aA + bB =cC + dD 来说有: V A :V B :V C :V D = a :b :c :d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所决定的。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总结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化学实验基本知识》1.中学化学的主要化学实验现象80例(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6)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7)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9) 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12)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13) 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4) 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5) 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 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7) 一带锈铁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 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物质生成.(20)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1) 盛有生石灰的试管中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22) 将一洁净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3) 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液状物质附着.(24) 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溶液.(2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8) 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29) 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0) 给固体氧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经过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2) 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经过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33) 单质碘加入到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34) 细铜丝在硫蒸汽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35)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持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36)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有黄色粉末).(37)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39)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4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41)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刺激新气味的气体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42) 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43) 纳投入水中:反应剧烈,纳浮于水面,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生成,发出“嗤嗤”声.(44)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木条复燃.(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6)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49) 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呈棕色,硝酸呈黄色.(50)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1)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53)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54) 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55)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体附着于内壁.(56)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57)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产,立即转为灰绿色,稍等又变为红褐色沉淀.(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59) 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60) 向天然水中加入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61)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置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62)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63)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高锰酸钾的紫色逐渐变浅.(64)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65) 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66) 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68) 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69) 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70) 苯与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71) 将甲苯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震荡:紫色褪去.(72) 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73) 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74) 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震荡:溶液显紫色.(75)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76) 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77) 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78)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成黄色.(79)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变成蓝色.(80) 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变成红色.2.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五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装配发生装置要从下往上装配,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好铁圈→放置好石棉网→固定好发生装置.(2) “从左到右”原则:装配连续的实验装置要从左到右装配,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反应装置→尾气收集和处理装置.(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印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4)“先固后液”原则:气体发生装置内的固体试剂应该在固定装置以前放入,以免固体放入时砸坏烧瓶,液体试剂最好用分液漏斗加入.(5) “先查后点”原则:装配好整套仪器以后,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3.化学实验中的“十五不”(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去接触,应该用药匙取用;不要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离瓶口一段距离,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中;不能尝晶体的味道.(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回原瓶,而要放置在规定的容器内以待处理,活泼金属钾、钠用完要放回原瓶.(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应该倒置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不应向下,应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应该向外,以便别人取用.(4)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不得先用水清洗,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清洗;若眼睛里溅入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然后及时就医.(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应该现在两托盘上各放置一张重量相等的纸或容器,然后再放称量物和砝码;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应该把称量物放在左盘上,把砝码放在右盘上;加砝码时不能用手去拿,应该用镊子夹取,用完的砝码放回原盒.(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或者接触容器壁,应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1~2cm处,缓慢滴加.(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也不得低于酒精灯体积的1/3.(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罩盖灭酒精灯.(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应该用外焰加热.(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者别人,要冲向无人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11)加热烧瓶时不要忘记垫石棉网.(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物质后,不能用手去拿,应用坩埚钳夹取.(13)将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烧的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者直接放在桌面上,以免容器破裂.(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瓶壁.4.化学实验过程中的“22先后”(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收集气体.(5)稀释浓硫酸时,现在烧杯中装一定量的蒸馏水后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硝酸后加AgNO3溶液.(8)检验NH3(红色石蕊试纸)、Cl2(淀粉KI试纸)、H2S[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与气体接触.(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10)配置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的相应的酸溶液中后稀释.(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滴定管读数时,先静置1~2分钟后再度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的变化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再确定滴定终点.(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实验后,铂丝先沾上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次实验.(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通H2.(14)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用烧杯加溶剂至容量瓶刻度线以下1~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溶剂至刻度线.(15)安装实验装置时,原则应该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16)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后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溅上其他酸时,先用水洗,后涂上NaHCO3溶液.(17)碱液溅到皮肤上,先用水洗后涂上硼酸溶液.(18)酸(或碱)撒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或醋酸)中和,后水洗,最后用布擦.(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后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21)配置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后溶解,并加入少量相应的金属粉末或相应酸液.(22)称量药品时,先在两盘上各放两张质量相同的纸或者容器,后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5.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Li、Na、K:隔绝空气,防止氧化,保存在煤油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在玻片上切取,用滤纸吸去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入煤油中.(2)白磷:保留在水中,防止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用滤纸吸干水分后使用。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

为放热反应,从图中可看出b放出热量更多,故ΔH2<ΔH1。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常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比较。如:
①C(s)+O2(g) CO2(g) ΔH1<0
②C(s)+ 1 O2(g)
2
CO(g) ΔH2<0
反应①为C的完全燃烧,反应②为C的不完全燃烧,|ΔH1|>|ΔH2|,所以ΔH1<ΔH2。
中生成,则CH3OH是反应的催化剂,C项错误;反应②③④中有极性键的断 裂和生成,反应②④中还有非极性键(H—H)的断裂,D项正确。 答案 C
方法总结 分析循环图题时,重点在于判断各物质的类型。一般来说,通 过一个箭头进入循环的是反应物;通过一个箭头离开循环的是生成物;先 参加反应,又在后续反应中生成的是催化剂;先生成后又消耗掉的是中间 产物。
例2 (2022重庆三调,11)香草醛(
)高效加氢脱氧合成4-甲
基愈创木酚(
)是研究木质素转化成高附加值生物质柴油
的重要模型反应,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ΔH1=ΔH2+ΔH3+ΔH4
B.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反应:
+H2
+H2O
C.甲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D.该过程中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
3.燃烧热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反应反应热
能量变化
放热,ΔH<0
含义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在稀溶液里,酸和碱发生中和反
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的量
1 mol
不一定为1 mol
最新-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1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 精品

3 则 2Fe(s)+2O2(g)===Fe2O3(s)的 ΔH 是( )
A.-824.4 kJ·mol-1
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 D.-169.4 kJ·mol-1
【解析】 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
3
3
2Fe(s)+2CO2(g)===Fe2O3(s)+2C(s)
ΔH=-234.1 kJ·mol-1
3
3
3
2C(s)+2O2(g)===2CO2(g)
ΔH=-590.25 kJ·mol-1,
相加即得结果。
【答案】 A
4.(2009年全国卷Ⅱ)已知: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 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3 C.1∶4 D.2∶3
第1讲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 量转化形式。 最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 新 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展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 示 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热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 2.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辨析和判断。 定 位 3.反应热的比较和计算。
图示 常见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 应。例如:2Na+
2018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冲刺热点演练 热点1 盖斯定律应用与反应热计算

热点1 盖斯定律应用与反应热计算【解法指导】1.叠加法求焓变: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目标产物及最终要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对中间产物进行乘除加减的运算,最终得到目标方程式。
(1)写:写出并配平目标方程式(题目中要求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
(2)比:将已知方程式和目标方程式比较,分析物质类别、位置(在反应物中还是在生成物中)的区别。
(3)倒:为了将已知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颠倒过来,反应热的量不变,但符号要相反,这样可以避免减法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4)乘: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乘以某个数(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也要进行相应地运算(5)加:倒、乘两个方面做好了,只要将方程式相加即可得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也相加即可。
注意:ΔH 要带着“+”“-”符号进行运算。
【特别提醒】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2.依据键能计算焓变(1)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如H2O分子中含有2个(O—H)共价键,NH3分子中含有3个(N—H)共价键等。
要注意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的情况,常见的有1 mol P4含有6 mol P—P键,1 mol晶体硅含有2 mol Si—Si键,1 mol石墨晶体中含有1.5 mol C—C键,1 mol金刚石含有2 mol C—C键,1 mol SiO2含有4 mol Si—O键等。
【热点演练】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 ΔH1,②CO2(g)+3H2(g)CH3OH(g)+H2O(g) ΔH2,③CO2(g)+H2(g)CO(g)+H2O(g) ΔH3。
(新课标)2018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18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新人教版

微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
警示:任何化学反应均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所以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反应( × )
警示: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不仅与焓变有关,还与熵变有关。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 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为逆反应的活化 能,即 E1=E2+|ΔH|。 2.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描述反应热时, 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 ΔH 表示, 其后所跟数值都需要带“+”“-”符号。如:某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 为 ΔH=-Q kJ· mol-1 或 ΔH=+Q kJ· mol-1。 (2)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 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 “-”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 ΔH=-Q kJ· mol-1 或 Q kJ· mol-1。
对点微练三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6. SF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 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 已知: 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 1 mol F—F、S—F 键需要吸 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 kJ、330 kJ,则 S(s)+3F2(g)===SF6(g)的反应热 ΔH 为 ________。
3.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 )
警示: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的过程有关( × )
警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的过程无关。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含答案)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含答案)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山东科技版内容标题复习《化学选修4》第1章第1节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化学反应的焓变3、反应焓变的计算二. 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掌握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盖斯定律并用之进行相关计算。
三. 重点和难点:1、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反应焓变的计算。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2、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比较焓变的大小。
3、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
五. 知识要点_________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①指明了反应时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如在_____________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H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③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在反应时的_____________。
④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_____,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可以为__________整数。
⑤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_倍数。
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__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_____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____无关。
4、燃烧热(1)根据___________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燃烧热、___________热、___________热等,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___________热实际应用较广。
2018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高考考前冲刺提炼

考点提炼★化学反应原理题
1. 熟练掌握影响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如 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问题时思考才有方 向。
2. 审题:主要审清反应条件(如恒容、恒压、绝热 容器等);在影响速率和平衡因素中限定了哪些,可 变化的是哪些;数据(单位是物质的量还是浓度?有 无数量级?);图像的横纵坐标(自变量、因变量)、 起点、拐点、趋势、终点等。
考点提炼★化学实验题
双氧水、氯化钙和氨水 低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八水 过氧化钙沉淀 抽滤加快过滤速率 为减少溶解损失,X为醇类、乙醚 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恒压分液漏斗,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过氧化钙与水和二氧化碳缓慢反应生成 氢氧化钙和氧气,起到供氧和杀菌的作 用 过氧化钙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钙, 氧气难溶于水,可用量气装置测定 量气时必须冷却到室温保证温度相同, 两边液面相平,保证压强相同
考点提炼★化学反应原理题 (3)平衡常数应用:根据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判断反应放 热还是吸热,根据 Q 与K 的关系判断平衡往哪个方向移动。 (4)平衡图像题:审清图像中有哪些变量(其他不变),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图像的起点、 斜率、拐点、平台、标注等要素。 (5)电化学原理:各种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溶液的 酸碱性及后续反应。建议:总结已做题目的各种电化学方 程式,反思考题常设置的障碍及自己存在的问题。
电流计指针偏转 A为铜,铜做负极放电生成亚铜离 子,亚铜离子与氯化钠生成氯化亚 铜沉淀
氯化铜在正极放电生成氯化亚铜沉淀
考点提炼★化学实验题
氯化亚铜溶解在浓的氯化钠溶液中生成无色的络离子 棕褐色的形成与铝离子有关 棕褐色的形成与铜离子有关 综上,铝与铜离子反应,与溶液中的阴离子种类和铜离子浓度大小有关,氯离子促进反应进行,硫酸根抑制反 应进行;铜离子浓度小,置换出铜,铜离子浓度大,反应复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①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符号: H②焓变(Δ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单位:或1)所有的燃烧反应;1)化学反应的特征:2)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断裂能量,化学键生成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键能越;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键能越。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又能表示化学表示化学反应的。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1)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般用以下字母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溶∆H为负值,反应;∆H>0或∆H为正值,反应。
5)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未标明则表示是在25 ℃(298K),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热。
6)化学计量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三、反应热的计算与大小比较(一)反应热的计算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计算公式:∆H = 的总能量 - 的总能量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公式:∆H = 的键能总和 - 的键能总和= 反应物断键的能量 - 生成物成键的能量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计算计算依据:(1)一个反应的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成;(2)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反应热大小,符号。
4.盖斯定律(1)内容: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一样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无关。
(2)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反应,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满分突破考前100天总结提升:电化学-物理小金刚系列

【解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阳离子向负极移动,即SO离子向
正极区移动,Na+ 向负极区移动,正极区水电离的OH-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氧气,H+留在正极区,该极得到H2SO4产品,溶液pH减小,负极
区水电离的 H +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OH - 留在负极区,该极得到
NaOH产品,溶液pH增大,故A、C项错误,B正确;该电解池相当于 电解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左边装置为酸性条件下的氢氧燃料电池,则通入 H2 的一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H2-2e =2H ,通入 O2 的一极为正极,电极 1 - + 反应为2O2+2e +2H ===H2O。右边装置为电解池,a 电极与燃料电池 的正时,U 形管中转 移 2 mol 电子。铁表面电镀铜时铜作阳极,即 a 电极为铜,精炼铜时粗 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故 A、B、D 项正确,C 项错误。
+4OH-,由方程式可知KOH浓度增大,错误;D项,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 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
二、对原电池结构、电极反应认识不清
1.误认为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一定比正极材料活泼。其实不一定,如Mg 和Al用导线相连放在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铝作负极。 2.误认为原电池质量增加的一极一定为原电池的正极。其实不一定, 如铅蓄电池的负极,在工作时,电极由Pb转变为PbSO4,质量增加。 3.误认为原电池的负极一定参加反应。其实不一定,如氢氧燃料电池 的负极本身不参加反应,通入的燃料发生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的O2生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详总及练习(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反应热的计算与热化学斱程式的书写》一、反应热的计算斱法1.利用热化学斱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斱程式、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焓变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4.利用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5.利用反应的互逆性关系计算:ΔH1=-ΔH2.6.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对于存在下列关系的反应:总结: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的步骤和斱法1.计算步骤2.计算斱法二、热化学斱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热化学斱程式书写的“六个注意”总结:热化学斱程式书写与正误判断的步骤2.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斱法(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如比较ΔH1与ΔH2的大小的斱法.因ΔH1<0,ΔH2<0,ΔH3<0(均为放热反应),依据盖斯定律得ΔH1=ΔH2+ΔH3,即|ΔH1|>|ΔH2|,所以ΔH1<ΔH2.(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A(g)+B(g)=C(g)ΔH1 ;A(g)+B(g)=C(l)ΔH2,则ΔH1>ΔH2.(3)同一反应的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A(s)+B(g)===C(g)ΔH1;A(g)+B(g)===C(g)ΔH2,则ΔH1>ΔH2.(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C(s)+O 2(g)===CO 2(g) ΔH 1①;C(s)+12O 2(g)===CO(g) ΔH 2② 比较斱法:利用反应①(包括ΔH 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②(包括ΔH 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ΔH 3=ΔH 1×某计量数-ΔH 2×某计量数,根据ΔH 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总之,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注意:①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ΔH 有正负之分,比较时要连同“+”、“-”一起比较,类似数学中的正、负数大小的比较;③若只比较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只比较数值的大小,不考虑正、负号.真题练习1.已知下列反应:SO 2(g)+2OH -(aq)===SO 2-3(aq)+H 2O(l) ΔH 1ClO -(aq)+SO 2-3(aq)===SO 2-4(aq)+Cl -(aq) ΔH 2CaSO 4(s)===Ca 2+(aq)+SO 2-4(aq) ΔH 3则反应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Cl -(aq)的ΔH =________.[解析] 将题给三个热化学斱程式分别标号为Ⅰ、Ⅱ、Ⅲ,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Ⅲ可得:SO 2(g)+Ca 2+(aq)+ClO -(aq)+2OH -(aq)===CaSO 4(s)+H 2O(l)+Cl -(aq),则有ΔH =ΔH 1+ΔH 2-ΔH 3.[答案] ΔH 1+ΔH 2-ΔH 32.(1)已知反应2HI(g)===H 2(g)+I 2(g)的ΔH =+11 kJ·mol -1,1 mol H 2(g)、1 mol I 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 、151 kJ 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kJ.(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和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 2(g)===CH 3OH(g) ΔH 1 ②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2③CO 2(g)+H 2(g)===CO(g)+H 2O(g) ΔH 3回答下列问题:C 由此计算ΔH 1=23[解析] (1)设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x ,则2x -436 kJ -151 kJ =+11 kJ,x =299 kJ.(2)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ΔH 1=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 076 kJ·mol -1+2×436 kJ·mol -1)-(413 kJ·mol -1×3+343 kJ·mol -1+465 kJ·mol -1)=-99 kJ·mol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②-①可得:CO 2(g)+H 2(g)⇌CO(g)+H 2O(g),结合盖斯定律可得:ΔH 3=ΔH 2-ΔH 1=(-58 kJ·mol -1)-(-99 kJ·mol -1)=+41 kJ·mol -1.[答案] (1)299 (2)-99 +413.(1)已知:甲醇脱水反应: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1=-23.9 kJ·mol -1甲醇制烯烃反应:2CH 3OH(g)===C 2H 4(g)+2H 2O(g) ΔH 2=-29.1 kJ·mol -1乙醇异构化反应:C 2H 5OH(g)===CH 3OCH 3(g) ΔH 3=+50.7 kJ·mol -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g)+H 2O(g)===C 2H 5OH(g)的ΔH =__kJ·mol -1.(2)二甲醚(CH 3OCH 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 2、CO 和少量的CO 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ⅰ)CO(g)+2H 2(g)==CH 3OH(g) ΔH 1=-90.1 kJ·mol -1(ⅱ)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2=-49.0 kJ·mol -1水煤气变换反应:(ⅲ)CO(g)+H 2O(g)==CO 2(g)+H 2(g) ΔH 3=-41.1 kJ·mol -1二甲醚合成反应:(ⅳ)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24.5 kJ·mol -1由H 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斱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1=-23.9 kJ·mol -1 ①2CH 3OH(g)===C 2H 4(g)+2H 2O(g) ΔH 2=-29.1 kJ·mol -1 ②C 2H 5OH(g)===CH 3OCH 3(g) ΔH 3=+50.7 kJ·mol -1 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得:C 2H 4(g)+H 2O(g)===C 2H 5OH(g) ΔH =-45.5 kJ·mol -1.(2)写出由H 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化学斱程式:4H 2+2CO=== CH 3OCH 3+H 2O.由(ⅰ)得:2CO(g)+4H 2(g)===2CH 3OH(g) ΔH 1=(-90.1)×2 kJ·mol -1;由(ⅳ)得: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24.5 kJ·mol -1;以上两式相加得所求热化学斱程式的ΔH =(-90.1×2)kJ·mol -1+(-24.5) kJ·mol -1=-204.7 kJ·mol -1.故热化学斱程式为4H 2(g)+2CO(g)==CH 3OCH 3(g)+H 2O(g) ΔH =-204.7 kJ·mol -1.[答案] (1)-45.5 (2)4H 2(g)+2CO(g)===CH 3OCH 3(g)+H 2O(g) ΔH =-204.7 kJ·mol -14.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斱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ΔH 2>ΔH 3B .ΔH 1<ΔH 3C .ΔH 1+ΔH 3=ΔH 2D .ΔH 1+ΔH 2>ΔH 3B [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ΔH 1>0,1 mol 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反应,故ΔH 2<0,1 mol CuSO 4·5H 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 mol CuSO 4(s)和5 mol 水,然后1 mol CuSO 4(s)再溶于水,CuSO 4·5H 2O 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即ΔH 3>0,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ΔH 1=ΔH 2+ΔH 3,分析得到答案:ΔH 1<ΔH 3.]5.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S(g)+32O 2(g)===SO 2(g)+H 2O(g) ΔH 1 2H 2S(g)+SO 2(g)===32S 2(g)+2H 2O(g) ΔH 2 H 2S(g)+12O 2(g)===S(g)+H 2O(g) ΔH 3 2S(g)===S 2(g) ΔH 4则Δ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 .ΔH 4=23(ΔH 1+ΔH 2-3ΔH 3)B .ΔH 4=23(3ΔH 3-ΔH 1-ΔH 2) C .ΔH 4=32(ΔH 1+ΔH 2-3ΔH 3) D .ΔH 4=32(ΔH 1-ΔH 2-3ΔH 3) A [根据盖斯定律找出各反应的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将前三个热化学斱程式分别标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23×①+23×②-2×③可得:2S(g)===S 2(g) ΔH 4=23(ΔH 1+ΔH 2-3ΔH 3).] 考点一:利用化学键计算反应热,热化学斱程式的书写1.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ol -1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1 ,H —H 键、O===O 键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496 kJ·mol -1和462 kJ·mol -1,则a 为( )A .-332 B. -118C .+350 D. +130D [将两个热化学斱程式分别标为①、②,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2即得到热化学斱程式O 2(g)+2H 2(g)===2H 2O(g) ΔH =-(220+2a ) kJ/mol.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496 kJ/mol +2×436 kJ/mol -2×2×462 kJ/mol =-(220+2a ) kJ/mol,解得a =+130,答案选D.]2.已知:①破坏1 mol A —A 键、1 mol B —B 键、1 mol A —B 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 、498 kJ 、463 kJ 的能量;②反应2A 2(g)+B 2(g)===2A 2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体系中A 2、B 2最活泼 B .E 1=1 370 kJ·mol -1C .ΔH =-482 kJ·mol -1D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 [由题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 正确;E 1表示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即反应的活化能),则E 1=2×436 kJ·mol -1+498 kJ·mol -1=1 370 kJ·mol -1,B 正确;E 2表示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则E 2=2×2×463 kJ·mol -1=1 852 kJ·mol -1,ΔH =E 1-E 2=1 370 kJ·mol -1-1 852 kJ·mol -1=-482 kJ·mol -1,C 正确;图中A 和B 具有的能量最高,因此A 和B 最活泼,故A 错误.]3.燃料的使用和防止污染是社会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话题.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1)已知:①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ΔH 1=-860.0 kJ·mol -1②2NO 2(g)⇌N 2O 4(g) ΔH 2=-66.9 kJ·mol -1写出CH 4催化还原N 2O 4(g)生成N 2和H 2O(g)、CO 2的热化学斱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为1 mol NO 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NO(g)和CO 2(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E 1=134 kJ/mol,E 2=368 kJ/mol(E 1、E 2为反应的活化能).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则E 1、ΔH 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斱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即可得热化学斱程式:CH 4(g)+N 2O 4(g)===N 2(g)+CO 2(g)+2H 2O(g)ΔH =-860.0 kJ·mol -1+66.9 kJ·mol -1=-793.1 kJ·mol -1.(2)E 1为该反应的活化能,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ΔH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 1-E 2,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斱程式.[答案] (1)CH 4(g)+N 2O 4(g)===N 2(g)+CO 2(g)+2H 2O(g) ΔH =-793.1 kJ·mol -1(2)减小 不变 NO 2(g)+CO(g)===NO(g)+CO 2(g) ΔH =-234 kJ·mol -14.参考下列图表和有关要求回答问题:(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ΔH =+49.0 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mol -1 又知:③H 2O(g)===H 2O(l) ΔH =-44 kJ·mol -1则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斱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1 mol 白磷(P 4)完全燃烧放热为d kJ,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 =________(用含有a 、b 、c 、d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 (1)②×3-①×2+③×2得CH 3OH(g)+32O 2(g)===CO 2(g)+2H 2O(l) ΔH =3×(-192.9 kJ·mol -1)-2×49.0 kJ·mol -1+(-44 kJ·mol -1)×2=-764.7 kJ·mol -1.(2)反应热=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6a +5c -(4x +12b )=-d ,解得x =-14(12b -d -6a -5c )或14(d +6a +5c -12b ). [答案] (1)CH 3OH(g)+32O 2(g)===CO 2(g)+2H 2O(l) ΔH =-764.7 kJ·mol -1 (2)-14(12b -d -6a -5c )或14(d +6a +5c -12b ) 考点二: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用H 2可将工业废气中的NO 催化还原为N 2,其能量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计量单位为mol),则:NO(g)+H 2(g)===12N 2(g)+H 2O(g)的ΔH 为( )A .12(a +b -c -d ) kJ·mol -1B .12(c +a -d -b ) kJ·mol -1 C .12(c +d -a -b ) kJ·mol -1 D .12(c +d -a -b ) kJ·mol -1 A [由图中转化可知,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发生2NO(g)+2H 2(g)===N 2(g)+2H 2O(g) ΔH =(a +b -c -d ) kJ·mol -1,又因为化学计量数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成正比,则NO(g)+H 2(g)===12N 2(g)+H 2O(g) ΔH =12(a +b -c -d ) kJ·mol -1.] 2.(2016·昆明重点中学测试四)氢气、铝、铁都是重要的还原剂.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斱程式:2H 2(g)+O 2(g)===2H 2O(g) ΔH 13H 2(g)+Fe 2O 3(s)===2Fe(s)+3H 2O(g) ΔH 22Fe(s)+32O 2(g)===Fe 2O 3(s) ΔH 3 2Al(s)+32O 2(g)===Al 2O 3(s) ΔH 4 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 .ΔH 1<0,ΔH 3>0B .ΔH 5<0,ΔH 4<ΔH 3C .ΔH 1=ΔH 2+ΔH 3D .ΔH 3=ΔH 4+ΔH 5B [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ΔH 1<0,ΔH 3<0,A 错;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ΔH 5<0,ΔH 5=ΔH 4-ΔH 3<0,即ΔH 4<ΔH 3,B 正确;ΔH 1=(ΔH 2+ΔH 3)×2/3,C 错;ΔH 3=ΔH 4-ΔH 5,D 错.]3.已知下列热化学斱程式:①2C(s)+O 2(g)===2CO(g) ΔH =-221.0 kJ·mol -1;②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③2CO(g)+O 2(g)===2CO 2(g) ΔH =-566.0 kJ·mol -1;④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0 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CO 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炽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测定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CO 的反应热不易操作,原因是_____,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CO 的热化学斱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热化学斱程式③可知CO 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 -1.(2)热化学斱程式①减去热化学斱程式②可得C(s)+CO 2(g)===2CO(g) ΔH =+172.5 kJ·mol -1,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3)甲烷燃烧时,无法控制反应使其完全生成CO,一般生成CO 和CO 2的混合物,故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CO 的反应热不易直接测定.根据盖斯定律,④×2-③即得新的热化学斱程式2CH 4(g)+3O 2(g)===2CO(g)+4H 2O(g) ΔH =-1 214.0 kJ·mol -1.[答案] (1)-283.0 kJ·mol -1 (2)吸热 由热化学斱程式①减去热化学斱程式②可得C(s)+CO 2(g)===2CO(g) ΔH =+172.5 kJ·mol -1 (3)不能保证甲烷全部生成CO 2CH 4(g)+3O 2(g)===2CO(g)+4H 2O(g) ΔH =-1 214.0 kJ·mol -14.运动会中的火炬一般采用丙烷为燃料.丙烷的热值较高,污染较小,是一种优良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1 mol H 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括号内填“+”或“-”.(2)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斱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甲醚(CH 3OCH 3)是一种新型燃料,应用前景广阔.1 mol 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放出1 455 kJ 热量.若1 mol 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时共放出1 645 kJ 热量,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 (1)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1 mol H 2O(l)的过程放热,ΔH 为负值.(2)燃烧热是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斱程式为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2 215.0 kJ·mol -1.(3)n (二甲醚)×1 455 kJ·mol -1+[1 mol -n (二甲醚)]×2 215.0 kJ·mol -1=1 645 kJ,解得n (二甲醚)=0.75 mol ,n (丙烷)=0.25 mol.[答案] (1)- (2)C 3H 8(g)+5O 2(g)===3CO 2(g)+4H 2O(l) ΔH =-2 215.0 kJ·mol -1 (3)1∶35.通常人们把断开1 mol 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是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N 2、O 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 -1、497 kJ·mol -1.查阅资料知:①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②2NO(g)+O 2(g)===2NO 2(g) ΔH =-112 kJ·mol -1③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 -1④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1)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 与NO 2反应的热化学斱程式为4CO(g)+2NO 2(g)===4CO 2(g)+N 2(g) ΔH =________.[解析] (1)N 2(g)+O 2(g)===2NO(g) ΔH =+180 kJ·mol -1,断开1 mol 反应物的化学键共吸收热量:946 kJ +497 kJ=1 443 kJ,则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1 443-1802kJ·mol -1=631.5 kJ·mol -1, (2)根据盖斯定律,由4×④-(2×③+①+②)可得4CO(g)+2NO 2(g)===4CO 2(g)+N 2(g) ΔH =-1 200 kJ·mol -1.[答案] (1)631.5 kJ·mol -1 (2)-1 200 kJ·mol -1。
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6 第1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基础知识自查]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两守恒: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2.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符号为ΔH ,单位是kJ·mol -1或kJ/mol 。
(3)焓变定义式ΔH =H 生成物-H 反应物。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从能量变化角度理解(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开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水或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能量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表示在25 ℃、101 kPa条件下,2_mol_H2和1_mol__O2反应生成2_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_kJ的热量。
[应用体验]1.(1)对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应如何理解?(2)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吗?为什么?(3)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石墨与金刚石谁稳定?为什么?(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吗?[提示](1)对吸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热能,实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对于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克服反应活化能或破坏反应物的化学键,使反应发生。
专题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作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2)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热量的单位是kJ,不能混淆。
(3)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带“+”、“−”一起比较。
反应热的理解1.从微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1)理论分析判断法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当ΔH>0时,反应吸热;当ΔH<0时,反应放热。
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即ΔH<0;当生成物分子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即ΔH>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典例 1】已知 1 ①H2(g)+2O2(g)===H2O(g) ②2H2(g)+O2(g)===2H2O(g) 1 ③H2(g)+2O2(g)===H2O(l) ④2H2(g)+O2(g)===2H2O(l)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c<0
【答案】C 【解析】H2在O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a、b、c、d都小于0,所以B、D均错 误;反应①-③得H2O(l)===H2O(g) ΔH=ΔH1-ΔH3=(a-c) kJ/mol, 而 ΔH>0 ,即 a - c>0 , a>c , A 错误;比较①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得 b =
生成的氧化物应该是稳定的,如H2是指生成H2O(l)而非H2O(g), C是指生成CO2(g)而非CO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已知 25 ℃时 CH4 的标准燃烧热为 ΔH=-890.3 kJ· mol 1,CO 的标 准燃烧热为 ΔH=-283.0 kJ· mol 1,则 CO 的热值比 CH4 高 B.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1 C.已知反应 H2(g)+2O2(g)===H2O(g) 燃烧热 ΔH=-241.8 kJ· mol
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 满分突破 考前100天总结提升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不能正确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四个注意要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ΔH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 虑其符号。 3.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 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 4.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 变化越大。
ΔH1=a kJ/mol ΔH2=b kJ/mol ΔH3=c kJ/mol ΔH4=d kJ/mol
) C.2a=b<0 D.2c=d>0
B.b>d>0
2a,C正确。
二、不能正确认识反应热、焓变、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1.不能正确认识反应热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误认为反应条件不同时,ΔH也不同。其实不然,如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 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故该反应在不同条件 下的ΔH相同。 2.反应热和焓变的认识误区 ①物质中化学键越难断裂,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越低。 ②同一物质的能量不一定相同,气态时最高。 ③反应热不仅带数值、单位,还要指明“+”、“-”。 3.不能正确理解可逆反应的反应热
误认为可逆反应的反应热与物质转化率有关。其实不然,如2SO2(g)+O2(g)
2SO3(g) ΔH=-197 kJ/mol,是指生成2 mol SO3(g)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
【易错典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成生成物,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在化学反 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发生能量的变化 B.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C.放热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要加热,但吸热反应必须要加热才能发生 D.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限度,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 反应不再进行
【解析】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1 mol SiH4自燃放出热量1 427.2 kJ,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427.2 kJ· mol-1。
四、不能正确理解燃烧热的概念
误认为1 mol可燃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是燃烧热。其实不然,
-
ΔH=-641.6 kJ/mol
NH3(g)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的常见易错点
1.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是粒子数,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计 量数最好不都是分数或带有公约数。 2.ΔH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不要漏掉状态。 3.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化学计量数变ΔH也变。 4.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不要写错或漏掉。 5.反应条件如“高温”、“催化剂”、“点燃”等不必注明。 6.要注明测定反应热的条件;反应热 Δ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 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 Δ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ΔH是 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易错典例3】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 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SiH4自燃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427.2 kJ· mol-1
【答案】 (1)A (2)N2H4(l)+2H2O2(l)===N2(g)+4H2O(g) (3)1 127 【解析】 (1)B 项,放热反应不一定都能设计成原电池,自发进行的放热的 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错误;C 项,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 才能发生,如 Ba(OH)2· 8H2O 和 NH4Cl 的反应,错误;D 项,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限度,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正、逆反应 速率相等,但反应仍然进行,错误。 (2)据题意,16 g 液态 N2H4 的物 质的量是 16 g÷ 32 g/mol=0.5 mol,所以 1 mol 液态肼完全反应放出的 1 3 热量是 320.8 kJ× 2=641.6 kJ。 (3)由题意2N2(g)+2H2(g) ΔH=-46 kJ· mol 1,据图示 a-b=-46,可得 a=1 127。
(2)25 ℃、101 kPa条件下,16 g液态N2H4与双氧水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
水放出320.8 kJ热量,写出此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1 kPa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又已知:①b=1 173 ②25 ℃、101 kPa下N2(g)+3H2(g) 则a=________。 2NH3(g) ΔH=-92 kJ· 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