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六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

循环练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

( )。

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墩、马面、瓮城。

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

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

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

骆驼城后期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却如同一出走马换将的大戏。

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

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蕃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

________________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B.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这座城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C.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这座城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

D.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这座城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B.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C.它落寞而沧桑,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D.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落寞而沧桑。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组合二(3)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训练(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组合二(3)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训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一、古代诗歌阅读(2018全国26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新城道中(其二)①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 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

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

③耦耕: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

这一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材,也畏见搜林利斧。

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B.“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

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C.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D.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答:二、名篇名句默写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歌词表达了自己对君王思念但是却得不到君王垂怜的句子是:“, 。

”(2)李白《蜀道难》中“”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又用“”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山的高峻。

(3)《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愁善感,看不到氓时,“”;看到氓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9分)“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

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名篇名句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名篇名句

限时规范训练(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台风和海啸是海洋中人类最熟悉不过的自然灾害,这些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巨大影响的海洋灾害,不但危害了人类,海洋也________,会遭遇到严重的海冰威胁。

主要发生于海湾、近海和内海地区的海冰灾害,通常指海上因为温度低,海水表层大范围封冻的现象。

海面被海冰冻结后,厚度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

中国的部分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就曾数次遭遇过海冰灾害。

________的渤海和黄海北部在2009年12月,冷空气不断入侵下,海水陆续出现结冰的现象。

该海域内的海冰范围到了2010年1月4日至8日迅速扩大,一直持续到2010年2月,成为30年来最严重的冰情。

被厚厚的白色冰雪覆盖的黄海和渤海,________凝固成了“冰塑”的世界。

其中渤海超过50%的海域均被海冰冻结。

无独有偶,1967年渤海经历过更为严重的可怕的大冰灾,海面成了巨大的冰雪平原,整个渤海湾被平均厚度超过半米的海冰封住,浩瀚的渤海仿佛一瞬间变成了平原,船舶孤零零地耸立在冰雪之上,________。

幸运的是,极端海洋灾害并不会频繁发生。

因为只有苛刻的气候条件才能形成海冰灾害。

前期大面积降雪、持续低温、极端冷空气袭击,才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

只有持续低温,海水的温度不断降低,还要发生大面积的降雪,提供凝结核,这是海冰结晶所需要的。

( )。

如果有多股冷空气不断袭击,海水温度不能回暖,海冰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厚。

大范围的海冰灾害给航运、捕捞、养殖和海上石油开采等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大面积的海面结冰还将导致海水缺氧和海水盐度的改变,严重时将威胁到海洋鱼类的生存,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身受其害波澜壮阔措手不及举步维艰B.深受其害汹涌澎湃瞬息之间举步维艰C.身受其害汹涌澎湃措手不及寸步难移D.深受其害波澜壮阔瞬息之间寸步难移解析:选D。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________。

①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

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

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________。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________。

②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

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

这样,( )。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③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④“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1.文中①~④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A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D项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B.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C.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D.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解析:选B。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

组合练2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60分钟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__。

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

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_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包罗万象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面面俱到C.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面面俱到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包罗万象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此处不合语境。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此处不合感情色彩。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

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

答案 C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六[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浙江专用)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六[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浙江专用)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六[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浙江专用)【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户牖.(yǒu)汲.水(jí)正襟.危坐(jīn)暴戾恣.睢(zì)B、镌.刻(juān)粗犷.(guǎng)情不自禁.(jīn)惊风乱飐.(shān)C、蜾.蠃(luǒ)鞭笞.(chī)畏葸.不前(xǐ)叱咤.风云(chà)D、安谧.(mì)粗糙.(zào)怀瑾握瑜.(yú)溘.然长逝(kè)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嬉戏渎职青一色乔装打扮B、临摹漂泊抱不平嫁祸于人C、缅怀粉沫花名册倚老卖老D、干练采排天然气故伎重演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农历八月十八日,钱江潮如约而至。

从昨天中午12时起,杨公路等通往七堡一号坝的条条小道上,观潮者川流不息....,拿板凳的、提盒饭的、骑摩托和蹬三轮的,都朝着江边而去。

B、中国古籍中不乏烈女节妇的传记,传递的多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节观,不足为...训.。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篇章却反映了受辱妇女对男权的抗争,即使在今天,也有现实的警世意义。

C、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北京酝酿近一个月的圣诞气氛24日达到了高潮,位于繁华地段的商场、餐馆和酒吧挤满了呼朋唤友过圣诞的年轻人,各大学校园里的圣诞舞会也如火..如荼..,一片歌舞升平的过节景象。

D、作家要善于从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中,发掘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赞颂从他们身上溢发出来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4、以下各句中,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日前,被誉为政坛“黑马”的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宇因贪污国家下拨的抗旱救灾专款和希望工程捐款220余万元,经中纪委查处而“落马”。

B、作为朝鲜的邻邦,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出现战事,所以不会像朝鲜战争时那样支持朝鲜以武力改变现状。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限时规范训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3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________,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解析:选C。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

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

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限时规范训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考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忙脚乱千人一面蜂拥而上崭露头角B.眼花缭乱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脱颖而出C.眼花缭乱千篇一律蜂拥而上崭露头角D.手忙脚乱千人一面一哄而上脱颖而出解析:选B。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word版本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word版本

限时规范训练 ( 一) 语言文字运用+阐述类+古代诗歌建议用时38 分钟,实质用时________赋分:3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获得升华,成为绚丽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底稿,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采,彰显着丝质独有的天然光彩和柔美,给予作品翰墨所不可以及的风范,使之发展为更具赏析性的中华艺术珍宝。

中国今世的刺绣画较之历代,不论是题材、技法、色彩,仍是针黹、缣帛,() 。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的作品问世,特别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加了不行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区特点突出的分支层见迭出,或如拍照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独出心裁,或人物正反面和睦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堪称争奇斗艳,________。

不单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并且给后代感觉了刺绣艺术鬼斧神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册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改正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不单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并且给后代展现了刺绣艺术鬼斧神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单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并且给后代感觉到刺绣艺术鬼斧神工的魅力C.不单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并且给后代感觉到刺绣艺术鬼斧神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单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并且给后代展现了刺绣艺术鬼斧神工的魅力分析:选D。

A 项,前后分句同一主语,关系词应当放在主语的后边; B 项,介词使用不妥,将“给”改为“让”或“使”;C项关系词地点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单”,介词使用不妥,将“给”改为“让”或“使”。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word版本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word版本

限时规范训练 ( 二十四 )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 分钟,实质用时________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繁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虑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经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材。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

人材数目诚然是评论引进人材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假如片面地重申人材数目,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材资源的极大耗费浪费。

引才数目应就地取材,要认真参照社会发展状况、当地人材数目、家产构造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称身的衣服”,才会雅观得体。

要“适用主义”,不要“贪慕浮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材,就会让当地人材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浮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域背上“深重的负担” ,堕入高层次人材引不来、适用人材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立足自己环境、优化自己环境是人材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掌握这一重点,才能拟订出更高效、更精美、更具鲜亮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趋强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紧紧掌握时代人材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3 分 )( )1.挨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惊慌失措千篇一律簇拥而上锋芒毕露B.头晕眼花一模一样一哄而上锋芒毕露C.头晕眼花一模一样簇拥而上锋芒毕露D.惊慌失措千篇一律一哄而上锋芒毕露分析:选B。

此题考察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第一掌握成语的意思,而后联合语境辨析正误。

头晕眼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觉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没法辨清。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由语境中“纷繁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头晕眼花”。

千篇一律: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讽刺文艺创作上的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

限时规范训练(十二)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月球“背面”到底什么样?人们议论纷纷,________。

①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完成首次人类历史上的月球背面登陆,揭开其神秘面纱。

如何解决嫦娥四号与地球之间的通信,成为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关键问题。

与以往的空地通信不同,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 ),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进行通信联系。

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地球,地面通信天线只能和正面的探测器联系,至于月球背面实在是________。

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________。

②这是之所以在嫦娥四号此次登月之前先发射“鹊桥”中继卫星的原因。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成功进入使命轨道。

它被发射到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它之间。

这样,( )。

“鹊桥”的搭设,将建立起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面的联系,③它犹如太空转发站,负责把来自地球的信息传送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把嫦娥四号探测器搜集到的信息转发回地球。

④“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标志着我国的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已步入国际领先水平。

1.文中①~④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A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调至“人类历史上的”之后;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之所以”;D项搭配不当,应将“水平”改为“行列”,或将“步入”改为“达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B.不仅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C.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鹊桥”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D.不仅隔着月球球体,而且还要隔着遥远的地月距离,地球能看到“鹊桥”,月球背面也能看到“鹊桥”解析:选B。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十[语言文字运用+默写+诗歌鉴赏](江苏专用)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十[语言文字运用+默写+诗歌鉴赏](江苏专用)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十[语言文字运用+默写+诗歌鉴赏](江苏专用)【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脾.性/稗.草诅.咒/咀.嚼肖.像/惟妙惟肖.B、倘.假设/徜.徉肋.骨/勒.索笼.罩/笼.络人心C、迁.徙/歼.灭砧.板/粘.贴哄.骗/哄.堂大笑D、暴.发/瀑.布逶.迤/倭.寇重量./量.力而行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觊觎打园场秘而不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B、嬗变出洋相曲指可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睿智合议庭貌合神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破绽简化字要言不烦百尺杆头,更进一步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黄昏时分,浩瀚无际的天水之际,两个太阳不即不离....地跳跃了几下,很快就融合到了一起。

B、信息时代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飞快,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那么消息将成为明日黄花....。

C、北大“方正”享誉中国后,其商标图案也颇受厂商“青睐”,雷同的品牌和商标俯拾..即是。

...D、领导干部,对小问题也要采取极负责的态度,否那么,滴水穿石....,小问题也会变为大问题。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常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7年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7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枣庄冬春二日游以莲青山滑雪场、盈泰温泉度假村、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枣庄、亲近枣庄、认识枣庄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和纲领性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规范训练(六)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4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

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

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

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

与其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解析:选B。

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介词残缺,“从”前加“在”;D项动宾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解析:选C。

从括号前后的语句看,所选语句既要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要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

C项符合这一要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无可厚非鱼目混珠拾人牙慧B.一蹴而就无可非议鱼龙混杂亦步亦趋C.一挥而就无可厚非鱼目混珠亦步亦趋D.一挥而就无可非议鱼龙混杂拾人牙慧解析:选A。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或文字。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

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

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笫一也。

”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

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

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

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

”士逊曰:“此盛德事也。

”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 【注】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解析:选D。

给这段文字断句,可先结合前后文疏通大意,然后根据大意断开。

“汉故事”是汉朝的旧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C项;“如汉故事册免”和“不许”的主语不同,中间要断开。

“帝自损尊号”是皇帝减去自己的称号,中间不能断开。

故排除A项。

答案可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下在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中及第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檄移”是檄文和移文两种文体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C.“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十里为一舍。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D.“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国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

解析:选C。

古代“一舍”为三十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士逊宽厚爱民。

他担任射洪县令时,为民求雨,深得百姓爱戴,转运使调任他去治理郯县时,射洪县百姓拦路相送。

B.张士逊处事知变。

棣州遭受黄河水患,迁移州府至阳信时无法转运多余公粮,他果断将其放贷给贫困百姓,公私均获益。

C.张士逊正直敢言。

曹利用受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被宦官诬陷,面对皇帝的询问,其他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他仗义执言。

D.张士逊不计名利。

他担任宰相时,碰上了旱灾和蝗灾,于是主动提出降低自己的官位一个等级来告慰上天,深得皇帝欣赏。

解析:选A。

“射洪县百姓拦路相送”错,从原文“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可知,射洪县百姓并不是拦路相送,而是爱戴他,不让他离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译文:(2)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译文:解析:第一句的翻译,要注意“徐”“独”“不肖”“为”“宜”“状”的翻译以及判断句式;第二句的翻译要注意“党”“第”“耳”等词的含义。

答案:(1)张士逊慢慢地说:“这只不过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情,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

”(2)皇帝说:“君子和小人都各有自己的朋党(团体)吗?”张士逊说:“都有,只不过有为公还是为私的不同罢了。

”【参考译文】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

淳化年间(约公元992年)考中进士,担任射洪县县令。

转运使发出公文晓谕士逊前去治理都县,百姓得知后拦住马头,(张士逊因此)没能离开,于是(转运使)听从(民意),(又让张士逊)回去治理射洪县。

安抚使到梓州(巡视),问下属官吏有没有才能,知州张雍回答说:“射洪县令,才能第一。

”(于是)(张士逊)改任襄阳县令,(先后)担任过秘书省著作佐郎、邵武县知县等职,因为对待百姓宽厚仁爱而深得民心。

以前管理射洪县时,因为旱情,到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充足了才离开。

到了这里,邵武县大旱,他到欧阳太守庙去祈祷下雨,太守庙距离邵武县城超过三十里,张士逊撤去伞盖,雨水浸湿了双足才肯回去。

(张士逊)升任侍御史,调到黄河以北任职。

黄河侵蚀棣州,(朝廷)下诏迁州府到阳信,议事的人担心粮食过多,不可能转运。

张士逊看到靠近黄河的几个州的百姓正面临粮食匮乏的问题,立即统计多余的粮食借贷给贫穷的百姓,约定第二年(还贷时)运送到阳信州,(这样)公家和百姓都得了方便。

曹汭的案件发生了,宦官罗崇勋、江德明正掌权,于是进谗言中伤曹利用。

(仁宗)皇帝对这件事感到疑惑,询问执政大臣,大家都回头相望没有回答。

张士逊慢慢地说:“这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情,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

”太后大怒,打算要罢免张士逊。

明道初年,张士逊又入朝为相。

第二年,晋升为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这一年发生旱灾蝗灾,张士逊请求仿照汉朝的先例下文件免除赋税,(朝廷)没有答应。

等到皇帝减去自己的尊号,张士逊又请降自己一级官位,来回应上天的灾变,皇帝安慰勉励他。

宝元初年,张士逊与辅臣们向皇帝禀奏朝事,皇帝随口说:“我前段时间放还了(部分)宫女,不只是怜悯她们被幽禁,也是为了省下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近来又有人献宫女,我推却了,没有接受。

”张士逊说:“这是品德高尚的事啊。

”皇帝说:“君子和小人都各有自己的朋党(团体)吗?”张士逊说:“都有,只不过有为公还是为私的不同罢了。

”张士逊多次写奏章请求退休,于是(朝廷)授予他太傅的尊称,封他为邓国公,张士逊在这个职位上退休回家。

他曾经请求买城南的官园,皇帝把它赐给了张士逊。

他住进这座宅第总共十年,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8~9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宋庠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

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

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

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