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巫溪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噬菌体、醋酸杆菌和水稻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D.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2.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4.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组织、下丘脑、垂体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C.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和脱落
B.根向地生长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D.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6.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
7.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感觉中枢位于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引起垂体释放______,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
(3)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增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若机体内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血糖浓度______.
8.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传入神经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2)图2发生的信号变化______,结构①②之间充满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分布______,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______.
(4)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若该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______(抑制、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c细胞______(“不能”、“能”)进行增殖,其产生的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根据______ 的特征,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细胞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2)c细胞可由______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3)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
1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的分子.
(2)甲图中,可表示双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______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根据图中的______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4)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O 0。

10 0。

20 0。

30 O.40 0.50
平均株高(cm)16 20 38 51 42 24
①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巫溪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噬菌体、醋酸杆菌和水稻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D.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解:A、噬菌体和醋酸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
B、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分离,B错误;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但可能由新基因产生,如AA→Aa,C错误;
D、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D正确.故选:D.
2.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因基因突变等内因而发生变化,C错误;
D、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B.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
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故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正确;
故选:B.
4.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组织、下丘脑、垂体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C.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1、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3、(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肾上腺素的作用:升高血糖;促进产热.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组织、下丘脑、垂体,促进其代谢,A正确;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但产热和散热量是相等,使得体温维持恒定,B错误;
C、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内分泌腺除了胰岛还有肾上腺,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和脱落
B.根向地生长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D.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根据选项回忆相应的激素作用,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不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发育的是生长素.所以A 错误.
B、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重力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所以B正确.
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C正确.
D、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所以D正确.
故应选A.
6.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因而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
3、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实验中,需要先做预实验,目的是找到最适NAA浓度范围,再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最终找到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
【解答】解:A、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分母变小,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大,A错误;
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缩小浓度范围,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B错误;
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如:通常用“J”型曲线或者“S"型曲线这种数学模型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该地物种丰富度不一定随之下降,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
7.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散热增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若机体内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供能,A 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解答】解:(1)长跑比赛中,由于产热增加,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加快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主要调节途径之一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2)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该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若机体内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故答案为:
(1)散热增加下丘脑
(2)升高抗利尿激素神经体液调节
(3)胰高血糖素肝细胞升高
8.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传入神经是图中的B.(填字母) (2)图2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结构①②之间充满组织液.(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分布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4)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若该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抑制、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的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①、②之间是突触间隙.
2、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功能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突触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1)用针刺激感受器,经过反射弧,引起F效应器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传入神经是图中的B.
(2)图2是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结构①突触前膜和②突触后膜之间充满组织液.
(3)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4)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若该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故答案为:
(1)反射 B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组织液
(3)外负内正相同
(4)胞吐抑制
9.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c细胞不能(“不能”、“能")进行增殖,其产生的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根据抗原的特征,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细胞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2)c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的名称为记忆细胞.(3)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免疫缺陷病.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据图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a表示T淋巴细胞,b表示记忆细胞,c 表示效应B细胞,d表示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c细胞为浆细胞,该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根据抗原的特征,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细胞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2)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的名称为记忆细胞.
(3)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引起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免疫缺陷病.
故答案为:
(1)不能蛋白质抗原
(2)B细胞或记忆细胞记忆细胞
(3)T 免疫缺陷病
1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甲图中,可表示双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Ⅰ,可选用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4)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O 0。

10 0。

20 0。

30 O.40 0.50
平均株高(cm)16 20 38 51 42 24
①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图中Ⅰ和Ⅱ曲线代表的生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曲线Ⅱ代表的植物对生长素根敏感;乙图中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分析表格: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0。

3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升高;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3﹣﹣0.5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降低.
【解答】解:(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双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Ⅰ.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4)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作用,可推测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相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因变量是油菜的生长情况,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信息
(2)Ⅰd
(3)①③②③
(4)①生长素或赤霉素
②探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6年9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