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汤姆·索亚历险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并借助小标题概括复述故事内容。
2.交流文章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结合课文内容内容和生活经验,对主人公汤姆·索亚进行评价。
3.链接生活,寻找身边伙伴的相同点,并进行分享交流。
4.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阅读整本书的习惯。
【学习准备】
1.提前阅读文章和书籍。
2.准备好笔记本、签字笔,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浏览全文,整体感知➜交流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分享交流,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本文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参考答案】
敢于冒险、勇于探索(意思对即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书和适时批注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借《汤姆·索亚历险记》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小说的方法,掌握小说阅读四法。
3.激发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链接社会背景,作者的创作经历,体会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学习准备】
1.提前阅读的书籍。
2.准备好笔记本、签字笔,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阅读目录,整体感知➜了解人物,理清关系➜盘点故事,梳理情节➜聚焦人物,分析特点➜品味语言,体会写法➜总结学法,迁移阅读。
【作业设计】
1.联系全书思考讨论:汤姆·索亚为什么向往“海盗”生活呢?
2.结合创作背景,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汤姆·索亚这个艺术形象呢?
【参考答案】
1.从直接原因来说,他对女同学贝琪的真诚的“爱”(这纯乎孩子间的一种友谊),却遭到了贝琪的误解,贝琪不理睬他,使他感到非常难过,甚至“心灰意冷”,所以决定与另外两个好友一起去过“海盗”生活。
但是从思想根源上说,是因为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精神的小孩。
他不安于“好孩子”那种循规蹈矩的平庸生活,鄙视周围那些虚伪、规矩的儿童,厌恶主日学校那种死啃圣经的学习,希望过一种自由、有趣、丰富多彩的生活。
他向往“海盗”式的冒险生活,并在自己的想像中编织出一个充满英雄行为和功绩的神奇世界。
这次他结伴出走,做“海盗”,正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
2.马克·吐温曾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都实有其事,其中的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
”正如作者所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作者童年的缩影,而故事中那些迷恋财富的贪婪恶人们的行径,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场真实写照。
看似风平浪静的小镇,其实暗藏贪婪的阴谋,当时的美国社会正值资本暴涨时期,疯狂地追逐财富已成整个美国社会不可遏制的风气。
故事中的汤姆·索亚,调皮捣蛋,不受拘束,似乎对闯祸独有天赋,但是这正是人类心底渴望自由的童真可爱一面。
马克·吐温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敲响了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的浮夸社会的警钟。
(答案仅供参考,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体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