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试题6.1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以及答案

论述题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007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6,2003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C.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正确答案:A2、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表现为()A.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B.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A.十月革命前才出现B.恩格斯逝世后才出现C.马克思逝世前出现D.马克思逝世后才出现正确答案:C4、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理论观点B.革命观点C.科学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D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正确答案:A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B.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C.人们在实践中的基本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7、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A.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正确答案:A9、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本质就是()A.观念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B.意念变物的过程C.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正确答案:D10、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永恒性C.创造性D.无限性正确答案:C1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马克思主义理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1⑴经济学是研究成本之学。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许就是经济学。
⑵经济学不是只讲利益,利己之学;经济学最终目的也是哲学的人类关怀。
2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制度设置,也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从经济运行机制这一层面出发,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⑵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证明必须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⑶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实践上看,“纯粹的”市场经济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总结:现代复杂的经济体系既不是市场也不是计划单独可以控制的,而是需要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控制。
3⑴传统市场经济的特点:①在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易多为“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②政府或国家不受制度的约束。
⑵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①虽然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仍然在相当的范围内进行,“非人格化交易”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②虽然政府与经济仍然密切相关,政府与经济人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使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变成了“保持距离型”。
4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
法治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
5、法治政府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⑴政府的权力天然的大于企业或个人. ⑵政府对经济随意干涉的倾向很难自我抑制. ⑶经济人理性的预期政府的这种行为,便没有动力进行投资,或做扭曲性投资. 因此没有法治政府,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就不能实现我们期望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满足以下这些条件:产权明晰,稳定,市场处于竞争性状态,资源能充分自由的流动。
而这一切都以法治政府为前提。
6⑴无争议的:政府应管的有:定义产权,保护产权,执行合同,即政府的“守夜人”作用。
⑵较少争议的有:反垄断法和一些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规制。
⑶很有争议的:比如政府对价格(房租,工资,股价,汇率)的管制,对贸易的限制,有倾斜的产业政策。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2.下列哪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A. 亚里士多德B. 亚当·斯密C. 弗洛伊德D. 黑格尔答案:D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私有制B. 个人利益C. 阶级斗争D. 政府政策答案:C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边际效用理论D. 供给需求理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平等B. 自由C. 民主D. 共产主义答案:D二、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从而引发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即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吐血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其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理论成果?答:(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答:(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1.6)--第五章全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无产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C 4C 5 D 6 C 7 A 8 D 9B 10 B 11 B12 A 13 B 14 A 15 B 16 B 17 D 18 C 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AD 3ABC 4 ABCDE 5ABCDE 6ABCDE 7ABCD 8 AE 9ABCDE10ABD 11ABCD 12ABCE 13ABE 14ACD 15BCDE 16ABD 17BDE 18ABCDE 19BDE20AB三、名词解释1、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2、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3、金融寡头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世纪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5、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四、辨析题1.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答:错,虽然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是其价值依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垄断价格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在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因此,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表现。
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答:错,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作为自由竞争对立面产生,这是因为: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条件,存在着商品经济和资本私有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社会生产时复杂多样的,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存在垄断组织之间、非垄断组织和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下载

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 )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0艺料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2下卷,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可地护1以缩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5试要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4置底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3敷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私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矛盾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种剩余价值理论?A. 绝对剩余价值理论B.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C.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D. 剩余价值无关紧要理论3.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阶级差别C.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 建立无阶级社会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什么性质的劳动?A. 简单劳动B. 复杂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3. 描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现象的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些行业的加班现象,并探讨其对劳动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五、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讨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注: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准备充分,取得好成绩。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请妥善保管,以便日后复习参考。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D )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实践性 B )可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D )客观性 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感觉观点B )思维观点 C)实践观点 D )反映观点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答: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创新: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 1848 年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问题. ①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②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只有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才是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不可知论。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关系答: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4. 实践的特点及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答:⑴特点: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的制约)⑵从实践中理解社会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有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5.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答:⑴规律(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⑵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1)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的作用;2)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 事物的普遍联系答: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7.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答:①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心得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②旧事物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③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7.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地理环境2、金融资本3、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二、选择题(20分)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三、填空题(20分)1、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 2012 至 2013学年第 1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对象:2011级本科试卷类型:A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 D与时俱进
)
诡辩论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质变量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有限性和无限性
)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直接性和形象性 B客观性和实在性 C间接性和抽象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室()
改革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道德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思想关系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
消灭资产阶级 B实现共产主义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作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任何真理都是()
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 一元真理和多元真理的统一
C.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4.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公平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真理原则
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
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只是抽象观念
D.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密不可分
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
A. 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 生产使用价值
B. 形成价值
C.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 创造剩余价值
9.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依据是()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要靠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来实现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 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3.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 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求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上述材料回答:
(1)对材料1的观点进行评析。
(2)比较材料一和二,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二和三,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震后18分钟,人民解放军启动应急机制,解放军武警官兵、灾难救援队、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火速奔赴灾区;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亲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国务院18日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向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
地震发生后,全国亿万民众紧急动员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尽可能地向灾区提供援助。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也向灾区伸出了援救之手。
灾难面前,无数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会向灾难屈服。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所了解的抗震救灾事例说明:
1.抗震救灾过程中折射出哪些哲学理念和民族精神。
2.就抗震救灾工作谈谈你的评价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