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石灰吟ppt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等。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于谦(1398-1457):
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作者:于谦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造句: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语双关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 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 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石灰石要变成石灰,须经过 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烧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 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来表现自己不畏艰险、 不怕磨炼、不惧粉骨碎身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 格。本诗语言简洁、生动,充盈着一种清白、磊落、刚正 的英雄浩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造句: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三、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平__沙__覆__盖__着__大__漠__,__在__月__光__下__犹__如__无__边__的__积__雪__,__月__亮__高__悬__在__燕__ _山__上__,__恰__似__一__把__弯__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课堂小结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 “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 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 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偶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 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 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 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 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 粉骨碎身浑不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山上修了一条小路。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
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不要随意焚烧垃圾。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