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浅析
摘要:本文从屋面的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入手,通过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问题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和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坡屋面、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坡屋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面形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因其外形优美,且可以起到防止雨雪水积存的作用,而倍受设计师的青睐。

近几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的提高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坡屋面结构越来越被建筑设计师所采用,进而成为现代建筑屋面设计的一个主流。

但也正由于坡屋面的坡度问题,给屋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与隐患。

主要表现在由于施工工艺问题,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够密实,使得屋面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效果较差而引起渗漏。

因此,针对坡屋面结构特点,加强对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措施势在必行。

一、坡屋面的特点
传统上的坡屋面通常是指坡度在25o~60o的坡屋面,由于坡陡,在振捣过程中往往造成混凝土滑落、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只能在斜坡面上在无约束呈滑落状态下自然成型。

混凝土浇捣密实性难以得到控制,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混凝土结构留下渗、漏隐患通病。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方法:
1、对于坡度在25o~60o的坡屋面,采用平行挑檐方向,由下至上,分段浇筑。

2、对于设计坡度小于25o的坡屋面,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骨料下滑力较小,因此可参照有梁板的施工方法安装单层底面模板后进行振捣、浇筑;
3、对于设计坡度大于60o的坡屋面则可参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安装双层模板后进行浇捣。

4、对于2、3、条的施工方法本文不做详细说明。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坡屋面的支模→屋面板钢筋绑扎→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养护
四、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与措施要点
㈠、模板
屋面结构的支模架系统事先要经过承载力计算和整体稳定性验算,并绘制施工详图。

安装模板应选用质量较好的整片定型胶合板模板,拼接要合理,尽量减少拼缝。

接缝应紧密,采用单面薄胶带封帖接缝。

屋面檐沟处也是渗漏的多发处,模板安装时要控制好平整度。

对于部分45°坡屋面可采用双层模板安装的施工方法,分级摆放→安装→浇筑混凝土。

㈡、钢筋绑扎
主要注意保护层厚度和板筋的有效高度,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和抗踩踏能力。

按施工图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绑扎牢固,用相同标号混凝土制成小垫块以留足保护层,在双层钢筋网之间增设Ф10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采用点焊连接,间距600mm×600mm。

注意阳角及屋脊处受刚度较大的梁的约束,混凝土在温差和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缝。

钢筋弯折角度,特别是阴角处的要调整好。

在屋面钢筋绑扎后,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小垫块将钢筋撑起,避免浇混凝土后露筋。

㈢、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选择
由于坡屋面坡度较大,为避免振捣时流淌,或流动性较差而造成的振捣不能充分密实,容易造成蜂窝、麻面,造成质量缺陷的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70~90mm之间。

通常屋面钢筋比较密集,粗骨料宜采用5-20mm碎石有利于振捣密实。

细骨料采用M=2.8的中粗砂,可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采用掺合粉煤灰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水化热。

还可调节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好。

2、混凝土标高及尺寸控制
根据计算好的各节点标高、定位尺寸,在相应部位采用300mm长的短钢筋头焊制小立杆,并在上面使用红油漆或胶布做好标记。

钢筋头与梁钢筋点焊,混凝土布料、找平后,在收光之前拆除钢筋头,并封堵留下的小孔。

注意钢筋头不应焊得太死,以免拆除不下来。

根据实际情况,需在檐口、屋脊梁、阴阳角、分(汇)水线、老虎窗等部位设立控制标记。

3、混凝土浇筑顺序
⑴、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由外围到中心,环形交圈推进。

屋面砼的浇筑沿屋面以屋脊为分界线,四周同时进行。

人员安排两组作业,两组作业人员同时施工,实行两班倒,连续施工。

⑵、第一步首先浇筑围边檐口部位混凝土,按顺时针方向环形交圈施工。

檐口浇筑完毕后,从屋脊外环线的屋面板起坡处,以宽为1.5m的环线按顺时针进行砼浇筑,并在最初浇筑的砼初凝前进行交圈,然后再次按宽为1.5m的环线路线进行第二圈的浇筑,依次逐渐向屋脊慢慢靠近,最后完成合拢,完成整个屋面
砼的浇筑施工。

⑶、对于部分采用双层模板的45°坡屋面,面层模板部分封闭,宽度控制在1000mm左右,预留宽600mm的混凝土浇筑槽,以便下料及振捣。

4、混凝土振捣
采用点振法施工。

对于钢筋排列较密的坡屋面,可采用Φ30小型振动棒振捣。

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振捣时机和振动时间,宜在布料后隔一段时间,使用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再进行振捣。

振捣屋面梁应“快插慢拔”,保证振捣密实。

屋面斜板厚度较薄,振捣宜“密布、浅插、快速移动”,即振捣时插入深度不宜过大,约为1/2板厚左右,振点须紧密,约200~300mm左右,并适当加快振捣速度。

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楼板振捣密实,另一方面又防止混凝土沿坡度方向产生过大的滑动流淌。

振捣时掌握程度以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为宜,并注意观察混凝土下滑流淌情况,以流淌的混凝土盖住了板面筋上层筋为宜。

5、混凝土压实收光
对坡屋面的混凝土浇筑因其密实度不易控制,所以其收面工序非常重要。

混凝土振实后,根据焊好的标高控制标记,拉线找平,用2米长铝合金尺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平,不足的地方局部补足,并配合使用板厚控制插扦检查混凝土厚度,经检查没有误差后,在表面撒一层同配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不得使用纯水泥,防止表面形成薄壳),使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反复用力揉搓提浆,目的是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约5mm~10mm的水泥浆层,封闭表面裂缝、毛细孔和沁水通道,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表面抗渗能力。

木抹子提浆不应少于2遍,并控制好时机。

第一次提浆是在铝合金刮尺刮平混凝土后,初凝开始时,目的是将表面的石子挤陷入板厚内部,使表面形成一层素水泥砂浆层,便于压实收光;第二次是在混凝土终凝前,以指按压形成手印,但不陷入为原则,目的是提高混凝土表面密实度,封闭表面收缩裂缝、毛细孔。

两次提浆结束后,立即使用铁抹子抹平压光。

收面后要求混凝土密实、平整;砼不得存在起皮、起砂,龟裂和其它缺陷。

6、混凝土养护
为避免混凝土早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而造成的易开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砼浇筑后12小时(视气温情况而定)以内进行养护,砼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浇水养护。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佳,养护不少于7昼夜。

结语
坡屋面的广泛使用,是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建筑物审美观的不断提高。

但对于实际现场的施工过程来说,坡屋面混凝土施工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严格控制,在施工中克服了以往由于施工工艺不足给坡屋面混凝土结构留下的
渗、漏隐患,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避免了以往由于结构渗、漏而返工修补所造成的延误工期及经济损失,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坡屋面施工的工艺,对建筑坡面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

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年
[2]、朱慧娟。

钢筋混凝土坡屋面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城市建设。

2010(4):110
[3]、叶火成。

浅谈坡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四川建筑2013(32.4)2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