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适的诗全部

高适的诗全部

高适的名诗5首欣赏与解析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以描写边疆风光和戍边将士生活著称。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其豪迈悲壮的风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边塞将士的生活。

本文将选取高适的五首代表作进行赏析,以展示其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别董大》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逐北风,临绝壑兮侥幸存。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清歌妙舞足风流。

手揽妖姬膝下酒,不识玄镜绿苍头。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狂。

解析《别董大》通过别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诗中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别离氛围。

末尾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燕歌行》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子身上衣单薄,流狼眼中泪不干。

北风何以呼为客?是客已被北风惊破梦中还。

解析《燕歌行》以其豪放悲壮的风格,生动描绘了战场的激烈和将士的牺牲。

首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形象地展现了战前紧张的氛围。

全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边塞将士面对艰苦环境的英勇和不屈,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送李侍御归江东》原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大用,仙游桂海云无涯。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通过描绘江水、远帆等元素,反映了别离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深情。

尤其是开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和深远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塞下曲》与 《登幽州台歌》原文较长,且鉴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赘述每句原文,而是直接进行简要赏析。

诗词鉴赏:《别董大》-唐代高适

诗词鉴赏:《别董大》-唐代高适

诗词鉴赏:《别董大》-唐代高适高适少时贫困,后入仕途,任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其诗多写边塞风光,被称为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董大,唐代著名音乐家董庭兰,与高适是“高山流水”式的知音之友。

诗词鉴赏:《别董大》-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形容夕陽西下时天色昏黄。

3.君:指的是董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译文参考】满天陰沉沉的云,太陽也变得暗淡无光;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赏析】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高适(723年-78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孺,号厚生。

他出身贫寒,早年遭遇不幸,但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和才华出众的诗才使得他成为唐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1.《别董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高适通过描绘月亮从天山升起,长风吹过万里,突出了边疆地区的若隐若现的美景,同时抒发了对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的感慨。

2.《别房太尉墓》独立岩下石,空围萧史墓。

辛勤终以报,君子容与俱。

墓上生精怪,当门入金鱼。

贞魂带环佩,汉主遗书舆。

洛阳秋雁度,石壁江流初。

放栖望北邻,轩盖对中衢。

这首诗是高适寄托对过世爱人的思念之情。

他描述了墓地的环境,表达了他与已故爱人的情感联系,并赞美了爱人的品德和才华。

3.《别孟十八洞》岐路天涯近,云山尽使君。

孤臣贱抚事,交友多勉勋。

朝发陵阳岸,暮宿洞庭云。

铁马百花里,花间八百坟。

独戴嵇康冠,骅骝万里群。

山川粗探处,发蹄亿万军这首诗写的是高适离开陵阳去洞庭山岛的旅途,他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来表达他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

4.《别籍山》残日散苍黄,乡园鬓已霜。

寂寥虽有路,留滞忽何忙。

苔岸谢荇菜,落叶给先锋。

古来遗邑见,坛宗岂忍忘。

庙主云鸟至,山人月露茫。

行时恋庙貌,犹倚竹为长。

这首诗描绘了高适离开籍山的情景,他以现实的寂寥与留滞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5.《送嬴守儿他亡父》南行湖上渡,乡节在方邨。

宅舍一沟西,杨花如雾昏。

系桡棹青木,扣楫急江翻。

河发道岸深,江驾截云门。

岩巅轻雁没,山泽白鱼村。

虽欢犹见泪,聊以离居存。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嬴守儿回乡的作品。

他描绘了船行江上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朋友离别的感伤之情。

6.《过湘江》湘江十里余,草树生浮萍。

《蓟中作》高适唐诗鉴赏

《蓟中作》高适唐诗鉴赏

《蓟中作》高适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蓟中作》是五言古诗。

高适的《蓟中作》主题非常明确,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为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含蕴深广;实为天宝末年东北边境现状之形象写照,可以“诗史”视之。

【原文】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赏析】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

高适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

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

”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

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词鉴赏

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词鉴赏

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词鉴赏1、《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2、《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3、《酬司空璲少府》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1、《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3、《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4、《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塞上》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高适边塞诗鉴赏

高适边塞诗鉴赏

高适边塞诗鉴赏一、浓烈炽热的爱国情怀高适的人生是幸运的,他66年的人生有近50年生活在唐王朝的全盛时代。

当时的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文化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唤起了高适高涨的进取之心和爱国情怀,这在他的边塞诗里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反复吟唱的主题。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送兵到蓟北》高适一生曾有两次到东北边塞的经历,这是他第二次以封丘尉职送兵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辖区的青夷军时所作。

北国边塞广袤无垠,极目远眺,冰雪连天,军营中弥漫着忧苦的气氛和厚重的愁绪。

然而诗人千里送兵,并不为个人的立功封侯而来,而是有意贡献自己满腹的才学和安边之策。

书塞景之苦,诉屯军之愁,实际是为了凸显自己投笔从戎的书生意气和一展抱负的豪迈气概。

高适入仕较晚,50岁才获授封丘尉职,但他始终“喜言王霸大略”,胸中充满着一种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的入仕之路颇为曲折,曾两次应试不中,在外游历十多年,企图通过入幕来入仕。

因此,在很长时间里,他把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援引入仕上,故有很多“投刺”之作。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在这类诗中,高适对援引者的形象、才华、功绩、威望给予了过多的赞美,最后道出希望得到提携援引之意,体现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与紧迫感。

高适的边塞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待同样热切。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送蹇秀才赴临洮》蹇秀才本蓄“千里”之志,然而双鬓染霜,尚无成就,现在投笔从戎,远走塞外。

征程之难,希望不要畏惧,勇敢前行。

依君雄笔之文才,宝刀之武略,只要自我发奋,一定能在临洮成就勋业。

通篇洋溢着对友人从军出塞的赞美,对建功立业期望的热切,既是激励他人,实际也是诗人抱负的真实写照。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渺渺边塞情解读高岑边塞诗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而作为唐诗重要题材的边塞诗,意象广阔,意境悠远,思想深刻,想象丰富,于情意间给我们展示出一张靓丽的大唐风景画。

无论是边塞风光的壮丽,还是戍边生活的艰辛,无论是报国之志的感慨,抑或将士思乡的情思,亦真,亦幻,亦纯,亦美。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数量不可谓不多;而整个唐代,凡是较有声誉的诗人,对边塞诗这一领域,几乎莫不涉笔的,名家、大家更不例外,不仅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自身亲历的见闻来创作,甚至一些没有任何边塞生活经验的诗人也利用一些材料进行边塞诗的翻新创作。

由此可见,边塞诗在唐代真的是很“给力”。

那么,为什么在唐代,边塞诗能有如此繁荣的景象呢?其一,在于唐代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盛唐时的繁华和强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于是经常性地对国家进行赞美和讴歌也就不以为怪了,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诗句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诗人来说,肯定是打死都作不出来的。

其二,唐代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其三,唐代的边塞诗也不是一个风格延续下来的,它在不同的阶段的发展特质是不同的,初唐时是郁勃的,盛唐时是豪雄的,晚唐时是消瑟的,这更加丰富了唐代边塞诗的内容。

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封丘作》高适唐诗鉴赏

《封丘作》高适唐诗鉴赏

《封丘作》高适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封丘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作于封丘县(今属河南)县尉任上,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衷曲。

全诗先自述本性不羁靡于物,随即言及担任小吏的无奈与悲哀,最后追述先贤胜事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

言辞间忧戚而不绝望,强言放达之中饱含对民间疾苦的眷眷关注之心。

结构上连贯严整,层次分明,散句与偶句间互为用,颇具跌宕回旋之妙。

【原文】版本一封丘作我本渔樵孟诸野⑴,一生自是悠悠者⑵。

乍可狂歌草泽中⑶,宁堪作吏风尘下⑷?只言小邑无所为⑸,公门百事皆有期⑹。

拜迎长官心欲碎⑺,鞭挞黎庶令人悲⑻。

归来向家问妻子⑼,举家尽笑今如此⑽。

生事应须南亩田⑾,世情尽付东流水⑿。

梦想旧山安在哉⒀,为衔君命且迟回⒁。

乃知梅福徒为尔⒂,转忆陶潜归去来⒃。

版本二封丘县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注释】⑴渔樵:打渔砍柴。

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⑵悠悠:闲适貌。

⑶乍可:只可。

草泽:草野,民间。

⑷宁堪:哪堪。

风尘:尘世扰攘。

⑸小邑:小城。

⑹公门:国家机关。

期:期限。

⑺碎:一作“破”。

⑻黎庶:黎民百姓。

⑼归:一作“悲”。

妻子:妻子与儿女。

⑽举家:全家。

⑾生事:生计。

南亩田:泛指田地。

⑿世情:世态人情。

⒀旧山:家山,故乡。

⒁衔:奉。

且:一作“日”。

迟回:徘徊。

⒂梅福:西汉末隐者。

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

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

⒃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

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白话译文】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

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塞上》、《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蓟门行五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

下面一起欣赏高适最著名的10首边塞诗: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文集二十卷。

1、《蓟门行五首》【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赏析:“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

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

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赏析:“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其三】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赏析: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

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

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

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

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其四】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一、《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幽州长史张守珪命安禄山讨奚和契丹,结果大败。

这年冬天,高适从封丘送兵到幽州,这首诗就是在幽州时所作。

在诗中,诗人陈述了自己对安定边境的看法,认为对奚和契丹的叛乱,不能消极防御,也不能老是用和亲的办法求得暂时安宁,应该象李祎那样坚决反击,以绝后患,方为上策。

诗的情调是激昂中有忧郁,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效力而又不能施展抱负的郁闷情绪。

二、《营州歌》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描写东北地区兄弟民族民情风俗的诗,语言流畅,色彩鲜明。

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

三、《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赞美一个女子的歌唱,写出来的大都是诗人的视觉形象,但读者读后就好象听到歌声一样。

扩展阅读:高适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

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别董大》足以见其风采。

诗人高适诗歌鉴赏

诗人高适诗歌鉴赏

诗人高适诗歌鉴赏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县。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诗人高适诗歌鉴赏,仅供大家参考!诗人高适诗歌鉴赏11别董大二首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2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诗人高适诗歌鉴赏21别董大高适〔唐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高适的诗词赏析

高适的诗词赏析

高适的诗词赏析高适,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明快,充满了豪放的气息,被誉为“豪放派”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诗仙”。

高适的诗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高适的诗词在形式上多采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内容上涉及了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作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在描写社会风情和历史事件时,他常常能够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高适的诗词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伤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句,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外,高适的其他诗作也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豪放的气息。

比如《别董大二十韵》,通过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过故人庄》则通过对故人庄园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些诗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展现了高适深厚的诗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高适的诗词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就受到了极大的赞誉和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传颂。

他的诗作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可以说,高适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就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璀璨之星,而且在后世也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总之,高适的诗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作在形式上多采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内容上涉及了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就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璀璨之星,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传颂。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塞上听吹笛的原文翻译和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塞上听吹笛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塞上听吹笛高适〔唐代〕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

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鉴赏: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者目字有“实者”和“虚者”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

高适在这首诗中牧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戍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处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处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牧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牧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处。

《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

《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

《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别董大》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大。

9翮:羽毛。

10飖:摇曳。

【译文】第一首: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译文:1漫天的黄沙把阳光遮得一片昏暗,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你前去的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译文:2当我同友人分别之时,天空正满布黄云,以致于白天就象黄昏时那黯淡的天色。

就在这黄云遮天蔽日的高空中,雁阵正向远方飞着,好象是被吼叫的北风吹送着似的。

还有那满天的雪花纷飞,真使人触景伤情。

可是,朋友!请不要伤感,请不要因为风悲日曛而感到前路迷茫,孤寂无友。

要知道你善于弹琴,名满天下,谁人不识,不必忧愁没有知己,应该有相识满天下,到处有知音的乐观情绪。

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研究高适边塞诗的意义

研究高适边塞诗的意义

研究高适边塞诗的意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题材,它以描绘边疆风光、反映戍卒生活、抒发壮志豪情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精神。

唐代诗人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边塞诗作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高适边塞诗的意义。

一、高适边塞诗的艺术价值1.描绘生动的边塞风光高适的边塞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如《塞上曲》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雄浑与辽阔。

这些作品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边塞自然风光资料。

2.反映真实的戍卒生活高适的边塞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戍卒的生活状态,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句诗揭示了戍卒们在边疆艰苦环境中的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抒发壮志豪情高适的边塞诗充满了壮志豪情,如《塞下曲》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边塞生活的热爱。

二、研究高适边塞诗的历史价值1.了解唐代边塞地区的风貌通过研究高适的边塞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边塞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戍卒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唐代边塞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2.探究唐代边塞政策及军事制度高适的边塞诗反映了唐代边塞政策及军事制度,如戍卒的选拔、边防设施的建设等。

通过研究这些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边塞政策的演变及其对边疆稳定的影响。

三、研究高适边塞诗的现实意义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适边塞诗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高适边塞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研究高适边塞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

诗词研究:不轻言放弃的唐代诗人高适

诗词研究:不轻言放弃的唐代诗人高适

不轻言放弃的唐代诗人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H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首慷慨激昂的《别董大》,让我们记住了唐代边塞诗人高适。

《别董大》鼓励人们不要自我放弃,只要怀有信心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会建功立业。

高适前半生命运多舛。

父亲早逝,虽然生活艰苦,但高适没有放弃读书。

在人均寿命仅50多岁的唐代,高适46岁才金榜题名。

高适虽然诗名远扬,〃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可初入仕途却不顺畅。

49岁的高适学陶渊明辞官归隐。

后来,高适参军成为大唐名将哥舒翰的幕僚。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下令哥舒翰带兵出潼关攻击叛军,哥舒翰惨败。

命运仿佛与高适开了个玩笑,似乎理想就要随风而去了。

高适日夜兼程追上了唐玄宗,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后来,高适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史书评价高适说:〃而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

高适《塞下曲》全诗及赏析

高适《塞下曲》全诗及赏析

高适《塞下曲》全诗及赏析高适《塞下曲》全诗及赏析“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这两句是他面对文士放声大笑,劝慰大家不要真走读书做官的道路,还是通过战场杀敌立功,以求显达为好。

字行间见其豪迈的气概和英姿勃发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决心建功的激昂情绪,一扫怀才不遇的哀怨和牢骚。

出自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注释一经:指易、诗、书、春秋、礼五经中的一种。

汉代五经各立博士,烦琐的解释往往使人耗尽毕生的精力,只能穷尽一经。

当时的儒生也多以钻研一经为事。

唐代取士之科有“明经”一目。

这里泛指通过读书做官。

穷:弄懂弄通。

【赏析】高适有点卑视通过读书做官的道路,希望通过杀敌立功“图画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束齐备,身跨战马,疾驰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

三、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战国策·魏策》),其威力可想而知。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皇帝灭敌的怒威和发布的征讨命令。

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正气凛然。

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和立功的热望。

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省略,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渲染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

且看: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

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

在这样骁勇的军队面前,还有敌人不能战胜呢?“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二句,连用二个典故(“太白”为将星,旄头为胡星,这里分别代指唐军和敌人。

高适的诗词《咏史》赏析

高适的诗词《咏史》赏析

【导语】⾼适是初唐的边塞诗⼈,也是⼀位很有政治才能的诗⼈。

诗⼈在仕途辉煌时,曾官⾄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适的诗词《咏史》,欢迎阅读! 《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犹作布⾐看。

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范睢的⼀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种⽐绸⼦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和⽜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凌辱范睢,⼏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张禄’,⽽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睢闻之,为微⾏,敝⾐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惊⽈:“范叔固⽆恙乎!”范睢⽈:‘然。

’须贾笑⽈:‘范叔有说于秦邪?’⽈:‘不也。

睢前⽇得过于魏相,故亡逃⾄此,安敢说乎!’须贾⽈:‘今叔何事?’范睢⽈:‘⾂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范叔⼀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赐之。

”后须贾知范睢已为秦相,前往谢罪,范睢没有处死他,说:“然公之所以得⽆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之意,故释公。

”放须贾回魏国。

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说明须贾虽然曾得罪于范睢,差⼀点置范睢于死地,但他对故⼈还有⼀点同情、怜悯之⼼,这是⾮常可贵的。

也就是这样的同情、怜悯之情,救了他的命。

这说明,为⼈不可太势利,太刻薄,要宽容,要⼤度。

“不知天下⼠,犹作布⾐看。

”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

诗⼈在这⾥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识才之眼,竟然把⾝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寒⼠,真是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即国⼠,杰出的⼈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诗词鉴赏1、《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

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

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2、《秋日作》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

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

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

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3、《辟阳城》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4、《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1、《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送兵到蓟北》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3、《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4、《逢谢偃》
红颜怆为别,白发始相逢。

唯馀昔时泪,无复旧时容。

1、《田家春望》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2、《闲居》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3、《封丘作》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

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4、《九曲词三首》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