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比赛讲稿:主题——中国“家”本位文化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课比赛讲稿主题――中国“家”本位文化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中国“家”本位文化。
请大家先来看一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啊?对,是春运。春运被媒体喻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佳节前夕,在外漂泊的游子总会往一个地方流去,那个地方就是――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个居住的空间,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归属,可见,“家”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可以说,“家”文化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当中具有一种“本位”性,“本位”指的就是主体之意。也即是说,“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主体文化。
学者卢作浮先生就说过“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的第二重社会生活。”这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围绕家庭和家族来展开的。
我们先来看看“家庭”。以血缘和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伦理则规范了社会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义务和责任,即“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这就是说,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尊长爱幼,诚信友爱。这种道德规范推广至社会生活中,即成为了文明中国、和谐社会的根基。也难怪有学者提出“家庭伦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一大贡献”。
接下来在看看“家族”。家族是家庭的延伸。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传统中国形成了安土重迁,老死不出乡的民族心态,使得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往往在同一个地方世代聚居,有时甚至绵延数十里都是一个姓氏。在这种血缘和地缘相互纽结之下,就形成了“家族”。家族拥有公共祠堂祭祖,公共的墓地,有数代相承的家谱和族规。这样的家族不是简单的地理聚居,而是一个社会组织,担负着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管理事物,中国人的个体是依附于家族存在的。
因此,家于中国社会而言,不仅异性的结合和为了繁衍后代而结成的共同体,而是集血缘承继、婚姻结合、社会教化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单元。“家”文化是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的主体文化,具有“本位”性。
那与中国文化对应的西方文化中是否存在和中国相似的“家”观念,这是需要同学们下去思考的问题。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