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学会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稀土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20××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和综合情况
20××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余个(次),交流论文1200余篇,17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学术交流方面我会重点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分析学术报告暨研讨会"、"20××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20××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技术与行业信息交流会。
20××年我会的学术交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会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会完成了"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内蒙古稀土行业环保现状与治理讲座"等咨询服务工作,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并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有关部委和
国家开发银行、中科创投公司提供了国内外稀土资源、产业、贸易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做专题汇报和交流咨询。
出版方面,我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20××年度《中国稀土学会年鉴》。
《年鉴》的出版受到稀土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此外我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志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出版质量,扩大了再稀土领域的影响。
其中《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组织开展"20××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资助。
《稀土》杂志在20××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稀土》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
组织建设方面分别组织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座谈联谊会"和"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及"20××年度主任秘书工作会议。
这些会议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确定学会工作方向以及制定学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会在经费上和基建项目上一直得到国资委和钢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基建项目方面我会连续几年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使学会的办公条件大为改观,一改过去捉襟见肘的局面。
此外还得到了理事长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二、典型事例
(一)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于20××年8月7日至11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
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会议共收录论文465篇,其中境外95篇,国内370篇。
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瑞典、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波兰、印度、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0个国家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等共56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06人。
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国际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20××国际稀土产品及技术交易展览会",交流了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了国内外稀土生产及应用、设备、分析仪器等企业展示近三年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和产品。
国内外专家代表认为,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
此次会议是中国稀土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论文数量、参会人员、国外代表最多的一次盛会,为来自国内外的稀土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机会,为稀土科学研究、材料科技进步、信息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4月23-27日我会王新林秘书长等四人应赣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赣州考察了赣州地区的稀土产业,并与江西省及赣州市各县政府、企业领导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对整个稀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全面而多方位的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产业大背景,根据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现状,编制了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就该规划进行了研讨。
整个规划共柒万余字,后经专家评审鉴定,认为该规划内容全面、对赣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促进赣州稀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时该规划也得到了赣州市方面的认可。
(三)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4月25~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余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内容涉及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原料的制备,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反应性能与作用机制,稀土催化材料在机动车尾气净、催化燃烧、室内空气净化、石油化工、天然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其他能源、环境领域的开发利用。
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
会议评选出了5篇优秀论文,对优秀论文发放了奖金。
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向会议提供了资助。
(四)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20~25日在长春举行。
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及部分国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代表论文摘要共计500余篇。
代表们就目前稀土新材料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交流。
会议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光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光子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光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五)20××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
会议于11月17~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稀土应用领域的专家及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及江苏等地的稀土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35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邀请了稀土各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稀土在钢铁、硅镁铁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稀土标准工作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稀土的应用与市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对目前制约稀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9月29日在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召开了"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11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王新林秘书长主持。
钐铁氮、钕铁氮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情况和产业化现状。
他引用了日本粘结磁体工业协会会长原田英树的话:"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中国尚不能生产,日本应集中力量于此领域,不断
改进性能和开发应用,专利的战略极为重要。
"可见日本对于钐铁氮和钕铁氮磁体的生产技术相当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杨应昌院士的钐铁氮/钕铁氮的生产专利技术是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由该技术所生产的磁粉性能是可以保障的;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磁体制造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
(七)20××年度《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工作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我会编辑出版了20××年度《中国稀土学会年鉴》。
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五部综合性年鉴,其内容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改进,特别增加了"稀土开发应用技术进步述评"。
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
全书共约85万字,687页。
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议于8月7日在包头市召开,常务理事及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
王秘书长向与会常务理事汇报了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以来学会工作情况,特别是第五届国际稀土会议筹备情况和近期工作计划。
干勇理事长作了讲话。
会议决定:
1.经与国外稀土同行商议,第六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2010年在中国南方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议。
2.常务理事会授权稀土学会办事机构发展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这项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主任、秘书和委员的力量,积极发展会员,使我会的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3.随着我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外籍人士要求加入我会成为个人会员或者团体会员,为此常务理事会委托学会办事机构起草外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条例,以扩大我会的国际影响。
20××年我会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在为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稀土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促进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开发研讨会规模空前,效果良好,说明中国稀土学会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强。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要继续发挥广大稀土科技工作者、会员、团体会员、全体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