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商山早行》讲课稿一、导入
晚唐有这么一位着名的文人,但有评论却说他文不如诗(诗歌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晚唐有这么一位着名的诗人,但有评论却说他诗不如词(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鼻祖)。
他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词名家——温庭筠。
温庭筠极富才情,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生活坎坷,仕途失意。
然而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一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流传千古。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庭筠的这首《商山早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三、文本解读,问题探究
思考一: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醒:4处)
答:(1)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
(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2)间接表现:
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雄鸡报晓,残月未落)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思考二: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
答:早春
(1)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
(2)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为证。
思考三:首联“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答:(1)因思乡念亲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蕴深沉,它所表现的情感远远超越了“思”,更为深沉,更为厚重,更为浓烈。
(2)悲旅途不便,山险路陡,人情浇薄。
(3)悲生不逢时,仕途失意,前途未卜。
(4)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点明诗歌主旨。(诗眼)
思考四: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
修辞手法:“列锦”、“意象叠加”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巧妙地排列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邵雍《山村咏怀》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做定语的都是名词,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如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很可以使人联想起雄鸡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写的是早行,鸡声和月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也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的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的上是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早行的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B.“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梅尧臣《六一诗话》
梅尧[yáo]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xiàn]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用现代汉语把十个名次扩写成写成一段话。
诗人投宿在荒郊野外的茅店内,早上听到鸡鸣声,起身看天,只见一轮残月斜挂茅店上空。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的上是早行了,然而板桥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霜,已有早行的人在上面留下了足迹。
意境特点:凄清、悲凉。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思考五:
1、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异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凄清、冷寂;温馨、美好。
3、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虚实结合
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表现的手法有异,一个以哀景写哀情,一个以乐景反衬哀情,一实一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实写异乡,虚写故乡,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学以致用
题大庾(yǔ)岭北驿唐宋之问
阳月⑴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⑵,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⑶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⑷。[1]
注释:
⑴阳月:阴历十月。
⑵“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殊未已:远远没有停止。殊,还。
⑶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⑷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1、本诗后两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虚实结合(2分)
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
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1分)
2.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做简要赏析。(5分)
①借景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对故乡的思念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