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1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学考点(一)1.教育机会平等包括教育起点机会平等、教育过程机会平等和教育终点机会平等。

2.文雅教育,亦称“自由教育”,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要实施文雅教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要有自由学科。

3.广义的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其中正式教育又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4.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

5.20世纪30年代起,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

6.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指的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程序教学运动和学科结构运动。

7.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8.能够反映人类追求教育民主的观点的有:(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4)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同样权利9.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包括:(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10.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

在他看来,学校不幸变成儿童“才智屠宰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工作违背了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春季”。

11.《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2.《母育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专著。

13.《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的儿童读本。

14.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完善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课程论: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他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

三维目标:是指一节课内所要预期完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活动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长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他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及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人发展的基本结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学习者(载体,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或条件)(目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环境)。

相对独立,规定。

教育的起源(理解)1,神话起源2,生物起源论: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对问题的解释走上路科学的道路。

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把动物世界生存竞争和天体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3心理起源4,劳动(社会)起源论:恩格斯“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高度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是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归纳1-2章

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归纳1-2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4.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5.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6.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 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主要包括:
1.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期望达到的结果。

它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

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可衡量,并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传递。

教育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教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教育的评价应当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

5. 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教具、学习资源等,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当积极推动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几个重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是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包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人性观等。

重要的教育哲学理论有进化主义教育哲学、实证主义教育哲学、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等。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和记忆、思维和创造、情感和意志等。

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和教育的社会差异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有功能结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等。

4.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学等。

重要的教育方法学理论有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等。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评价,包括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等。

重要的教育评价学理论有传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理论和能力评价理论等。

6.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包括教育软件、教育硬件和网络技术等。

重要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有多媒体教学理论、网络教学理论和智能教育理论等。

7.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

重要的教育法学理论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的法理基础和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等。

8.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决策,包括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经济政策等。

重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经济决策的理性分析和教育经济政策的评价等。

9.教育社会工作学:教育社会工作学研究教育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工作学理论有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社会服务的模式和教育社会工作的方法等。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在教育学发展中,有很多教育专著,如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以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等。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研究的人,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同时教育也会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甚至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也密不可分,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同时,教育还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教育与科技文化密切相关。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以及影响教育的数量、质量、内容、方法和手段。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1-4章重点知识

教育学原理 1-4章重点知识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15
狭义的教育(名解)
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现代教育(简答)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14
广义的教育(名解)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析。人的发展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未完成性
2.能动性
25
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论述)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2.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3.教育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六、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
一、小学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小学教育是指针对6-12岁儿童进行的基础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
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二、小学教育的教育学重点
1. 学习理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学中,了解学习
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发展心理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了解发展心理学对于教师很有帮助。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 教学设计与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
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4. 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师需要灵活运用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教育教育学重点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
应用等方面。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一)

教育学知识点
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
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之一。

教育学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对于了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影响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基本
概念包括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强调了促进个体自我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逐步形成并完善。

古希腊的教育理念、中世纪的宗教教育、现代教育学派的兴起,都为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讨了学习、记忆、
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法学
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包括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结语
教育学知识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
内容,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333教育综合重要知识点

教育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来指导教育实践,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学科。

2、实验教育学廿3、或P99、P247(1)时间、地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2)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梅伊曼和拉伊(3)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学③教育实验三个阶段假设一进行实验---验证④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不同场所不同⑤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发展。

-(4)评价;①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范式,近百年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②有其局限,夸大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性,走上了唯科学主义迷途3、文化教育学:(1)时间:19世纪末德国(2)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3)主张:①认识文化的存在②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方法理解与解释④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化,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评价:①文化教育深刻的影响着20世纪德国乃至世界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及师生关系、教育学性质给人以很大的启发②不足之处在于思辨气息很浓,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4、实用主义教育学:(1)时间、地点:P4或P186(2)代表人物:(3)主张:教育-即-生活-②一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评价:①---对赫尔巴特进行了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产生极大影响——②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P10或P10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教育学第一、二章考试重点【维王教育提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厘清基础概念:✓教育(广义/狭义,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概念)✓教育学(注意辨识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的区别,宏观、中观、微观)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了解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基本情况:✓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教育的特点(选择、简答)✓学校教育形成的历史基础、客观条件和重要标志(选择、简答)●识记教育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选择、简答)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问题及原因“教育是什么”夸美纽斯在他著作的人类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而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的。

1860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书中建构了一个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体系,按照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又被称为传统教育。

100多年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的教育理论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活动的观点,称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

韩愈《师说》,认为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建国以后,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认为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育界展开大讨论,但仍无定论。

近20年数百部教育学教科书,下了不少定义,仍然五花八门的。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作解释;3、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5、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6、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自身规律;(6)生产性;(7)民族性;(口诀:永历继长相对生民)7、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8、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1.产生了学校教育;2.特征:(1)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和相对立;封建社会:(1)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10、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1)阶级性;(2)等级性;(3)象征性。

11、古代中国:(1)夏代是我国最早出现学校的朝代;(2)西周(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私学兴起;(4)两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新办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比较著名的有“文翁兴学”。

(5)隋唐:制度上采取科举制,没落于1905年清末;六学二馆(6)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13、古代埃及:(三种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开设最多));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14、古代希腊: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和谐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军人。

15、中世纪的西欧: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16、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育是一种民族性的事业,它的发展必然建立在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基础之上,脱离了民族的教育是无源之水。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和教育的独立性对于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4主张保持民族性并不代表我们提倡民族中心主义,处理国际化和民族性之间关系的正当态度是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我们要以“和而不同”的精神来看待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既要追求世界的“和”,又要保持各民族的“不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具备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6在教育形式的维度上,是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的整合;
7在教育功能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彻底改变现代教育体系侧重于选拔人才的状况。
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概念。
法国是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使用了“终身教育”的术语,并且是第一个为终身教育立法的国家。我国1995颁布的教育法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体系”。
3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上。 辨析:道德教育过程可以一劳永逸。错误
28.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观念的最高形态,也是最强大的道德动机。
29.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包括:审美需要、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其中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是最主要的因素。
1教育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的发展
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
5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萌芽期。成形期和发展期
成形期: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学名著的出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从教师的社会义务来讲,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从教学与管理的层面讲,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3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4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从心理定向这个角度讲,教师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6.教师成长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生心理能力因素作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学生各种认知因素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双重功能:1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1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
2提高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
1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社会化反映在:
1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
2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3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个性化体现在:
1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2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减少男女受教育的差别。最终目标是: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1994年6月,“世界特殊需要大会:入学和质量”提出了全纳性教育和全纳性学校的概念。
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将本国教育置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系统之中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本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17.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指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或决定性的制约。
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如何理解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民族性?
1概念
2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教育要发展,都必须融入世界教育中去,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回避教育国际化,孤立地发展本国教育史违背历史潮流的。但是,在教育国家化的宏大浪潮中,如何看待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民族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又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尤其必要。
19.中国现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
1学校教育制度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和学位制度
6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20.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教育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教育体制的核心是教育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具有双重含义,即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以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压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的活动。
2.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
15.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16.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包括:
1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发展,一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二制约着教育的结构与内容;
2社会政治制约教育发展,一社会政治通过确定国家教育制度实行对教育的制约,二队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制约性,三现代社会通过加强教育立法保障与促进教育的发展
3具有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征;4是师生活动共同的客体。
10.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1教师中心论 2学生中心论 3”主导-主体“说 4“主体间性'说
11.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教育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教育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12.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13.辨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错误,遗传素质只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认得身心发展还受到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我国学者叶澜等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五个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
1教育事件反思
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8.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性质制订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它是国家为了组织系统上保证教育目的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制定的。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过程、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表现,体现了学生的精神力量。根据这种力量作用的性质来分析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首先可以分为产生操作作用的心理能力因素和产生驱动作用的心理动力因素;根据这种力量作用的效果来分析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
学生的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一个学生如果只在道理上懂得了道德规范,但没有在实际上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往往难以实现知识的转化。
27.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
1制约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的广泛性上
2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的道德影响的多重性、矛盾性上
3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4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科学精神则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驱动因素。
25.为什么说科学知识的掌握黑丝科学素质教育的基础?
1在科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要以科学知识的授受为基础,有许多科学方法本身就内含于科学知识的体系之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方法的精髓。
2教育过程反思
3教育风格反思
4心智模式反思
7.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学的学科特征有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
9.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
教育内容特点:
1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文化成果;
2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22.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限延伸。
终身教育思潮从个体角度论述教育时间的延伸,全民教育思潮从全体角度论述教育机会的拓展,教育国际化思潮则从空间的角度论述教育超越国界的发展。
1965年,保罗•朗格朗的《论终身教育》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和体系的形成。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需要转化为道德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道德情感体验,学生对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难以认同、信服。
道德意志是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道德行为是在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它是学生满足到的需要、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也是衡量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标志。因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二是根据他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