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砂土是指在地震或其他震动作用下,土壤中的颗粒间失去接触,土体变得流动起来的现象。

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是为了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液化能力,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下面将从提高土壤强度、改善土壤排水性、增加土壤密实度和减小液化砂土地基的震动效应等方面,介绍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提高土壤的强度是液化砂土地基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固结剂和加固土壤。

固结剂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使土壤颗粒间产生胶结作用,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固结剂有水泥、石灰和矿渣等。

加固土壤可以采用土壤加固技术,例如使用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墙和地下连续墙等结构物,增加土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改善土壤的排水性也是处理液化砂土地基的重要手段之一。

液化砂土的液化是由于土壤中水分饱和导致的,因此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可以减少液化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包括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增加土壤的排水通道和采取排水措施。

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可以通过添加透水材料或改良土壤结构来实现。

增加土壤的排水通道可以使用排水管道或排水板等工程措施。

采取排水措施可以通过设置排水井、泵站等设施,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

增加土壤的密实度也是处理液化砂土地基的重要方法之一。

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可以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振动加密、静压加密和动力压实等。

振动加密是利用振动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振动,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颗粒间的接触力。

静压加密是利用静水压力对土壤进行加密,使土壤颗粒紧密排列。

动力压实是利用动力设备对土壤施加压力,使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更紧密。

减小液化砂土地基的震动效应也是处理液化砂土地基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降低地震作用、改变土壤的固有周期和增加土壤的阻尼。

降低地震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物的重心、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采取减震措施来实现。

改变土壤的固有周期可以通过调整土壤的重力、刚度和气动特性来实现。

增加土壤的阻尼可以通过添加阻尼材料、增加土壤的阻尼特性和增加土壤的摩擦力等方法来实现。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产生形变,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本文研究了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液化地基危害,提出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研究了防止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于在震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地基液化危害0 引言松散的砂土,含水达到饱和后,受到外界动力作用时,颗粒间隙间水压力急剧上升,水压力尚未全部消解时,砂土、粘砂土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砂土颗粒呈现悬浮状态,成为液体状态而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出现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消失,此即土层的液化现象。

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液化土向低处流动,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1 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砂土液化形成的条件与砂土粒径、砂土密度、砂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强度、地震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砂土粒径是决定砂土液化的重要因素。

砂土粒径在0.075~0.100毫米之间时,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通常粒径在0.075~0.100毫米之间砂土含量达到总重40%以上时,砂土液化可能性增加。

砂土相对密度影响砂土的动力稳定性,是决定砂土液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砂土相对密度小于70%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相对密度大于70%时,不会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粘性土影响砂土液化,砂土中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砂土液化。

砂土层越深,覆盖压力大,不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在有效覆盖压力小于50千帕的区域,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地震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2 地基液化的危害2.1 砂土液化的危害的表现地震是引起砂土液化的主要原因,另外机器振动、打桩和爆破,也可以引起砂土的液化。

砂土液化的变形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陷,或者造成地基液化流滑形成滑裂,造成房屋开裂,铁路轨道悬空或拉裂,路面塌陷、开裂、坍滑,桥梁折断,河道淤塞,农田掩埋,坝体失稳等。

砂土液化的判别

砂土液化的判别

砂土液化的判别什么是砂土液化?砂土是一种常见的构造材料,在地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地震、爆破或振动等外力作用下,砂土可能会发生液化现象,丧失原有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砂土液化是指砂土在振动作用下部分或全部失去固结状态,变成类似流体的状态的一种现象。

砂土液化的危害砂土液化对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体稳定性降低:砂土液化后,土体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可能导致工程物体的失稳,如建筑物、桥梁等。

•土压力减小:砂土液化后,土体的相对密度减小,土压力也会随之减小。

这可能导致基础和土体受到更大的荷载,从而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土体下沉变形加剧:液化的砂土受到外力作用后,会表现出像液体一样的行为,沉降会比普通土体更加严重,这也可能影响到工程物体的稳定性。

因此,对砂土液化的判别十分重要,能够预测砂土的液化风险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如何判别砂土液化砂土液化的判别是通过分析砂土的地震反应特征来实现的。

根据国际上一般的砂土液化判别标准,判别的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1.土的含水率2.土的相对密度3.震动加速度4.应力状态5.地震波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砂土液化的判别,一般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探测和监测。

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对砂土的液化特征进行精确分析和预测,才能有效地防止液化发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砂土液化的判别可以通过各种试验和模拟手段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地震模拟器来模拟不同强度的地震,以探测砂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还可以通过人工加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等方法来研究土体的特性和变形规律。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砂土液化的判别,使得工程运行更加稳定安全。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对于砂土液化的预防和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地基加固:通过加强地基的支撑和加固,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减小砂土液化的可能性。

2.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质: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降低砂土液化的风险。

抗液化措施

抗液化措施

抗液化措施
抗液化措施是指为了避免土地发生液化现象而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

液化是指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土壤失去固结性,变得像液体一样流动的现象。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液化可能会给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的破坏,因此采取有效的抗液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加固地基是一种常见的抗液化措施。

通过在土壤中注入水泥、砂浆等固化材料,增加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土壤发生液化。

此外,还可以在地基上铺设钢筋混凝土板或钢板,形成一个坚固的基础,防止土壤流失。

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也是抗液化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建筑物时,应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土壤的液化可能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固建筑结构。

例如,在建筑物的地基中设置防液化桩或使用特殊的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定期检测和维护也是防止液化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测地基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可以避免液化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减少液化灾害造成的损失。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抗液化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液化。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规划,避免在液化易发区建设重
要基础设施;加强地下水管理,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的液化风险;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抗液化技术,提高土壤的稳定性等。

总的来说,抗液化措施是保护土地和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液化灾害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液化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

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措施
1砂土地震液化机制 由地震振动引起的砂土液化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般认为 其液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振动液化阶段内,饱水的砂体受周 期性的惯性力的作用下,就会有逐渐变密的趋势,每一次振动都 会使空隙减小,排出一部分的水,如果水不能及时排出砂土外, 随着振动周期次数的增加空隙水压力就会不断上升,当其上升 到等于围压时,砂粒间的有效正应力就会逐渐减小,砂的变形速 度就会加快,直到砂体完全液化,振动液化后某点的总空隙水压 力等于静水压力与剩余空隙水压力之和,形成了水头差,在水流 运动的过程中砂粒就会被推向水中,形成渗流液化。 2砂土地震液化形成条件 2.1砂土的自身条件 (1)相对密度:当砂的相对密度较大时,就会需要更大的地 震加速度值或更多的振动次数才能使其完全液化,而松砂液化 的条件较为简单,所以,疏松的砂是液化的必要条件。 (2)粒度和级配:随砂土平均粒度的减小,砂土充裕空隙比 (天然孔隙比与最小空隙比的差值)就会增大,所以在地震时排 出的孔隙水增多,并且随着平均粒度的减小,砂土的透水性就 会降低。在一 定 的 粒 度 范 围 内,级 配 良 好 会 减 少 砂 体 内 的 孔 隙,所以配级愈差,粒度愈均匀,越有利于液化。 (3)埋藏条件:由砂土液化机制知,砂粒间的有效正应力降 为零时,砂体才能被液化,当液化砂层上伏盖层重量较大时,空 隙水压力则不足以抵抗由此产生的应力,会抑制砂层液化,所 以,易液化的砂层一般埋藏较浅。 (4)成因及时代:近代河口三角洲是造成砂土液化的主要 砂体,日本新市地震液化最严重的地区是河口堆积的平原, 唐山大地震中形成的砂土液化地区是古代海岸线退后形成的 河口三角洲。 2.2地震条件 地震的强度和 时 间:强 度 可 以 用 地 震 加 速 度 来 体 现,也 是 砂土液化形成的动力,地震加速度越大,饱水砂层就更容易液 化,持续时间越长,就可以液化相对密度较大的砂层。 3防治措施 研究砂土地震液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治砂土液化,以减少 由它带来的危害,防地震液化的措施主要有两类: 3.1对建筑物进行抗液化设计 (1)上部建筑物抗液化处理。尽量避免在有液化可能的土 层上修建建筑物,如果无法避免,并且对地基进行的抗液化处 理不满意时,可以加强上部建筑物抗液化设计,可以减轻上部 建筑物的重量,增强上部建筑的整体性和均匀性。 (2)基础选择及抗液化处理。如在有可能液化地基上的低 矮建筑物可以选择片筏基础,以提高承载力,所以基础应根据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

五种液化地基的处理措施,施工人员要谨记导读:产生液化的场地往往比同一震中距范围内未发生液化场地的宏观烈度要低些。

理论上,地震剪切波在液化土层中受阻(流体不能传递剪力),使传至地面上的地震波相应地衰减,从建筑物振动破坏的角度看,这对建筑耐震有利。

但更广泛的液化震害表明,地基土液化失效对建筑的破坏更严重,因此不能因为液化土存在所谓的“减震”作用而认为液化对建筑抗震有利。

液化场地应优先进行地基处理,使建筑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密实。

具体可根据场地和建筑物特征,选择下面几种方法之一。

(1)振冲法振冲法创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它对提高饱和粉、细砂土抗液化能力效果较佳,可使砂土的Dr增加到0.80。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

对黏性土主要起到置换作用,对中细砂和粉土除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实挤密作用。

在以上各种土中施工都要在振冲孔内加填碎石(或卵石等)回填料,制成密实的振冲桩,而桩间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密和振密,同时回填料形成砾石渗井,可使砂层振密且迅速将水排走,以消散砂层中发展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更利于消除土层的液化。

振冲法主要设备是特制的振冲器,前端能进行高压喷水,使喷口附近的砂土急剧液化。

振冲器借自重和振动力沉入砂层,在沉入过程中把浮动的砂挤向四周并予以振密。

待振冲器沉到设计深度后,关闭下喷口而打开上喷口,同时向孔内回填砾石、卵石、碎石料,然后,逐步提升振冲器,将填料和四周砂层振密。

(2)挤密碎石桩法挤密碎石桩法又称砂石桩法,为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的总称,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处理深度不应小于4m,同时应穿过液化土层。

(3)强夯法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饱和砂土液化及治理措施(土动力学论文)

饱和砂土液化及治理措施(土动力学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土动力学课程论文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及治理措施姓名:***学号:**********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201306011. 前言2.饱和砂土振动液化机理3. 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3.1 土的性质3.2 土的初始应力状态3.3 振动的特性4. 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效应4.1 强度失效4.2 喷水和冒砂4.3 滑移5.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治理措施简介6. 结语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及治理措施摘要: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地震区分布广,地震灾害严重,许多重要设施处于地震液化敏感区内。

本文从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液化效应及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地震液化; 液化效应; 治理措施Earthquake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y soil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 in our country, the disaster is seriou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quake zone, many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of important facilities in a sensitive area.This paper from the mechanism of vibration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y soi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iquefaction effect and control measures etc. Several aspects are analyzed and introduced.Key Words:Saturated sand;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Liquefaction effect; Control measures1前言在场地和地基的抗震勘察设计和研究中, 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略谈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略谈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略谈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摘要:砂土液化是一种典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讲述了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和防止砂土液化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砂土液化;影响因素;防止;工程措施。

砂土的液化机理松散的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化得更加紧密的趋势。

但饱和砂土的孔隙全部为水填充,因此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将导致孔隙水压力的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后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消散时,砂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象液体的一样的状态,这就是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

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因素见表1.根据已有经验表明,影响饱和砂土液化最主要的因素有:土颗粒粒径,砂土密度,地面动力强度和地面震动的持续时间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表一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因素指标对液化的影响土性条件颗粒特性粒径平均粒径d50 颗粒越细越容易液化,平均粒径在0.1mm左右的抗液化性最差。

级配不均匀系数Cu 不均匀系数越小,抗液化性越差,粘性土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

形状圆粒形砂比棱角形砂容易液化。

密度孔隙比e相对密度Dr 密度越高,液化可能性越小。

结构性渗透性渗透系数k 渗透性低的砂土容易液化。

颗粒排列胶结程度均匀性原状土比结构破坏土不易液化,老砂层比新砂层不易液化。

压密状态超固结比OCR 超压密砂土比正常压密砂土不易液化。

埋藏条件排水条件孔隙水向外排出的渗径长度边界土层渗透性液化砂层厚度排水条件良好有利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能减小液化的可能性。

应力历史受过地震的砂土比未受过地震的砂土不易液化,但发生过液化又重新被压密的砂土,却较易重新液化。

动荷地震裂度条件震动强度地面加速度amax 地震烈度高,地面加速度大,就越容易液化。

持续时间等级循环次数N 震动时间越长,或震动次数越多,就越容易液化。

防止砂土液化的工程措施简单略谈地震时因地基液化而造成建筑物毁坏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所以当判明建筑物的地基中有可液化的土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防止震害。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简述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液化砂土是指在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原本是固体的砂土由于孔隙水压的增大而失去了固结力,变为液态或半液态状态的现象。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是指对液化砂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处理:对于液化砂土地基,首先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密和排水。

加密可以通过振动加固、喷浆加固、挤浆加固等方式进行,可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抗液化能力。

排水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孔隙水排出,降低孔隙水压力,减小液化砂土的液化倾向。

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加固地基的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土体改良、地基加固桩、悬臂墙等。

土体改良可以通过加入水泥、石灰等掺合料,改善土体的性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桩可以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等方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悬臂墙可以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悬臂墙,形成刚性支撑,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结构加固:在液化砂土地基处理中,结构加固是指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抗液化能力。

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结构的重量、加固结构的基础和设置减震装置等。

增加结构的重量可以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加设额外的重物,增加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加固结构的基础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深度、加宽基础的尺寸等方式,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

设置减震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减震器、阻尼器等装置,减小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保护结构的安全。

4. 监测与评估:在液化砂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监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液化砂土地基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化情况,以指导后续的处理工作。

监测方法包括地表沉降观测、地下水位监测、应力监测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基的评估,包括地基的承载力评估、液化倾向评估等,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液化砂土地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结构加固和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8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8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在工程实践 中,为 了 使 抗 液 化 措 施 更 有 效,常 将 上 述 方 法中的两种结合起来使用。对原有建筑物的改良是比较困 难的,一般采用在 建 筑 物 的 外 缘 下 面 改 造 地 下 连 续 墙 ,或 者 使用排渗法,降低地下水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图 1 增强原有土堤的抗液化措施
振动夯实法 辗压 预制桩芦 Nhomakorabea,陈德明2
( 1. 黑龙江省庆达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 150080; 2.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砂土液化现象是造成水利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倾斜和倒塌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阐述了砂土液化现象的概
念,影响形成液化的因素,指出了防治砂土液化的措施。即砂土改良措施和结构改良措施。以加强结构的抗
下面做以概述砂土液化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系指砂土颗粒组成的土体在静力或动力作用包括渗流作用下由固体状态转化为液体状态的现象或过此时砂土的剪切刚度趋近于零即抗剪强度趋近于零液化一般发生在饱和砂土中也可发生在黏粒粒径0005mm含量1520的饱和少黏性土中和粗粒含量70的饱和砂砾土中它对水利工程危害极液化的主要形式有砂沸流滑或有限度的往返流动性变形等砂沸常出现在河堤内侧低地挡水建筑物下游地面开挖基坑坑底钻孔孔底以及地震后的地面它主要是由于砂土巾孔隙水压力超过上覆有效压力而引起的喷水冒砂现主要是由于饱和松砂在单程或往返剪切作用下有不可逆的体积剪缩引起孔隙水压力不断上升和抗剪强度降低直至出现无限度的流动性滑坡这种破坏可以是渐进性的和大面积的流滑后的砂面坡度十分平缓有限度的流动性变形大都出现在地霞时中密和中密以上的饱和砂土中是由于在地震往返剪切过程中小剪应变时的剪缩趋势和大剪应变时的剪胀趋势的交替作用出现的间歇性液化和有限度的流动性变形也称为往返活动性cyclicmobility可使建造在它上面的建筑物和挡土墙等产生有限度的下沉和倾斜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因素有渗流条件颗粒组成松密程度形成地质年代受力状况等等在评价其液化可能性时必须加以考虑对于判别水平地面下饱和砂土地震时是否会发生液化的方法用得较多的是标准贯入试验中国的抗震设计规范都以此作为主要手段并给出了以宏观震害资料为依据的判别公式这个方法已发展到可以同时考虑饱和砂土上覆有效压力地震动剪应力或地震烈度地震震或地震历时以及土中粘粒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尚有静力触探往返三轴和往返单剪试验等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的重要目的是预防砂土液化减少由它造成的损害减轻地震液化造成损害的措施可分为两类

砂土液化的评价方法和防护措施

砂土液化的评价方法和防护措施

砂土液化的评价方法和防护措施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的重要目的是预防砂土液化,减少由它造成的损害。

减轻地震液化造成损害的措施可分为两类:1)砂土改良措施———通过改良砂土的性质,加强土的抗液化能力,积极预防砂土液化的生产和发展。

2)结构改良措施———对没有进行地基处理(或未达到预定效果)的液化地基,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液化能力,预防结构破坏。

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它包括岩石所感受的风化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两个方面。

影响因素:1气候影响:气候是控制风化营力的性质及强度的主要因素。

反映气候特点的气象要素很多,其中对岩石风化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温度和雨量。

在昼夜温差及冷热更替频率较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

温度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岩石热胀冷缩和水的物理状态,而且对矿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生物的新陈代谢、各种水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反应的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2岩性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与其形成环境、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关系极为密切。

如前所述,岩石风化发生于地壳表层,当成岩环境与地表环境差异愈大时,原岩风化变异愈强烈,即岩石的抗风化能力愈弱。

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结晶格架,由其化学活泼性所决定的抗风化能力亦不相同。

3地质构造影响:在成岩过程,地壳运动及其它次生作用下,使岩体内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软弱结构面网络。

这些不同成因的软弱结构面包括:断层、节埋、劈理,片理、片麻理、层理、沉积间断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岩浆岩的流面等等,它们构成了风化营力(水、气等)侵袭岩石的入侵之门和深入岩体内部的良好通道,对加深及加速岩石的风化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4地形地貌:地形条件既可直接影响岩石的风化作用,义可通过对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

在同一纬度带,气候类型有随高程不同的垂直分带规律。

砂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砂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例如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公布的 汶川 8.0 级地震地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动荷条件
单击添加
埋藏条件
主要分为分为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
物理条件:主要是指砂土所处的力学环境;
化学条件:指砂土所处的液体环境以及气体、 离子和胶体的分布状态。
初始限制压力
单击添加
在地震荷载下,土体液化的可能性随着初始限制压力的不同而不同,限制压
相对密度值 62.5% 66% 66.5%
结果 砂土一般不液化 砂土一般不液化 砂土一般不液化
例如在1964年日本新泻市大地震时,相对密度为50%左右的地方,砂土广泛 发生液化,但在相对密度大约超过70%的区域就没有发生液化。初始孔隙比 与相对密度对液化的影响趋势是相同的。
自由场地 现存结构
自由场地
强夯法:起吊设备将重锤由高处自由落下时产生的冲击波来使 地基松砂密实
增加压重:在砂土地基表面覆盖一层非液化土的压重盖层。
排水:直接抽水
围封:板桩、砾石桩、地下连续墙等手段将结构物地基四周包围起来, 限制砂土液化时发生侧移
现存结构
抽除地下水
压密灌浆:将流动性较差(一般为粉细砂水泥浆) 的浆液注入砂土地基中
内灌浆
灌浆容
渗透灌浆:讲较稀流动性较好的浆材注入到砂土地 基中
高压旋喷:在地基中钻小孔至一定深度,以极高压 力将浆液从钻杆下端的喷嘴喷出,同时钻杆旋转上 提至钻杆全部拔出钻孔
深搅法:在地基中形成高强度低渗透性的柱或 板,通过置换作用形成的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 的强度及承载力
结论:
(1)液化现象主要受动荷条件、土性条件及埋藏条件的影响,不 同地区影响的主导因素有差异,分析时也需要综合考虑。

潮州市西新某厂房地基砂土液化及地基处理建议

潮州市西新某厂房地基砂土液化及地基处理建议

击 平 4 6 2. ~ 6 5 . 4

均 59 . 3 击。
承 载 力特征 值
t
= 。
700k P a ,

侧摩 阻 力特 征 值 叱 = l OOk P a , 预 制 桩 端 阻
注 d一 :
地 下 水 位 深 度(m l d 一
上覆

..
盖非液 化土 层 厚 度(m X dh 基 础埋 置 深 度

覆盖在场地表面 ,
厚度为
1 45 .

1 . 80
米。 杂填土 , 杂色 , 湿 , 松散 , 为 回填的花
侧摩阻 力特征 值 叱 = 2 8 k P a 。
3 粗砂 、
顶 面埋 深 为4 . 2 0 ~ 6 . 9 5 米 , 厚度为 10 .
黄 米 4 5 ~ 1 7 . 5 0

~ 灰 白色 , 饱 和 , 稍 ~ 中
松散 , 以粘土 为主混少量粉砂 , 含植物根
图 1 钻子L分布 平面 图
表 1 浅部 (埋深 1 5 米以 内) 砂层 液化判别总表 表 1
孔母
层 标贯
哥 深度 (I )
标贯
宾涮 击微
蘸化临 界值
(第 一 组)
z l 【l 3
6∞
12
1
‘ .
0
9 30
13
12 55 .
11
16. 5 19 8

暇化判 蔽化 鼹化 孔号 层
4 淤泥质粘土 、
仅 Z K 3 孔 见 此 层 , 厚 度为 2 . 5 5 米 。 灰
黑 色 , 饱和 , 流塑 , 以粘土为主混少量粉砂
及 腐殖 质 。
见少量朽木块 。 标贯 1次 , N =

专业知识(一)辅导:砂土液化的原因以及防护措施

专业知识(一)辅导:砂土液化的原因以及防护措施

饱⽔的疏松粉、细砂⼟在振动作⽤下突然破坏⽽呈现液态的现象。

砂⼟液化机制 饱和的疏松粉、细砂⼟体在振动作⽤下有颗粒移动和变密的趋势,对应⼒的承受由砂⼟⾻架转向⽔,由于粉、细砂⼟的渗透性不良,孔隙⽔压⼒急剧上升。

当达到总应⼒值时,有效正应⼒下降到0,颗粒悬浮在⽔中,砂⼟体即发⽣振动液化,完全丧失强度和承载能⼒。

砂⼟发⽣液化后,在超孔隙⽔压⼒作⽤下,孔隙⽔⾃下向上运动。

如果砂⼟层上部⽆渗透性更弱的盖层,地下⽔即⼤⾯积地漫溢于地表;如果砂⼟层上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覆盖,当超孔隙⽔压⼒超过盖层强度,则地下⽔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已有裂缝喷出地表,即产⽣所谓的“喷⽔冒砂”现象。

地基砂⼟液化可导致建筑物⼤量沉陷或不均匀沉陷,甚⾄倾倒,造成极⼤危害。

地震、爆破、机械振动等均能引起砂⼟液化,其中尤以地震为⼴,危害。

砂⼟液化可能性的判别⽅法 砂⼟发⽣振动液化的基本条件在于饱和砂⼟的结构疏松和渗透性相对较低,以及振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长。

是否发⽣喷⽔冒砂还与盖层的渗透性、强度,砂层的厚度,以及砂层和潜⽔的埋藏深度有关。

因此,对砂⼟液化可能性的判别⼀般分两步进⾏。

⾸先根据砂层时代和当地地震烈度进⾏初判。

⼀般认为,对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砂层和地震烈度低于Ⅶ度的地区,不考虑砂⼟液化问题。

然后,对已初步判别为可能发⽣液化的砂层再作进⼀步判定。

⽤以进⼀步判定砂⼟液化可能性的⽅法主要有3种:①场地地震剪应⼒τa与该饱和砂⼟层的液化抗剪强度τ(引起液化的最⼩剪应⼒)对⽐法。

当τa>τ时,砂⼟可能液化(其中ττ根据地震加速度求得,τ通过⼟动三轴试验求得)。

②标准贯⼊试验法(见岩⼟试验)。

原位标准贯⼊试验的击数可较好地反映砂⼟层的密度,再结合砂⼟层和地下⽔位的埋藏深度作某些必要的修正后,查表即可判定砂⼟液化的可能性。

③综合指标法。

通常⽤以综合判定液化可能性的指标有相对密度、平均粒径d50(即在粒度分析累计曲线上含量为50%相应的粒径),孔隙⽐、不均匀系数等。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砂土液化呀,就像是大地突然玩起的一场调皮恶作剧。

好好的砂土,一下子变得像水一样软乎乎的,房子站在上面就跟踩在棉花糖上的小矮人,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倒呢。

不过别怕,咱们有好多防治的妙招。

首先呢,换土法就像是给砂土来个大换血。

把那些容易液化的砂土换成强壮的土,就好比把病恹恹的士兵换成了钢铁侠一样。

这些坚强的土一上场,立马就能把阵地守得牢牢的,让大地稳稳当当,不会再轻易变成“软脚虾”。

然后是振冲法,这就像是给砂土做按摩呢。

那些振动器就像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砂土,把它们敲得规规矩矩的。

就好像把一群调皮捣蛋的小精灵,通过魔法棒的敲打,变得听话懂事,砂土的结构变得紧密,不再轻易液化。

强夯法更厉害啦,就像是给大地来一场震撼教育。

大铁球从高处落下,“轰”的一声,砂土们就像被吓破了胆的小老鼠,赶紧紧紧地抱在一起,团结起来对抗液化这个大恶魔。

还有桩基础,这可是大地的定海神针呀。

桩就像一根根长长的钉子,把建筑物牢牢地钉在地上。

不管砂土怎么液化,建筑物就像坐在王座上的国王,稳如泰山,动都不带动一下的。

排水法也很有趣,就像是给砂土安装了一个排水管道系统。

一旦有液化的危险,就像打开了泄洪闸一样,把砂土中的水快速排走。

砂土没了水这个“帮凶”,就像没了魔法药水的小巫师,想液化也没那本事了。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呢,也得留个心眼。

不能把房子设计得像个瘦高的电线杆子,风一吹就倒。

得像个矮胖的小墩子,重心低,这样就算砂土有点液化的小波动,房子也能像个不倒翁一样晃悠两下就稳住。

工程师们就像是魔法师,他们用各种奇妙的方法,来防止砂土液化这个捣蛋鬼。

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个魔法咒语,组合起来就能保护我们的家园。

而且呀,我们平时也要像照顾小宠物一样照顾大地。

不要过度开采地下水,不然大地就像被抽干了血的病人,容易让砂土液化这个病魔趁虚而入。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些防治措施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砂土液化这个小怪兽就只能灰溜溜地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捣乱啦。

砂土液化处理换土法

砂土液化处理换土法

砂土液化处理换土法一、砂土液化是个啥? 。

咱们先来说说砂土液化这个事儿。

砂土液化啊,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好好的砂土,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像是地震的时候,突然变得像液体一样,软趴趴的。

这可不得了呢,就像地基突然“没骨头”了,会给建筑物带来超级大的危险。

比如说啊,那些建在砂土上的房子可能就会倾斜、开裂,甚至直接倒掉,这可太吓人了。

那为啥砂土会液化呢?这就和砂土的特性有关啦。

砂土颗粒之间有孔隙,平时孔隙里有水和空气。

当受到像地震这样的强烈震动时,砂土颗粒的排列就被打乱了,孔隙里的水压力突然增大,水就像个调皮的小恶魔,把砂土颗粒“撑开”,让砂土失去了原本的支撑力,就变成液体的状态啦。

二、换土法闪亮登场 。

好啦,知道了砂土液化的危害,咱们就得想办法解决呀。

这时候换土法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登场啦!换土法呢,就是把那些容易液化的砂土换成不容易液化的土。

就像是给地基来个“大换血”。

(一)换啥土呢?咱们可以换的土有不少选择哦。

比如说黏土,黏土就像个稳重的大叔,颗粒之间的黏聚力比较大,不容易被水冲散,就不太容易液化。

还有粉质黏土也不错,它的性质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但是也比砂土要稳定得多。

另外呢,还有灰土,这可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土,它的抗液化能力也很强。

(二)怎么换土呢? 。

1. 首先是挖除。

这可是个大工程呢。

咱们得用挖掘机之类的工具,把那些容易液化的砂土小心翼翼地挖出来。

就像给地基做个小手术,要把“生病”的部分切除掉。

在挖的时候,要注意深度和范围哦。

深度要根据实际的砂土液化层的厚度来确定,范围呢,要保证把可能液化的区域都包含在内。

这就好比医生切除肿瘤,要切得干净彻底才行。

2. 然后是填土。

挖完砂土之后,就该把咱们选好的土填进去啦。

填土的时候可不能随便乱填哦。

要分层填,一层一层地来,每层的厚度最好不要太厚,一般来说30厘米左右就比较合适啦。

填完一层之后,要用工具把土压实,就像做蛋糕的时候要把每层蛋糕胚压实一样。

压实的目的就是让土的密度增大,这样它的抗液化能力就更强啦。

地震导致可液化砂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导致可液化砂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导致可液化砂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摘要】中国位于地震多发带,地震活动活跃。

对于地震发生时地基失效引起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多有发生。

其原因之一在于砂土的液化,导致地基下沉所致。

本文根据土体液化的机理,对其产生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排查及解决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震;液化砂土;地基;土体;建筑;剪应力;预防措施0.绪论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6度以上地震区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

尤其是近几年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等,大量的房屋遭到破坏和坍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面强烈运动震中产生的强烈横向及纵向震动,导致各类建筑物严重破坏。

其中地基失效,即当建筑物地基内含有饱和松软的无粘性土及稍具粘性土,在强烈的地震震动作用下,土颗粒处于悬浮于孔隙水中的状态,呈现类似于稀砂浆的物体。

使地基土体完全或部分丧失抗剪强度,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使地基液化出现喷水冒砂,从而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坍塌,下沉等破坏性损失。

所以,对地震时土体的可能发生的液化危害进行妥善的改善和预防,会确保建筑物遭遇强震时,免遭完全破坏,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1.土体的地震液化机理在地震破坏的建筑物记载中,饱和松散砂土发生液化的情况是最多的。

其次是塑性指数为IP=3-10的粉土、粉细砂。

除此之外还与土的颗粒组成成分、土质的密实度及地震烈度密切相关。

如平均颗粒D50在0.05-0.1mm之间的砂土为例。

当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在1.8以下时都具有可液化性。

而相对密度Dr大于20%的粉细砂不易液化。

如粉砂结构性差的土体,其粘土颗粒含量小于10%,孔隙比大于0.85,且大于0.05mm颗粒占全重40%以上时,在七度地震烈度就可能产生液化现象。

饱和砂土之所以发生液化,主要是由于砂土抗剪强度的降低所导致的。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不仅取决于土体内部摩擦角的大小,而且与土体内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

砂土液化及防范措施

砂土液化及防范措施

砂土的液化及防范措施【内容提要】明确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判定液化等级,消除液化的措施及要求。

【主题词】砂土液化1、前言饱和砂土(含粉土,泛指无粘性土和少粘性土)在动力荷载(循环震动)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性状而完全失去承载力的现象。

砂土颗粒间无内聚力的松散砂体,主要靠粒间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性和承受外力。

当受到振动时,粒间剪力使砂粒间产生滑移,改变排列状态。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的,要变密实效需要从孔隙中徘出一部分水,如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于砂体之外,结果必然使砂体中空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空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

地震、波浪、车辆行驶、机器震动等都可能引起饱和砂土的液化。

其中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的砂土液化危害最大。

2、砂土液化的形成机制砂土受振动时,每个颗粒都受到其值等于振动加速度与颗粒质量乘积的惯性力的反复作用。

由于颗粒间没有内聚力或内聚力很小,在惯性力周期性反复作用下,各颗粒就都处于运动状态,它们之间必然产生相互错动并调整其相互位置,以便降低其总势能最终达到最稳定状态。

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中,由于空气可压缩又易于排出,通过气体的迅速排出立即可以完成这种调整与变密过程,此时只有砂土体积缩小而出现的“覆陷”现象,不会液化。

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水带,情况就完全不同,此时要变密就必须排水。

地层的振动频率大约为1一2周期/秒,在这种急速变化的周期性荷载作用下,伴随每一次振动周期产生的孔隙度瞬时减小都要求排挤出一些水,如砂的渗透性不良,排水不通畅,则前一周期的排水尚未完成,下一周期的孔隙度再减小又产生了。

应排除的水不能排出,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隙水压力。

关于砂土液化的一些认识

关于砂土液化的一些认识

关于砂土液化的一些认识摘要:近些年,国内外砂土液化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

如何评价场地的地震液化等级,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其对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目前每一个岩土工程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从砂土液化的概念,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判别方法,防治措施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其一些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饱和砂土;液化机理;影响因素;地基处理饱和砂土在地震、动荷载或其它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去承载力的现象成为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在地震时可大规模地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

在中国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几次大地震中,有些建筑物的破坏,就是由砂土液化造成的。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在美国1964年的阿拉斯加地震中,砂土液化也使许多建筑物下沉、歪斜和毁坏,有的地下结构甚至浮升到地面。

1925年,美国的舍费尔德土坝在地震时全部崩溃,也是由坝底部分饱水砂土振动液化所致。

1 液化的机理从力学性质来说,物质在固体状态时,同时具有抵抗体变(体积应变)和形变(剪应变)的能力,因此固体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内部可以同时存在球应力张量和偏应力张最状态。

理想液体只具有抵抗体变的能力,而没有抵抗形变的能力,粘滞液体也只有在形变运动过程中才产生与剪应变速率相当的剪应力。

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化为液体状态的液化现象,从力学观点看,可以说是它的抗剪强度在某种条件下趋于捎失的过程。

对于砂土,它的抗剪强度主要依靠固体颗粒间的摩擦阻力。

如果砂土中颗粒间存在摩擦阻力,砂土呈固体状态,如果砂土颗粒间的接触压力等于或趋近于零,摩擦阻力也等于或接近于零,砂土就呈液体状态。

2 液化的影响因素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很多,如砂土的地质成因和年代,颗粒的组成,大小、排列方式和形状以及松密程度,应力状态,应力历史,渗透性,压缩性,地震特性(如震级,震中距、持续时间)以及排水条件和边界条件,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颗粒越粗,平均粒径越大,动力稳定性就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2砂土的相对密度
砂土的相对密度 , 值在0-1之间变化,通常 值越接近于1,则e越接近于 ,说明砂土层越密实。通常,相对密度越大,砂土越难液化。据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速度为0.2g,若相对密实度达到62.5%时,砂土一般不液化;当加速度为0.4g。若相对密实度达到66%以上时,砂土一般不液化;当加速度为0.5g,若相对密实度达到66.5%以上时,砂土一般不液化。
2.2.2.3应力历史
遭受过历史地震的砂土比为遭受地震的砂土不易液化,但曾遭受过液化又重新被压密的砂土却较容易重新液化。
2.2.3
2.2.3.1砂土的粒径
不同粒径砂土的室内试验研究表明:粗粒砂土较细粒砂土更难与液化。其原因有二:第一是粗粒砂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从表1可以看到:随着砂土粒径减少,茶平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变长。其中,平均粒径0.15mm的砂,超静孔隙水压力停留在常数的时间为35s,平均粒径在0.1mm左右的砂土抗液化能力最差。第二组是粗粒砂较细粒砂更难于液化悬浮状态。不均匀系数越小,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
2.2.2.2上覆土层的透水性
上覆土层的透水性是影响其下砂土层是否发生液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上覆土层透水性大,则饱和砂土层受到震动作用时,砂土层中的水就会通过上覆土层排出,超静孔隙水压力很快就能消散了,很难在砂土层中聚集起使砂土液化所需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条件,砂土层一般不会液化,只有上覆土层透水性较弱,从砂土层下部上来的水才有可能在砂土层上部聚集起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不易消散,才有可能发生液化。
2.2
砂土液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消散主要是由土的物理性质、受力状态和边界条件所制约。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是动荷条件;二是埋藏条件;三是土性条件。
2.2.1
动荷条件主要指的是振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振动强度以地面加速度来衡量,振动强度大,地震地面加速度就大,相同条件下的饱和砂土层就容易被液化。振动持续时间长,往往意味着往复加荷次数多,反之则少。因此地震持续时间越长,砂土越可能被液化,在地震地面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持续时间短不液化的砂土层,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振动后可能会发生液化。
2.3.2
地震液化是由多种内因(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埋深条件、地下水位、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和外因(地震动强度、频谱特征和持续时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各种判别液化的方法都是经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如标准贯人试验本身的试验方法就不够标准,其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地层厚度划分的准确性、标贯试验操作的规范性、钻杆长度的准确性及钻杆的型号等),因此标贯试验击数的离散性较大,但液化判别公式(抗震规范公式)是在多次地震实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验公式,因此标贯试验判别还是最基本的方法。但行业规范、地方性规范、勘察规范等都列出了用静力触探、剪切波速试验判别液化的经验公式,这些测试比较标准稳定,因此液化判别应强调“综合判别”。
2.2.3.5砂土结构性
砂土结构性主要是指砂土内颗粒排列和胶结程度。原状土比结构破坏的土更不易液化,老砂层比新砂层不易液化。
2.2.3.6前期固结程度
对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砂土进行单剪液化试验,分析前期固结压力对液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结程度越高,所需的往复应力峰值与加荷次数越大。砂土越不易液化;反之,固结程度越差,砂土越容易液化。
(1)
式中 为由外力引起的总应力, 为砂骨架所承担的应力,水只承受其本身的压力, 为水中产生的应力,称为超孔隙水压力。可以用一下模型来分析液化的过程(如图1)。
图中a图代表饱和砂土在地震之前的状态,一般饱和砂层在外力作用下,不存在超孔隙水压力,砂结构已经稳定,全部外力由砂骨架承担。就是说,超孔隙水压力为零,而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
2.3
2.3.1
从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及地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饱和粉、细砂及粉土先进行初步的判定。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有液化可能性的,须进一步判定并给出液化等级,主要有以下方法:①标准贯人试验判别;②静力触探试验判别;③剪切波速试验判别;④土的相对密实度判别。[6]
3.1
选定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条件:①地基条件。改良深度:改良深度内的地层成层状态;细粒土含量;在原地基上砂土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②施工条件。附近建筑物的有无及其重要程度;施工区域的高度限制及材料搬入路径;③上部结构条件、建筑物的变形允许度及安全度等。
上述诸条件中,尤其重要的是附近建筑物的有无。施工区域附近没有建筑物,同时具备其他条件,从可靠性和经济性上一般可选定加实砂桩法。如果施工周围存在建筑物。从经济性、重要性及到附近建筑物的距离等综合考虑。选定振捣棒加实法、砂的振浮压实法或碎石排水法及深层混合处理法等比较好。
砂土液化后,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压力下自下向上运动。如果砂土层上部没有渗透性更差的覆盖层,地下水即大面积溢于地表;如果砂土层上部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层,当超孔隙水压力超过盖层强度,地下水就会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裂隙喷出地表,产生喷水冒砂现象。地震、爆炸、机械振动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现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范围广、危害性更大。
第2章
2.1
饱和松散的砂土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急剧的状态改变和强度丧失,导致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此即所谓的液化现象。
饱和砂土是由砂和水组成的复合体系,在振动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取决于砂和水的特性。
容易液化的土通常是没有或很少黏性的散体,散体主要靠颗粒间的摩擦力维持自身的稳定和承受外力,这种摩擦力主要取决于粒间的法向压力。对砂土的骨架来说压力是个起稳定作用的因素,而粒间剪力则相反。饱和砂层受到外力时,砂与水共同承担和传递,如下式:
2.2.3.3砂土初始孔隙比
初始孔隙比与相对密实度对液化的影响趋势是相同的,初始孔隙比越大,相对密实度越小,则孔隙水压力传递越快。在不排水条件下,超孔隙水压力累积越快,砂土越易液化;相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实度就越大,超静孔压力累积越慢,砂土就越不容易液化。
2.2.3.4砂土的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k越大,砂土渗透性越好,有利于排水,孔隙水压力易于消散,能减少砂土液化的可能性。
2.3.3
由于用标贯试验判别液化时离散性较大,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强,因此规范规定每个场地判别液化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需作判别的土层中,试验点的竖向间距为1.0 m~1.5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判别过程中首先要分好土层,如同一层土中的试验点判别结果只有少数点(一般控制在1/4比例)判别为液化,则可认为这层土为非液化土层;反之为液化土层,然后按钻孔纵向(同一钻孔、几层土)计算液化指数,计算过程中如果横向判别确定为非液化土层,则在竖向计算液化指数时可不考虑这土层的液化问题。这就是液化判别中的先横后纵的判别方法。
地震过后,由于喷砂冒水和其它途径的排水,超孔隙水压力总要消散的,于是砂层在原来的压力下又重新固结,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如图c所示。这时,砂层中超孔隙水压力又恢复到零,整个外力又重新由砂骨架承担,即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这些都和地震前的稳定状态一样,不同的是砂骨架经过地震动力的扰动后,固结后砂层要较之前趋于密实,表现为地面下沉。
第3章
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的重要目的是预防砂土液化,减少由它造成的危害,减轻砂土液化造成的损害的措施可分为两类:
(1)对地基砂土自身的改良:通过改良和发展;
(2)对建筑物自身进行耐液化设计改良,即结构改良措施:对没有进行地基处理(或未达到预定效果)的液化地基,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液化能力,预防结构破坏。
3.2
饱和砂土砂化现象是排水条件不利情况下松散的砂土骨架由于振动作用造成松弛,粒间应力逐渐转给孔隙水,使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而带来的后果。因此,要防止砂土产生液化,根本途径是消除液化产生的条件,最重要的措施是提高砂土密度,改变砂土应力——应变条件和尽量消除发展的孔隙水压力,预防砂土液化的主要措施有:振冲法、排渗法、强夯法、爆炸振密法等等。表2列举了沙土改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2.3砂土液化的判别7
2.3.1地震液化判别的方法7
2.3.2地震液化判别的问题7
2.3.3先横后纵的判别方法8
第三章砂土液化的防止对策及其施工方法9
3.1方法的选定9
3.2砂土改良措施9
3.2.1振动固结法10
3.2.2强夯法11
3.2.3增加盖重法12
3.2.4排水法12
3.2.5换土法13
3.2.6深层混合处理法13
b图代表在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砂粒产生滑移,把一部分原来砂骨架承担的力转移给孔隙水,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增加和有效应力减少。有效应力减少便引起砂骨架的回弹。由于地震作用历时短以及其它原因,孔隙水来不及消散,实际上可看做是不排水情况。又由于水的体积可看作不可压缩的。对于砂骨架来说,它恰好起到了图c所示刚性支座的作用。水实际上不可压缩,因而砂骨架体积不变,水实际上不可承受剪力,全部剪力势必由砂骨架承担。这样便导致在地震作用下,砂粒滑移——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减少——砂骨架回弹这一现象的发生。地震动力是一种循环作用,在每一次循环中,又砂粒滑移引起的体积减少,在数量上都等于由回弹引起的体积增加,这一过程持续到可恢复的弹性应变能完全释放为止,一旦可恢复的弹性应变能完全释放,即产生液化。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由于砂结构的总体积保持不变,砂骨架孔隙的体积也没有改变,而是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这就意味着饱和砂土抗前强度的丧失。
关键字:砂土液化液化机理防治对策施工方法
第一章绪论2
1.1概述2
1.2砂土液化的危害2
1.2.1地面下沉2
1.2.2地表塌陷2
1.2.3地基土承载力丧失3
1.2.4地面流滑3
第二章砂土液化的机理及发生条件4
2.1砂土液化的机理4
2.2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5
2.2.1动荷条件5
2.2.2埋藏条件5
2.2.3土性条件6
1.2
饱和砂土液化危害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