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苦与乐”等2篇 导写(附:审题立意和范文点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苦与乐”等2篇导写(附:审题立意和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认真体会这首古诗的寓意和思考方式,以“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800以上的文章。

写作指导:

“苦与乐”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听的关系型的话题,构思行文时要注意到二者的关系,二者可以有所偏重,但决不能只写“苦”或者只写“乐”。

从一定意义上讲,“苦”与“乐”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有人说“苦尽甘来”。是的,只有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才能体会到凡人无法拥有的“乐”,这是一种痛苦并快乐着的境界。

“苦与乐”这个话题中,包含着命题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们的目光会聚焦在哪里呢?如果聚焦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转移到快乐之中,你的生命就会一片光明。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观察社会、剖析生活、透视人生。如果一味地抱怨社会的阴暗、生活的苦难、人生的坎坷,那世界的末日就会来临。

参考立意:

①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苦难显才华,才运隐天资

③品味苦辣酸甜,享受生命本色

例文点评:

品味生活苦,享受生命乐

乐乐

人生在世,来是空言去绝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为苦,何为乐?其实也不过见仁见智而已。同样一件事情,可以将其视为苦,也可以将其视为乐,决定的因素只在于你的态度与看法。

古时候,有一位绰号叫“哭婆”的老太婆,雨天时哭,晴天她也哭。一天,一位年轻人忍不住问道:“老婆婆您为什么总是哭呢?”老太婆说:“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天气好的日子我就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日子我就想到大女儿,雨天一定不会有顾客上门了。”年轻人听后不禁道:“您应该晴天时想到大女儿店里的生意会很好,雨天时,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才对呀!从此,好哭的老太婆再也不哭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笑嘻嘻的。天气同样有阴晴风雨,老太婆的心空却由阴云笼罩变为风和日丽,因为她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天气的阴晴。

心态决定着“苦”、“乐”。每件事情,有一得就必有一失,此时我们该为得而高兴,还是为失而悲哀呢?这就在于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功名富贵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事能知足心长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不称意的事情不知几多,也在所难免,要面对的事情总要面对,为何不笑着面对,而要哭着面对呢?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都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再说,有一位农夫,一日在山野中挖到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很为他高兴。可是,农夫却闷闷不乐,终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地坐着沉思。于是亲戚们问他:“你已经成了千万富翁了,还有什么忧愁的呢?”农夫说:“唉!因为我得不到另外十七尊罗汉。”其实,贫与富,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知足于不知足。苦与乐不也正是如此吗?有道是知足常乐,如果贪而无厌,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人在生活中总免不了遭受挫折。命运也总是使人颠沛流离,遭遇曲折。但是,须知与困难作斗争的本身就是其乐无穷的。只要体会到这一点,苦与乐就会融为一体,只有懂得品尝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到乐,从而化苦为乐,这样生活才能永葆欢乐。

[写法借鉴] 文章的可贵之处有二:

一是选材恰当,两个事例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思想内涵和启发作用。

二是能够辩证地分析“苦与乐”的关系——用知足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拥有,就会得到常乐;懂得品尝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生活中的乐,才能永葆欢乐。

合肥一中六校联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班级计划举行演讲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管宁、华歆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解析】

形式:

作文是演讲词,所以,考生应注意演讲词的相关格式及要求,不可以在作文中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立意:

材料要求在管宁、华歆二人中选择一人,写出自身的感触。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这也是在完成材料交给我们的“任务”。审题时要理清历史人物关系,针对人物的具体事迹进行形象分析。如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

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他是德才兼备的代表;再如在正史里,华歆是“清纯德素”的道德楷模;在小说戏曲中,华歆则成了谋朝篡位的奸诈小人。他的面孔在忠与奸之间摇摆不定。”在文中应该是后者。二人中无论是哪一位,我们都应该是非分明,态度清晰,聚焦于他们的品行、家国情怀以及个人境界的层面来提炼作文立意。

【下水作文】

从管华之交谈人生选择

汪梅林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从管华之交谈人生选择》。

管宁、华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割席断交”也作为朋友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的典故流传至今。对两个人的评价也因此泾渭分明,很多人认为管宁志向高洁、专心致志,华歆则志向不坚、趋炎附势。然而,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应当如此认识吗?

让我们从管华之交谈起,探讨一下在新时代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这个时期最真实的写照。生逢乱世,管宁、华歆且耕且读,相同的世道、相似的生活,使他们成为共同劳动、共同学习的朋友。但是,朋友之间也有分歧,是“苟全性命于乱世”,还是“但求闻达于诸侯”,不同的选择引领了不同的人生之路,也导致了最终的分道扬镳。

如果我们把视野稍微放大一些,纵观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会有更明确的观感。管宁和他的理想一样,终生归隐田园,不曾出任一官半职;华歆则出仕曹魏,担任过很多重要官职,成为朝廷大员。可贵的是,华歆为官清廉,能力突出,积极用事,为终结乱世回归一统做出了贡献。如果让我从这二人中选择一个感触更深的人物,我选华歆。

“出世容易入世难”。“出世”意味着“避事”,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读圣贤书;可以远离红尘困扰,追求心灵的安宁;可以避开可能的纷争,保全自己的小命、小家。“入世”意味着“做事”,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需要夙兴夜寐,在繁琐的事务中劳神伤心;需要舍已顾人、舍小就大,为国为民承担起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