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选择题
人际关系 选择题
人际关系选择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 在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A. 真诚
B. 利益
C. 表面友好
D. 权力
2.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下哪种方法最有效?
A. 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B. 避免冲突,保持表面上的和谐
C. 尽量满足他人的需求,以获得他们的认可
D. 保持独立,不依赖他人
3. 在与他人交流时,以下哪种方式最有助于建立信任?
A. 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B. 只谈论自己,不关心对方
C. 隐瞒某些信息,保持神秘感
D. 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
4.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下哪种品质最重要?
A. 诚实
B. 聪明
C. 有趣
D. 有钱
5. 在与他人交往时,以下哪种行为最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
A. 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B. 经常批评对方,指出对方的不足
C. 常常抱怨自己的不幸,寻求他人的同情
D. 不关心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故事:《请帮按一下九层》
这是全市最忙的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时, 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人挨着人。 上电梯前 和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相遇,说笑间,电梯来 了,我们被人群一拥而进。每个人转转身子, 做一小小的微调,找到了一种相对融洽的关系。 电梯往上走。 这时,一只胳膊从人缝中穿 过来,出现在我的鼻子前头。我扭头望去,一 个小伙子隔着好几个人,伸手企图按电钮。他 够的很辛苦,好几个人刚刚站踏实的身子不得 不前挺后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骚动。 那 个人力资源总监问道:“你要去哪一 层?”“九层”。有人抬起一个手指头立刻帮 他按好了。没有谢谢。
“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没后 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某网友
• 阅读P46下面的案例,回答: • 人际关系重要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1)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是唯物辩 证法的一个重要方法 (2)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看不到 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3)要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下午在楼道里又碰到那个人力资源总监。“还记得 早上电梯里那个要去九层的小伙子吗?”她问我。 “记得呀,是来应聘的吧?”九层,人力资源部所在 地。 “没错。挺好的小伙子,可我没他。” “为什么?” “缺少合作精神。”她露出一副专 业HR的神情:“开口请求正当的帮助对他是很困难的 事情,得到帮助也不懂得感激。这种人让别人很难与 他合作。” 我点头称是。追求独立是好事,但太 过了,就成了缺乏合作精神,独立的意志就不再受到 尊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应该的,但太过了,就成了 无法与人合作的局面,于是自身的利益也追求不到。 如果那个小伙子坦然而自信地说一句:“请帮按一下 九层”,结果会怎么样呢?大家不会反感他的打扰, 帮忙他的人还会心生助人的快乐,最后他还会得到想 要的工作。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11、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B)。
A、减弱B、增长C、转移D、消失
12、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斯宾塞)。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
6、恐惧和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
7、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内容比遗忘沟通者更快一些。(×)
8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9、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10、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0、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内化),第二是(同化)。
人际沟通复习练习试题(含答案)三
人际沟通复习练习试题(含答案)(三) 判断题1. 相互教育是充分利用人们自然形成的各种交往和关系,组成相互之间的思想帮助活动()2. 组织内部各子系统和各元素互相联系和作用,表现为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子系统和元素的功能的简单相加()3. 领导协调能力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思想协调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和艺术()5. 现实生活中,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提职、晋升等机会常常首先属于那些与上级领导关系最密切的人,这就是感情效应的表现()6. 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务必要弄清事件爆发的原因、群众心态和现场情况就能完满解决问题()7. 一种是建立在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平衡艺术,一种是建立在强欺弱、大压小基础上的平衡艺术,这两种平衡艺术对我们来说同等重要()8. 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是否确信与目标相联系的合作或竞争占有支配地位()9. 人际冲突一旦表面化、公开化、恶化,就要认真研究对策,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团体员工之间冲突的解决由第三者(双方都信任的人或双方领导)介入帮助协调就一定能得到解决()10. 协调手段是领导协调的中介和桥梁()11. 几乎所有的冲突都是从轻度的意见分歧或误解到彻底的冲突,形成一个梯度(是)12. 意志过程,就是人们有意识、有计划、顽强地为实现预定目标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作用()13.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绝大部分工作团体中的成员在工资分配中常常表现多劳不多得、吃大锅饭,因而多劳者产生不公正感,并产生心理失衡,长此下去容易爆发冲突()14. 语言和非语言是人们赖以沟通的两个重要因素()15. 人际冲突一般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否)16. 领导是一个过程或一种合理、系统、连贯的一系列行为,它是间接面向团体的目标()17. 胆汁质的人往往感情常常不稳定、不持久,缺乏毅力和耐力,行动具有外倾性(是)18. 考虑国家、集体利益的时候,可以忽视职工的个人利益。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 )A.利益B.财富C.心理D.沟通2.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什么的变化所决定的。
( )A. 分配关系B. 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3.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往的 ( )A.一般理论B.个别理论C.绝对理论D.相对理论4.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A. 罗特利斯伯格B. 马斯洛C. 伯恩内D. 梅奥5.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 ( )A. 动机理论B.角色理论C.格式塔理论D.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6.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 ( )A. 角色理论B.格式塔理论C.动机理论D.相互作用分析理论7.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在时间上具有 ( )A.异步性B.同步性C.前后性D.伴随性8. 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A.同族部落B.同族群体C. 血缘群体D. 血缘家庭9.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A. 依附关系B. 雇佣关系C. 宗法关系D. 金钱关系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A.中级层次B.最高层次C.初级层次D.低级层次11. 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是()A.原始型交往B.规范型交往C.本能型交往D.原则型交往12.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就是()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 依附的需要1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A.尊重他人B.了解他人C.理解他人D.关心他人14. 人道原则源于人道主义的()A.人性原则B.人本原则C.伦理原则D.处事原则15.利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时,应当尽力避免出现什么倾向。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看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 与集体的联系,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 关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 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 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 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
启示: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 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此外还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
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牵一収而动全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果联 系
燕子丹与荆轲 美女的手
(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3、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胡思乱想。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阅读P46案例,回答:人际关系重要吗?我们 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阅读P48案例,试分析人际交往态度对人际关 系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际交往 态度去营造人际关系?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収展
阅读P42,回答
从蒙泰尔的洞穴实验来看,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能 回避人际交往?为什么?
人际交往是个人身 心健康的需要。
通过交往,人们可以获得友谊、支 持和理解,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减 少孤独和失落感;如果缺少人际交往, 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会增加人的 挫折感,引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 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 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 各种疾病的催化剂。
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0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实现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语言”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语言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括...(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括...(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规范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平等观不包括...(D )A.平等是有条件的B.平等具有时代性C.平等具有文化性 D.平等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区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语言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怒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际关系学说”创立的标志性著作是(A)A、《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B、《德意志意识形态》C、《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D、《人们玩弄的游戏》2、起源于“格式塔理论”的人际关系理论是(B)A、相互作用分析理论B、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C、人际交换理论D、戏剧交往理论3、不属于“封建社会宗法关系特点”的是(A)A、以女性依附男性为核心B、以等级差别为准则C、以土地占有为标准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4、“人要脸、树要皮”,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C)A、利益因素B、心理因素C、尊严因素D、情感因素5、在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是(C)A、心理关系B、竞争关系C、人际关系D、血缘关系A、疏远阶段B、依附阶段C、注意阶段D、融合阶段7、作为“影响人际关系内在因素”而存在的“社会因素”指的是(B)A、自然环境、空间距离和习俗礼仪B、社会地位、职业类别和知识层次C、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法律法规D、社会制度、社会群体和意识形态8、“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被称为(D)A、态度B、动机C、兴趣D、个性9、“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按照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的价值观分类应属于(B)A、政治性价值观B、理性价值观C、美的价值观D、社会性价值观10、“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一般都是年龄、性别、学历相同或相似;身份、地位、级别相当或条件、能力相似”这说明嫉妒心理具有(A)A、对等性特点B、指向性特点C、普遍性特点D、潜隐性特点11、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用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的“四窗格理论”来衡量可把其归为(C)A、透明的窗格B、隐蔽的窗格C、不透明的窗格D、未知的窗格12、“从被批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其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此情形被称为(B)A、点化式批评方式B、交换式批评方式C、委婉式批评方式D、比拟式批评方式13、以下观点错误的是(D)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唯一依据14、在穆斯林国家不能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体现出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A)A、习俗礼仪B、空间距离C、价值观念D、道德规范15、“如果与某人交往可以得到较多酬赏,那么就越愿意与之交往,相反,则会终止交往”其属于“人际交换理论基本原则”中的(C)A、成功原则B、刺激原则C、价值原则D、理性原则16、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某人具有待人谦虚的品质时,便由此推及其对人诚恳、友善、乐于助人等一系列优秀品质;而当我们发现某人懒惰时,便由此推及其为人刻薄、自私、冷漠等一系列不良品质”,这些推及出来的结论并不是我们通过认知了解到的,而是凭着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的结果。
《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1. 【多选题】公共尖系学的内容涉及:(A B C D E )A. 公共矢系理论B. 公共矢系实务C. 公共尖系历史D. 公共尖系研究E. 公共尖系法规2. 【多选题】公共尖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传播沟通为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从而建立、发展、改善、协调与其公众之间的矢系。
其状态称之为公共矢系状态,表现为一种社会尖系;其过程表现为围绕目标、计划的行为、活动,称之为公共尖系活动。
根据这一定义,公共矢系的含义有以下几层意思:(A B C D)A. 公共矢系的主体为社会组织B. 公共矢系的客体为公众C•公共尖系的手段是传播与沟通D•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尖系活动是为了与公众建立、发展、改善、协调矢系E.在公共尖系活动中公众一直处于被动状态3【多选题】公共尖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 B D)A. 主体--- 社会矢系B. 客体--- 公众C. 载体一一大众传媒D•手段一一传播与沟通E.保障一一公共矢系从业人员4.【多选题】公共矢系学中所说的公众是指:(BCD)A. 就是人民群众B•与社会组织发生尖联的社会群体C•与社会组织发生矢系的社会组织D•与社会组织发生矢系的社会个体E.民众5【多选题】公共尖系传播原则是:ACDE)A.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 •坚持组织利益优先C. 坚持向社会负责的态度D•密切联系组织工作目标E.选用适当的传播媒介6【多选题】公共尖系研究诚信原则主要四因为:ABCE)A. 社会组织真诚地对待公众,公众才能回报真诚B. 诚信是必须坚守的社会公德C. 社会诚信靠大家D. 诚信是组织形象定位E. 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信任是社会组织公共矢系活动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7【多选题】公共尖系策划基本特征是:(A B D E )A. 目的性B. 思想性C. 互利性D. 创造性E. 针对性8【多选题】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A B C D E )A. 预防为主的原则B. 公众至上的原则C. 维护组织声誉的原则D. 时间第一的原则E. 开诚布公的原则9【多选题】从学科属性看公共尖系学属于:(CD)A. 传播学科B. 组织行为学科C. 社会学科D. 应用型交叉综合学科E. 管理学科10【多选题】公共矢系具有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 B D E)A. 公共矢系主体社会组织的运行是动态的,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B. 社会组织所面对的公共尖系客体一一公共是不断变化的C.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方法日新月异D. 公共层面非公共、潜在公共、知晓公共、行动公共会发生转化E. 社会组织形象会变化11【多选题】社会组织的规定性有:(A B D )A. 具有目的性B. 具有整体性C. 具有营利性D. 具有适应性E. 具有开放性12【多选题】设会组织能够从哪些方面引导公众?(ABCDE)A. 理念B. 观点D态度E.行为13【多选题】沟通原则主要有:(BCDE )A. 实事求是原则B. 双向沟通原则C•平衡原则D•有效原则E.整分合原则14【多选题】公共矢系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因是:(A B C EA. 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利益B. 公共矢系活动既要对社会组织负责,也要对公众负责C. 社会效益依靠全社会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营造D•社会组织目标即使为了造福社会E.社会组织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5【多选题】人不成熟的主要特征有(ABCD)A. 付出立即要回报B. 不自律C. 经常被情绪所左右D. 不愿学习,自以为是E. 没有经济实力16【多选题】表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ABCDE)A •克服“自我中心”主义B. 制怒C. 控制情绪、纠正坏脾气D. 恰到好处的赞扬E. 不要太过“耿直”17【多选题】公共矢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矢系是什么?(ABC) A•公共矢系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B. 公共矢系离不开人际交往C. 人际交往彰显、蕴藏公共矢系D. 人际交往就是公共尖系E. 公共矢系就是人际交往18【多选题】公众的基本特征有(ABCD)B. 同质性C. 多元性D. 可导性E. 组织性19【多选题】公共矢系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有(ABCD)A. 有利于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B. 有利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C. 有利于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D•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E.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团结20【多选题】坚持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有助于社会组织(ABCD)A. 树立良好的形象B. 与新闻媒介搞好尖系C. 内部树立良好的风气D. 培养一支良好的员工队伍E. 建立文明和谐氛围21【多选题】公共矢系战略一般包括(ABCD )A. 公共尖系战略目标B. 公共矢系战略步骤C. 公共尖系战略重点D•公共尖系战略实施的衡量标准E.公共矢系战略原则22【多选题】公共矢系策划的具体步骤一般包括(ABCD)A. 策划起始阶段B. 策划准备阶段C. 实施策划阶段D. 策划完善阶段E. 策划总结阶段23【多选题】公共矢系突发事件特征有(ABCDE)A. 突发性B. 严重性C. 普遍性D. 复杂性E. 敏感性24【多选题】公共矢系广告的基本原则有(ABCD)A. 严格遵守广告法规B. 必须尊重受众感受、摸准公众心理以情感人C. 内容要真实可信、标题要醒目鲜明、文词要简练易记D. 主题要明确突出、构思要新颖独特E. 以上表述都不对25【多选题】专题公共矢系活动的特点有(ABCD)A. 针对性B. 主题性C. 计划性D. 多样性E. 组织性26【多选题】国际广告协会曾对如何衡量“优秀广告”作品制定了几个基本条件,包含以下哪些条件(ABCDE)A. 广告给消费者一种愉快的感觉B. 广告要显示具有首创、革新、改进的精神C. 广告要能列出商品或服务的真正优点,能为消费者解决问题D. 广告要有明确的承诺E. 广告含义要有潜在的推销力量27【多选题】公共矢系基本特征有:(A B C E )A. 公共矢系具有公众性B. 公共矢系具有互利性C. 公共尖系具有开放性D. 公共矢系具有功利性E. 公共矢系具有流动性28【多选题】按照社会功能来划分的话,传播媒介主要可以分为:(A C D)A. 组织自控媒介B. 人体传播媒介C. 人际传播媒介D. 大众传播媒介E. 实物传播媒介29【多选题】公共矢系矢注公众心理需求重点在哪方面? (BCD)A. 矢注公众的爱美心里需求B. 矢注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C. 矢注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D. 尖注公众不断升华的精神需求E. 尖注公众的节俭心理需求30【多选题】人际交往中倾听的效用主要有(ABC)A•增进情感B •促进有效沟通C. 彰显自身素养D. 显示自己的大度E. 可以居高临下的把控沟通过程31【单选题】近代上海邻里矢系最紧密的纽带是(C)A. 人口密度过高B. 同乡行帮C. 都市认同D•谋生手段E.社会动员3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行为,不合布迪厄尖于“人在社会设定的位置和事物上获得重要性”的思想(D)A.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B. 青III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C•佛靠金装,人靠衣装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LhE.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3.【单选题】不喜欢妥协;强调建立矢系,强调合作;注重真诚与个人的谈判风格是指哪里人(E )A. 日本人B. 阿拉伯人C. 韩国人D. 中国人E. 拉美人34【单选题】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之一坚持“时间第一”的原则,主要目的是( B )A. 将突发事件真相“包装起来”,防止扩大影响B. 化被动为主动,将由于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争取正面转化C. 协调各方,防止事态扩大D•利用媒体,多传播社会组织的“正能量”E.以上表述都不对35【单选题】苏东坡与法印有一段故事:苏东坡提议,互相说岀自己心目中对方是什么?苏东坡让法印先说,法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苏东坡听后慢慢悠悠地说:我看你法印想一滩牛粪。
第四课(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视频让我们发觉事物联系真的太玄妙了!
六度分离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
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 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 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 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 家,属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1997年,蒙塔尔从洞穴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他的体
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 ; 如果两人同时
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 ; 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
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的能力。
第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把个人 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 的价值, 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练一练:单项选择题
(2)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 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 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 )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1)人际关系
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 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
听张萌老师谈谈“人际关系 ”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2)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第一,人际关系会对个人产生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园大班人际关系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人际关系练习题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适的练习题来帮助幼儿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他
们建立自信、友谊和合作意识,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下面列举了一些适合幼儿园大班的人际关系练习题,供幼儿园
教师们参考。
1. 描述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并说出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你和朋友有不同意见,你会如何处理?请描述你的解决方法。
3. 你最喜欢的小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描述一次你和小组成员合
作的经历。
4. 你认为怎样的行为可以让别人感到开心?请举例说明。
5. 有一位新同学加入你们的班级,你会怎样向他/她介绍你的朋友?描述一下你的做法。
6. 假如你和朋友产生了矛盾,你会如何解决?请描述你的解决方案。
7. 请描述一次你帮助别人的经历,你是如何帮助的?帮助别人给了
你什么样的感受?
8. 你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户外活动,请描述你们之间的合作情况。
有哪些收获?
通过开展这些人际关系练习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希望幼儿园的教师们能够结
合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的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的人际关系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课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请你大胆设想,囚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 1)什么是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联 系
外部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内部联系
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四人小组讨论:
联 系 的 普 遍 性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事物内部 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找一找世界上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联系着 自然界 客观 世界 主观 世界
谢谢观赏!
1、围魏救赵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唇亡齿寒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盲人摸象
6、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囚 徒 与 小 草
在著名的法国巴士底监狱,有 一位被单独囚禁的囚徒。除了一 日三餐能看到狱卒外,他见不到 任何人。囚室的墙缝里长着一棵 小草,他精心呵护它,并对他诉 说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一天,狱 卒发现了他的“怪癖”,便把小 草拔掉了。从此,囚徒变得……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 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 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 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你”为中心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和不同的社会角色。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1、了解事物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有哪些特征物质世界的联乐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3、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的部分或一个环节。
(2)联系是客观的。
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事物间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显性的联系,也有隐性的联系: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内部联系,也有外部联系;有本质联系.也有非本质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有偶然的联系,也有必然的联系等。
(4)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
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要求我们怎么做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反对主观一早的胡乱联系。
5、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怎么做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对事物复杂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既要抓住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和必然的联系,也不要忽视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和改造事物。
5、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1)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关系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年级:班级:姓名:考号:一、判断题1.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的(x)2.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v)3.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v)4.人可以孤立的存在和发展(x)5.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v)6.人生可以是一成不变的(x)7.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v)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v)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v)10.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v)1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v)1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v)1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1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v)1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v)1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1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v)1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v)1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v)2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A、人际和谐的重要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D)。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C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的总和D、追求自由7、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人际沟通复习练习试题(含答案)
《沟通与协调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意义上的沟通,就是人们为着某种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过程。
这种信息可以是(D )A、言语信息B、文字信息C、态势语言信息D、以上都正确2、沟通的信息因素是指(D ),它是沟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因素。
A、将所要传递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编制为信号B、信息发送的主体C、信息接收的主体D、能被接收者的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刺激3、( B )就是面对面交流的沟通交流方法,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A、公文沟通B、当面沟通C、电话沟通D、会议沟通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沟通的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B )。
A、针对原则B、公平原则C、及时原则D、合作原则5、沟通能力具有的突出特征是( D )。
A、综合性B、动态性C、实践性D、以上都是6、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工作,实现理想目标,必须获得( A )。
A、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B、上级领导的认可C、基层干部的认同D、国家资格考试认证通过7、通过读书学习来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应该找到( D )。
A、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B、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C、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D、以上都应该做到8、所谓(B ),就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框架。
A、行动定式B、思维定式C、经验定式D、学习定式9、沟通能力的( C )特征要求沟通者注意博学多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各方面的素养,成为“通才”。
A、创新性B、权威性C、综合性D、多样性10、以下拒绝上级的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C )。
A、为上级出谋划策B、直接告诉上级说“我不去”、“我干不了”C、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D、为了表现自己或担心得罪上级而一味地听从11、( A )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是无效的。
A、表态B、决策C、决定D、表明12、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通过( C )获得的。
24普遍联系及人际和谐
3.人际和谐的作用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 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 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 人及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快乐人生
创设情景,探究问题:
人能离开他人而生活吗?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人际关系:
就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 通过物质交往 和精神交往而 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人及人之 间的关系。
天堂及地狱的相同及不同
这里是 天堂!
这里 是地 狱!
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要认识一个人,只看他的外貌等身体特征是看不出来 的,可靠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全面考察他的社会交 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 互制约的关系。
理解联系的三大特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表现
①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 ②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
要亏负。
——莎士比亚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
救。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