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研模式

合集下载

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

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

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有一道教研员岗位练兵理论测试题是这样论述题是:“请谈创新教研模式,转变教研方式,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的设想。

”这个命题比较长,同时对我们提出了好几个要求。

或许教研员们的想法一定各不相同,本人很愿意把后半部分理解为前半部分的基础。

因为,“服务性教研员”需要我们从观念入手转变我们的角色,而“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员”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理想来追求。

只有从主观上认可“服务”两个字,从愿望上追求“合格”与“受欢迎”,我们才可能从行为上转变教研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所以,本文试从“做一名合格的、受教师欢迎的服务性教研员”谈起。

2002年夏天,我们从学校来到教研室,角色变了,但身份是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教研员。

内心深处认为,研究教学,指导教师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

2004年秋天,课程改革开始了,基础教育的大背景变了,我们的身份仍然是两个,一个是课改教师,一个是课改教研员。

渐渐地终于感觉到,因为课改,学校在变,课堂在变,教师在变;同样因为课改,教研室的职能在变,工作内容在变,教研员的角色也在变。

以往,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的关系是“我要求你什么”,”你应该做到什么”,而现在是更多地关注“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我们能一起解决什么”。

教研室不应该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心、新理念辐射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服务中心。

不难看出,教研室职能的转变直接导致我们教研员角色的变化。

我们的研究空间、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乃至个人的价值观势必产生质的变化——这是从理论上讲。

事实上,用调侃的话来说,本人也觉得我们教研员的身份的确有些特殊。

说我们是教师吧,不带学生;说不是教师呢,又常常干着教师的活。

说是理论研究者吧,不能坐定搞研究,必须往学校课堂上跑;说不是研究者吧,又常常把教育理论嚼来嚼去。

说是行政人员吧,不占公务员的编;说不是行政人员呢,又常常下学校搞检查。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一项全面的教育改革,旨在推动中国教育的转型和升级。

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新课改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纽带”的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启发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来促进其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输入,忽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融会贯通能力不够。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学生兴趣、实际需求和自主行动的教学方法。

它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所需的探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主体性转移和知识过程的属性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的深奥,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形成制约,难以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合作学习则是指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交流、协商和合作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实践中培养学习习惯、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单一的知识输入和竞争意识,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隔阂和敌对性,相比之下,合作学习的提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转变旨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纽带的教育模式,注重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其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本文将就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的推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被大力推崇。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不再是一个统治者,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的普及在新课改中,探究式学习也成为了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和研究为主导的学习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更好地适应了未来社会的需要。

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实验和调研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多元评价的应用在新课改中,对教学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分数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能力。

而多元评价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

多元评价是对教学方式的转变的一种重要体现。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引导者转变本次课程要改变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新的教学方式由重传授转向重引导。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学生接受学习。

是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

新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所以就采用灌输式,不管学生喜欢与否,不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注”给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二、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的结果,不注重教的过程。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聪明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把握知识。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聪明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正因为如此,新的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它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主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

三、教师应由教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倡导的“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

教师往往习惯根据主观意志来设计教学,而忽略分析学生的需要。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摘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在教育领域,教师教学方式正面临着重要转变的现实挑战,包括个性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通过倡导个性化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并鼓励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促进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个性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愈发凸显。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适应这种变化。

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需要。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2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现状教师教学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且由于教学资源不均衡、教育技术应用不足以及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教师们对于教学方式转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难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教师在面临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感到挑战重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应对。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课改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新课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本文将从多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角色转变。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真正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注重的是传输知识和信息。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知识的生产者。

他们通过探究、实践和合作来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来。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结果,而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习惯养成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传统教学。

而新课改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创造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发言和交流。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次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转变,是一次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一次从单一知识传授到全面素质培养的转变。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 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 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作为小学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实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新。

首先,引入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呈现单一的文字和图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引入课堂,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运用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此外,个性化教学也是课堂创新的重要方向。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创新除了课堂教学创新,小学教师还需要参与学校管理的创新。

首先,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

教研是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其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坊、家校合作项目等活动,促进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和满足家长的需求,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此外,学校管理创新还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效能。

学校要合理规划和分配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要实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小学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指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变上。

新课改强调问题导向和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不再只是传统的纸上谈兵,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在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和研究来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表现在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灌输式”教学的作用,只是传授知识和信息给学生。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课堂讨论等,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评价方式上。

传统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在新课改中,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实验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反馈。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

新课改倡导营造积极、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为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学习场景,如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等,以提供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平台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目标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鸡西实验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围绕实施新课程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现已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目标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撑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本不能适应新课程的。

要有效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四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而要完成这“四个转变”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我校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相关理论,决定构建“目标导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目标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广我校“目标导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从探索到定模再到全面推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7年-2009年)借鉴探索阶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不断探索、研究、实践课改的新路,在认真学习、分析全国多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确定借鉴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开始在各个学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第二个阶段(2010年-2011年)建模实践阶段经过反复的探索、实验和总结,我校于2010年春确立构建了“目标导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的结构和内涵是:1.出示目标(1—2分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并提示重点。

2.自主学习(8—10分钟):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或教师补充的学习资料,完成导学案或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3.对标检测(7分钟):通过提问、检查导学案、汇报学习成果等方式,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4.释疑解惑(10分钟):针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兵教兵,兵强兵,最后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5.归纳提升(2—5分钟):师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一篇: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学困生,还可能会出现有“教”无“学”。

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使一些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

而单靠补课,对学习、纪律双困生效果不大。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因此,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广大师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并非如此,事实上,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互动形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因此,将教学活动界定为师生双边活动,难以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显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问题。

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和信息论研究表明:以多种互动形式效果最好。

但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达成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应据实际灵活取舍。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新课程改革)是指教育部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旨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下面将介绍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教师的角色是主导的,而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则需要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等。

而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实践活动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同,新课改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演讲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新课改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导,而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的转变,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及实践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在新课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时间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他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语文教学中,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的内容,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实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缺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被鼓励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分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启发,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在新课改中,实践操作也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新课改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触摸和感受真实的世界。

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通过实践得到自己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需求,需要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

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则被动听讲,缺乏思考和参与。

而现代教学注重的是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仅是讲师,更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多元性,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一刀切的局限,重视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教师要有创意和想象力,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应用新兴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制作教学PPT、使用虚拟实验、在线课堂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的转变传统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也应该跟上变化,从知识面向全面升华。

除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评价,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个人作业等,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运用新兴技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师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已经逐渐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发展教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而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项目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平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

四、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决策、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像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评价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不仅需要改变教学过程,还需要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而现代评价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高,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创新思维的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新课改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育的整体思路、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的转变角度来探讨新课改中的教育改革。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育回归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教育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都不同。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集体的统一性。

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选择性习题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在充分发展自己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注重终身学习。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引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本文就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多元化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训练的步骤颠倒过来,先布置问题或分配任务让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素养对教学方式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通过职业培训、专业学习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素养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强化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更好地支持自主学习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包括创造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结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趋势。

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强化教育技术应用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迎合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探索新教育,转变教学方式——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总结

探索新教育,转变教学方式——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总结

探索新教育,转变教学方式——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总结2023年,教育领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难以应对未来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深知探索新教育、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在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力求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在今年的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中,我积极参加了各种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如“新课改培训班”、“教育技术应用研讨会”、“优秀教师分享会”等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数次的培训中,我学习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也学习到了一些有关教育科技应用的新思路和新技巧。

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也为我的学生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探索新教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时代的教育追求的是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己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新教育,尝试建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知识教育与理念教育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让学生更好的发掘自我的潜在能力。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探究学习,去发掘自我人格和才能,学生能够理解到学习不是让他们熟悉某一种知识,而是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的知识。

三、加强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教育科技已经成为教育变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今年的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中,我也积极学习了教育科技的应用,尝试将学习和教育科技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教育科技的应用上,我尝试借助一些教育软件、平台和教学工具的支持,比如说有一款叫做“志赢教育”的软件,集成了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形态的数据支持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教师教学⽅式转变的⽅向和措施2019-05-07摘要:当前,教师教学⽅式的转变出现了两种倾向:⼀是教学⽅式单⼀。

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教学⽅式,⽅法落后、呆板、单⼀;⼆是教学⽅法滥⽤。

部分教师误以为改变教学⽅式就是要以新的教学⽅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

教师教学⽅式改⾰的⽅向是改变教学⽅式单⼀的局⾯,实现教学⽅式的多样化。

教学⽅式的转变应以讲授法为主。

教师教学⽅式的转变还需有⼀定的保障性措施才能实现。

关键词:教学⽅式;转变;⽅向;措施中图分类号:G424.1⽂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49-04⼀、转变教师教学⽅式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的⽬标决定了教师教学⽅式的改变⽬标是⽅法的灵魂。

本次课程改⾰确定的核⼼⽬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存,学会做⼈,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全⼈’的发展”。

[1](P13)关注“全⼈”的发展,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还要关注成绩⼀般的学⽣,即关注全体同学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的知识增长,更要关注学⽣的能⼒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式的转变始终要围绕这⼀⽬标,教学活动要实现的⽬标不同,应采⽤不同的教学⽅法,否则是不可能实现⽬标的,甚⾄会南辕北辙。

即使⽬标同为促进学⽣能⼒的发展,培养不同的能⼒也应采⽤不同的⽅法。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促进学⽣观察能⼒的发展应采⽤⼤量的直观教具以及野外实习的⽅法;丰富学⽣的想象⼒应采⽤语⾔和影像、图⽚相结合的⽅法;训练学⽣的记忆⼒应采⽤课⽂与地图配合运⽤的⽅法;发展学⽣的思维能⼒应采⽤⽐较法和分析综合法;提⾼学⽣解决问题的能⼒应采⽤多种题型的练习和野外实习的⽅法等。

(⼆)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式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法不可分割,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应当采⽤的教学⽅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不同的⽅法,这表明不仅不同的学科应采⽤不同的⽅法,⽽且同⼀学科的不同内容也应采⽤不同的⽅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研模式
早在xx年,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出了“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教改号召。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近十多年来,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学科在市、区教研员的带领下,逐渐踏上从“课改”到“改课”的征程。

我们努力坚持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核心教研目标,继而探索形成了以下教研新特征。

一、核心教师引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基于这样的课改理念,我市自新课程改革推行初始,便将“转变教学方式”确立为教研的核心目标,以期通过深入课堂,在努力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来“改变追求表面的学业成果,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忽视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发展的倾向;改变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改变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倾向”,继而确保“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为此,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数量适当、品德高尚、素质优良,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教研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为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研队伍素质的显著提高,每年我市都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名师遴选及培训工作。

骨干教师的遴选标准是: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专业素养;具有较强教改意识;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

而遴选骨干教师的工作则分配至市、区教研中心进行分级负责。

各区教研中心负责区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训,而后再推荐市级骨干教师,由市教科院负责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小学品德学科教师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培训;小学品德教师专业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小学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定位及方法培训等等。

培训的主要形式则提倡多样化:①讲座式培训,我们从省内外高校或省示范性学校聘请知名的小学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举行讲座,又或者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方面的重点、热点话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骨干教师解疑释惑;②听课评课式培训,我们聘请省、市著名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为骨干教师现场上课,并在课后进行交流和点评;③写作式培训,为巩固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科研写作能力,我们常会要求他们针对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撰写心得体会,并纳入其考核成绩中;④辅导式培训,这种培训主要针对个别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遭遇的特殊问题,我们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协商并寻找有效的措施,及时帮助解决。

在上述丰富的培训活动中,我们的骨干教师作为教研工作的负责人,逐渐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也
不断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从而为全市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模式带动
要想落实“转变教学方式”这一教研目标,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选择了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提出并建构了“品德自主高效新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系统性设计和程式化实施,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快速转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自主预习→小组探究→展示汇报→评价反馈。

自主预习环节,要求教师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先学先练,明确目标,带着问题进课堂。

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我们强调品德的预习任务分课前和课中(5-10分钟)完成。

小组探究环节,通过“生教生、生帮生、师助生”等途径,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为展示互动做好充分准备。

展示汇报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竞争、质疑、补充、辩论、评价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适时“倾听——梳理——点拨——讲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领。

评价反馈环节,则是检验问题解决程度与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再反思。

接下来,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鼓励各区教研员、名师、
校长以及骨干教师等核心组成员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带头上示范课,而后各区、校教师则纷纷围绕这一模式开展研究。

在研讨中大家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立了适合本地区且操作性更强的模式。

到目前为止,以“品德自主高效新课堂”为基本模式,我市又
形成了“激趣导入——自学课文——讨论问题——分配任务——小组展示——互动评价”的教学新模式,和以“探究目标——研读文本——收集拓展——感悟旁注——理解备课——合作交流”为基本环节的学习模式。

这些模式的创新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开始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三、研讨反馈深化
围绕着新的教学模式,各区各校的教师们开始组织上研讨课。

而每次听完研讨课后,教研工作者当天就会组织学校召开教研交流会,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一研讨反馈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检验已有的教研成效,更主要的是希望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而发展新的教学策略。

比如:学生因能力所限而导致汇报的观点不够深刻。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张教师既要尊重和相信学生,同时也要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局限性,进行积极引导、适度点拨和大胆提升;针对学生汇报零散而
课堂显得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的问题,我们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抓住主线,相机板书,最后总结,化零为整,回归整体;针对因学生汇报内容样样兼顾而导致课堂节奏慢、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汇报目标,大胆取舍。

就这样,在具体的研讨反馈中,我们针对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发展新的教学策略,从而丰富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评价激励推动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深圳市小学品德课堂已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如今,当你走进任何一节品德课堂,这样的情景必是常见的:学生大方、从容、自信地表达着;同学相互之间团结合作且配合默契;课堂成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

成效是显著的,但教研改革的行动却远未终止。

因此,在整个教研改革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研课题引领,通过表彰来鼓励和推动教学研究工作。

在课题引领下,近5年来,我市品德学科开展专项继续教育培训24次,参与品德教案设计和说课比赛、论文竞赛的教师达600余人。

通过竞赛和相应的表彰奖励,教师们获得了肯定,这进一步加强了其开展研究、深化改革的内驱力。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基本目标的教研工作,将会使更多智慧灵动的课堂在深圳这片沃土上诞生!
(:深圳市教研室
广东深圳 518021)
王清平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