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加与减教学目标:《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分析: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回收废品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课时十年的变化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

第四课时小小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列式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 直角》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 直角》
学生折纸,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是如何折出来的。
(2)借助三角板你们能画出锐角、直角、钝角来吗?试试看。
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锐角、钝角的画法。
师小结:先画出一个直角,再通过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方法来分别画出锐角和钝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折直角、锐角、钝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三种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理解。让学生在画直角等小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目标
1.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直角,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用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重点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及钝角。
同时,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有部分学生在直角的比一比中,对如何运用直角去比还存在困惑,不知道三角板的摆放位置,以及不知道用三角板的哪个角去比,这就需要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三角板如何去比直角。教师可变换教学课件,如“我是小小数学家来订正一些动物比直角的过程,他们的错误在哪儿”,通过分析错误让学生避免有这样的错。
板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识直角
(2)教师画一个直角,请同学来验证画的是不是直角,交流用三角板验证直角的方法。
4.教学锐角、钝角。
(1)出示课件:钟面。想一想,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当3时整、9时整时为直角。)
(2)观察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比直角大,哪一个比直角小?(出示三个钟面进行比较。)

关于《辨认方向》教学设计【三篇】

关于《辨认方向》教学设计【三篇】

关于《辨认方向》教学设计【三篇】【篇一】《辨认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二、新授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

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3.试一试(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4《练习六(三)》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4《练习六(三)》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4《练习六(三)》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数字0-100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够学会简单的空着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相结合,并通过空着算法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将空着算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及练习材料、实物物品等。

2.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学生平时用的文具、日用品等,作为教学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过程1.导入与复习(10分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实例,让学生来进行计算,并观察学生计算的方式。

2.新课讲解(2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包括了以下内容:1.数字0-100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空着算法的使用方法3.空着算法与实际生活的结合3.思维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加减法的例子,并由学生进行互相出题并计算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让学生设计并解决一些加减法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可以将自己计算的过程或者思路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由全班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评估1.分组合作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组内、组间讨论?2.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且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预设目标?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教育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达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具备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定位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直角》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直角》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认识直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5、66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练一练。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抽象出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从而逐步认识直角。

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

接着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接着学会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

同时能够找出身边的直角,并学会画出不同位置的直角。

最后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

[学情分析]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打算从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两方面入手,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得到新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但当角的大小相差不大时学生可能还很难区分,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能够在比较直角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板;不规则纸一张;方格纸和白纸若干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直角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找出正方形中的角。

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找出上面的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提问:还记得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画角。

)提问: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正方形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补充问题,再解答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24-20=4(个)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6×4=24(个)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2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

(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

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

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

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6×4=24(个)(2)还剩多少个?24-20=4(个)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1.做一做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认识直角》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标尺画直角,理解直角的特点,并能运用直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直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他们对直角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标尺画直角,理解直角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标尺画直角,理解直角的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直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直角的特点。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直角。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板、直角标尺、白板等教具。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教学素材。

3.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在教室的角落摆放一些与直角相关的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钟表、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中是否存在直角。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直角。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问:“你们知道直角是什么样的吗?直角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直角标尺,让学生亲自操作,用直角标尺画出直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2)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对于“减一减”和“加上一”运算的掌握。

2.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一减”和“加上一”运算。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团结,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游戏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教师可通过画图或是操场活动的方式来复习孩子们对于“减一减”和“加上一”的掌握。

2. 游戏说明本节课所进行的游戏为“找数字”。

游戏规则如下:1.将数字1-30随机地分布在教室的墙上或地上。

2.按照顺序指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特定数字进行选择性回答问题。

3.若搜寻到的数字中包含“1”则开始减一减,若搜寻到的数字中包含“0”则开始加上一。

4.最终完成的是一则简单的数学方程。

3. 游戏操作1.教师在课前将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墙上或地上,以供学生寻找和选择。

2.按照顺序指定学生进行数字选择和问题回答。

3.鼓励学生进行集体思考和合作,结束后引导学生共同解释答案。

4. 游戏结束游戏结束后,学生一起来进行总结,询问他们的感受和体会,让孩子们聊聊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五、课堂作业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复查,并与第一次做题的结果互相比较。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们思考与掌握课程的重点。

“找数字”游戏不仅考验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配合能力。

同时引导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减一减”和“加上一”的操作方法。

该等教育活动不仅形式新颖,更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认识直角》教学设计课时主题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直角符号,体会符号化思想。

(2)在实际活动中,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体会钝角比直角大,锐角比直角小,能区分出直角、锐角、钝角,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课时评价任务(1)在给出的物体中找一找角,认识直角,描出直角符号;比一比,在给出的图形中找出直角,并说说你的方法。

检验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在认一认的活动中,用三角板判断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在折一折和画一画的活动中,根据要求折出或画出直角、锐角、钝角。

检验目标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步认识角之后,继续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认识直角和直角符号之后,通过比一比的方法,从给出的角中辨认出直角,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第二个问题借助比一比和认一认的活动,认识钝角和锐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通过折一折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知道角有大有小,能够从直观的角度判断出角的大小,但当角的大小相差不大时就比较难区分。

生活中的直角很多,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同时有分类的基础,从角的大小进行分类,认识锐角和钝角会比较容易。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认识直角(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在下面图形中找找角。

2、(1)这些角都叫(),描一描直角符号。

(2)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所有的直角3、说一说,下面哪些角是直角?是直角的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认识角(初步认识角)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编写说明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

角作为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生活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平面上的角。

教科书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现了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钟表、红领巾。

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钟面上的两根指针及红领巾的两边都可以组成“角”,教科书特意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了角的图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角”,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之一。

之后,教科书又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自由”画角,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顶点和边,第三个问题在图形中辨认角,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

“试一试”则借助操作活动,直观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特征。

·画一画。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教科书安排了画一画的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正式学习画角的技能,它是在学生初步有了角的概念后,借助“自由”画角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位置和张口方向可以不同。

·认一认。

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写法和读法。

·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通过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其中在桥洞图中,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形成的不是角,教科书呈现这个反例的目的是更好地衬托“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特点。

试一试·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

因为在第二学段,还要再次认识角,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只强调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

教科书通过直观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种方法在本单元后续通过直角认识锐角或钝角也将用到,而且在第二学段角的度量也会再次使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综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逻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复习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的重要性。

3. 练习与讲解(3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3)中的题目,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促进互动讨论。

4. 拓展应用(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运算问题,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部分。

•布置今天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加减乘除法综合运用•练习题目示例•思维逻辑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逻辑还有待培养,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独立解决能力。

此外,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实例,使知识更具体,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互动的环节较少,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6课时 练习五(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6课时 练习五(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6课时练习五(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2.通过本课的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本课的实践,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运算;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教学大纲,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2.准备好练习五(2)的习题并复印。

2.课堂讲解1.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技巧,并演示计算过程;2.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习题,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3.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

3.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完成练习五(2)的习题,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换答案;2.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指导。

4.课后作业1.布置习题:练习五(2)的剩余题目;2.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同时,认真输出计算过程。

五、教学效果评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和解答情况,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指导。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进一步评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掌握情况。

六、学生作业展示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练习五(2)的计算过程:5-2=33+8=1111+9=2020-7=13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相对较为简单,难度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互动特性,多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保持了解和思考的状态,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效果。

同时在之后的教学中,也需要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教学设计《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

这一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二课时是结合直观操作的的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入手,用红线描出了角,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角的过程,这是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之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由”画角,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接着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明确角的构成要素;最后在不同图形中辨认角,多角度来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2022年版新课标》中对图形的教学提到应当帮助学生由现实情境进入这个“理念与形的世界”,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理解数学中的图形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文化产物。

角作为一个抽象图形,与学生脑海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

对学生而言,平时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也就是具体实物的角,概念比较模糊。

学生理解的主要难点是感悟角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认识角,结合动丰富的手操作,描-找-摸-认-辨-画-标-剪,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感受角的特征,丰富角的内涵,让角“立体化”。

【教材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辨一辨,标一标等操作活动,经历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角的特征。

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培养符号意识。

3.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借助尺子画出规范的角,掌握规范画角的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三角尺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吧!出示课题——《认识角》2、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图中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练习二(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练习二(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练习二(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取问题并理解问题意思;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二、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调整心态,预习试题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讲解材料,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预习提示如下:1.回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2.算一算:4+3=?;7-2=?;9-3=?。

2. 课堂讲解1.通过例题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给出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听题;3.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4.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例演练;5.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运算,并纠正错误答案。

3. 讲解课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并提出课后作业。

教师可适当设置题目难度,力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五、课堂设计本节课主要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以练习二(2)为例进行演练。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题,并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要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在解题中更好地掌握运算法则。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以练习二(2)为例进行演练。

学生需认真听取问题并理解问题意思,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需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在讲解和实例演练中,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课时 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课时  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算得对吗教学内容:, P56~58算得对吗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一、课件导入。

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对的呢?出示p56页挂图。

提问学生在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二、探索新知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指名列式:118+138=256(元)138+118256答:应付256元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反馈,用256减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对的。

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

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300-44=256,可以用加法来验算:256=44=300300 256- 44 + 44256 3003.完成p56页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解决,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三、新知运用完成p57页试一试习题四、巩固提高完成p57、58页“练一练”1~6题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课堂。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9—70页“平行四边形”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前面又有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经验的准备。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这节课的学习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拉一拉、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以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可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的挂衣架、楼梯扶手的平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在头脑里构建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框架(教师准备)三角板一副、长方形框架、七巧板等(学生准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那你们还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常见的四边形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课件出示挂衣架、楼梯扶手、伸缩门的照片,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图形?3、出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提醒学生注意“行”和“形”字)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一)拉一拉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示范拉动长方形框架2、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框架动手拉一拉,并交流长方形框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二)猜一猜1、教师拿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猜一猜哪些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为什么?2、学生上台拉一拉证明自己的猜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能够能够识别并概括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3.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学会识别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练习册。

2.计算器。

3.钢尺。

教学过程
1.预习温故
通过复习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计算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

2.自我探究
2.1 讲解教材内容
通过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加减法口算,介绍有关长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
引导学生根据练习六的题目,运用加减法口算解决长度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主要信息的能力。

3.合作共享
1.建议学生相互交流所学习的计算长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给合作伙伴,培养团队精神。

4.教学评价
1.通过和学生的个人讨论和小组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来考核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通过题目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计算长度的方法,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2.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互助意识。

3.后续教学需要加强实际场景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为自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第6课时 练习四(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6单元第6课时练习四(2)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解了有余数的除法,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意义,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基本方法。

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学生小组活动提供足够的计算纸和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讲解课题,并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老师要将花生糖分给大家,平均每个学生分到2颗,还剩下7颗,请问老师一共买了多少花生糖?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提供计算的纸和笔来解决问题,提醒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并指导学生审题。

步骤三: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交给每个小组一份活动纸,在活动纸上标明自己的组别和组员。

并按照要求逐步完成题目。

例如:有56颗葡萄,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11颗,请问还剩几颗葡萄?步骤四:汇报交流让每组学生汇报他们的解题过程,并在班内交流。

步骤五:解析通过对每组学生的活动纸的解析,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要注意减去余数的步骤。

步骤六:模拟练习在课堂上模拟练习,由学生自己完成数学练习题。

如:请将36个小糖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各几个,并算出每份的小糖球数.步骤七:课堂讲解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防止出现错误。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除法的操作方法以及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在教学中,需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纸和笔,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练习课
, P13 ~ 14 练习一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教师用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

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

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