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及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来说, 孟子认为, 君仁臣贤的 国家可以 称 王, 君正臣能的国家可以称霸, 而君恶臣奸的国家则 会灭亡。
) 8)
孟子的个人层次分析法确有一定的道理。国家 是由人组成的政治组织,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话语体 系中所谓 / 某国认为 0或是 / 某国决定 0的说法是将 国家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实际上, 国家本身不会思 考、不能决策、无法行动, 能够思考、决策和行动的是 国家内部的人, 特别是统治者。所以, 孟子认为君主 类型与国家性质具有同一性, 他经常在文中以君主 代替国家。比如, 孟子说: / 王如施仁政于民 , ,王 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0»又说: / 国君好仁, 天下无 敌焉。0¼ 实际上, 天下无敌的不是君主个人, 而是由 这个好仁君主所代表的王权国家。
孟子就生活在一个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性 战争极为频繁和国家间联盟变幻不定的时代。面对 这样的国际格局, 孟子的分析评判均反映了他对战 争与和平、国际体系的稳定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 立场。
( 三 ) 思想潮流 虽然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但在诸子百 家之中真正能为统治者所用、并系统地转化为国家 政策的大概只有法家、纵横家和兵家。法家讲求富 国强兵, 实质上就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纵横家讲 求合纵连横, 实质上就是通过结盟来进行对外扩张 或应对外部威胁; 兵家讲求用兵制胜, 实质上是前两 者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孟子在仕途上并不得意,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 为儒家学术思想无法达到他们的政治目标。面对法 家、纵横家和兵家在政治上的 / 得意 0与儒家在政治
国际关系理论
孟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及启示*
徐进
=内容提要 > 作为先秦时期的儒学大师, 孟子经常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现 象做出分析与判断。他擅长从个人层次来分析国家间政治问题。在他的分析框架中, 君主类型、 国家性质和体系性质是同一事物的三种表现形式, 但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君主类型。孟子认为, 国 际体系可分为王权体系和霸权体系, 但他支持王权而反对霸权。孟子是性善论者, 认为欲望会压 制善心, 从而导致冲突和战争。因此, 他主张通过教育等方式来使人 (特别是君主 ) 性返善、继而 理顺被扭曲的社会关系来消弭冲突。孟子主张一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都以 / 仁 0为基础, 认为施 / 仁政 0的国家就可以称王天下。孟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中国在和平 发展过程中可借鉴其突出 / 政治实力 0和 / 超越霸权政治 0等主张的合理成分。
战国时期还是一个外交活跃的时代。为了取得 更加有利的国际形势, 为了对抗军事威胁, 为了在进 攻战争中增大总体实力, 战国时期的国家实施了复 杂多变的联盟政治运作, 基本的趋势有两个: 一是合 纵, 即与其他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二是连横, 即 秦国为了打破合纵联盟而不断说服合纵联盟中的某 一国与秦国联盟。
¹ 相比而言, 同为战国时期的儒家学 术大师, 荀子也对 国际政 治问题有相 对完 整 的论 述, 其来自百度文库思想 主要 集中 于 5荀子 6一 书的 5王 霸 6、5王制 6和 5正论 6中。关于荀子国际政治思想的研究, 参见阎学 通: 5荀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启示 6, 载 5国际政治科学 6, 2007 年第 1 期, 第 115~ 144 页。
孟子还意识到, 虽然君主的类型是国家性质的 决定性因素, 但君主不能靠他自己来治理国家, 而是 需要一个统治集团, 即大臣。孟子在君臣关系上采 取辩证的观点。一方面, 他承认, 有什么样的君主就 有什么样的 臣子。他说: / 君仁莫 不仁, 君 义莫 不 义; 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0½ 所以, 欲行仁 政的君主就选择能执行仁政的臣子, 欲行霸政的君 主就选择能执行霸政的臣子, 即 所谓 / 故 汤之于伊 尹, 学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 学 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霸 0。¾ 另一方面, 臣子也对 君主有正面或负面的促进作用。贤臣能在一定程度 上纠正不义之君的错误, 而奸臣会蒙蔽或带坏仁君。 对于前者, 孟子高度赞扬 / 放太甲于 桐宫 0的伊尹, 希望贤臣都能有 / 伊尹之志 0, 如 / 其君不肖, 则可放 之 0。¿ 对于后者, 孟子说: / 长君之恶其罪小, 逢君 之恶 其罪 大。0 À
事上举措不当以及齐、秦两国的迅速崛起, 魏国的小 霸之局很快破灭了。与之对应的是, 齐、秦一度成为 两个潜在的霸权国, 南方的楚国也有不俗的实力, 大 致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不过, 齐国自宣王之后, 楚 国自威王之后, 继任的君主昏庸无能, 缺乏作为, 其 国力日衰。而秦国自孝公以来一直能够保持君贤臣 能的格局, 国 力蒸 蒸日上。到 孟子故 去的 公元 前 289年, 秦国成为战国时代无可争议的霸主。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司马迁在 5史记 # 孟子 荀卿列传 6中对战国中期的国际形势做了一个简短 但极为精辟的描述: / 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 楚、魏用 吴起, 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 而 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纵连衡, 以攻伐为贤, , ,0司马迁这段话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国内改革、 国际形势和思想潮流。
一 时代背景
一个学者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其师承, 另
) 6)
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 来自于他对现实问 题的观察与思考。学者一方面运用其所学来观察和 解释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 解释, 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和理论。由此, 时代背
* 本文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重大项目 / 先秦国家间政 治思想与和谐世界外交理论 0的阶段性成 果之一。笔者借此 感谢清 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的指 导以及 5世 界经济与 政治 6杂志 匿名 审稿人 的中肯意见。当然, 文中错漏由笔者个人承担。
) 7)
孟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及启示
上的 / 失意 0, 孟子做何辩解将反映他对国家实力、 国际权力和国际秩序等问题的认知。
二 分析方法
(一 )还原主义分析与个人层次分析 肯尼思 # 华尔兹将国际政治的分析方法分为还 原主义分析法和结构主义分析法。¹ 凡是从国家的 变化来解释国际政治现象的就是还原主义分析法。 比如, 华尔兹指出, 列宁将国家分为帝国主义国家和 社会主义国家, 并认为前者是战争的发动者, 而后者 是和平的维护者, 这就是一种还原主义分析法。 凡是从国际体系的变化来解释国际政治现象的 就是结构主义分析法。国际体系 (也就是华尔兹所 谓的国际权力结构 ) 一经形成, 就会极大地限制国 家的行动自由, 这就是对国家行为的结构选择。结 构主义分析法否认国家本身的变化是国际性战争与 冲突的根本原因; 在既定的国际权力结构下, 任何类 型的国家都应遵循结构选择的要求, 否则就有被国 际体系 / 淘汰 0的危险。 孟子基本上采用了还原主义分析法。在孟子看 来, 国家的性质是决定国际体系性质和国际秩序的 根本性原因。在他的分析框架中, 作为因变量的国 际体系性质有两个变量值, 即王权体系和霸权体系; 同为因变量的国际秩序有两个变量值, 即治、乱; 作 为自变量的国家性质有两个变量值, 即王和霸。孟 子对王权国的定义是 / 以德行仁者 0, 对霸权国的定 义是 / 以力假仁者 0。º 在孟子的语境中, 王 ( 霸 ) 既是 指国家性质, 也 是指君主类型, 还可以指体系性质, 即君主类型、国 家性质和体系性质是同一事物的三种表现形式。具 体来说, 就是行王 (霸 ) 政的君主可以使国家变为王 权 ( 霸权 ) 国, 继而建立一个王权 ( 霸权 ) 体系。王权 体系安宁, 即治; 而霸权体系动荡, 即乱。 国际政治理论常 用的三个分析层 次是体系层 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孟子的分析属于个人层 次。在他的分析框架中, 国家性质只是一个中介变 量, 决定国家性质的根本因素是君主。有哪种类型 的君主就有哪种性质的国家。这就是说, 实行王政 的君主, 其国家就是王权国; 实行霸政的君主, 其国 家就是霸权国。
(一 )国内改革 战国时期是一个兼并战争频繁的时代。在不断 扩大和升级的激烈战争中, 各国为求得自保或在战 争中获胜, 无不在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治国方略, 以 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所以, 战争的压力促使战国 成为一个变法图强的时代。当时, 韩、赵、魏、楚、燕、 齐、秦等主要诸侯国都根据本国的国情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变革。相对来说, 魏、楚、齐、秦四国的改革比 较典型, 成效卓著。从时间顺序来说, 魏国最先进行 改革; 从改革效果来说, 秦国的改革最为彻底, 为其 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这里不拟描述这些国家的改革历程, 而是 强调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是要为持续不断 的国际性战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改革的主 导者多是法家学者或亲法家思想的政治家, 如李悝、 吴起、商鞅、申不害、邹忌等; 军事改革的主导者既包 括前述政治改革的主导者, 也包括当时著名的军事 家, 如吴起、孙膑等。¹ 虽然这种以战争为导向的改革显然与儒家思想 并不合拍, 但作为儒学大师, 孟子如何 看待这些改 革? 其中就反映出他如何认识综合国力、政治实力 与军事实力的关系、国家的国际地位由什么来决定 等国际政治理论问题。 (二 )国际形势 战国前期与中期的国际形势极为动荡, 潜在争 霸国先后兴起, 大致情况如下: 自公元前 453年, 韩、 魏、赵三家分晋之后, 战国七雄并列的 局面大体形 成,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 入了战国时代。º 进入战 国之后, 魏文侯礼贤下士, 重用李悝、吴起等人, 在战 国七雄中率先实施改革, 国力迅速增长。魏国随后 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胜利, 至魏惠王初期已经形成 / 小霸 0诸侯的有利局面。由于魏惠王在外交和军
º 中国历代名家多有 注 5孟子 6者。笔者 听取了 有关 学界专 家的意见, 采用焦循撰、沈文倬点校的 5孟子正义 6为底 本进行研究, 故本文所引用 孟子 的原 文 均出 自该 书, 参 见焦 循撰、沈 文倬 点校: 5孟子正义 6,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年版。
2009年第 1期
景和现实的政治生活对于塑造学者的思想和理论起 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¹ 关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 情况, 参见杨 宽: 5战国史 6,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第 5章。
º 孔子所作的 5春秋 6终于公元前 481年 ( 鲁哀 公十四年 ) , 而 5左传 6将其延长至公元前 468年 ( 鲁哀公二十七年 ), 后 又续到公元 前 463年 (鲁悼公四年 ), 还 预言智 伯被灭 应是公 元前 453 年之事。 司马迁在 5史记 # 六国年表 6中将分期点定为周元王元 年, 即公元前 475年。关于春秋与战国的分 期, 近现代 的中国 史学家 们意 见并不 统一。相对来说, 以韩、魏、赵三家分晋这 个重大历 史事件作 为春秋 与战国的时代转折的标志更为合适一些。关于史学界对春秋与战国 分期的讨论综述, 参见顾德融、朱顺龙: 5春秋史 6, 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 2003年版, 第 1 ~ 3 页。
=关键词 > 孟子; 国家间政治思想 =作者简介 > 徐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法学博士。 ( 北京 邮编: 100732) =中图分类号 > D81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550( 2009) 01- 0006- 11
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古代哲学史是从政治、哲学和 经学的角度对孟子进行研究的, 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研 究孟子学说的学者可谓甚为少见。孟子的国家间政 治思想散见于 5孟子 6一书的各章当中。虽然国际政 治并非孟子的专长, 但他仍从儒家学说的角度, 不时 地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这些分析与判断就构成了他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当 然, 孟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 但 作为今人的我们仍能从中汲取一定的营养, 用来解释 和分析当今的国际政治现象。¹ 本文拟对孟子的国家 间政治思想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º并探讨其对中国 和平发展和构建 / 和谐世界 0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