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复习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3ca2828b4daa58da0114af5.png)
d.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用什么体裁写作,写长或者写短,如何表达为好,等等,都要看采访所获得的事实内容来定,这就叫“量体裁衣”。
2.新闻采访写作的共同目标:认识和反映事实。
3.新闻采访写作的不同使命:采访旨在识别新闻和获取素材(新闻采访,旨在认识和把握新闻事实,主要是了解情况、搞清真相、收集素材,为新闻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写作旨在提炼和表现新闻(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客观事实,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取舍和组织,接着采取恰当的体裁样式和表现方法,使客观存在的事实成为供作社会传播的新闻)。
第一章 新闻采访综述
(一)采访的性质及特点
1.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使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4.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自觉地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5.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采访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几方面的关系:
a、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3.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4.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和解决问题。但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这种调查研究的特殊性,也就是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b166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5.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3.报道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4.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全面地了解情况,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或深入到报道对象的生活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是记者了解社会,反映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记者以特定的身份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
6.媒介权力: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法律赋予职责,本能地行使报道新闻事实、评价新闻事实的权力.7.抗辩事由: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公正评论;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受害人同意.8.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集团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9.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10.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释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11.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
12.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13.连续性报道: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
14.新闻特写:特写也可称为新闻性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78b2f25901020206409c89.png)
新闻采访学复习资料1.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2.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3.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4.记者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5.记者最基本的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6.新闻记者的道德:第二次修订的《准则》,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7.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5个方面)8.预测性新闻的采访对象,主要是权威部门和专家9.预测性新闻写作,把握以下几点:重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重比较(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重辩证(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10.记者竞争的方方面面很多,可以在独家新闻上竞争,可以在新闻时效上竞争,可以在不同的新闻视角上竞争,可以在新闻创新上竞争11.采访原则: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12.采访路线就是我们党一直向记者倡导的八个字:深入实际(指深入客观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死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13.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的综合体现14.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风、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集中采访作风15.新闻采访的方式,最基本的几种是: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上采访16.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17.直面采访的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得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18.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19.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20.根据党的新闻工作多年的经验,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重点应该放在抓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新问题上。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1bbb3b6bd97f192279e936.png)
第一章记者历史和类型第一节记者的历史一、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1、职业记者的起源有一种观点,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官吏的“采诗”“采风”就是采访活动。
“出巡列邦,采风问俗”。
《诗经》就有“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
有一种观点,2000多年前周代就有记者了。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记言记事的工作就是记者的工作,古代的史官即古代的记者。
记者是伴随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
中国现代报纸的祖宗,是古代的邸报。
最早邸报——唐代《读开元杂报》,唐玄宗开元年间。
记者的起源,当不会晚于唐代中叶,即公元8世纪。
2、记者称谓的演变“记者”这一称谓,是有了近代报刊以后才出现的。
邸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办邸报的大都是中央政府或地方驻京办事处的官员,他们都不称“记者”。
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亚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编为英国传教士米怜,他撰写的开篇序言“附文”,落款为“愚弟”。
此后出现了“主笔”称谓。
主笔,即主持笔政的人。
对采访新闻者,以1872年4月30日创刊的上海《申报》为例,称谓多达10种以上,如探员、探事、友人、访友、访事、报事人、访事人、访员、文士、采访等。
“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
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
二、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发展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
资本主义性质的小报,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鸣锣开道,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资产阶级职业记者发展,始于19世纪日报大量增加时期。
今天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日报,相当一部分是19世纪创刊的。
美国号称“三大报”的《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华盛顿邮报》创刊于1877年,《洛杉矶时报》创刊于1881年。
英国的几家全国性“高级”日报,除《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外,《每日电讯》创刊于1855年,《卫报》(原名《曼彻斯特卫报》)创刊于1821年;法国的《费加罗报》创刊于1854年;意大利的《晚邮报》创刊于1844年。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8345ff0242a8956bece4b0.png)
《新闻采访学新论》罗以澄(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一编采访原理论第一章导论新闻采访学: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
新闻采访学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①有自己特定的研究任务和特殊的研究对象;②有自己合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③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1.1 新闻采访学的任务与对象新闻采访学的任务: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这一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并确立实施这一活动应有的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新闻采访实践。
新闻采访活动: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
新闻采访活动现象的特殊矛盾所在,即精神领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的矛盾。
这一矛盾构成了采访者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特殊关系——采访关系。
对这种特殊矛盾和特殊关系的研究和阐释,便构成了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①为采访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即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新闻通讯员。
其内容主要是采访者自身应有的采访素养、采访行为及其技能要求等内在机制;②作为采访活动客体存在的各种客观现象,即采访主体以外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被采访者现象,以及新闻受众现象等。
其主要内容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形态、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则等。
③作为连结采访活动主体与客体的采访关系,即采访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把握的关系。
其内容主要是采访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具体的运作方式、方法等规定。
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是辨证统一的,形成了新闻采访学的“主体——采访关系——客体”这样“三位一体”的特殊研究对象。
1.2新闻采访学的研究沿革中外新闻采访学研究历史进程:①表层研究阶段:早期新闻采访学研究大都属于微观性的直感体验,是零星的采访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汇集;研究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以表面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问题的考察,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缺乏理论的概括。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c7f59f84868762caaed5d3.png)
1、“三角定位法”: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在新闻写作中引用。
这条规则也叫做三角定位法,认证事实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为了确保认识符合事实,首先必须保证各方的认识是独立的,是公正的,是客观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样本。
(得到一个信息时找到2个没有利益关系的信息来证实,是新闻采写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速度慢、成本低、其他媒体已报道。
)2、隐性采访:(又指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
)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3、提问的三种方式:(1陈述引题2直接提问3追问)4、新闻记者的素质有哪些:(1亲和力、2好奇心、3观察力、4毅力、5分析能力、6知识广博、7凡是存疑、8公正)5、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包括时效性、反常性、冲突性、特殊性、接近性、人情味、显著性、影响性。
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新奇、趣味性、人情味、人情味、辅助性的价值。
6、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记者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会遇到各种身份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面临不同的采访对象时,要有平等待人的姿态。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实现平等互动的方法要想在采访活动中和采访对象实现互动,记者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三,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必要性。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的,对于记者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无可奉告。
四,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方法。
既然掌握采访的主导权对于记者来说很重要,所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掌握主导权的必要性很大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报告文学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加工,都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37d7c3cfc789eb162dc824.png)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消息与通讯的异同:(1)共同点:真实(2)区别:<1>时效性,一强一差 <2>功能上:消息传递信息,通讯讲述故事。
读者看消息看的是新鲜,而通讯则是生动 <3>内容上:消息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过多的情节和细节;通讯完整、详尽、具体,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在叙述过程中还要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 <4>表达上:消息字用的越少越好,不多用一字,能删则删,能使用主动语态的绝不用被动语态。
不主张用长段落、长句子,一个段落最好只表达一个单元的思想;通讯不可直截了当,要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语细腻形象,并以叙述客观的表达方式为主,在叙述的基础上适当的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
2、通讯是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详细地、深入地报道国际、国内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新闻文体。
3、通讯的特质:新闻性、文学性、议论性。
4、通讯写作法则:(1)要求形象的描述故事,而不是简单地陈述新闻要素(2)要求记者对新闻加以评判,而不是只做传声筒(3)讲述人物事迹多用叙述,刻画人物性格多用描写,表达人物思想观点多用对话,突出主题多用议论5、通讯分类:小通讯(新闻小故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
6、通讯结构:时间顺序、倒叙式结构、横向结构、日记体结构。
7、通讯该如何选材:(1)围绕主题选材,去掉边角料(2)选择细节材料,减少概述材料8、人物消息与人物通讯的写作区别:(1)人物消息截取人物生活的横断面来写,只写人物的一时一事;而人物通讯则在较为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表现让人物,内容比人物消息丰富(2)人物消息采用概括叙述和简笔勾勒的写法;人物通讯则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3)人物消息的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人物通讯的篇幅可以简短也可以长达万字以上,总的来说比人物消息长得多9、人物消息的特点:(1)篇幅短小、叙事单一、内容主题集中(2)时效性强(3)以人帅事,以事显人<即简括>(4)为人物做剪影、画速写(5)要依托于人物有关的新闻事件来写人10、人物通讯是指具体、形象地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经历和精神面貌的通讯,是我国各类媒体报道常用的体裁之一。
新闻采访写作整理复习资料.docx
![新闻采访写作整理复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acd275cf12d2af90242e683.png)
新闻采访写作上编新闻采访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1•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英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杳访问活动。
2.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n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査研究。
3.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4•新闻采访的目的:获得人们所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鲜事,而且这种事实要有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
5.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6.采访获得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的内容:全面情况、主要事实、有关背景、典型事例与细节7.采访的作用:发现与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采访的指导思想:唯物论的反映论(\正确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要冇实事求是的勇气\ 耍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唯物辩证法(\正确选择事实\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注意事物Z间的联系)、要冇也史发展观点(\要川发展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在发展中捕获特点与新意\了解事物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突出人民群众的作川(\人民群众与领导个人活动之间的关系\先进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9.采访的原则:基木原则是坚持党性原则一实事求是(\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选择也度与乱扭角度)依靠领导(\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执行政策、内外有别(\看形势、识大局\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对党与人民是否有利)1().采访工作路线:概括来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11.怎样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第一线去。
璽要的是“心入”(\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心实意同群众打成一片\对客观事物做由表及内的分析)、建立采访基点(\釆访基点是记者分布的信息网络,经常沟通记者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成为记者耳目和助手,可以源源不断获取新闻信息\有一定代表性,基点发生的事情能够及时发现与选择进行采访报道\有利于经常了解点内的情况,有针对性与目的性,以便取得良好报道效果)、持之以恒第二章新闻记者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2e76f8b8f67c1cfad6b8d3.png)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信源:信息的来源,英文source。
指被采访对象,或提供事实、观点的人或组织。
新闻价值:从受众角度看,新闻价值就是媒体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和信任的状况与受众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和价格水平的比。
新闻敏感: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硬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
它客观技术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硬新闻也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简讯”,以事实陈述为主。
软新闻:有时也成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
记者力图选取某一新颖的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教育性或娱乐性的信息。
新闻钩:让软新闻报道的人物和内容与当前事件、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的切入点。
P.93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最前面,后面是细节的扩充,重要性依次降低。
可分为导语、说明、扩充、结尾四部分。
正金字塔结构:类似于短片小说结构,用细节或片段开头,文章最后是故事的高潮。
正金字塔结构尤其适合引导读者的情感,让读者阅读到最后得到感情的升华。
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组合:把新闻中关键的事实按照重要性放在开头,后面补充说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
它既有倒金字塔结构吸引人的开头,又能加强后面按事件顺序叙述的故事的戏剧化。
《华尔街日报》体: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可以让读者深刻意识到某个趋势、某个新闻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加强故事中人性化的一面,更能让读者感兴趣。
新闻评论员:即新闻解说人,他们的话赋予新闻事件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深层次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新闻评论员可以包括各领域专家、研究者、媒体工作者、政府官员、权威机构负责人等。
二、简答题1、什么是新闻?新闻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新闻是以最快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的有选择的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ceaf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1.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了新闻报道的核心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并将采访到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的新闻报道。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闻采访技巧1. 提前准备: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应该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职业、成就、观点等。
这样可以帮助记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使采访更加顺利。
2. 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者进行更详细的回答,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
例如,可以问:“您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样可以促使被采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3. 聆听和观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保持专注,聆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并观察其表情和肢体语言。
这些细节可以提供有关被采访者真实感受和态度的线索。
4. 引用准确:在报道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时,记者应该准确地记录下对方的原话,并在报道中用引号标注。
这样可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 尊重和保护隐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或私人事务。
如果被采访者要求保密某些信息,记者应该尊重其意愿。
二、新闻写作技巧1. 写作结构:一篇新闻报道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内容,导语则用于引入主要信息。
主体部分应该按照重要性和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并使用段落来分隔不同的主题。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新闻报道的要点,或者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2. 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应该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记者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而是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介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3. 信息准确性: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该确保所报道的信息准确无误。
他们应该核实采访对象的观点和数据,并在报道中注明来源。
此外,记者还应该避免夸大事实或虚构信息,以免误导读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2e30d089eb172ded63b719.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1.新闻价值: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叫新闻价值。
2.软新闻:软新闻,有时也称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
力图选取某一新颖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问题。
3.新闻角度: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发现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切入点。
4.新闻导语:从形式上说,硬新闻的导语就是第一段文字5.新闻跳笔:新闻写作的一种笔法,是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和句子之间,在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考点整理一.采访时的提问技巧1.用回忆型、封闭型问题限制回答范围(关键:让回答者的回答揭示出事物的自相矛盾)2.提选择题型问题(无论怎么选择,都会落入问题的圈套)3.借助第三方提问(减弱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张力)4.设立虚拟情境假设一个虚拟情境,然后询问会发生什么或将如何应对,即“如果…会怎么样?”5.激将法提问正面激将,记者希望采访对象能够表达观点、意见。
负面激将,激怒采访对象,让对方说出不该说的话来。
6.变换方式问同一个问题7.抓关键字提问利用采访对象回答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念继续提问。
8.问数字问题一个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问题的假设、问题本身、对问题的回应或回答。
问题的类型。
一种问题类型的分类是按照信息分类。
回忆型问题和思考型问题。
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
例题:根据下面的情景,写一份报道计划:你的一个新闻眼线向你报料:你所在城市的一个化工厂往一条河里排放超标的重金属,这条河是附近方圆5公里内居民的饮水源。
计划要包括:(1)根据情报,你首先要回答自己的问题有哪些?(2)假设此事为真,你需要采访什么人?为什么?(3)用一两句话概况你采访的中心提要。
(4)为每类采访对象设计5个问题(注意提问的类型与顺序)。
第一、化工厂产生铅的工艺是什么?第二、有没有相关的废水处理设施?第三、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多少?第四、化工厂实际排污铅的浓度是多少?第五、有没有环保部门的批复,验收文件?第一,地方环保部门,无论此部门胳膊肘子有多偏向生产企业,总还是相对超然于周围居民和企业方的第三方,先接触他们可以尽量减少利益相关方观点对你的独立思辨的影响,再者若是他们搪塞和推诿,起码其说辞是带有官方色彩的,不至于完全有违事实。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564f7c044a7302768e9939c4.png)
期中复习:新闻学采访教程第一章总论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新闻采访的地位: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具有基础、决定性的作用。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②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③新闻与写作是辩证统一的(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反作用采访)4.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调查研究的区别):①目的性的区别:新闻采访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②新闻采访具有时间的限制(争分夺秒)以及稿件成品的快速③新闻事件的突发性,无法事前准备④受众兴趣广泛,新闻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 ⑤新闻工作者对知识的全面性要求⑥采访工作的艰辛5.采访的方式:①最普遍:个别采访(1vs1)特点:具体、深入,记者有主动权对象:新闻人物或知情人②开座谈会特点:短时间内获得较多新闻材料,并能当场得到验证(修正)对象:大中型报道题材③现场观察特点:亲身体验达到准确而生动④参加会议特点:符合中国国情能获得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工作任务获得大量新闻线索⑤蹲点(深入一点,扎实解剖)特点: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象:报道量大、涉及面广且时间相对充裕的报道素材⑥查阅资料⑦改写:加工新闻线索以及现成稿件⑧问卷:从全体调查中抽取一部分实证⑨电话采访由于不能前往现场,为完善新闻的真实性→注意事项:要准备充分、提问精炼、及时记录10网络采访特点:信息广泛、采集形式多、满足采写的即时性、信息容量无限性、信息采集的交互性→主要形式:直接转载、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搜集资料6.采访性质的分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面对突发情况)、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易地采访总论思考题:(1)什么叫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怎样全面、正确的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是事实和新闻之间的媒介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写作反作用采访。
(3)采访从形式和性质本别是怎样区分的?从形式上分有10种形式:个别采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从性质上分为6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易地采访(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5)什么叫隐形采访?采访过程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的目的特殊采访。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08e9b4804d2b160a4ec009.png)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把新闻采访当作一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开始的年代是()A .1918年 B.1921年 C.1945年 D.1978年2. 中国近代最早出现“记者”称谓的报刊是()A.《中国日报》B.《民报》C.《新民丛报》D.《清议报》3. 无产阶级第一批杰出的记者代表是()A .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周恩来4. 记者首要的职责是()A .发行报纸 B.采写新闻报道 C.反映情况 D.做群众工作5. 新闻记者采访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观察是()A .同步观察 B.事前观察 C.现场观察 D.闯入性观察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讲出这句至理名言的是()A .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7. 下列采访活动中不运用眼睛观察法的是()A .采访重大庆典 B.在线网络采访 C.采访运动会开幕式 D.采访交通事故8. 在采访艺术中,“吃透两头”的“上头”指的是()A .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 B.国内大局 C.当前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D.国际形势9. 穆青曾指派记者到辉县与当地农民同吃同劳动三个月,这种采访叫( )A .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10. 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A .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11.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A .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写分离 D.二者同等重要12.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曾经冒首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A .邹韬奋 B.戈公振 C.孟秋江 D.范长江13. 采访中提倡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是因为它可以( )A .谈话有针对性 B.抓住主要矛盾 C.提高写作效率 D.了解的情况全面深入细致14. 为全面了解警察,记者以警察身份工作了一天,这种采访方式是( )A .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体验式采访 D.巡回采访15. 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A .采访反面问题 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C.写批评性报道 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16. 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记者使用得最普遍的是( )A .直面采访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17. 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是( )A .依靠各级党委政府 B.依靠得力的干部 C.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D.依靠知情人18. 提倡记者写独家新闻,这是希望记者具有( )A .未来意识 B.监督意识 C.竞争意识 D.信息意识19. 下面哪一点不能直接体现记者的受众意识( )A .报道看读者对象 B.满足读者正当需求 C.重视读者参与 D.搞批评性报道三、简答(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1.新闻采访学为什么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要点提示(1)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进行采访的学问;(2)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便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a7fee26137ee06eff918c9.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嚎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作交易 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多方面地挖拥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瓷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 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D.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 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林白水 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e2c7ae2bd960590c6777c.png)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复习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____________进行的活动。
2、所谓独家新闻是指____________予以报道的新闻事实。
3、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敏感又有____________之称。
4、对记者来说,____________是比新闻敏感理更为重要的东西。
5、影响和制约读者对新闻阅读率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6、某一个新闻事实能否报道,除了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还要看它____________。
7、"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
"这是著名记者____________在采访中奉行的座佑铭。
8、记者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
9、摆正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首先是指记者要尊重采访对象,其次是指____________。
10、提问的实质是运用谈话方式研究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1、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通俗地说,是指记者____________。
12、注意选择观察点,具体包括:一要能掌握一定的能见度;二要____________。
13、西方新闻界主张采取"三角定位法"验证材料,这个方法是指____________来核实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
14、第二代新闻导语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5、时间顺序式的消息结构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在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中,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通常是()A、重要性B、时新性C、趣味性D、接近性2、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记者使用得最普遍的是()A、个别访问B、开座谈会C、参加新闻发布会D、现场观察3、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B、各种会议与简报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4、提问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A、正面提B、反面激C、过意错D、侧面探5、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A、黄远生B、爱德加?斯诺C、范长江D、穆青6、第一代新闻导语出现的年代大致是在()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本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7、时间顺序式的消息结构形式,又称()A、倒金字塔式B、编年体式C、悬念式D、并列式8、在各种新闻导语中,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形式是()A、叙述型B、描写型C、议论型D、提问型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新闻采访复习(课件部分)
![新闻采访复习(课件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d5c30a5b0717fd5360cdca2.png)
23,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 • 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下面几种:盯住因特 网:网络传播时代,记者最简便的方式就 是关注网络信息;读报、听广播;广交朋 友:多跑、多问、多交朋友,慢慢的就成 为消息灵通人士;重视热线电话;制作特 殊日历: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 季节变化等,对记者来说,都是重要的新 闻源。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还有许多:开 会可从会议文件中寻找重要内容;到基层 走访,边走边看中寻找新闻线索。
8,公众关心的素材有哪些? 公众关心的素材和有价值的素材是统一的。国家 发展,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发生在人民身边的 事件,都是公众关心的新闻,记者选择采访素材 时,要关注这些方面。像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 决定、重要文件、重要会议中一些可以公开报道 的内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涉及国内 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重要人事任免;重大灾情; 疫情;战争;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包括突然发生 的重大政治性事件、恶性事故、涉外和涉台、港、 澳事件等);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纪念日;英雄 模范人物;普通人中的典型事迹;违法大案要案 (贪污受贿、杀人、抢劫、贩毒、卖淫、拐卖人 口)等。这些新闻素材皆是公众关心的新闻。
14,如何认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 不同的采访方式有相应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 于不同的方式。方式与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 运用视觉采访方式的时候,更多地依靠记者的观 察力,观察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在观察的 同时,还要提问,观察与提问相结合,这就是方 法。 • 运用体验式采访方式时,仅靠记者的观察能力是 不够的,体验式采访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生活一 段时间,在与采访对象共同生活中积累素材,必 要时,记者还要亲自做一做采访对象的工作,从 中体会艰辛,发现规律,研究问题。这是一种比 较深人的采访方法。
3,记者的类型: ,记者的类型: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重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bfc8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4.png)
一名词解释:1、记者思维记者作为一个特别职业所要具有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等等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者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所需要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应当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些新闻要素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它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6新闻报道思想或新闻主题报道思想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它是新闻传媒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策略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
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7新闻线索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策划所谓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穿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9新闻政策所谓的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报导的政策界限的规定。
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新闻政策中外都有,只不过形式、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10新闻观察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11新闻现场12新闻本质新闻是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报道13记者职责A 基本职责:•采集新闻信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7326d1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f.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工作者的两个重要任务,也是新闻报道中采集信息的重要手段,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关乎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的积累。
一、新闻采访的准备:1、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新闻采访者要对采访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其基本的履历,行业状况、现状及其发展动态,获取采访者与其有关的信息,以便在采访中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2、采访策略: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如与重要人物采访,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来评估,提出相应的采访计划并调整采访策略。
3、采访前的准备:在开始采访之前,采访者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清楚采访内容、问题和视频录音等工具,以保证采访质量和备份有效信息。
二、新闻写作:1、确定新闻要点:新闻要点是所写报道的中心,新闻工作者应分析新闻对象的特点,把握新闻要点,在众多信息中筛择有价值的新闻要点,把信息素材组织成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
2、审阅及撰写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经过审阅、润色和校样处理,把新闻写的更加准确、简洁、流畅,使新闻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完美。
3、新闻报道图片:新闻报道中图片的运用能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新闻工作者要学会有效运用图片,使文章更加生动、完整、有力。
三、复习资料的收集:1、收集新闻参考资料:新闻工作者要学会收集有价值的新闻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最新的新闻,帮助我们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2、利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新闻工作者应学会利用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如媒体,社交媒体,新闻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3、参考资料的积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学会积累各种参考资料,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是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
综上,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关乎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的积累,充分准备采访内容,收集有价值的新闻参考资料,以及及时更新新闻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新闻知识,提升新闻写作能力,并通过丰富的内容、原创思路以及精湛的文笔来展示新闻工作者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提升自己的新闻工作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4be1cc3186bceb19e8bbac.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新闻试试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2、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
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五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3、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
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二、简答题1、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D·拉斯韦尔曾经总结公共传媒工具的三项主要功能,这三项功能分别是什么?①对社会环境加以监视②帮助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环境③至少应当对于社会文化财富的代代相传担负一部分责任2、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要求有哪些?①客观性,强调全面、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新闻②独立性,强调不受任何形式的强权压迫和经济诱惑③真实性,强调实事求是的进行新闻采访与报道3、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修养?①思想修养②知识修养③业务技能修养(包括语言修养、文字表达能力、摄影摄像录音编辑等技能、其他实用技能例如驾驶技能)④职业道德修养4、新闻记者的职责是什么?①采写报道新闻事实②反映社会问题和百姓心声③建立舆论监督、促进社会进步④传播文化财富和先进文明的观念5、新闻敏感的能力要求有哪些?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6、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①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要不断增强知识修养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原则?新闻批评是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揭露问题、针砭时弊方面,有着特殊的战斗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
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目击式新闻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
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
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
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
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
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
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1.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
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
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