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全)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
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个别访问,二是开座谈会,三是现场观察,四是参加会议五是蹲点六是查阅资料七是改写八是问卷九是电话采访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什么是新闻体裁?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
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
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
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方法课件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 方法
召开座谈会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 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并 且要事先把座谈的主要内容透露给与会者, 让他们有所准备地参加会议。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课件共30页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 方法
关于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课件共30页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 方式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记者常用的采访方法。 2、 熟知各种采访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课件共30页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 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 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其表现 出来的形式。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 法
现场观察的好处在于:可以抓住具体 的细节、生动的场景、现场的气氛、人物 的表情,可以听到精彩的、富有个性的语 言和声音,从而使新闻报道做到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课件共30页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 法
可以发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使新闻报道 真实可信,现场核实还可辨别真伪,防止被 人愚弄导致新闻失真;现场观察可以培养记 者扎实、严谨、深入的作风,克服新闻“假、 大、空”的弊病,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受众喜闻乐见。
记者采访常用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访问、 现场观察、座谈会采访、蹲点采访、交叉 采访、集体采访、易地采访、巡回采访、 隐性采访等十几种。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课件共30页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 法
一、个别采访 个别采访就是记者选准 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 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 闻素材的采访。这种采 访以口头问答为主,是 记者获取新闻的主要手 段之一。
《新闻采访学新论》完全版课件
这五种接近性常常是 交织在一起的。
《新闻采访学》讲义
3. 接近性(续)
接近性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新闻价值中,而是相 比较而存在的。有些事实虽然只是某一地区、 某一行业的事,但当它的重要性超过它的接近 性因素是,它便超越了本地区、本行业的界限, 而具有了很高的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学》讲义
4、趣味性
含义: 指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具体而言,即新闻事实与受众在信仰、经历、 心理、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的重合 或近似的程度。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这些 重合或近似的程度成正比的。
《新闻采访学》讲义
3. 接近性(续)
分类 地理(或距离)上的 接近性; 职业的接近性; 性别的接近性; 年龄的接近性; 心理的接近性。
《新闻采访学》讲义
2、新闻采访的工作路线及其规定
(1)采访要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同各级党委 的关系
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主动与党委保持密切联系。 尊重和依靠基层党委。 与党委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坚持“三贴近”
《新闻采访学》讲义
采访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
《新闻采访学》讲义
2 .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新闻价值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①判断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或者判断一个新 闻价值的大小,各种因素常常错综复杂地交织在 一起。 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有着明显不 同,但前者新闻价值体系中一些反映了新闻的特 殊个性和普遍规律的因素可为我所用。
《新闻采访学》讲义
《新闻采访学》讲义
二、新闻采访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方法论的根本原 则 ①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考察。
《新闻采访》-完整版PPT课件
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连续问问题被口头交流记不住
(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
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 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 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 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 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
新闻采访
什么是新闻采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 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 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 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什么是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的写作 。
2、采访是“交谈”,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 “提问” 。
被采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强烈的 表达欲望。
杨澜访谈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每每以真情对话, 而引得名人动情。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就在 杨澜的访谈中,动情地说到:“当我丈夫要求与 我离婚时,我伤心极了……想想看,我大学毕业 三天就结婚了,从来不知该如何独立生活。但我 挺过来了,甚至做了从没想过可能做的事。” (杨澜简述自己的经历),像朋友一样,拉近和 被采访者的距离。
当场做笔记: (1)、记要点。 (2)、记疑问点。 (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
语言。 (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 (5)、记想到的。
采访后要及时整理:
(1)、整理要及时:——采访一结束,就要 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 整理记录。
(2)、整理的内容:——整理笔记、整理录 音、核实材料。
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 新鲜的 有价值的
新闻采访学试题含答案
2010年10月高自考新闻采访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最早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蔺安稳是【】A. 人民日报记者B. 新华社记者C. 解放日报记者D. 中央电视台记者2. 强调采访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的文件是1950年发表的【】A.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B.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C.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D. 《纪念九一记者节》3. 首先在新闻学教材中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务之一的是【】A. 邵飘萍B. 徐宝璜C. 邹韬奋D. 郑观应4. 作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一词面世是在【】A. 20世纪40年代B. 20世纪5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5. “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扎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出自【】A. 《中国的西北角》B. 《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C. 《记者工作随想》D. 《永恒的春日》6. 提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每日都能干预运动”命题的是【】A. 马克思、恩格斯B. 列宁C. 毛泽东D. 刘少奇7. 在《学会写视角新闻》一文中对视角新闻进行了概念诠释的是【】A. 范长江B. 范敬宜C. 邹韬奋D. 俞权城8. 谈到自己做记者时始终有一个连队作为自己的“点”的著名记者是【】A. 范长江B. 范敬宜C. 刘白羽D. 穆青9. 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方式是【】A. 异地采访B. 易地采访C. 机动采访D. 满天飞采访10. 关于如何对待新事物的幼芽,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
”说话者是【】A. 列宁B. 毛泽东C. 恩格斯D. 马克思1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学者是【】A. 戈公振B. 徐宝璜C. 方汉奇D. 蓝鸿文12. 逆向思维是一种【】A. 求同思维B. 求异思维C. 超前思维D. 纵向思维13. 我们所选择的访问对象无非两类,一类是唱“主角”的,一类是唱【】A. “旦角”B. “配角”C. “小生”D. “丑角”14. 观察要抓要害是指【】A. 抓特点B. 要准确C. 要独特D. 抓主要矛盾15. 瞿秋白曾经写的旅途通讯有【】A. 《饿乡纪程》B. 《中国的西北角》C. 《少年中国说》D. 《莫斯科游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闻采访学
一、名词解释:新闻采访: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
采访对象: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消息源:人的消息来源、物的消息来源、物证材料。
“采访对象”只指人的消息来源,不包括物证材料。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线索:可能成为新闻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是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硬新闻:指关系国际民生,以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闻。
特点:时效性、严肃性、重要性。
软新闻:指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开放式提问:指的是记者提的问题较宏观、宽泛,呈开放状,对方可以围绕一个大致方向任意回答的一种提问形式。
【优点】①问题问的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②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材料,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③记者提问比较容易。
如果遇到不太了解的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缺点】①问题提得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或者感到问题太大,不知道从哪里回答才好;②问题的焦点不集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联系比较松散,对方不容易说出心理的话,采访也不容易深入;封闭式提问:指的是记者提的问题让对方无法回避,必须按照记者的要求回答“是这样”或“不是这样”的提问形式。
【优点】①问题明确,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问答,容易获得有价值的材料;②问题的焦点集中,也容易谈得深入;【缺点】①提问有点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掌握的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②如果记者对问题选择不当,或者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对全面情况的了解;观察:观察使记者采访时的一个重要手段,记者细致的打量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现场,以便获得全新的、在交谈话语中可能无法获得的信息。
新闻采访学寻找新闻线索课件
总结寻找新闻线索的经验与教训
• 建立广泛社交网络:与不同领域和人群建立联系 ,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便及时获取新闻线 索。
总结寻找新闻线索的经验与教训
01 02 03 04
教训总结
不可轻信单一信源:在采访中,不能仅依赖单一信源,需要多方核实 信息的准确性。
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于获取的信息,要注意其来源的可靠性, 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处。
04
新闻采访技巧
提问技巧
明确提问目的
在采访前要明确提问的目的,确保问题针对性强 ,有助于获取所需信息。
避免引导性问题
提问时要避免引导性过强的问题,以免让被采访 者产生预设答案的印象。
考虑被采访者感受
提问时要尊重被采访者的感受,避免过于敏感或 侵入性的问题。
倾听技巧
专注倾听
在采访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不要打断或插 话。
起源
新闻线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美国,当时报社开始重视新闻 线索的收集和利用。
发展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线索 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不断更新,如网 络、社交媒体等。
02
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
常规方法
建立信息网络
与各行业和领域保持联系 ,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 以便从多个渠道获取新闻 线索。
、官方发布的信息以及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快速获取并发
布了关于事件的详细报道。
案例二: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
新闻线索定义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故事,深入挖掘背后的新闻线索通常需要更 多的调查和研究。
获取方式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人士、查阅相关资料、参与新闻发布会以及 运用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更多信息。
《新闻采访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新闻采访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1.11.【单选题】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运用各种新闻采访方法对新闻人物和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信息的()。
答案:大众传播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跨国传播1.21.【单选题】在报社中,一般来说,一篇新闻稿件开始于哪个工作环节?答案:采访A、编辑C、采访D、印刷2.【单选题】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动一般开始于()。
答案:发现新闻线索A、实地采访B、写作成稿C、发现新闻线索D、采访策划1.31.【判断题】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要求并不强。
答案:×2.【判断题】保证新闻真实性首要环节在于新闻写作。
3.【判断题】在整个新闻流程中是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的写作。
答案:√4.【判断题】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是采访对象。
答案:×5.【简答题】新闻采访活动具备哪些特点?答案:(1)新闻采访搜集和获取的是新闻信息(2)采访活动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3)新闻采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4)新闻采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2.11.【单选题】在新闻记者的知识架构中,居于最核心地位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
答案:和采访任务相关的知识A、外语知识B、和采访任务相关的知识C、法律法规知识D、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百科常识2.【填空题】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作一个()。
答案:杂家3.【判断题】新闻工作者在了解到传染病疫情的新闻线索后应该立刻采访报道。
答案:×4.【判断题】新闻工作者的采前准备主要是了解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
答案:×2.21.【单选题】()是新闻记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一种能力。
答案:洞察力A、观察力B、洞察力C、判断力D、决策力2.【填空题】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
答案:新闻敏感3.【判断题】政治敏感就是新闻敏感。
答案:×2.31.【单选题】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是()。
答案:DA、阅历B、知识C、政治敏感D、新闻敏感2.【判断题】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赠送的纪念品。
新闻采访学(4)寻找新闻线索
因特网: 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 网络传播时代,记者最简便的方式就是 关注网络信息,特别是对年轻记者来说 ,认识人不多,对报道领域不熟悉,苦 于不知道到哪里寻找新闻线索;但只要 每天上网,还是能寻找到新闻线索的。 比如,进人各种论坛,聊天室,关注网 民对什么事情关注、发表什么议论,这 都是新闻线索。
–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 、显著性、人情味等。
第三种办法
• 发现旧闻中的新意,也是寻找新闻 线索的一种思路。
– 许多时候,记者寻找的采访对象是读者已熟 知的人或熟悉的集体,再次采访这些人和这 些集体,是为了报道他们取得的新成绩、新 变化,通过变化进行今昔对比,在对比中突 出“新闻”,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的进步 。
– 《北京青年报》原来只是一张发行量很小的中学生报,它之 所以迅速发展为发行量较大的现代都市报,除了办报方针的 改变,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怎么 勤奋?那就是不断“结网”。许多记者不仅自己在北京采访 ,勤跑,勤问,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消息员,这 些消息员向记者随时提供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再加上记 者腿勤,就能采写出独家新闻。
• 天安门广场附近用100万元装修公厕。 • 2003年8月的一天,《生活时报》记者曹 茜和实习记者韩东梅从新浪网上发现。
马后炮
• 从报纸广播中寻找新闻线索,不是马后 炮吗?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 新闻线索吗?有!许多记者就是从已经 刊登的小消息中发现有价值的重大新闻 。一些电视媒体也是从报纸中看到一条 报道,然后作为自己的新闻线索展开新 的采访,挖掘出新的内容、新的视点、 新的人物。这种从同行报道中找线索的 方法用得很普遍。
• 新闻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全看记者 是不是用心。
新闻采访学第二章
专业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 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编采合一的记者, 又称为在编辑部大本营的记者。这类记者有许多优势。他离版面近,更 了解版面需要什么,更了解总编辑、部主任的思路,有问题解决起来也 更容易、更方便。稿子通不过,马上还可以修改,“近水楼台先得月”, 所以稿子见报率高。但是,也有另一面,容易上稿,也容易保护缺点, 不该长的长了,本应写成消息的写成通讯了,因为版面离他近,甚至版 面就掌握在他手里。这不利于记者提高,是一个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化、行业化报纸的发展,专业记者不但 人数增多,而且更趋多样化。过去,没有专门报道人口的记者,没有专门 报道环境保护的记者,没有专门报道金融证券、股市行情的记者,没有专 门报道房地产的记者,没有专门报道汽车的记者,没有专门报道计算机的 记者,等等,现在都有了。可以这么说,国务院有多少部、委、署、局, 就有多少行业、专业方面的报纸和记者。
特约记者的编制则不属于编辑部, 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
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例】
我国不少著名记者,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都有过当特派记者 的经历。1916年,邵飘萍受上海《申报》派遣驻京,身份就是特派 记者,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
范长江1935年至1936年间写了大量的西北通讯,后结集为《中 国的西北角》一书,轰动全国。进入《大公报》当记者后,从1936 年11月至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这段时间,他赴内蒙古,采访绥东 战争;到陕西,采访西安事变,并访问延安;往四川,采访川北大 旱,都是特派员身份。抗战爆发后,他作为《大公报》的战地特派 记者,迅赴华北前线和淞沪前线采访;1938年上半年,他又采访了 淮北战役、台儿庄战役和徐州大会战。他写了许多战地通讯。范长 江的通讯,夹叙夹议,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气势 磅礴,风格独特,在中国新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闻采访学(13)体验式采访
4.体验与观察相结合
•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编写的《新闻写作 教程》里,谈到参与性采访的观察。这种观察 是记者以伪装的面目出现,以参加者的身份工 作的观察。有些事实和人们的感情流露,往往 只有通过实地观察才能抓得住。所以,记者在 实际体验中观察会更真实、更准确。 • 美国麦尔文· 曼切尔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 一书明确用了“体验式的观察”一说。在体验 式的观察中,记者放弃了他们的客观的、超然 的观察者的角色,参加到他所扮演的角色中去 。这才是体验式采访的真谛。
3.追求报道深度
• 体验式采访对于那些作家型记者,是一种首选 的采访方式。它也是自由撰稿人的最好选择。 体验式采访容易注意到生活中的故事、人物和 职业的细节,这是走马观花似的采访所不能做 到的。体验式采访有更充分的时间看和听,因 为不用赶时间发稿,采访更容易全身心投人。
– 1936年,为了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我国作家夏 衍同志到上海纺织厂,跟那些包身工一起半夜3点 起床,从上海秦兴路走十几里到杨树浦,亲眼观察 纺织女工上班情景,一连跑了三个月,写出了著名 的报告文学《包身工》。
2.感同身受
• 记者在体验采访中,仅仅做个参与者还 不够;参与是为了更好地感受,感受采 访对象的职业特点,感受他们的职业情 感和个人情感。 • 感受是强调记者与采访对象心灵的沟通 。在面对面采访中,记者是通过语言与 采访对象进行沟通,在体验式采访中, 记者则是通过身体力行去与对方沟通。
• 体验式采访借鉴了艺术表演中斯坦尼斯拉夫斯的体验 派理论。
• 体验式采访的报道改变用旁观者、纯客观视角 的传统笔法,突破了新闻报道贯用的第三人称 。
– 《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4日体验式报道《大墙内 外》
4.丰富生活积累
• 有些业内人士提倡将记者的体验与新闻采访相分离, 认为,应该把“体验”与“采访”分开,不要为新闻 报道去体验,特别是那些体验时间过短的采访报道。 他们认为,体验只是记者的一种生活,一种记者自身 的积累,不应将这种积累与记者职业、记者采访相混 淆,这样才能保持记者职业的客观公正性。 •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凡事旁观者清,身在其中反而不 识庐山真面目。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体验的目的 更主要的不是为报道,而是培养造就一支合格的记者 队伍,记者体验式采访并非简单地为写报道。
新闻采访学知识点总结
新闻采访学知识点总结新闻采访学采访: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像、录音、录像等活动。
记者的类型1、专业记者定义: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工业领域的记者,称工业记者,等等。
专业记者一般有两种形式:专门的记者和编采合一的记者。
特点:一言以蔽之,曰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要求:需要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还需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深入采访、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机动记者定义:不局限某一领域某一地方,类似特派记者,有时甚至就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外出,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主要负责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以及突发事件的报道。
特点: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去哪里,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要求: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该较高,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3、特派记者定义: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要求: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应比一般记者要高,否则难以胜任编辑给他的任务。
4、特约记者定义:特约记者的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报社、通讯社)、台(电台、电视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目的:第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第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第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
要求:他们应当是热情的社会事业家,应当是党与国家的方针和任务在各地实施的观察者、监督者和报告者,应当是各地人民群众舆论的代表者,应当是各地向全国报告工作的一个代言人。
(特约记者的工作一度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新办的报刊在发展特约记者时,没有严格掌握标准,多而滥;个别新闻单位甚至出卖特约记者证牟取暴利,给不法之徒利用特约记者身份招摇撞骗一可乘之机。
)记者的职责1、采写新闻报道: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在内的各种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范文
新闻采访范文(以下为参考范文)。
题目,新闻采访范文。
近日,笔者采访了一位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教育专家,他就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以下是采访内容的详细记录:笔者,您好,请问您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有何看法?专家,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有很多,比如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问题。
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教育质量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笔者,那么您认为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专家,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其次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笔者,您提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那么您认为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专家,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主要是因为地区之间的差距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笔者,最后一个问题,您对未来教育发展有何展望?专家,我对未来教育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我相信未来的教育一定会更加美好。
通过这次采访,我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质量、资源分配、未来发展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学:(重点)(一)记者的类型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是为了是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业人负责,从而能及时的、多方面的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2、机动记者:指那些没有固定采访范围的,随时可以准备接受编辑部的调遣,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
3、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这些记者往往有新闻机构直接调遣,派往外地采访重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4、特约记者:是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编任务的编外人员,他们一般完成一些较为重要或者有特色的采写任务。
5、地方记者:又称常驻记者,地方记者是指由中央或省市级一级新闻单位驻某地,从事驻地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
6、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负责对所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方面的新闻进行采访报道,以促进国际间信息交流和沟通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
(二)采编分离: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口拿料写稿;编辑这块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
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
1、优点:记者和编辑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相互激发相互制约可以细化工作性质,通过出版流程,可以有效杜绝新闻失实,有利于避免了人情稿、关系搞的泛滥。
2、缺点:采编分离两大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沟通和理解,编辑会出现任意删除稿件的现象,记者写稿不考虑编辑的工作,长篇大论,增加编辑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采编合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编委会下设若干个相应的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与部室之间基本都是无关联的相对独立。
新闻采访学(13)体验式采访41页PPT
新闻采访学(13)体验式采访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学一.名词解释:1.特派记者定义: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要求: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应比一般记者要高,否则难以胜任编辑给他的任务。
2. 机动记者定义:不局限某一领域某一地方,类似特派记者,有时甚至就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外出,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主要负责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以及突发事件的报道。
特点: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去哪里,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要求: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该较高,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记者的类型: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
3. 新闻线索:可能成为新闻或者具有一点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传递出来的信息。
寻找新闻线索的途径:从文字表述中找线索;行为活动中找线索;会议公报中找线索;新闻中找线索;旧闻中找新闻;爆料中找线索;生活中找线索;意外中找线索。
4. 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
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发现力和直觉判断力。
具体体现:1)判断该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看是否具有新闻价值2)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哪些与记者已经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
3)判断目前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3分)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有职业神圣感;有职业经验积累;有职业理论基础——新闻理论,采访观念;有敏锐职业眼光。
5.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6. 新闻策划:对新闻题材(及新闻平台运营)做前期策略性的设计和规划。
它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闻学领域包括四大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管理。
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像的科学○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3、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于1923年出版,标志着新闻采访这门学科已开始形成,邵著特别重视以下问题:○1记者地位○2记者资格○3记者访问○4新闻价值○5社会新闻4、1938年出版的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5、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把学到的关于新闻采访的系统知识用以指导我们的新闻采访实践,搞好新闻报道,做好记者工作。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
6、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方法:○1要重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2要重视新闻采访实践○3要重视总结自己的采访工作经验○4要重视研究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关注新闻采访工作的新发展○5要重视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7、我国新闻采访学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答:一、五四时期○1学术研究空气空前活跃,1918年在校长蔡元培的倡导支持下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研究会○2徐宝璜《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当时在新闻实务方面的研究,新闻采访的研究已走在前面,他们许多观点渊源于西方但他们力求结合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来阐述新闻学的一些问题,并注意注入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二、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出版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抗日战争时期论述新闻工作的文字有一个鲜明特点,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
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论述,陆定一同志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党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问题的社论,不仅是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而且对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研究新闻现象,研究新闻媒体,研究新闻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是新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8、展望21世纪我国新闻采访学将怎样发展?答: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肯定要继续向前发展,而发展的大趋势将是广、专、深、高,即研究的领域将更加宽广;研究的问题将更加专门化,更具深度,著作水平也将更高,但这种局面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尤其需要我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威力,不断开拓创新记者篇1、记者的主要职责是采集、处理、传播新闻信息,是为当前社会的需要服务。
2、为什么要联系报纸的产生和历史条件来考察记者的起源?答: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欲弄清记者的起源,要同报纸的产生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3、最早记载邸报的是唐代孙可之《读开元杂报》,“进奏院状”便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了4、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亚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5、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
《申报》1905年首次用“记者”6、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那么漫长时间,最后才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用今天的话来说,这种变化,也是一种国际接轨吧,不仅如此,这种变化,还说明在那个年代办报是一个新事物,我们的前人是怎样在摸索中前进,同时,透过这种变化我们又看到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进步7、《德法年鉴》是一个标志,恩格斯称其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而且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他的世界观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8、我们向马克思和恩格恩学些什么?○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已任。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斗○3他们热受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7他们掌握多种外国语言9、这支新闻大军有哪些基本特点?○1一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2一支受到革命的进步的影响的队伍○3一支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10、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队伍大发展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正确评价西方资产阶级记者的作用?答:取决于○1专业分工○2日报的发展○3通讯社的建立○4电子媒介的崛起○5女性的比例日益增多。
西方职业记者在传播新闻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
11、正确认识西方关于记者是“无冕之王”的意义?答: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老板认为你工作得好,服务得好,可以给你增薪提职;老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可以炒你“鱿鱼”。
记者报道也有种种限制。
正确认识这些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记者职业的性质12、记者职业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有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等类型13、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设置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14、专业记者的特点:专。
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专业记者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5、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
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
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16、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7、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18、聘特约记者的目的: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
19、建国后,从人民日报社聘请的特约记者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二是省市报纸的负责人;三是作家20、地方记者两条线索:一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二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21、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
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22、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1记者编制属报社。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
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
○2记者编制归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
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
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23、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三个阶段:清末,在国外延聘记者访事、访员;民国初期,从国内派驻外记者;新中国时期,驻外记者大发展24、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
25、当好驻外记者的要求:当好驻外记者不是一件容易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政治和业务素质,驻外记者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又生活在一个并不风平浪静的国际环境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此比起国内记者来,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26、专业记者怎样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怎么培养专业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答:专业记者的特点,就是专。
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因此调动频繁,不利于培养专业记者。
作为专业记者本人,则须注意既要熟悉专门业务,又不要陷在专门业务里,而忘记研究全国的政治动向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27、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记者站工作有哪些新发展?答: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两种新形式一是一些外埠新闻单位,打破惯例,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北京设立记者站,就地方对首都而言可以说是自下而上建站;二是横向建记者站跨省区横向建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站工作的一个突破28、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
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29、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
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30、记者的三项职责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
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