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 文化实践B. 物质生产实践C. 科技实践D. 政治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A.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1.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4、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A.科学性和阶级性B.原则性和灵活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9、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1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现实可能性是指()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14、爆发式飞跃是()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5、法律规范的贯彻()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靠国家强制执行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9、人口因素是指()A.一定质量的人口B.一定数量的人口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个人心理B.社会心理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道德、艺术和哲学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按需分配的原则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人道主义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6、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

自考公共课考试:20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3)共152道题1、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单选题)A.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 无产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 资产阶级的行为决定的试题答案:A2、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单选题)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 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试题答案:C3、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 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 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 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D. 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试题答案:D4、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单选题)A. 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C. 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D. 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试题答案:B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单选题)A. 有机构成B. 价值构成C. 技术构成D. 数量构成试题答案:B6、社会总产量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 (单选题)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B.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试题答案:C7、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单选题)A.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 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试题答案:A8、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单选题)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试题答案:D9、垄断利润的水平一般会(单选题)A. 低于平均利润B. 高于平均利润C. 等于平均利润D. 等于成本价格试题答案:B10、社会总产量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 (单选题)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B. 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C.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试题答案:C11、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单选题)A. 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B. 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C. 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D. 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1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单选题)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试题答案:D13、世界观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3 附答案一单选选择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凯恩斯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世界的统一些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因为( A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7.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的对立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 )A.社会实践B.感觉经验C.理性思维D.客观事物10.下列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检验真理标准观点的是(A )A.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B.以伟人之言论定是非C.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以自己的认识定是非11.人口因素是指(D )A.人民群众的道德觉悟B人民的生产劳动C人们的健康状况 D. 构成人口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12.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 A )A.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B.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C.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D.教育、文化、卫生13.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形式1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规律与自然界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D )A.政治标准B.社会标准C.思想标准D. 经济标准1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

A.人类社会历史B.整个物质世界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4.“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5.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具体性D.抽象性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发展是硬道理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10.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

A.诡辩论B.激变论C.庸俗进化论D.均衡论1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是否清楚明白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宗教关系D.政治关系14.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B)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和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科学性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11、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严重不足B.消费严重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D.消费严重超前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C)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5、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C)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16、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C)A.市场经济B.发达国家C.跨国公司D.发展中国家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1、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3、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4、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6、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及参考答案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及参考答案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6. 规律的特点有()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1.如何认识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的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实践者的行为。

马克思对此形象地比喻道: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

相反,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在实践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建筑建成了。

所以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2.实践的中介包括什么答:实践的中介是实践的基本结构之一,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各种机器系统和动力能源系统。

火车、计算机、雷达分别是对人的腿、脑、眼功能的延伸和放大。

二是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

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作用。

3.如何科学理解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运动答: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主体客体化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

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例如,主体把物质工具如计算机、汽车等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把作为精神性客体的精神产品、先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都属于客体主体化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3. 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C.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农民耕种农作物B.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C.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D.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A.精神的活动B.物质的活动C.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D.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三、简答题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的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三)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B、《法兰西内战》C、《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参考答案: C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参考答案: A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科学严谨B、彻底完备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参考答案: D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参考答案: B多选题5、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A、经济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E、政治领导参考答案: C、D、E6、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的统一E、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参考答案: B、C、D、E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两次飞跃时()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从私有制发展到公有制参考答案: A、D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理想与现实的关系E、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参考答案: A、C、E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E、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消除参考答案: A、B、C1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体现在()A、人类前进一片坦途B、世界历史一帆风顺C、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D、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E、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参考答案: C、D、E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从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感觉经验出发参考答案: A、B、C12、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A、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固有模式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C、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D、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E、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参考答案: C、D、E1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是()A、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B、同当时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C、同理论家个人的文化水平相适应的D、同理论家个人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E、同理论家个人的家庭出身相适应的参考答案: A、B14、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它们的()A、执政理念是一样的B、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内容是一样的D、形式是一样的E、领导力量是一样的参考答案: A、B、C、D、E15、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水平不同B、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国家性质不同E、地域环境不同参考答案: A、B、E16、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三大差别消灭C、国家消亡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E、战争消除参考答案: A、B、C17、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参考答案: A、B、C18、人的自由是指()A、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D、想干什就干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E、对自由的认识核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参考答案: A、B1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E、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考答案: A、B、C、D20、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E、群众是高于一切的观点参考答案: A、B、C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E、坚持发展计划经济参考答案: A、B、D22、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E、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参考答案: A、B、C2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E、人类最美好的分配原则参考答案: B、C、D2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 A、B、C、E判断题25、国家的职能是由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26、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发展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正确2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人口因素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正确2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公有制水平的高低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0、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的领导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2、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军队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正确33、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4、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 文化实践B. 物质生产实践C. 科技实践D. 政治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A.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 文化实践B. 物质生产实践C. 科技实践D. 政治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A.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 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 意识的本质是()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6.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蕴含的哲理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 社会心理左右社会发展方向D. 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8.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A.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B.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0. 社会形态是()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1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阶级斗争12. 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 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B. 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C.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3.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货中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15.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B.参与制与个人联合C.资本输出和金融寡头D.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16.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自我否定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变化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17.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B.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8. 列宁找到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国有化的完成C.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 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D.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2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一切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2.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 任何真理都是()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 一元真理和多元真理的统一C.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4. 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是( )A.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氏族组织以公有制为基础B.国家要征收赋税,氏族组织则不征收赋税C.国家按地域划分其国民,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D.国家是特殊的权力机关,氏族组织则为全体成员服务5.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A. 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6.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A. 生产使用价值B. 形成价值C.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 创造剩余价值7. 经济全球化( )A.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B.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C.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D.使部分经济落后国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8.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出现的新变化包括( )A. 危机的破坏性减弱 B.危机周期缩短C.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强 D. 经济周期各阶段差别减弱9.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B.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D. 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和艰巨的,原因在于()A.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B.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C. 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D.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1.矛盾问题的精髓既是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也是正确处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坚持反映论还是坚持先验论。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不受任何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2.简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3.什么是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它们有什么区别4. 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五、材料分析题(12分)材料1:股份公司按掌握股票多少来决定支配权力的大小。

现代经济社会中控制一家股份公司一般需要股票总数的30-40%,有的只要5-10%。

材料2:《时代》周刊估计,里根政府17名内阁成员中10名拥有200万美元以上家产,有3人家产在百万美元以上,只有4人的财产低于50万美元。

材料3:在日本,被称为“下凡”(Amakudari,Descent from Heaven)的退休政府高官到企业任职是日本大企业与政府保持密切的最主要渠道。

据统计,日本每年大约有300-350人左右的高级官员退休后,出任企业高级管理者。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1) 评金融寡头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方式。

(2) 评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方式。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B 5B 6B 7C 8D 9C 10A 11A 12D 13A 14C 15A 16B 17C 18A 19A 2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 2CD 3AC 4BCD 5ABD 6AC 7BCD 8ABCD 9AD 10ABCD三、辨析题1.命题正确。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存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绝对相对的统一。

因此,矛盾问题的精髓既是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也是正确处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 命题错误。

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坚持的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同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与是否坚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3.命题正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主要表现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表现出来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4. 命题错误。

从表面上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自由和平等的。

首先,劳动者有出卖或者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

其次,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一般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但这种自由和平等仅仅是表面上的。

事实上,一是由于雇佣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是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被掌握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因此,即使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体现的也是一种表面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关系。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不是自由的、平等的关系。

四.问答题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