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运动的描述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4. 实际问题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运动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运动图像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解释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分类。

3. 介绍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学会解读运动图像。

5. 课堂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评估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掌握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观察学生在运动图像表示上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能否正确绘制和解读x-t 图像和v-t图像。

4.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判断学生能否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掌握了描述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及其关系?3.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运动图像来表示和分析物体的运动?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5.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传感器收集物体运动的数据,并绘制运动图像。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能够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运动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明确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运动的描述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并通过实例讲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 运动的图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图像来表示运动,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运动图像的识别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描述方法及运动图像的特点。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与描述方法: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描述方法。

3. 运动图像的识别与应用: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运动图像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运动图像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动描述方法及运动图像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运动描述和运动图像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概念和描述方法的理解程度。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3.能够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3.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运动的定义:指人体肌肉、骨骼、关节等器官和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2.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运动分为以下几类:–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无氧运动:如举重、蹦床、短跑等,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柔韧性运动:如瑜伽、舞蹈、体操等,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功能性运动:如平衡训练、核心训练等,能够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1.描述运动的动作:–动词:如跑、跳、举重、游泳等;–名词:如步伐、姿势、动作等;–形容词:如快速的、缓慢的、轻松的等。

2.描述运动的频率:–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每次/每组/每个动作。

3.描述运动的时间:–持续时间:如30分钟、1小时等;–时间段:如早上、下午、晚上等。

4.描述运动的强度:–轻度:如散步、瑜伽等;–中度:如慢跑、游泳等;–高度:如举重、短跑等。

3. 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1.描述运动的动作:–例句1:我每天早上会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

–例句2:他喜欢跳绳,每次跳100个。

2.描述运动的频率:–例句1:我每周去健身房三次。

–例句2:他每个动作做10组。

3.描述运动的时间:–例句1:我每次慢跑30分钟。

–例句2:他每天晚上练习篮球1个小时。

4.描述运动的强度:–例句1:我每天散步30分钟,强度比较轻。

–例句2:他每周去举重房,强度比较高。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能够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2. 难点:运动的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的图像分析。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分类。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4. 讲解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描述运动的方法,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2. 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知识解决问题。

2. 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全班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实践操作:1. 安排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分析运动特点。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提高运动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

3.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所进行的运动。

二、教学重点1.运动分类和基本运动素质。

2.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2.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简要描述为什么喜欢这种运动。

2.阐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例如在线下和休闲时进行的运动,如游泳,登山等。

3.介绍基本运动素质(10分钟)给学生介绍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4.描述运动的方法(10分钟)给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描述运动,例如描绘运动夹角的改变,每个关键步骤,以及呼吸方法。

5.练习描述运动(20分钟)让学生划分成小组,互相进行运动描述以强化技能。

6.准备制作教案(5分钟)要求学生提交一个运动描述的文件,最好用照片或视频进行支持。

五、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在课后进行家庭作业,以本课程所讲内容为主,描述一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运动,并提交相关文件。

该文件应该包含描述运动所必备的要素,比如运动起点,关键步骤等。

此外,家庭作业还应该包括学生对其他小组成员所提交的文件进行的评价。

每份作业应在文件结尾标注所得分数。

六、教学资源1.讲师2.学生3.教学物品:PPT演示文稿,照片,视频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七、评价方法本课程将以提交的运动描述文件为主要衡量标准。

学生将从每个文件中扣除一些分数,这些扣分都是基于他们未提到的或没有恰当提到的要素来计算的。

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其他测试,以测试学生对课程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知道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熟悉基本运动素质。

此外,他们应该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并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在课程后,学生还应该继续进行相关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描述运动的技能水平。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运动的可描述性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运动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
(3)学会物体的平动和转动的描述。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够从实例中分析和总结运动的特征。

3、情感目标:
(1)养成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习惯;
(2)体会物体运动的动感;
(3)强化对运动的研究和探究的兴趣;
(4)认识运动产生的客观规律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动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物体的平动和转动的描述。

难点:掌握运动的可描述性这一基本概念;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能够从实例中分析和总结运动的特征。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研讨法、实践法和游戏法教学。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老师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运用探究、比较、归纳、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运动的描述的基本概念。

2、研讨法
学生运用研讨法,重点复习运动的描述,并可以通过小组研讨,练习如何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教具与媒体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学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总结1】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2】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突出教学的连续性逐渐板书出主题,给人以层次感概念建立在学生充分感知生活的基础上,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讨论中体会运动是绝对的序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事物运动的变化,理解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万物生长靠太阳,不要以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就是宇宙中唯一的行星,要勇于发现新的天体。

二、教学重点:理解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三、教学难点:在探索太阳系起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可选择其中的两个环节):环节一:我们的宇宙朋友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到有无数的天体构成这个大宇宙空间,初步认识人类所在的银河系。

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里一颗普通的行星。

活动过程:1、组织讨论;在浩瀚的宇宙里,有无数的恒星、行星、彗星,甚至还有星际尘埃,它们按各自特定的轨道在运动着。

你知道哪些恒星?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出示图片)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到天体是运动的。

3、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到运动是相对的。

4、启发学生认识到:由于距离遥远,我们看不见太阳,但太阳却看得见我们。

引导学生认识到银河系也在运动着。

5、提问:你怎样区分恒星与行星呢? 6、指导阅读第24页内容,说说恒星有什么特征?太阳的亮度为什么有时候很大,有时候又很暗?请你画一画太阳及其周围的行星、恒星。

7、拓展活动:人类也是宇宙中的天体,科学家根据测量知道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

那么银河系在运动吗?银河系是否还在扩张?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知道地球正处于银河系的中心,并且在扩张,因此地球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中有多少个行星?提问:你怎样知道银河系是个巨大的星系呢?银河系中有多少恒星?学生回答。

8、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环节二:认识太阳系活动目标:进一步认识太阳系的概况,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活动过程: 1、激趣引入:你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吗?教师:同学们,现在是北京时间19时30分。

19时29分会是什么时间?学生可能会猜想是晚饭后或者放学前儿童游戏期……再次明确本堂课学习主题—太阳系的形成。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运动;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材料: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物体模型。

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运动。

2. 概念解释: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他们理解运动的概念。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物体运动过程。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
动的概念。

6.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运动的描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强化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
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案例,让他们深入理解运动的描述;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给学生提供多种物理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训练:运球、传球、投篮。

2. 篮球团队战术训练:进攻、防守、配合。

3. 篮球比赛实践:分组对抗、全场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团队战术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巧训练(15分钟)2.1 运球:教师示范正确的运球手法,学生跟随模仿,反复练习。

2.2 传球:教师讲解传球的基本原理,学生进行两人一组传球练习。

2.3 投篮:教师指导投篮的动作要领,学生进行投篮练习。

3. 团队战术训练(10分钟)3.1 进攻:教师讲解进攻战术,学生进行分组对抗练习。

3.2 防守:教师讲解防守战术,学生进行分组对抗练习。

3.3 配合: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全场配合练习。

4. 篮球比赛实践(10分钟)4.1 分组对抗: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比赛,教师点评指导。

4.2 全场比赛:学生进行全场比赛,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结束放松(5分钟)5.1 组织学生进行轻松的游戏,如“抓人游戏”等。

5.2 学生进行肌肉拉伸,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篮球技巧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2. 培养学生对运动进行准确描述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的观察描述;2. 运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者实物等展示材料;2. 运动描述的示例;3. 板书。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图片、视频或者实物等展示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感受,然后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运动,要求用一两句话进行简单描述。

教师记录学生的描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Step 2: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观察(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个真实存在的运动场景或者通过视频等方式观察运动,然后要求他们用几个句子描写所观察到的运动,例如:人们在打篮球,他们奔跑、跳跃,并试着将这些描述词或短语组织成连贯的句子。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运动场景,比如足球比赛、跳水比赛等,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并讨论这个场景,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描写的汇报。

教师可以给予点评和指导。

Step 4:分享和总结(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分享他们所描述的运动场景,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运动描述的要点和技巧,并板书重点内容。

Step 5:运动描述的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运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描述练习,可以使用图画、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运动,如:游泳、跑步、健身等,供学生选择。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描述,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6:设置情境进行书面练习(10分钟)给出一个运动场景的图片,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书面描述,要求他们用句子描述运动的过程、动作和感受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描述的框架和词汇,如:我看到一个人...他在...,他的动作很...,我觉得...Step 7:展示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描述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师给予鼓励和点评。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翱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学问点。

〔板书〕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头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觉,事实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引言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述运动场景和动作,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本教案将为你介绍如何有效地描述运动,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激情和动能。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使用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描述各种运动场景;2. 描绘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激情和专注;3. 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感。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讨论或听力活动引入运动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以及对他们的兴趣与看法。

2. 描述运动场景首先,让学生把目光转向运动场景。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的运动场景,比如足球场、篮球场或游泳馆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这些场景。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增强描述效果,例如:- 蓝天白云下的足球场上,踢球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

- 篮球场上人来人往,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3. 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接下来,让学生专注于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段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并引导他们用词语来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副词,例如:- 他毫不犹豫地将球踢入了球门。

- 运动员们汗流浃背,嘴角挂着微笑,努力奋斗着。

4. 实践演练在实践阶段,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运动场景和一个运动项目,使用刚才学到的描述技巧来描述场景和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来收集信息。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来展示创造力。

5. 合作分享让每个小组依次分享他们的描述作品,让其他同学听取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感,鼓励他们用更具体和具有感染力的词语来描述。

6. 总结反思最后,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运动描述技巧。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描述运动时使用了哪些形容词和动词,它们有何作用?- 在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时,使用了哪些具体的动词和副词?- 在合作分享时,有哪些描述让你印象深刻?四、扩展练习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动描述能力,可以布置一些扩展练习,比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运动的短文,或者描述一场精彩的比赛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2运动的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利用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实际运动现象,并计算相关运动参数。
2.作业要求:文字表述清晰,计算准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在作业反馈中,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自主探索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运动描述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际运动现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设置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的滑行距离,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五种基本运动技能:跑、跳、投、接、抛。

2. 理解运动的好处,如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等。

3. 掌握运动技巧,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教学内容:一、跑:跑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跑步有助于加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耐力和协调性。

1. 跑步准备:拉伸身体,慢慢放松关节,防止关节受伤,起跑。

2. 步态:身体保持直立,步伐轻盈,小步快跑,保持自然呼吸。

3. 距离和时间:初学者应从短距离开始,每天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

跑步距离可根据不同人群情况而定,时间也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二、跳:跳有助于锻炼肌肉,提高肌肉弹性,提高肌肉协调性。

1. 准备:首先做好身体热身和拉伸,防止肌肉拉伤。

2. 姿态:跳跃时,身体的重心要稳,双脚用力跳起。

注意脚跟着地,脚尖着地,以免受伤。

3. 距离和时间:初学者从低高度和短距离跳开始,逐渐增加到高高度和长距离,也可以选择长时间练习跳绳等动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跃水平。

三、投:投可以锻炼手臂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提高抓握力。

1. 准备: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突然用力,导致肌肉拉伤。

2. 手部姿态:手臂平直,肘关节弯曲,利用身体力量和手臂肌肉力量抛出物品。

3. 目标:首先从短距离的投掷开始,沉着冷静,准确投掷,并逐渐提高投掷距离和目标精度。

四、接:接球可以锻炼眼睛和手部协调性,提高手部反应速度和灵敏度。

1. 准备:身体放松,头部和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物体,准备接球。

2. 手部姿态:双手张开,用手掌接住球,保持松散紧握的手部姿态。

3. 目标:首先从近距离的接球开始,逐渐提高接球距离和速度,并逐渐增加接住球的难度和战术。

五、抛:抛球可以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提高抓握力,并锻炼眼睛和手部协调性。

1. 准备:身体平衡和安定,不要突然用力,导致肌肉拉伤。

2. 抛球姿态:保持身体平衡,保持手臂的弹性,用手下放球,注意身体力量的运用,同时利用手臂肌肉力量投球。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运动的描述》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

导入《运动的描述》课题。

二、探究新知1.机械运动的概念飞行的飞机、奔驰的汽车、航行的轮船、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都在运动。

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思考一下。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学习参考资料足球场正在比赛,足球、运动员在运动(位置变化),球门静止(位置不变)。

2.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喜马拉雅山、天体、微观物体),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3.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2)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学生自学教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学课本第29页想想议议下面到30页的问题,包学习参考资料括四幅图片,思考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运动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12运动,并能正确描述该运动的规则和要求;2.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12运动的介绍和规则;2.12运动的基本技能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12运动比赛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赛的规则和要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12运动的介绍和规则(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12运动的起源和规则,如球场尺寸、队员人数、比赛时间等,并通过图片或幻灯片进行展示。

3.规则讲解和答疑(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解答学生对于12运动规则的疑问,并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比赛的规则。

4.基本技能训练(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依次进行12运动的基本技能训练:(1)运球训练: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和手法进行运球,并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2)传球训练: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准确传球,特别是长传和直传的技巧,要求学生分组练习;(3)射门训练: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正确射门,并要求学生进行射门练习。

5.比赛实践(30分钟)教师将学生按小组进行比赛,规定比赛时间和场地,并提醒学生按规则要求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6.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成果,确保学生对12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有一定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包括技能的掌握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2.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搜集和了解其他12运动相关的知识和故事,进行展示;2.学生可以参加校内或社区举办的12运动比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

六、教学资源:1.12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比赛视频的播放设备;3.球场和运球、传球、射门的训练器材(如球、标志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用具:自制的课件(详见后)
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主线,可适当变动
一、引入课题
二、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检测习题(详见后)
三、学生讨论
自学检测习题互相交流
四、教师讲解
1、讲解重点
2、巩固训练(详见后)
五、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六、学生小结
七、课后练习
1.课本第26页练习
九、板书设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