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 教案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 学案

炮兽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目标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重难点:1、通过美丑对照原则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3、理解雨果在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方法文本探究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炮队里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滑脱了。
也许这是海上事故中最可怕的一种。
对于一艘正在大海中行驶的军舰,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变了。
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
也就是说,一架机器变成了一只怪物。
这件沉重的物体用它的滑轮走着,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船身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侧下来,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就沉下去,滚过去,滚回来,停顿,仿佛沉思一阵,又继续滚动,像一支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旋转,闪避,脱逃,停顿,冲撞,击破,杀害,歼灭。
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墙。
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
这是物质获得了自由,也可以说这是永恒的奴隶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突然爆发了出来;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
怎么办呢?怎样解决呢?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制伏它呢?1.开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门见山,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炮兽》一课,该课程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军队中的“炮兽”在战争中的故事。
此教材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选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点;(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小说中不同的情感表达;(2)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2)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入(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章节,提高其课前预习能力。
(2)通过引入,导入本次课程的关键点,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情节。
(二)课堂授课(1)讲解故事情节。
本次课程中将选择小说《炮兽》中的第一章,详细讲解主要情节及其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的情感表达。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形象特点、性格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

《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共3篇《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1《炮兽》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埃尔弗雷德·比斯特所著的小说,本文将结合该小说内容,撰写一份《炮兽》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小说。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炮兽》,学生将会了解到美国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现象;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人性、战争和生命等话题的探讨和思考。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于《炮兽》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珍视和平、热爱国家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学内容:引子、主体和收尾三部分。
引子: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炮兽》的作者介绍、小说背景、主题和阅读方法等,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欲望来阅读。
主体:老师可以分别以小说的几个部分、章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此次教学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如口语、朗读、课堂讨论、文件展示等等,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对《炮兽》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收尾:本节课结束了,如何让学生对学到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呢?可以通过小结、思考题、观影等等一系列上课要求来鞭策学生,在回家之前,让学生对于本次教学有所印象和领悟。
2.教学步骤:引子部分:a.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和其作品的主题,揭示小说内容的重要价值。
b.通过刺激学生,引导他们生起阅读欲望,降低文化隔阂的顺势c.激活学生的预备知识,让他们对二战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主体部分:第一部分:《炮兽》章节一十种死法a.总结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b.道出身份:询问、解答一个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世界是“赛场”, 而不是“战场”?c.开展讨论:针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内容等等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呈现出小说中丰富多彩和独特的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阅读 炮兽》优质课教案_4

《炮兽》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4.能用所学知识恰当准确地描写一个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2.能用所学知识恰当准确地描写一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雨果[出示课件1]小结过渡: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评价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虽然我们不能得见其人,但我们可以跟随他的作品《九三年》一起去感受浪漫主义的激情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九三年》的《炮兽》。
2.介绍场景的相关知识:我们将用场景的知识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场景吗?[出示课件2](二)整体感知《炮兽》这篇小说是由哪几个场景连缀而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展示。
小结过渡:这三个场景环环相扣,构成了小说完整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下面,我们以第一个场景为例来欣赏雨果用浪漫主义的激情演绎的小场景中的大震撼。
(三)合作探究一一尊滑脱的大炮在中甲板上滚来滚去的情景,被雨果描绘得惊心动魄,他是如何描绘的呢?下面,我们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选词用句、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寻找相关语段并分析手法,赏析效果。
1.巧用修辞比喻——第3段:他将滚动的大炮比喻成“像一只弹子球似的滚来滚去”,“像一支箭似的从船的一端射到另一端”,“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失控的大炮在船甲板上随意滚动、无比迅疾和威猛的特点。
)拟人——第3段:将无生命的大炮说成是“永恒的奴隶找到复仇的机会”,说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炮兽疯狂肆虐、为所欲为、无情摧毁一切的特点。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炮兽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内容解析:《炮兽》是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场景为话题,意在告诉学生场景的概念及作用。
本文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九三年》的开头部分,在典型的场景描绘中为后续故事的开展奠定基调,同时为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感受社会生活,体悟文化差异提供抓手。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雨果创作中浪漫主义手法的使用及场景的诸多作用。
教学目标设置: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雨果及其创作风格,明确从四个维度认识作家的方法。
2.明确场景的概念及作用。
3.鉴赏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1.研读赏析明确层层铺叙的创作技巧及场景的作用。
2.学以致用验证并熟练掌握场景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找准文本鉴赏点,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的阅读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泰河中学高一一班的学生,作为普通班,该班学生语文基本较为薄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
教学策略分析: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先走进作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初读感知难度较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
紧接着通过研读赏析、疑难探究深入文本,让学生欣赏雨果特有的创作手法,明确场景的作用及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
最后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并布置课后作业,以A、B套餐的形式点燃学生参与激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秘莫测的大海上上演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雨果的《炮兽》,来看一看这出海上事故。
二、走进雨果师:回顾已知,同学们对雨果有怎样的了解?(生答,生补充,师补充)(一)生平经历天资聪慧,少年神童,当选院士,积极斗争。
政局动荡,被迫流亡,一十九年,终回巴黎。
安然逝世,举行国葬,万民瞻仰,显荣身后。
(二)创作成就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3课 炮兽

《炮兽》教学设计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说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教学重点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以及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对照作者,初入文本1.导入: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
所以,我们认为,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
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比如,晚餐,宴会等。
2.雨果知多少?示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教师小结: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高中语文《炮兽》说课稿

第1篇:高中语文《炮兽》说课稿高中语文《炮兽》说课稿一、说教材《炮兽》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属于小说。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
主要人物有朗德纳克、郭文和西穆尔登。
朗德纳克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军队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放走朗特纳克;西穆尔登在痛苦中开枪自杀。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xxx武装发动xxx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一人知道。
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本文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文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和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三大场景组成,场景中又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这也是小说的.教学重点,而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是本文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响应课改号召,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自主探究学习法,旨在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便于集中注意力,进而深入文本恰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阅读 炮兽》优质课教案_20

小说《炮兽》教学设计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本单元的编排目的在于突出小说中“场景描写”的重要性。
它要求学生能够系统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与功能,并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和场景效果。
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且需要通过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味。
于外国小说的叙述方式也不太习惯。
第一次接触雨果的作品,对其写作风格及艺术创作的特点也仅仅停留在初步感知层面上。
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设计多种学生活动,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等,通过分析场景描写的手法和效果,能够准确的分析人物形象,从而进一步探究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学大师雨果主要创作思想及艺术风格,产生阅读经典作品,亲近伟大作家的迫切意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炮兽》节选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敬意一起学习这篇小说,来领略大师的艺术魅力。
2.情境代入(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配合幻灯片图片,回顾小说背景及开端,顺利导入“场景”概念)现在,请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793年的法国,这是法国大革命进行的第四年,共和国政府刚刚成立如同襁褓中的婴儿,然而国内的保王势力勾结英国,试图进行军事反扑,将共和国政府的统治扼杀在摇篮中。
此刻我们将视线聚焦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乔装打扮的军舰正趁着黑夜悄然行驶。
然而风浪骤起,危险也正向这伙密谋着暴动的军人们袭来。
一门脱链的大炮化身怪兽,在军舰上横冲直撞,对船体进行着毁灭性的损害。
危机时刻,一位神秘的老人挺身而出。
这幅场景..就是小说开头的描写。
经过预习,我们已经能够明确“场景描写”的概念,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包括人物,事件,环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的场景概念。
2.通过鉴赏《炮兽》场景,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
3.分析《炮兽》中的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场景描写的作用。
预习:1、阅读课文,概括小说情节。
2、阅读助读资料,了解作者及小说《九三年》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段,请学生观看后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内容。
二、场景的概念:电影是由富于冲击力的一个个画面连缀而成,这种包含了人物、环境、事件的画面在小说中就是场景,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而不是单纯的环境描写,它由人物、事件、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景连续构成的。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而小说作者呈现的一个个场景,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1793年的法国,观赏一幕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
三、了解故事情节。
请同学根据预习任务概述故事情节。
概括三幕场景:炮兽肆虐、人兽大战、赏功罚罪四、场景描写的方法讨论:你认为哪一个或哪几个场景描写得比较精彩?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些)场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2、逼真的细节描写。
3、精彩的环境描写。
4、对比手法。
五、场景的作用。
1、三幕场景的主角各不相同,老头儿是节选部分的主人公,但以他为主角的赏功罚罪这一幕却是篇幅是最少的。
作者为何这样安排?需要了解场景的作用。
回顾学过的小说。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炮兽》教案

1-34炮兽肆虐
35-58炮手迎战
58-99将军赏罚
迅速回顾情节内容
研读人物
一、感受人物形象
1、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深入文本。
1、你们怎么得出来的结论?再读课文,找出矛盾最集中的前两部分中有几段关于主人公的描写。笔墨这么少,怎样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2、作者大量的笔墨在写什么?
《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3、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短篇小说《祝福》和经典作品《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具备了阅读和鉴赏小说这一体裁的能力,而且对雨果及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并不陌生,必修2《名著导读》学习过雨果的经典作品《巴黎圣母院》。作为高一学生其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语文能力培养目标是:
1、学会梳理并规范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2、鉴赏小说中刻画形象的方法——修辞和手法。
3、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场景描写与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体会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2、鉴赏评价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对比。
3、体验场景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作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2、文本背景分析
《炮兽》选自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收笔之作——长篇小说《九三年》,小说塑造了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
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在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故事寄寓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被认为是雨果毕生追寻人道主义的自我总结。而这份以血泪培育、用生命祭奠的理想中包含了作家对革命的沉痛反思和对革命暴力的深刻考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阅读 炮兽》优质课教案_10

炮兽【教学目标】1.概括本文的场景,感受“美丑对照原则”在各场景中的应用,体会场景的作用;2.探究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教学重难点】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7年的暑假,有这样一个电影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
它再次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振奋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这是什么场景呢?(放《战狼2》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他是军舰上的一名乘客,他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一个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儿……他究竟是谁?他将要带着这艘军舰驶向哪里?他将要为我们呈现怎样震撼的场景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场人兽大战。
二、雨果知多少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三、《炮兽》情节简介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炮兽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徐雪莉【教学目的】同A案【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学生上网查询雨果及"浪漫主义文学"的资料.2,阅读《简·爱》的第十二章.3,词语卡片槌chuí垛duò禀赋褥rù子桅weí杆驯xùn服颠踬zhì锚máo索胳膊肘zhǒu 摇曳yè剐guǎ铁锤chuí瞥piē见飓风jù合拢lǒng一,初步体验,切分场景(一)导入: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所以,我们认为,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场景.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比如,晚餐,宴会等.(二)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阅读,交流)【点拨要点】这个小说节选可以分为三个场景: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赏功罚罪,跌宕起伏.二,对照名句,探究场景(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点拨要点】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一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讨论,交流)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课文相关内容: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课文相关内容:船长和大副——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布瓦斯贝特洛说.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点拨要点】雨果名言对照: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二)第二场景中又蕴含着哪些对照(讨论,交流)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课文相关内容:船员——大家都沉默起来,让大炮继续弄出可怕的闹声.炮队队长——突然间,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在里面跳动的"竞技场" 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铁棍的汉子.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窗眼跳进中甲板里.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课文相关内容: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神秘老人——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点拨要点】雨果名言对照: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通过海洋,天空,心灵的层层对照,写出了心灵的广阔无比.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三)第三场景中有没有对照(讨论,交流)赏功与罚罪课文相关内容: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执行."呼与惊惶.课文相关内容:"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惊惶代替了欢呼.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点拨要点】雨果名言对照: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按照常理,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是同一个声音.这句名言与这一场景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总结: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三,比较阅读,深入探究:(一)(PPT展示《简·爱》第十二章节选部分)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水声和沙沙的风声,既遥远而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喀嗒喀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犹如在一幅画中.浓墨渲染的前景——一大块峭岩或者一棵大橡树的粗壮树干,消融了远景中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这声音是从小路上传来的……这匹马已经很近了,但还看不见.除了得得的蹄声,我还听见了树篱下一阵骚动,紧靠地面的榛子树枝下,悄悄地溜出一条大狗,黑白相间的毛色衬着树木,使它成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正是贝茜故事中,"盖特拉西"的面孔,一个狮子一般的怪物,有着长长的头发和硕大无比的头颅,它从我身旁经过,却同我相安无事.并没有像我有几分担心的那样,停下来用比狗更具智想的奇特目光,抬头看我的面孔.那匹马接跟而来,是匹高头大马,马背上坐着一位骑手.那男人,也就是人本身,立刻驱散了魔气.这是《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出场的场景,这一场景为男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哪些有心的设计讨论.可能出现的答案:寂静冷清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出场.着重描写马蹄声,造成先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虎虎生风的高头大马陪衬出人物的魅力.(二)《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讨论:《炮兽》这一场景为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可以认可的答案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坚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涛汹涌,天气恶劣,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足以展现人物的坚定意志.炮兽肆虐的特定场景考验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展现了人物的极大勇气,沉着冷静,坚毅果敢,智勇双全.卖足关子,保持神秘,吸引读者.身为重要人物,肩负重大使命,却以"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出场,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总结:因此,这一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课后作业场景是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的.课后研究本文中的自然环境对于表现作品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 学案2

炮兽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目标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重难点:1、通过美丑对照原则把握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3、理解雨果在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方法文本探究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1~4题。
1.浪漫主义在这一段文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分析。
答:答案: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描写,营造出残酷的、命运捉摸不定的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炮兽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答案:作者用了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来形容炮兽的张狂和威猛。
将炮兽写得越凶暴残忍,就越能显出人的无能和怯懦,从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强弱对比。
3.这是一段典型的场景描写,请说说这一场景描写对全文的作用。
答:答案:(1)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营造氛围,控制小说的走向,将小说笼罩在一片紧张恐怖的战争氛围之中。
(3)引出人物,就是在这样一个悲壮的场面中,朗特纳克出现了,显示出他的严厉、冷峻和刚毅。
(4)为下文做了铺垫,炮兽越是凶狠,越能体现人物特点。
4.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答: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先写脱离了位置的大炮的极大破坏力,再写人们难以控制它,大炮的强大与人们的弱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一万磅.(bànɡ) 鼓槌.(chuí)禀.赋(bǐnɡ) 柴垛.(duò)B.褥.子(rù) 桅.杆(wéi)驯.服(xùn) 颠踬.(zhì)C.锚.索(máo) 痉.挛(jīnɡ)气喘吁.吁(xū) 瞥.见(biē)D.晕眩..(yùn xuàn) 飓.风(jù)剐.下来(ɡuǎ) 摇曳.(yè)解析“痉”应读jìnɡ,“瞥”应读piē。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炮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分析小说中运用的对照法。
(2)掌握场景描写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究,达成知识目标。
3.情感与态度:面对困难,不要退缩,应该勇敢面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时说明:本篇课文设计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两个问题:(一).阅读小说,《炮兽》可分为几个场景?明确:可以分为三个场景: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赏功罚罪。
(二).对照雨果名句,探究对照法:多媒体展示: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曾经指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
”这条准则始终指导着雨果的创作。
问:(1)第一场景中蕴含着哪些对照?①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课文相关内容: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
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②勇士的犹豫不决与老人的沉着镇定课文相关内容:船长和大副——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
布瓦斯贝特洛说。
老人——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炮兽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目的】1.了解雨果小说浪漫主义特色及人道主义思想。
2.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体验,切分场景(一)导入:展示广州火车站的春运图,联系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场景的理解。
绘画、雕塑是典型画面的凝固;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而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
所以,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场景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
比如,晚餐、宴会等。
注意:场景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二)阅读小说,《炮兽》大致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那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你一个分标题)1.在切分前,先请同学们看书,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炮兽》这个故事,注意完整性。
2.【点拨要点】这个小说节选可以分为三个场景: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三)场景描写方法及功能探究。
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究竟采用了哪些手法去写作场景,而这些场景的功能又何在呢?我们一起以本文为例,去讨论,去探究。
一.场景描写方法及功能探究之一。
问题思考:1.《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那么一两百字就展现了军民撤退的壮阔画面,而雨果所写的画面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炮兽肆虐”,但雨果却写了那么多字。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不管谁优谁劣,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海明威,根据“冰山理论”把你认为1-5自然段中可以删去的内容全都删去。
(见课文,原则保持主要信息,尽量从简的原则)2.这些删除的内容,是些什么?用了哪些办法使得内容如此丰富的?作者怎么会写这些?明确:这些删除的内容是围绕“炮兽肆虐”展开的丰富的联想,极力渲染炮兽的凶猛,威力无穷。
高中语文 第3课 炮兽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语文教学案

第3课炮兽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赏罚分明、指挥假设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渡过了难关。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幸福、丰收、甜美的生活。
出身于没落贵族的蒲宁也许一生已注定不会有太多变化。
贵族的身份让他骄傲,虽然落魄但也是一个贵族,这个身份束缚了他——即使他曾受教于托尔斯泰等名人,他身上的血液也让他无法忘记那曾经珍贵的一切,也无法让他放弃心中的幻想。
身份等级的观念让蒲宁厌恶任何打破“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而“理想化〞社会正是他意识中那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赏析场景描写的方法、技巧,认识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特别要注意领会景物描写的意义及在小说中的地位,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和笔法,从而提高自己进行场面描写及写景状物的能力。
学习《炮兽》一文,应理清文中的三个场景,探讨小说中对照手法及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要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3课炮__兽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歼.灭(ji ān) 2.桅.杆(w éi) 3.胳膊肘.(zh ǒu) 4.晕眩.(xu àn) 5.朦.胧(m én ɡ) 6.禀.赋(b ǐn ɡ) 7.痉挛..(j ìn ɡ lu án) 8.驯.服(x ùn) 9.船舷.(xi án) 10.瞥.见(pi ē) 11.颠踬.(zh ì) 12.飓.风(j ù) (二)多音字1.系⎩⎪⎨⎪⎧系.鞋带j ì派系.x ì2.吓⎩⎪⎨⎪⎧ 恐吓.h è吓.唬xi à3.塞⎩⎪⎨⎪⎧软木塞.s āi 要塞.s ài堵塞.s è4.模⎩⎪⎨⎪⎧模.糊m ó模.样m ú5.创⎩⎪⎨⎪⎧创.伤chu āng 创.办chu àng6.吁⎩⎪⎨⎪⎧呼吁.y ù气喘吁.吁x ū二、写准字形 1.⎩⎪⎨⎪⎧冲zhu àn ɡ撞t ón ɡ瞳孔一zhu àn ɡ幢楼2.⎩⎪⎨⎪⎧晕xu àn 眩船xi án 舷弓xi án 弦3.⎩⎪⎨⎪⎧吉xi áng 祥xi áng 详细y áng 洋溢4.⎩⎪⎨⎪⎧关ji àn 键ji àn 健康5.⎩⎪⎨⎪⎧ch āo 钞票ch āo 抄写巧mi ào 妙6.⎩⎪⎨⎪⎧mi áo 瞄准扫mi áo 描三、用准词语 1.治服 制伏例 句 (1)伦敦能够彻底摘掉“雾都〞的帽子说明,雾霾是可以治服的。
高二语文精品教案:《炮兽》(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

一、美丑对照,探究场景(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场景一:(讨论,交流)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课文相关内容: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课文相关内容:1.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有一个人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
)2.布瓦斯贝特洛对利·维厄维勒说:“你相信上帝吗,骑士?”利·维厄维勒回答:“信的。
不信。
有时信。
”“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呢?”“信的。
像现在这种时候也信。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布瓦斯贝特洛说。
3.(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
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1、简介雨果
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2、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
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
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
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
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
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3、场景(课前预习)
场景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场景描写(场面、风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如,晚餐、宴会、战斗等。
二、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那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你一个分标题)
讨论明确:《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
场景一: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
(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
场景二:紧张激烈的人兽大战。
(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
场景三: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
(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三、场景探究:
1、问题引入: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插入内容简介:《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2、美丑对照,探究场景(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
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
课文相关内容:
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
课文相关内容:
船长和大副的表现;两人关于上帝的对话。
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
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
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3)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课文相关内容:
船员——大家都沉默起来,让大炮继续弄出可怕的闹声。
炮队队长——突然间,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在里面跳动的“竞技场”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铁棍的汉子。
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窗眼跳进中甲板里。
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
4)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课文相关内容:
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
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
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
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
神秘老人——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
……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
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
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
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5)赏功与罚罪、欢呼与惊惶
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总之,“对照法”的运用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四、本文中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1、给全篇“定调”。
小说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
从喧嚣的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导引人物出场。
《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郎德纳克侯爵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
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5、作为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所面临的威胁和凶多
吉少、不可预测的未来。
六、作业:完成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