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论文参考】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失 地 农 民是 指 在城 市 化 、 业 化 过 程 中 , 于 非 农 建 设 工 由
需要 ( 民住 宅用地除外 ) 农 国家依法 征收而 完全失去或大 部
分 失 去 农 民 用 地 份 额 的农 村 户 籍 人 口。从 法 学 角 度 而 言 , 失 地 农 民 是 指 因 失 去 土 地而 失 去 土 地 上包 括 财 产 权 利 、 就业 机 会 的权 利 、 本 生 活保 障 的 权 利 。 及 与 土 地 相 关 的一 系 列 基 以 相 关 权 利 的 一 类 特 殊 法律 主体 。 二 、 建 完善 失 地 农 民养 老 保 险体 系的 必 要 性 构 根 据 国 土 资 源 部 的 统 计 数 据 显 示 。9 l 2 0 l9 一 06年 我 国
众在房地 产二级市场的利益 , 免由于房地产供应偏紧引发 避
的房 价 上 涨 。 3 可 以增 加 政 府 财政 收 入 。为 人 民 提供 公共 产 品 和服 、 务 , 低 百 姓 生活 成 本 。 降 国土 资 源 部 称 “ 目前 , 土 地 收 购储 : 对
备 制 度 争 议 的 焦点 主要 集 中在 利 益 关 系 上 。 ” 没有 实 施 土 “在
而放弃参保 。 目前 。各地养 老保险金发放标准多 在 2 o到 0 30元 , 0 有些 中西部地区不到 10元 。靠这 点微薄 的养 老金 0
来 实 现 “ 老 无 忧 ” 困难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失 地 农 民 养 老 保 险 养 。
济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 高也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但
该 探 讨 如 何 建 立 失 地农 民的 养 老 保 险 机 制 以及 保 障 失 地 农
民的 老 年 生活 , 关 系 到 社 会 的稳 定 与 和 谐 , 有 紧 迫 性 。 这 具 三 、 地 农 民 养 老 的现 状 和 存 在 的 问题 失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论文]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个失去土地却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从而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新的社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而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土地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庞大。
作为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正逐步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健全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能为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产生了大批的失地农民。
当前中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的失地农民约200万,“十二五”期间失地农民的规模还将继续增加。
有学者测算,预计到2020年,失地农民将突破一亿人,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但当前,对于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的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作为农民,他们失去了基于土地产生的经济收入作为生活来源,又不能享受到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后续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使他们逐渐成为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被失地农民的利益考虑进来,切实使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得以妥善安置,成为一个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使命。
1失地农民概念界定失地农民这一词汇是现阶段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目前,学术界对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明晰的认识。
一般意义上来讲,失地农民泛指失去土地的农民。
白呈明(2003)认为,农民在失地过程中,不仅失去了土地、就业、生活的保障,还失去了政府对他们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的机会,农民那些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的实现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征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通常面临着就业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1. 土地政策: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不足,使得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四、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失地农民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政治稳定。
五、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1. 完善土地政策: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征收、征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 促进就业: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4. 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分析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海淀新区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征用开发,如何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的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新区在征地拆迁、土地收益、农民转居就业、社会保障、集体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农民失地过程中面临的利益问题,并提出维护和增进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征地补偿转居就业财政支持产业扶持一、对海淀区失地农民利益进行研究的背景分析(一)全国失地农民情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存在农民失地的问题。
直到2000年以后发生了第三次大规模圈地热, 城镇扩张、工业区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膨胀, 加之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越来越多的土地以种种合法的或非法的、公开或隐蔽的形式变为城镇建设用地, 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李培林,2005]。
目前,全国失地农民保守估计约有4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亿人[姜晓婷,2008]。
(二)国家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其中规定:“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之后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
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也对加快北京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提出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各地在解决土地和资金双重难题上积极寻求探索与实践从各地的实践看,虽然国家尚未出台具体政策,但各地已经围绕如何破解土地和资金双重约束难题进行了探索性尝试。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失地 农 民现 状 分 析
土地 对于 农 民兼 具生 产 资料及 社 会 保障双重功 能 , 是农 民生 活 、养 老 、就 医 的 全 部 保 障 。 农 民失 地 后 , 变 了他 们 改 生 存 的 环 境 和 条 件 , 带 来 了 生 产 工 作 并 方 式 、 生 活 习 惯 、 交 往 方 式 等 方 面 的 变 化 , 为 “ 田无 地 , 业 无 路 , 障 无 成 种 就 保
成本 、信 息 成 本等 一系列 生存 成 本 , 还 要 考 虑 日后 子 女 读 书 、 就 业 、 医 疗 、养 老 等 , 来 的 征 地 补 偿 并 不 能 弥 补 这 些 原 成 本 , 地 农 民 生 活 处 境 艰 难 。 据 2 0 失 03 年 “ 三 学 社 ”进 行 的 一 项 调 查 表 明 , 九 土 地 被 征 收 的 失地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了 的 只 占 1 %左 右 , 持 征 地 前 水 平 的 占 3 0 维 0 % 左 右 , 6 % 以上 的 失 地 农 民 生 活 水 而 0 平 下降或 者基本 上没 有收 入来源 。 2 失 地 农 民再 就 业 困 难 、 农 民的 文化 素 质 和 专业 技 能较 低 , 文化 程度 多为小学 或初 中 , 上这 几年 , 加 城市 改 革 , 资推 动型 的 城市 化 所创 造 投 的 岗 位 多 是 技 术 密 集 型 企 业 岗 位 , 低 对 素 质 的 劳 动 力 需 求 日渐 减 弱 , 市 工 人 城 大 批 下 岗 , 市 的结 构 性 失 业 压 力 很 大 , 城 许 多大 学生 都放 低 了就业 要 求 , 做普 通 工 人 或 服 务 人 员 , 大 缩 小 了 失 地 农 民 大 的 就 业 空 间 。 在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中他 们 是 弱 者 , 地 就 意 味 着 失 业 。 即 使 某 些 失 失 地 农 民 能 在 城 市 中 找 到 工 作 , 由 于 但 自 身 条 件 的 限 制 , 们 大 多 数 从 事 条 件 他 艰 苦 、收 入 水 平 低 、风 险 性 大 的 工 作 , 如 运 输 、建筑 、去矿上做 工等 , 同样 面临 着 巨人 的生存 风险 。 3、养老 、医疗 问题 突 出 失地 农 民因 为失 去 了土 地 , 失 去 也 了养 老和 治 病 的保 障 。就 目前情 况 看 , 农 民 还 主 要 是 依 靠 子 女 养 老 。 农 民 老 了 之 后 , 女 可 以通 过 耕 种 父 母 的 土 地 获 子 得 收 入 赡 养 父母 。 由 于 多 数 失 地 农 民 在 就 业 、收 入 等方 面 的不 稳 定性 , 子女 养 老 也 变 得 艰 难 了 。 失 地 前 , 业 经 济 和 农 自身的 自然经 济形式 的农村 生产 方式使 农村 老年人 活到老 、干 到老 ;失地 后 , 老 年人 的晚 年生 活堪忧 。 失 地 农 民患 病基 本上 是 “ 病 拖 、 小 大病扛 , 病人膏肓再看病 ” 由于疾病得 不 , 到及 时和 系统 的 治疗 , 御疾 病 的能 力 抵 减 弱 , 往 小 病 拖 成 大 病 、 重 病 , 上 一 往 住 次 院 , 要 支 付 高 额 医 药 费 , 时 耽 误 了 需 同 工 作 , 入 锐 减 , 民 就 会 面 临 到 底 是 治 收 农 病 吃药还 是 生 活 吃饭 的两 难选 择 , 成 形 “ 因病致 贫 ”的恶性 循环 。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文献综述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文献综述【摘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是新型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原有的保障方式及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如何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摆在学界和实践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此项制度不仅影响到失地农民的当前和今后的生活,也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笔者在分析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政府角度,探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国内学术界也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失地农民定义及类型失地农民是指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因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用而丧失土地的农民。
刘菁认为,失地农民是指国家因法定原因而征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所造成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村居民。
而李春斌则认为,失地农民,顾名思义,就是指失去土地的农民。
从社会学的角度,失地农民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张和小城镇建设,而逐步失去包括林地、耕地、其他农用地的农民;从法学角度看,失地农民是指因失去土地而失去土地上包括财产权利、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就业机会的权利以及与土地相关的一系列相关权利的一类特殊法律主体。
刘万兆等指出,我国失地农民失地大概有3种情况:因为城市发展被征地,这些农民离城市较近,土地补偿额也相对较高,主要依靠在城市务工、经商获得生活来源,大部分人还保留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被征地,因为修路、开渠、建水库等土地被征用,但这些农民的土地补偿金不高,而且由于远离城市,信息不灵,谋生手段较少,失地农民的生活相对困难;工业用征地,其中一些失地农民被选招为占地工。
由此可见,失地农民是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他们既不享有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也不享有农村的土地保障,生产生活存在着风险。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以青海西宁为例
月2 9日国务院出台 了《 于 2 1 关 0 0年深化 经济体制 改革 重点T作 的意见》 将户籍制 度改革确 定为 2 1 , 0 0年重点
改 革任 务。 自此 , 解决 当前户籍 改革 的突出问题 成为各 级 政府T作 的重 点 。2 1 0 0年 l 2月 1 5日青 海 省政 府第 7 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青海省深入推进 户籍制度改革
以及《 于做好 被征地农 民就业 培训和社 会保 障T作 的 关
指导意见》 的贯彻 落实 ; 另一方面 , 提高失地 农 民养 能够
青海社会科 学 2 1 年 箜 塑 02
城 市 化进程 中 失地 农 民 养 老保 险 问题研究
以青 海 西 宁 为例
兰措 卓 玛
摘
要 :失地农 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产生 的一 个特殊 群体。失地 农 民虽然 身份 与户籍上 变成 了
市民, 但是他们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各种社会权 利 以保 障他们 享有与 市民 同等 的基本社会 待遇 。养 老保 障 权是 失地农 民享受市民权 的重要形 式之 一, 是他们 享受 宪法赋 予 的生存权 和发展权 的表现 。本 文以青 也
失地农 民将达 到 18亿人 , 中将有 8 0 . 其 0 0多万人处于 既 失地又失业 的状 态 。2青海 省 自推行 城 乡统筹 发展 、 _ 城
乡 一 体 化 建 设 以 来 。 论 是 城 乡 居 民 的收 入 与 生 活 水 平 无
解决失地农 民生存和养老 问题 关键要打破二 元社会 结构 和二元 户籍 制 度带 来 的城 乡差 距 , 此 ,00年 4 为 21
中图分类号 :9 3 7 C 1 .
作者简介 : 兰措 卓玛 , , 女 藏族, 中共青海省委 党校法学教研部讲 师。研 究方向 : 民商法、 社会法学。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话题导入】失地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逐渐产生,因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失地农民问题的由来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然而历史实践证明,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乡土大国要解决好"农村差、农业弱、农民穷"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起步期,由于征地规模比较小,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少,通常只是农民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并且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安置方式包括了就业安置,失地农民能够很快在本地企业内转为工人.当时许多被征地农民家庭"钞票赚自工厂里,粮食来自承包田,蔬菜来源自留地",比较低廉的生存成本使他们感到生活衣食无忧,心态比较踏实,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客观地看并不很棘手.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失地农民问题逐步显现并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征地规模比较大,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多,甚至是农民家庭的全体成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已无法采取行政手段的办法把农民"安排"进企业.许多被征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境地,并且节节攀升的生存成本更让他们对生活远虑近忧,情绪极不稳定,失地农民逐渐演变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步步向前发展,很多农村的集体土地被政府征收,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农民朋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失地农民会越来越多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比如在广东省的某个县城里,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划定了工业园,将工业园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统一安置,原来的村民委员会也改成了居民委员会,在工业园内的土体也全部被征收,由集体土地转型成为了工业用地。
工业园内原来有800多户村民,户籍人口2000多人,常住人口约为4000人,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再思考
失地农 民失去的不仅仅 只是土地本身 ,更为 严重的是失 去 了老年 的基本 生活保 障。20 00年 以 来 ,我国每年征地 20 30 5 — 0 万亩,按人均 07亩计 . 算 ,每年增加 37— 2 5 4 9万 失 地农 民 ,2 1 0 0年 , 我 国失地农 民达 1 亿人 …。面对 日益增加 的失地 农 民,如何解决 失地农 民的养老保 险问题 已成 为
地农 民 问题 。
( )逐步 完善农 用土地征 用制度 ,逐步提 一
体现 ,养老保 障权 益难 以保 障。
三、完善我国失地农 民养老保 障的必要性 ( )真正解决 失地农 民的后顾 之忧 ,使他 一
们 “ 有 所 养 ” 我 国宪 法 规 定 : 是 中华 人 民 共 老 。 凡
于均衡价格 O o P ,使土地市场 的供 给与需求 之间
存在缺 口 o Q ,然而政府使 o Q 。。 。 的缺 口得到补 偿 。使 供 给 曲线 由 S 平 移 到 s ,实 际 供 给 量 与 。
摘
要 :在 城 市化 进 程 中 ,失 地 农 民既 失 去 了赖 以生 存 的土 地 ,又 没 有 稳 定 的 就 业 岗位 。 失 地 农
民的养老保 险问题 虽然 已在全 国逐步建立 ,但 是新 问题 日趋 凸显为 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 问题。本文首 先从经济人的 角度 阐述失地农 民养老保险的存 在的 问题 ,其 次论述失 完善 地农 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 性 ,最后提 出拓宽筹 资模 渠道等改善失地农 民养老保 险制度 的思路及对策 。
《 甘肃省基础设 施建设 征用土地 办法》 等法律 和
政策规定实施 ,主要依据 《 土地管理法 》 第 4 7
条规定执行 。但 土地补偿安置标准偏离 了土地 的 市场价值 ,失 地农 民的补偿安置利益得不到足够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进行研究综述。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失地农民面临的养老困境。
接着明确了研究目的,即探讨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阐述了研究意义,强调改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必要性。
在首先对我国失地农民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养老风险。
然后探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重点关注政策变迁及影响因素。
接下来研究了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提供参考。
在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指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最后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现状分析、制度演变、政策探讨、政策效果评估、问题、建议、总结、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始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设和完善的需求。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失地农民是指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土地而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或生活的农民。
他们往往面临着养老保障的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和支持。
研究背景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一个具有特殊背景和需求的群体养老问题。
传统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无法完全覆盖失地农民,而他们又因失地而无法享受传统涵盖范围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如何为失地农民建立适合其特殊身份和需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程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分析现行政策的优缺点以及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共3篇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共3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1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与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许多失地农民被迫离开家园,拥挤的城市成为他们的新居。
这些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遭遇了许多难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保障老年生活的问题。
而对于这一问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一、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难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本就困难重重,而其中之一便是老年生活的保障问题。
许多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后,选择了从事低收入的劳动工作,工作收入微薄,无力为老年生活储备足够的资金。
此外,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往往没有稳定的居住地,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获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
这些问题,都使得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形成了巨大的难题。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解决方案随着失地农民问题的逐步凸显,许多政府部门开始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其中一些模式也适用于失地农民。
1、“城乡统筹”养老保险模式“城乡统筹”是一种养老保险模式,它将城镇和农村的居民纳入同一保险体系下,享受统一的保障待遇。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样的养老保障权益。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并且涉及到政策与制度的改革,需要政府的大力推行和财政投入。
2、商业养老保险模式商业养老保险模式是指由商业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养老保险服务,客户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费用,以获取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障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力量,充分吸引了社会资金的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不足。
但是这种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利益,可能针对风险较高的人群收取更高的保费。
3、互助养老保险模式互助养老保险模式是指由养老互助社区或组织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服务,主要通过养老互助基金向保障参与者提供保障。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基金主要来源于养老职业组织或者个人自由投入,充分吸引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具有很大的可持续性。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情况相继 出台 了失 地农 民养老保 险的相关 规定 ,初步建 立了失地农 民养老保 障体系。但 是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 发展存在差异及初 步建立 的失地农 民养老保险体系本身
的不完善等 因素 ,导致 了失 地农 民养 老保 险还存在诸多
现实问题 。
14 0
收稿 日期 :2 1.53 o00 .0 本文系 《 城市化进程 中失地 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研究》2 0 年 兰州市社科项 目阶段性研 究成果之一 。 09 作者简介 :祁恒瑁 ( 9 3 ) 16 一 ,女,甘 肃肃 南县 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保 险学和市场营销学。 王莉莉 ( 9 5 ) 17一 ,女,甘 肃武威 人,研 究生学历 ,研究方 向:金融管理与网络经济。 郑 蓓 媛 ( 9 1 ) 女 ,河 北 人 ,研 究生 学 历 ,研 究 方 向 : 历 史 文 化 和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 18一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覆盖全国 l%的县 ( ) 年 O 市 ,今 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把被失地农 民列入其 中。各省
会城市及 部分地级 市已纷纷根据其失地农 民及地方 财政
用大批 土地用 于学校和 医院扩建 ,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
回收环保项 目建设 ,开辟城市交通 、公 园和增设广场 ,
几点对策建议 。 关键 词:失地农 民 ;养老保险 ;问题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F 2 . 文献标识码 :A 3 03 随着我 国城市 化进程 的加快 ,越来越 多的农 民失 去 略 ,立足地方现有资源优势 ,开矿建厂 ,以园 区建设为
最基本 的保障—— 土地 ,从而成为游离于农 民和城镇市 民之间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一 失地农 民。 很多失地农民
保 障失地农 民养老无忧 的迫切要求 ,又是保持社会稳定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目前 ,我 国现 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
依据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土地 管理 法 》第 四
十七 条规定 ,“ 土地补偿 费和安 置补助费 均 按照 土地 被 征收 前三 年平 均 年产 值补 偿 ,且 二者之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 前三
临 的 重 大 课 题 , 是 学 术 界 、理 论 界 关 注 也
的焦点 。
可 以行使的有效 管理 、有效监督也随之虚
拟 化 ,造 成 集体 土 农就 业知识和技 缺 能 ,又加上信息 闭塞 ,失地 农民再就业难
虚置 , 成集体 土地所有权权利 的虚空( 形 黄 小虎 , 0 2 o 2 0 在这种制度环境下 , 个体 农
民承包集体土地 ,仅享有用益权而没有 处
分权 , 也就不能真正享有所有权 。 因此 , 在
集 体 土 地 的交 易 中 ,农 民是 被 动 的 。 而 且
当 前 失 地 农 民 权 益 保 障 状 况
( ) 一 征地补偿 费少, 失地农 民没有分
享 到 土 地 市场 化 收 益
在土地征收 中,集体 土地 只有卖给 政府变 为 “ 国有”后 ,才能在市场上 出售。这样 , 政 府垄断了一级 土地市 场 ,个体农民在土 地买卖中没 有 “ 话语权 ” 只有被动地接 受 , 政府制定的价格 。 而政 府也 有 自身的利益 , 只有压低集体土地价格才能实现收益最大
度 系数 比较大 ;一般 在城 市从事运输 、装 卸 、保安 、保 洁和建筑有 关的 岗位等。虽
然被征地农 民实现了再就业 , 但这些 岗位 的人 员 工资待 遇 比较 低 ,而且 还很 不稳 定。为保障失地农 民的再就业 , 方政 府 地 每年都拨 出一部分资金为失地农民进行职 业技能 培训 , 到 了一定 的积 极作用 ;但 起 是, 由于受年龄 、 文化程度等 因素 制约 , 失 地农 民参加职 业技能培 训效果 并不 明显 ,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
失 地 农 民 养 老 保 障 研 究
宋虎林
( 浙江 师范 大 学法 政学 院 ,浙 江 金华 3 10 ) 2 04
一
、
农 民起着重要的保 障作用。根据王克强的研究,农村土地 的社会 保障功能效用达到农村土地 总效用 的5 . 3 因此 ,要让农 1 2 %。 民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起码要保证农民达到的经济补偿不低于 耕种土地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包括土地 自身 的产出,还应包 括土地为农民提供 的养老、失业保障的利益。一位村民说 : “ 以 前我一亩地一季 空心菜就有 1 万多元的收入 ,现在一分地都没有 了,就换来1 多元 的补偿金 ,省吃俭 用又 能维持多久,孩子上 万
众所周知 ,土地一直是农 民安身立命、工作 、生活的重要场 所和生存基础 。而如今 ,在人 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 背景下,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失地农 民的养老,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一个毋庸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 基本概念 的界定 失地农 民泛指没有土 地耕种的农 民,本文讨 论的是特 指 由 于土地被征用 ,而被迫放弃土地耕种 的农村中的这部分农 民。 养老 保 障是社 会保 障系 统 中的一 个主 要项 目。它是 指对 退 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 能力的老年人实行 的社会保护 和社会救 助 。老年社会保 障的内容 比较广泛 ,具体包括 收入保 障、医疗 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 、生活服务和保健服务等 。 二、构建 失地农 民养老保障制度 的必要性 ( 一)失地农 民的现状 1 失地农 民成为不可忽视的利益群体 . 城市化改变着 中国土地 千百年来不变 的生产方式 ,据 国土 资源 部最新调查显示 ,19— 0 6 9 6 2 0 年间 ,中国平均每年净减少的 耕地 是1 3 万亩 。按 照 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 伐, 20 今后每年需 征用农 民土地至少 5 0 0 万亩 ,若按照城郊 农 民人均 0 1亩地计算 ,就意味着每年增 ̄ 7 0 .7 N 0 多万失地农 民,十年后失 地农 民总数将达到1 3 . 亿左右。Ⅲ 2 失地农 民利益诉求紧迫 . 近年来 ,由于城市化建设在 全 国范 围内如火如荼地进 行, 中西部地 区失地农 民也越来越 多, 由于没能解决好失地农 民长 远 生计 问题 ,导致 该 问题 由发达 地区 的局部 社会 问题逐 渐演 变成 全国性 的社会 问题 。[ 由于在征地过程 中, 出现 “ 2 暗箱操 作”、 “ 寻租 ”,失地农 民补偿款 混乱,土地浪费惊人 ,政府 与民争利 ,赚取 “ 低征高卖 ”中的巨额差价等行为 ,直接 导致 失地 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因征 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急剧 上升 越来越 多的失地农 民基本生活 不能得到保障 ,肯定会影 响到城 市化进程、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 )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二 1原有土地保障功能退位 . 土地 是最 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 ,是农业最基本 的生活 资料 来源 ,在政府 主导的农村社会保障几 乎空 白的情况下 ,土地对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
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补偿问题,二是就业安置问题,三是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心理适应问题等。
由于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2. 原因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二是补偿机制不健全,三是就业安置困难,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此外,农民的观念转变和心理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次,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最后,也可能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四、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策略1. 完善土地补偿机制政府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补偿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
同时,应加强对土地补偿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 加大就业安置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力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再就业。
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4. 加强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化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对于自谋职业人员,要为其开辟参加养老保险的渠道,达不到基本养老缴费年
限的,允许一次性补缴,使他们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 目前北京、成都采取这种模式
② 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陈信勇(2004)指出,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个通病,偏爱于根据不同的
弱势群体或生活风险要求建立不同的独立的社会保障项目,这不仅没必
2005年12月3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 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臵渠 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 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6]29号文件),提出了有关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的基本思路、原则要求以及主要意见,为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 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对于指导和推动各地加紧研究解决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4) 创新阶段(1993年至今)
1993年,浙江嘉兴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进行 “土地换保障”制度的探索,于1998年成型,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首
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这一时期安臵方式为货币补偿安臵、资产型安臵、招工安臵与 社会保障安臵方式相结合。
以土地换保障
根据嘉兴的探索和实践,“土地换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土 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农转非”,进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安臵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土地换 保障”(卢海元(2003))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张时飞和唐钧(2004)提出
1.3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1.3.1 相关政策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研究
障 已经 成 了整个 社会 不可 回避 的大 问题 。
发 展需 要 征 购土 地 引起 的 ,这种 具 有 时 间上 的 紧 迫性 : 另 一种 是 由 于我 国农 村 人 口过 多 , 科 技进 步 而 引 起 农 村 劳 动 力 过 剩 导 致 他 们 最 终 与 土 地 分 离. 这 种情 况在 时间上具 有 渐进性 。本 文所研 究 的 对 象是 因征 购土 地而失 地 的农 民。
有使 用 权 。当 国家 和集 体 为 了公 共 利 益需 要 征 用 农 民的 土地 时 , 即使 补偿 标 准 很低 。 农 民 也只 能 为 了 集 体 利 益 放 弃 土 地 。 目前 我 国 的 城 市 化 率 为
为主。 住 房补偿 为 辅 。深 化对 失地 农 民养老 保 障 问题 的研 究 。 从失 地 农 民 的切 身利 益 出 发 , 了解 并 寻求 合 理 的解 决 方案 。这 是 当前解 决 失 地农 民的
[ 基金项 目】 2 0 1 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罗马法中弱势群体 的法律地位研 究” ( 2 0 1 0 Y B B 0 9 7 ) 、 2 0 1 2年度湖南省
教 育厅 项 目“ 弱 势 群体 的 宪 法权 利 保 护 问 题 研 究 ” ( 1 2 C 0 0 5 6 ) 的研 究成 果 1 6 3
着将增 加 8 0 0 0万 失地农 民 , 届时 , 我 国的失 地农 民
剥 离 出世 代 依靠 土 地 生 活 的农 民。在 城 市 化建 设
过程中 , 失地 农 民是 主要 的损 失 主 体 , 他 们 在城 市 发 展 中付 出 了农 民 最 基 本 的生 产 资 料 —— 土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摘要】自古以来,农民从出生到死亡都是自己一力承担,但如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靠土地为生的农民他们失去土地,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与生活保障。
对于日益突出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中,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使其老有所依,成了影响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1.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
土地对于农民而言,不仅仅只是土地,更多的是土地所带来的各种权益。
失去赖以安生立命的土地,使失去土地农民形成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社会中游离不定。
据有关方面的预测:1997年至2010年,耕地减少面积至少1.6亿亩,其中建设占用4500万亩,生态退耕6000万亩,灾毁2500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3000万亩。
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
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中,浙江省台州市也在这进程中不断繁荣发展,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利益同时,失地农民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么台州这个城市又是怎么来看待该问题,如何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呢?1.1失地农民的形成与发展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
失地农民,即具有农村户籍,因失去土地及土地上着的包括财产权利、基本生活保障权利、就业权以及一系相关权利,被人雇佣从事非农职业的一类特殊社会群体。
在我国主要是因指那些因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公益性事业所需依法征占土地后由于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而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的农业户籍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文所写的失地农民包括全部失地和部分失地两种。
被征收的土地全都属于基本农田。
1.1.1城市发展与失地农民的形成土地是城市的依托,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为保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民必然失去土地,向城市转移。
城市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城市数量的扩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原有城市规模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据统计,2002年,我国城市人口为5.02亿,城市化水平为39.09%。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大量的新城市,而且也要求现有的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扩大规模,调整城市行政区化,将一些城市的郊区、郊县变成城市的市区。
在这样的前提下,城市不断向外扩大、延伸,城市周围的农村则不断被吞并吞没,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往城市发展。
因此,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必然现象和普遍规律。
1.1.2开发区建设与失地农民的形成为了经济的建设与繁荣,国家积极鼓励招商引资,开发建立各个开发区。
在我国的开发区主要是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园区等各类区域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便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虽然各级各类的开发区在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与农田,从而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
据建设部公布的资料,截至1993年,中国大陆县级以上的开发区已达6000多个,占地1.5万平方公里,比当时中国城市用地面积总量1.34万平方公里还多出0.16万平方公里。
近年新设立的开发区,其面积已从当年的1平方公里、几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动辄十几、二十几平方公里。
在开发区的土地中,80%以上是耕地,仅1992年,中国就净减少耕地1000万亩,且大部分被征土地并未投入开发。
1992年以后,情况更为严重,一方面非农建设用地指标不断被突破,大量被征土地被“圈”后长期闲置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农民无地可耕。
1.1.3土地管理不善与失地农民的形成土地管理的最基本原则是允许适量的耕地向非农转移,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限制耕地用途的转换只会阻碍经济发展。
然而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却把土地征用和利益享有捆绑在一起,必然导致耕地的大量流失。
目前,我国的征地制度是以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征地补偿理论和制度设计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明显。
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的产权交易过程,而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强制性的过程。
土地的买卖不是由农民决定的,农民即使要卖土地,也没有与买方平等谈判价格的权利。
农民的土地一旦被征用,即变为国家的土地,然后由国家将它划拨或以市场价格出售给土地的开发商或使用者。
在目前的中国,谁手里有土地谁口袋里就有钱,因此,当地方财政收入跟土地征用紧密挂钩时,作为土地持有者的地方政府便会在经济利益的强烈驱动下,大量并大肆强行征用土地。
此外,当前体制下,作为政府管理者与执行者的政府官员的升迁与其在任内所做的贡献密不可分,而考核的最主要指标是GDP、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
为了提高名望,做出显着政绩,最直接也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谁开发的土地多,造的楼房高、多、雄伟,城市规模大。
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畸形政绩观驱使下,利用现行征地制度的不足和其掌管征地的主导权,将土地当作第二财政,以地生财,以至出现“低征高卖”现象,即一方面用计划经济时代办法低价征用土地,另一方面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高价供地。
对政府来说,征用农地成本与出让土地收益之间的差额就是经营土地的红利,其“利润”往往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征地越多,所获得土地的收益就越大。
而作为普通的农民,本来手头就没有多少资金,在失去土地后又无力支付起高价的房价,于是,失地农民不但未从征地中享受到应有的利益,还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
1.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产生的相关背景简述众所周知,千百年来,我国农民养老靠的是家庭互助,养儿防老几乎是广大农民的唯一选择。
赡养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更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
即使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旧是这样的一种养老方式。
然而,农民之所以为农民,是因为他们以地为生,以农为生,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靠土地来养活祖祖辈辈。
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他们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生活来源,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
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如何生存下去便是失地农民首先考虑的问题。
年轻的、能劳动的人也许不愁生活,但是作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呢?以及当哪一天年轻的一辈也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又该怎么生存下去呢?同样作为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却没有该种忧虑,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便已率先建立,且覆盖面得到迅速扩大,成为城镇居民养老的主体性制度。
虽然1991年,国家民政部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农村开展养老保险工作,但其实行的是完全式个人账户积累。
很多农民的经济来源均是靠微薄的农产品收入,又加上投保的险额多,他们不愿意也支付不起。
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征地的补偿费远远不够支付其养老保险,再加上无业,则其养老保险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那么,对于失地农民,政府是否可以对其在养老保险缴纳额上给与帮助与优惠呢?2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有人受益则一定有人失益,征地给国家、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同时,失地农民们则是以不断失去土地,却又不能从中获利,生存、就业、养老等问题不断困扰他们。
2.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城市化进程全国均在进行中,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现状2.1.1农民局限的思想观念几千年以来,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在小农经济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农民只能靠土地为生而无其他谋生手段。
一旦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力,就只能靠子女来赡养,这便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在承担生产、消费、生育和抚养等诸多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巨大的赡养功能。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增收困难,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之甚少,农民本身的文化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对相关的养老保险政策不了解,再加上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因而持怀疑、观望的态度,参保意识更为淡薄。
2.1.2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覆盖面狭窄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很大一部分农民无力支付养老保险,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很小,约有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中尚无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独立地位,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政府公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7亿,此数并不包含失地农民。
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 近10年大约已累计产生了4000多万被征地农民,若从1978年开始计算,至今累计数约8300万人。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财力还非常有限的大国,要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和政策措施还相当困难。
因此,应先以解决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问题为主。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大多是另起炉灶。
截止去年7月,全国已有17个省级政府或部门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文件,1000多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基本生活或养老保障制度,筹集养老资金2000多亿元。
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中若以近十年被征地农民4000多万为基数比较,已经得到社会养老保障的失地农民占25%;若以历年累积被征地农民数8300万为基数比较,已经得到社会养老保障的失地农民占12%。
离在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之目标差距尚远。
2.1.3农民经济能力有限,难以支付养老保险,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投入不足我国实行的是完全式个人账户累积,以个人缴费为主,农民因其自身经济收入状况不景气,又加上养老保险金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无力支付,也不愿支付。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我国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财政的投入总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此外,长期以来,社会保险资金的投入是城市重于农村,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只相当于城市的1/8,于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压力便转移到了广大农民身上,农民支付不起高额的养老保险金,阻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2.1.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以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法规和民政职能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为主,没有法律上的保障。
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便没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农民与政府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