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网络物理结构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93ae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9.png)
习题66-1选择题1-5 A B C C B 6-10 C A A D B 11-14 B A B A6-2填空题1.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2.数据库3.查询4.实体完整性5.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6.一对多6-3思考题1. 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DBS)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以及用户等部分。
2. 一般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阶段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的各种需求。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用数据词典描述的基础数据和用数据流图描述的数据与处理的关系。
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站在用户的角度,通过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从而形成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
对于概念结构,一方面应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中具体应用的一个真实模型,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逻辑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为了能够用某一DBMS 实现用户需求,还必须将概念结构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数据模型,这正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
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式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存储记录结构和存储记录布局主要由RDBMS自动完成。
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根据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并进行试运行和评价。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习题答案-第6章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习题答案-第6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26e9ff9e31433239689364.png)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习题答案-第6章答案一、单选题1—5 D A D C A 6—10 C A A B B11—15 A D A B A 16—20 D B B C C21—25 A C D D A 26—27 A D二、填空题1.总体结构、详细2.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容量要求、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3.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和总线型拓扑结构.4. 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与用户管理5. 逻辑, 物理6. 总体结构,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7. 组织/业务, 组织/功能8. 抽象到具体; 复杂到简单.9. 市场销售子系统; 生产管理子系统; 财务会计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 物资供应子系统.10. 一对多(或1:N)11. 逻辑独立性12. 数据库管理系统13. 参照完整性14. 关系15.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16.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的方法.17. 实体型; 属性; 联系.18. 实际数据库结构; 装入数据; 测试和运行.19. 输入输出20. 输入信息正确性,满足输出需要21. 输入界面设计、输入方法选择和数据的校验22. 打印机输出、屏幕输出23. 菜单式、填表式、选择性问答式、按钮式、24. 数字网络直接传送和电话网络25. 判定参数和地址参数。
26. 输入、输出数据和数据加工27. 从上到下,由左向右28. 图形输出、报表输出29. 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30. 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31.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名称解释1. 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相应的应用软件,为网上用户提供共享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一种高性能计算机,英文名称叫做SERVER。
2. 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它是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4. 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5. 层次模块结构图是从结构化设计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工具。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课后答案be 版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课后答案be 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b53da96294dd88d0d26bac.png)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一章网络工程设计概述1.网络工程的定义是什么?答:定义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思想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定义2:对定义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2.与网络工程有关的工作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货商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测试与验收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4. 详细描述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为何将该模型称为网络设计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具有哪些优点?为何要在实际工作中大量使用该模型?答:下图给出了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该模型提出了设计和实现网络系统的系统化工程方法。
虽然该模型支持带有反馈的循环,但若将该模型视为严格线性关系可能更易于处理。
该模型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和测试。
由于在物理网络设计阶段,网络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网络的,因此将该模型称为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5.简述系统集成的定义。
试讨论系统集成主要有哪些好处?答:抽象地讲,系统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应用的一组元素的有机结合,而系统本身又可作为一个元素单位(或称子系统或组件)参与多次组合,这种组合过程可概括为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的好处:-质量水准较高:选择一流网络设备厂商的设备和系统,选择高水平的具有资质的系统集成商通常能够保证系统的质量水平,建造系统的风险较小。
-系统建设速度快:由多年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专家和配套的项目组进行集成,辅以畅通的国际厂商设备的进货渠道,及处理用户关系的丰富经验,能加快系统建设速度。
-交钥匙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全权负责处理所有的工程事宜,而用户能够将注意力放在系统的应用要求上。
-标准化配置:由于系统集成商承担的系统存在共性,因此系统集成商会总结出它认为成熟和稳妥的方案,使得系统维护及时且成本较低。
6.简述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的步骤及其主要工作。
第6章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6章计算机网络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04d614a8114431b90dd812.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
各层次最主要功能归纳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 么?”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 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即相当于“ 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即相当于“走哪条路可 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的传送帧,即相当于“每 一步该怎么走?”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 上一层的每一步应该怎样利用物理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4.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介质中的红外线、激光、微波或其他无 线电波由于不需要任何物理介质,非常适用于特殊场 合。它们的通信频率都很高,理论上都可以承担很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 (1)无线电短波通信 (2)微波传输 (3)红外线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6.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总线型结构 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局域网的各结点都连接 到一条单一连续的物理线路上,如图2-2所示。网上 任何一个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 输扩散,并且能被总线中任何一个结点所接受。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灵活 方便设备扩充 网络速度很快 设备量较少 价格低廉 安装方便 共享资源能力强 便于广播式工作 缺点: 对线路故障敏感 只能有一个节 点来发送数据 线路上任何一处 故障会导致整个 网络的瘫痪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6.1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 6.1.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网络设备和通讯线路把分布在 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运行网络 系统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通信的系统。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93247e2bd960590c6776a.png)
2019/11/14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
8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
根据处理的数据的特点物联网中间件具有下列基本 特征:
(1) 独立架构(Insulation Infrastructure):物联网中 间件独立并且存在于后端应用程序与数据采集器之 间,并且能够与多个或者多种后端应用程序以及多 个数据采集器连接,以减轻架构与中间件维护的复 杂性。
2019/11/14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
24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
IOT-A体系框架
WP1-架构参考模型
W P2-协调整合到未来的 互联网 服务层 WP3-协议套件 WP4-解析和识别 WP5-IOT对象平台
WP6-要求,验 证和利益相关
方的互动
WP7-用例
WP8-传播和影响生成
WP9-管理和协调
2019/11/14
(2) 数据处理(Data Flow):物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将 实体对象转换为信息环境下的虚拟对象,因此数据 处理是物联网最重要的特征,物联网中间件具有数 据的搜集、整合、过滤与传递等特性,以便将正确 的对象信息传到企业后端的应用系统。
2019/11/14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
9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
(3) 流程处理(Process Flow):物联网中间件采用程 序逻辑及储存再转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来提 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2019/11/14
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
3
第6章 物联网中间件
6.1 中间件技术概述
6.1.1 中间件的作用和意义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 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 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 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 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 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 交换信息,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 递,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OS 环境。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课件第6章 反馈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课件第6章 反馈神经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109055f0f18583d04864598d.png)
一个常数值,对应的稳定状态是网络的一个吸引子。
韩力群 施彦 制作
6.1.2.2 吸引子与能量函数
以上分析表明,在网络从初态向稳态 演变的过程中,网络的能量始终向减小的 方向演变,当能量最终稳定于一个常数时, 该常数对应于网络能量的极小状态,称该 极小状态为网络的能量井,能量井对应于 网络的吸引子。
反馈网络的输入就是网络的状态初始值,表示为 X(0)=[x1(0),x2(0),…,xn(0)]T
反馈网络在外界输入激发下,从初始状态进入动态演变过程,变 化规律为
x j f ( net j )
j=1,2,…,n
韩力群 施彦 制作
DHNN网的转移函数常采用符号函数
xj
sgn(net j)
1 1
韩力群 施彦 制作
6.1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
6.1.1 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x1
x2 … xi
… xn
T1
T2 … Ti … Tn
离散型反馈网络的拓扑结构
韩力群 施彦 制作
(1)网络的状态
DHNN网中的每个神经元都有相同的功能,其输出称为状态,用
xj 表示。
所有神经元状态的集合就构成反馈网络的状态 X=[x1,x2,…,xn]T
2/3 1/3
0.0 x3
101
1/3 111 2/3
1/3
DHNN网络状态演变示意图
011 3/3
(b)
韩力群 施彦 制作
6.1.3 网络的权值设计
为了使所设计的权值满足要求,权值矩阵应符合以下要求:
⑴为保证异步方式工作时网络收敛,W 应为对称阵; ⑵为保证同步方式工作时网络收敛,W 应为非负定对称阵; ⑶保证给定样本是网络的吸引子,并且要有一定的吸引域。
《网络体系结构》课件
![《网络体系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d168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e.png)
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 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用于预测网络攻击
行为,加强网络安全防御。
区块链技术的网络 安全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安
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用于加强
网络安全。
云安全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云安全面临着数据隐私和访问 控制等挑战,而安全监控和加 密技术则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 键。
网络安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方案
谢谢观看!下次再见
网络体系结构的 演变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从早期的单一主机到分布式计算,从 局域网演变到互联网,从传统的中心化体系结构到边缘计 算。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
单一主机
网络仅由单一主机 组成
互联网
连接全球各地网络
边缘计算
在数据源附近进行 计算
分布式计算
多台计算机共同完 成任务
● 02
第2章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概 述
防火墙
用于控制网络流量, 保护内部网络免受
外部攻击
加密技术
用于保护数据的机 密性和完整性
入侵检测系统
监控网络流量,及 时发现异常行为
01 网络攻击
包括DDoS攻击、恶意软件、黑客攻击等
02 数据泄露
包括敏感数据泄露、隐私泄露等
03 合规要求
如GDPR、HIPAA等要求的合规性
网络安全的未来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将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帮助提高网 络安全的智能化水平。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网络安全带 来更多创新。同时,云安全将面临挑战,但也必将迎来更多 解决方案。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
分布式体系结 构
多个网络间互相连 接
对等体系结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9b47026bd97f192279e9a9.png)
目前,我国在接入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已建成中
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和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
9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
6.1.3 相关知识点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通信子网: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通 信子网由网卡、线缆、集线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和相关软件组成。 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资 源子网由联网的服务器、工作站、共享的打印机,以及其他设备和相关
目前局域网中最常见的3个协议是Microsoft的NetBEUI、Novell的
IPX/SPX和交叉平台TCP/IP。
16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
6.1.3 相关知识点
6.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TCP/IP: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包括上百个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 件传输、电子邮件等,而TCP和IP是其中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协 议,目前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第2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若干台计算机互连的系统,这些计算机之间不 但可以实现彼此通信,还可以实现计算机间的资源共享。这种实现计算机之
间的通信,并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称为第2代计算机网络。
7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
6.1.3 相关知识点
第3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局域网和广域网。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 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Dpen System Interconnect,OSI),为计 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标准,使得计算机网络走上了标准化的轨道。体系结 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3代计算机网络。 第4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Internet在美国出现。此后,许多其他计算机网络开 始相继接入Internet,使得Internet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发展最快、接入用 户数最多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标志着计算机网 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第4代计算机网络,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 入了信息化时代。
大学计算机(第5版蒋加伏)第6章课件
![大学计算机(第5版蒋加伏)第6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0d787c3186bceb18e8bb76.png)
首次阿帕网连接实验的工作日志
阿帕网早期工作人员
6.1.1 网络基本类型
联合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报告: 2013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为28亿左右; 每增加10%的宽带接入,可带来1.38%的GDP增长。 2013年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为:56EB(1EB=10亿GB);全球有1万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受欢迎的原因:使用成本低,信息价值高。
6.1.2 网络体系结构
TCP协议“三次握手”过程:
请求
应答
确认
TCP协议建立连接时的“三次握手”过程
6.1.2 网络体系结构
安全隐患 第1次握手:客户端发SYN包到服务器,并等待服务器确认。 • 第2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发送SYN+ACK应答包,然后计时等待。 • 第3次握手:客户端收到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ACK确认包。 • 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连接状态,完成三次握手过程。 • 客户端与服务器可以传送数据了。
TCP是议互联网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可见,网络协议在设计中存在安全“漏洞”。
6.1.2 网络体系结构
【扩展】
TCP协议“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关闭连接“的 通信全过程。
6.1.2 网络体系结构 4. 网络协议的计算思维特征
网络层次结构有助于清晰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网络系统。
(1)
分层不能模糊,每一层必须明确定义,不引起误解。
【案 例】 水库大坝控制系统局域网。
6.1.1 网络基本类型
(2)城域网(MAN) 城域网特征: • 覆盖区域为数百平方千米的城市内。 • 城域网由许多大型局域网组成。 • 城域网为个人、企业提供网络接入。
城域网结构: • 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 采用点对点、环形、树形等混合结构。
第6章网络层
![第6章网络层](https://img.taocdn.com/s3/m/6b902c0cba1aa8114431d940.png)
第6章网络层6.4 综合习题1 现有一个公司需要创建内部的网络,该公司包括工程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和办公室4个部门,每个部门约有20~30台计算机。
试问:(1) 若要将几个部门从网络上进行分开。
如果分配该公司使用的地址为一个C类地址,网络地址为192.168.161.0,如何划分网络,将几个部门分开?(2) 确定各部门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写出分配给每个部门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范围。
2 假设有两台主机,主机A的IP地址为208.17.16.165,主机B的IP地址为208.17.16.185,它们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默认网关为208.17.16.160。
试问:(1) 主机A能否和主机B直接通信?(2) 主机B不能和IP地址为208.17.16.34的DNS服务器通信。
为什么?(3) 如何只做一个修改就可以排除(2)中的故障?3 应用最短路径优先搜索算法Dijkstra,求出下图中源点E到达网络中其他各结点的全部最短路径。
4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192.168.1.250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5 (1) 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192.55.12.1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求出其子网号、主机号以及直接的广播地址。
(2) 如果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那么下列的哪些主机(A、129.23.191.21,B、129.23.127.222,C、129.23.130.33,D、129.23.148.122)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与主机129.23.144.16通信?6 已知某个C类网,现要将这个网分成几个子网,其中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不小于30,如何设计子网及子网掩码使其满足题目的要求?被分成多少子网?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是多少?IP地址损失多少个?7 考虑下图所示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6章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690f63af1ffc4ffe47ac5c.png)
1.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较小的地域范围。
2)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
3)通常为一个单位所建,并自行管理和使用。
4)可使用的传输介质较丰富。
5)较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6)有限的站点数量。
2. 局域网的3个关键技术是什么?试分析10BASE-T以太网所采用的技术。
参考答案:局域网的三个关键技术是拓扑结构、数据传输形式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0BASE-T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型(逻辑拓扑结构为总线型),采用基带传输,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以太网与总线网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总线网是指拓扑结构为总线的网络,而以太网是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早期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采用了总线型拓扑,也属于总线型网络,但现在的以太网大多为星型拓扑。
4.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二者都采用了总线型拓扑结构和基带传输方法,并且都使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不同之处主要有:1)帧结构有些细微的差别:帧首部的第13-14位的定义不同,IEEE802.3定义为数据字段的长度,而DIX Ethernet II定义为网络层协议类型;2)介质稍有不同,IEEE802.3标准定义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三种介质,而DIX Ethernet II只使用同轴电缆。
5.IEEE 802标准规定了哪些层次?参考答案:IEEE 802标准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层次。
其中又把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两个功能子层。
6.试分析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中。
CSMA/CD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介质:①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②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③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生冲突(碰撞),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保证让总线上的其他站点都知道已发生了冲突;④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①重试。
第6章(1)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6章(1)计算机网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d938c72cc58bd63186bdb7.png)
28
网络体系结构:指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和在各层上使用的全部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框架,它使这些用不同媒介连接起来的不同 设备和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可实现互操作,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 求。任何厂商的任何产品、以及任何技术只要遵守这个空间的行为规则, 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划 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
29
接口:
每层都是建筑在它的前一层的基础上,每层间有相应的通信协议,相 邻层之间的通信约束称为接口。 接口用于说明上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
服务:
在分层处理后,相似的功能出现在同一层内,每一层仅与其相邻上、 下层通过接口通信,该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服务用于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
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是下层对上层服务,上层是下层的用户。
30
相关国际机构简介: 在计算机网络标准领域中,有各种类型的组织参与标准的指定和推广。
1.国际标准领域: 国际标准组织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位于瑞士的日内瓦,有100多个国家加入。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国家性民间组织,ANSI标准常常被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电子及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 术组织之一,拥有来自175个国家的36万会员(到2005年)。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设计(finish)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设计(finish)](https://img.taocdn.com/s3/m/b2933a95dd3383c4ba4cd228.png)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设计(finish)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20**-*学期《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作业题目:中国石油大学校园网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年月目录第一章综述 ................................................ ................................................... . (3)网络设计背景分析 ................................................ ................................................... ....................... 3 网络设计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 ................................................... ....... 3 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 (5)网络功能性需求分析 ................................................ ................................................... ................... 5 网络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 ............... 5 网络拓扑结构需求分析 ................................................ ................................................... ........... 5 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 ................................................... ................... 5 网络可靠性需求分析 ................................................ ................................................... ............... 6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 ................................................... ................... 6 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6)网络拓扑结构 ................................................ ................................................... ............................... 6 网络硬件结构 ................................................ ................................................... ............................... 8 网络地址规划 ................................................ ................................................... ............................... 9 第四章网络性能设计 ................................................ ................................................... .......................... 10 第五章网络可靠性设计 ................................................ ................................................... ...................... 11 第六章网络安全设计 ................................................ ................................................... .......................... 12 第七章网络物理设................................................... .. (14)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 ................................................ ................................................... ................. 14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 ................................................... ..................... 15 第八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主干线路到接入线路,都采用宽带设备,留足够的裕量,使网络的性能与目前新兴的高速网络相兼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6章 分组传送网
![第6章 分组传送网](https://img.taocdn.com/s3/m/55cbcab680eb6294dc886c3b.png)
1 . MLPS技术基础
MPL S (多协议标签交换) 技术是将第二 层交换技术和第三层路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 种L 2 / L 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而在 MPL S 核心网中则采用第二层交换。
(1) MPL S网络模型 图6 - 6所示为 MPL S网络模型。 它是
1 . 网络内部保护机制
T-MPLS分组传送网的分层模型也 分为3层, 即通路 (TMC) 层、 通道(TMP) 层和段 (TMS) 层。
TMC 负责提供 T -MPL S传送业务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 TMC连接可传送一个客户 业务实体, 相当于SDH 的低阶通道层, 如 VC1 2级别; TMP 负责提供传送网连接通道, 一个 TMP 连接在TMP域边界之间传送一个客户或 多个 TMC信号, 相当于SDH 的高阶通道层, 如 VC - 4级别; TMS为可选项, 它负责段层功 能, 提供两个相邻 T -MPL S节点之间的 OAM 监视, 相当于SDH 的复用段层, 如STM - N 级 别。
分组传送网 (PTN) 是一种能够面向 连接、 以分组交换为内核的、 承载电信 级以太业务为主, 兼容传统 TDM、 ATM 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它是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 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的。
6.1.2 PTN标准
PTN 有两类实现技术, 即 T -MPL S 和 PBT。 T -MPL S PBT
运营商网络或多个运营商网络内部的连 接。
① 单向1+1T -MPLS路径保护。 在采用 单向1+1T -MPLS路径保护的系统中, 源 端业务信号被同时永久地连接到工作连 接和保护连接上。 倒换控制是基于接收 节点本地信息完成的。 其保护操作过程 如图6 - 12所示。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案例教程》课件第6章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案例教程》课件第6章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5bf99a2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d.png)
7
6.2.4 干线子系统的结构和设计
1F
408室 308室 208室 108室
竖井系统 100x50PVC线槽
427A
ø75、 、 327A
、 、
4、 、 、 、、
ø75、 、 227A
3、 、 、 、、
1.拓扑结构
干线子系统可采用以下拓扑结构:
(1)星型结构。以设备间的主配线架为 中心节点,各楼层管理间的配线架为星 节点,每条链路从中心节点到星节点都 与其他链路相对独立。星型结构是目前 最常见的干线子系统网络结构,其优点 是维护管理容易,重新配置灵活,故障 隔离和检察容易等;缺点是施工量大, 网络的运营完全依赖中心节点。
12
目录
6.1
干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6.2
干线子系统具体设计
6.3
干线子系统设计实例
6.4
干线子系统工程施工
6.5
干线子系统工程技术实训
6.6
干线子子系统竖井位置
4F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的时
候,必须先确定竖井的
3F
位置,从而方便施工的
2F
进行。竖井位置图纸的
设计如图6-2所示。
(7)注意防火、阻燃、强绝缘、防屏蔽、防鼠咬,合理接地,加强防护强度,紧固防振。根据我国 国情和标准规范要求,一般常采用通用型电缆,外加金属线槽敷设。特殊场合可采用增强型电缆敷设。
第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6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f5102d4b14e852458fb5786.png)
(2) B类地址可以提供16384个网络标识号,每个网 络最多支持大约65534个主机地址。最高字节位的范围 为:128~191。这类地址主要适用于中型网络当中。 由于A类地址已用完,所以B类地址也相对紧缺。
(3) C类地址可以提供大约200万个网络标识 号,每个网络最多支持254个主机地址。最高 字节位的范围为:192~223。主要适用于小型 网络。校园网里大多使用的就是C类地址。
2.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现今网络综合布线中最 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它由两根螺旋缠绕的绝缘导线组 成,故称双绞线,其目的是降低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 (如图6-4所示)。
内芯 绝缘材料 屏蔽层
塑料外皮
图6-3 同轴电缆结构图
图6-4 双绞线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是由4对双绞线组成,这8根 线颜色各不相同,其接法从左至右如表6-1所示。
6.2.5.2域名
整个域名系统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名称.二级域名.一级域名 比如: 这里面各部分的意义为: ● 一级域名又叫顶级域名代表国家/地区,这里的cn代表 中国。其它常见的一级域名如表6-2所示。 ● 二级域名代表专门机构、组织,这里的com代表商业机 构。其它常见的二级域名如表6-3所示。 ● Sina代表“新浪网”的名称。 ● 这里的www代表计算机名称为www的服务器。
6.2.2 Internet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Internet包括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各种手段,其中 有一些常用的Internet工具,如 Web 浏览器,电子邮 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 (Telnet)、新闻论坛(Usenet)、新闻组(News Group)、电子布告栏(BBS)等等,全球数以万计 的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电脑上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取台主 机提供的信息和功能。
数据库原理课后答案第六章
![数据库原理课后答案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89f562a45177232f60a2ab.png)
第6章数据库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应用程序员可以不必参与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2、在需求分析阶段,常用数据流图描述用户单位的业务流程。
3、下列对E-R图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集成后所得的E-R图中可能存在冗余数据和冗余联系,应予以全部清除4、下列属于逻辑结构设计阶段任务的是将E-R图转换为一组关系模式5、将一个一对多联系型转换为一个独立关系模式时,应取多端实体型的关键属性为关键字。
6、将一个M对N(M>N)的联系型转换成关系模式时,应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7、在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越高,查询的效率就越高8、对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优劣评价的重点是时空效率A.B.动态和静态性能C.用户界面的友好性D.成本和效益9、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任务的是确定选用的DBMS10、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时,下列策略中将表和索引存储在同一磁盘上不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二、填空题1、在设计分E-R图时,由于各个子系统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所以各个分E-R图之间难免存在冲突,这些冲突主要包括_命名冲突_、_属性冲突_和_结构冲突_三类。
2、数据字典中的_数据项_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3、若在两个局部E-R图中都有实体“零件”的“重量”属性,而所用重量单位分别为公斤和克,则称这两个E-R图存在_属性_冲突。
4、设有E-R图如图6.18,其中实体“学生”的关键属性是“学号”,实体“课程”的关键属性是“课程编码”,设将其中联系“选修”转换为关系模式R,则R的关键字应为属性集_学号与课程编码__。
5、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_确定数据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_、_确定数据存取方法_和_系统配置_。
6、将关系R中在属性A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上,称为对关系R基于属性A进行_聚簇_。
7、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要把_结构(数据)_设计和__行为(处理)_设计密切结合起来,并以_结构(数据)_为核心而展开。
第6章 IPv6网络规划
![第6章 IPv6网络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27a0114c5da50e2524d7f33.png)
部署IPv6转换机制可能出现的情况
部署场景
如果IPv4地址足够,就全面实现双栈,否则就双栈一些边缘设备 可被用来代替双栈边缘设备,使用并不广泛 可用以跳过仅支持IPv4的设备 只用作配置设备 对独立的IPv6网络有用(例如,家庭和部门网络) 对位于NAT设备之后的设备部署IPv6所能使用的方法 由于需要IPv4多播而未被广泛使用 对于IPv4网络中稀疏的IPv6部署有用 不是本身部署的 只要提供代理,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上 能得到支持IPv6的软件更好 同上 有时双栈代理对SMTP、HTTP和DNS很重要
部署IPv6
• 规划阶段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改变的动机。 – 为什么要在网络中使用IPv6? – 是否有技术试用规划? • 确定网络中哪些部分需要改变。 • 制作一份列出现有网络部件,描述其IPv6的能力并标 明以后哪些部分需要运行IPv6的文档,其正式程度可 视组织环境而定。 • 制定并执行进度表,测试所做的改变。告诉操作人员 有关情况,而且如果有网络开发和安全人员,他们也 需要知道这些情况。如果出现警告,要小心行事以将 影响减到最小。在最不可能出现大的事故的“地方” 出现大的错误时要执行恢复计划。 • 最后,注意所有上述情况都出现在已有的组织机构和 网络中。对于还未建立的组织和网络,情况会有所不 同。
获得IPv6地址空间及连接
• 上游提供商 • 6to4
• 间歇性连接 • RIR 。
IPv6网络设计
• 怎样寻址? • 怎样路由? • 怎样命名?
IPv4和IPv6共存的管理
在未来的若干年中,IPv4和IPv6仍会共存于网络之中。
1.宽带规划 2.网络管理 3.安全考虑 4.模拟以太网的本地连接
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
第6章 IPv6网络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_第三版_王协瑞_第一章到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_第三版_王协瑞_第一章到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7d725ccc175527072208de.png)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有哪些功能?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通过有线的或无线的通信链路链接起来,不仅能使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之间的互相通信,而且还能通过服务器节点为网络中其他节点提供共享资源服务。
功能应用: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2.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3.提高可靠性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5.集中管理6.综合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1.办公室自动化2.管理信息系统3.过程控制4.Internet应用2、试举几个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
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过程控制Internet应用: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3、论述通信子网和用户资源子网的关系?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具体答案请参照课本P6。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主机系统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终端控制及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中断控制器。
通过资源子网,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本地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的资源,由于他将通信网的工作对用户屏蔽起来,是的用户使用远程计算机资源就如同使用本地资源一样方便。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4.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哪几种?各自特点是什么?试画图说明。
答:1、星状拓扑、2、环状拓扑3、总线型拓扑4、树状拓扑5、网状拓扑1.星状拓扑星状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控制简单。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方便服务。
星形拓扑结构的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
(2)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总线拓扑2. 总线拓扑总线拓扑结构采用一个信道作为传输媒体,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1 网卡选型
设备选型
•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是主机与其 他主机或网络设备交换数据的接口,是主机的硬件组 成部分之一。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同时又是局域 网的接入层设备。
P142
6.3.1.1 网卡性能指标
• • • • • • 传输速率 接口 总线类型 即插即用 BootROM插座 指示灯
P142
6.2.4 无线介质
传输介质 选型
• 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光波,具有热感功能,较早 应用于近距离无线传输。 • 微波 微波曾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它也是 WLAN的主要传输介质。 •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指的是通过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 微波通信,主要优缺点与微波通信类似。最大的优点 是传输距离远,并且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缺点是造 价高、时延大。
传输介质 选型
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 传输一路信号,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 多模光纤是在多个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 (多路信号)同时传输的光纤。 2.折射突变型光纤和折射渐变型光纤 • 以折射突变型光线作为传输媒介时,发光管以小于临 界角发射的所有光都在光缆包层界面进行反射,并通 过多次内部反射沿纤芯传播。 • 折射渐变型光纤的反射层由多种透明涂层构成。特定 的非均匀折射率可以使多束光线以更单一的方式传输 P141 到对端。
第六章
网络物理设计
在确定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网络之后,下一步就要 选择合适的网络介质和设备来实现它。网络物理 设计的任务就是要选择符合逻辑性能要求的传输 介质、设备、部件或模块等,并将它们搭建成一 个可以正常运行的网络。
本章重点
6.1 物理设计的原则 6.2 传输介质选型 6.3 设备选型 6. 4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P163
6.4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与施 工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 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 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 • 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 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 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信局线路上的接 线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线 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选择集线器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带宽 (2)端口数 (3)LED指示灯 (4)是否可以堆叠 (5)外形尺寸 (6)端口类型 (7)综合考虑品牌和性价比因素。
设备选型
P147
6.3.3.1 交换机类型
设备选型
从规模应用对交换机分类可以将交换机分为企 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 机。 • 企业级交换机 • 部门级交换机 • 工作组级交换机
设备选型
P154
6.3.4.1 路由器的性能指 标
5.防火墙功能 6.压缩比 7.组播协议支持(Multi-Broadcasting) 8.QoS 9.对IPv6的支持 10.网管能力
设备选型
P157
6.3.5 服务器选型
设备选型
6.3.5.1服务器的SUMA 服务器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四个字母表示: SUMA——即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用 性(Usability)、易管理性(Manageablity )、高可靠性(Availability)。
设备选型
P144
6.3.2 集线器选型
设备选型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集线器在外形结构、接口 类型、端口数量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变化,产 品非常丰富。
1.基本型集线器 2.智能型集线器(Intelligent HUB) 3.模块式集线器 4.堆叠式集线器(Stackable HUB)
P146
6.3.2.2 集线器产品选择
P165
6.4.1.3综合布线工程等级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1.基本型 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 场合,使用铜芯双绞线组网,其配置如下: • 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 每个工作区配线电缆为1条4对双绞线电缆; • 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
P137
6.2 传输介质选型
传输介质 选型
传输介质是指连接两个网络节点的物理线路 ,用于网络信号传输。传输介质通常分为有 线介质和无线介质。有线介质包括同轴电缆 、双绞线、光缆等,无线介质包括红外线、 电磁波、通信卫星等。
P137
6.2.1同轴电缆
传输介质 选型
同轴电缆是传统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它 由中心导体,绝缘材料层,网状织物构成的 屏蔽层以及外部隔离材料层组成。
P164
6.4.1.1结构化综合布线的 优点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综合布线的主要优点为: 1.结构清晰,便于管理维护。 2.材料统一先进,符合国内外布线标准。 3.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 4.开放式设计,扩展性强。
P164
6.4.1.2 结构化综合布线 标准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铜芯 护套
导线直径
双绞线对 P139
6.2.2.2双绞线类型来自传输介质 选型双绞线按屏蔽特性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 Unshiielded Twisted Pair,UTP,也称无屏蔽双 绞线)和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 STP)。
双绞线规 格
适用网络 10Base-T 10Base-T,100Base-T4
P148
6.3.3.2 交换机的性能指 标
1.MAC地址表容量 2.背板带宽 3.生成树标准(Spanning Tree) 4.流量控制方式 5.VLAN能力 6.端口聚合功能(Port Trucking) 7.支持的协议和标准 8.部件冗余性 9.网管能力
设备选型
P149
6.3.4 路由器选型
6.1 物理设计的原则
物理设计 的原则
1.所选择的物理设备至少应该满足逻辑设计的基本 性能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可扩展性和冗余 性等因素。 2.从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冗余性的角度去 考虑。 3.所选择的设备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互操作性。 4.在进行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时,要考虑到未来20 年内的增长需求。 5.情况不明朗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
1.国内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即CECS 72197;CECS89; 2.国际标准,主要是ISO/IEC 11801;ISO/IEC CD14673; 3.美国标准:ANSI/TIA/EIA如EIA/TIA 568A ; 4.欧洲标准:EN 50173; 5.防火等级分聚氯乙烯(PVS)
P159
6.3.6 无线局域网络 (WLAN)设备选型
1.功耗与稳定性 2.安全第一 3.传输距离 4.协议类型 5.DHCP 6.频道范围 7.品牌
设备选型
P161
6.3.6 列出设备清单报表
设备选型
列出设备清单报表时要写清这样几项:设 备名称和类型、可选/备选模块、数量、单 价、总价等,对于设备商而言,真实合理 的设备报价表往往是促使用户作出最后决 定的重要因素,任何虚假或疏漏都会导致 信誉和利润的损失。
P165
6.4.1.3综合布线工程等级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3. 综合型 适合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 用光缆和铜芯线缆混合组网。其配置如下: • 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 设光缆系统; • 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线缆中至少配有2 对双绞线; • 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线缆中至少有3对 双绞线。
P140
6.2.3 光纤
传输介质 选型
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 传输一路信号,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 多模光纤是在多个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 (多路信号)同时传输的光纤。 2.折射突变型光纤和折射渐变型光纤
P141
6.2.3.2 光纤分类
P165
6.4.1.3综合布线工程等级
结构化综 合布线设 计与施工
2.增强型 增强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 场合,使用铜芯双绞线组网。其配置如下: • 每个工作区有两个或以上信息插座; • 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1条独立的4对双绞 线电缆; • 采用直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 •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
不成熟,标准还在制定之中
P140
识别双绞线
传输介质 选型
“AMP SYSTEMS CABLE E138034 0100 24 AWG (UL) CMR/MPR OR C(UL) PCC FT4 VERIFIED ETL CAT5 O22766 FT 0307”
• • • • • • • • • AMP:代表公司名称。 0100:表示100 Ω。 24:表示线芯是24号的(线芯有22、24、26三种规格)。 AWG:AWG表示美国线缆规格标准。 UL:表示通过认证的标记。 FT4:表示4对线。 CAT 5:表示5类线。 022766:双绞线的长度点,FT为英尺缩写。 0307:表示生产日期为03年第7周。
设备选型
路由器(Router)在实际应用中只有两种主要的 类型: 1.内部路由器:工作在园区网内部,主要实现 子网路由与包过滤。 2.边界路由器:提供园区网到广域网或Internet 的连接。
P153
6.3.4.1 路由器的性能指 标
1.性能(Performance) (1)全双工线速转发能力 (2)设备吞吐量 (3)端口吞吐量 (4)背靠背帧数 2.配置(Configuration) 3.路由协议 4.VPN支持能力
P140
6.2.2.5 双绞线性能参数 详解
传输介质 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