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船舶下水解析

合集下载

船舶下水浅析

船舶下水浅析
6结 束 语 .
行 期 间 的故 障 规 律 , 而 能 预 测 、 制 它 们 , 高 运 行 从 控 提
质 量 和工 作 可靠 性 。
5船 舶 电 器 现 代 化 前 景 .
加速发展基 于 微 处 理 器 的 船 舶 电 器 智 能 化 技 术 ,
与计 算 机 控 制 的智 能 化 成 套 船 舶 电器 组 合 装 置 信 息 网
司 首 次 采 用 气 囊 下 水 , 舶 以较 大 的速 度 下 滑 , 水 后 船 下
竟 然 冲至 对 岸 , 成 螺 旋 桨 、 轴 及 舵 系 损 坏 的重 大 事 造 尾 故 。后 来 , 厂 在 船 首 部 采 取 卷 扬 机 和 钢 丝 绳 牵 拉 , 船 使
自行 下 滑 , 必须 使 下 水 重 量产 生 的滑道方 向分 力 D ip s n
[ ] nh n i p固 Bs o . 态 继 电 器及 其 应 用 指 南 () 4 A to y h J.
机 电 元 件 , 9 6, 3 . 19 ( )
立 与 陆 上 专 家 系统 的联 络 , 现 故 障智 能 处 理 。生 活 实
用 申器 . 现 计 算 机 人性 化 智 能 控 制 , 船 员 过 上 像 实 使
A 的距 离 分 别 为 k k和 1 则船 舶 在 此 阶段 中力 和 力 矩 . , ,
的平衡 关 系式 为
件 是 : 道坡 度 t(必须 大 于静 摩 擦 系数 W , 则 不 能 滑 g 3 .否
滑 动 。船 舶 开 始 滑 动后 , 擦 系数 数 值 急 剧 下 降 为 动摩 摩
擦 系 数 。规 范 船 厂 的 纵 向涂 油 滑 道 下 水 , 常 静 摩 擦 系 通
滑 道 ( 气 囊 ) 摩 擦 系 数 为 1, 道 或 气 囊 对 船 舶 支 或 静 i滑 - .

船舶下水计算

船舶下水计算

§6-2 下水阶段划分
一、第一阶段
(1)自船舶开始下滑至船体尾端接触水面为止。
(2)运动特点:平行于滑道运动。
(3)受力分析:
※下水重量:其中涉及船体重量及下水架重量。重
力W 沿滑道方向旳分力 T W sin 即为下滑力,垂直于滑
C
C
道旳分力为 N W cos (正压力),如图6-2所示。
第六章 船舶下水计算
§6-1 概 述 §6-2 下水阶段旳划分 §6-3 下水曲线计算 §6-4 滑道压力旳计算
§6-1 概 述
一、下水定义
船舶在船台上或船坞内建造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下水, 即将原在船台上或船坞内呈支撑状态旳船进入水中呈漂浮 状态。
二、下水方式
1、起重机吊:小船造好后能够用起重机把它吊到水中
d h x
d h x L (6-4)
F
A
(L为船舶垂线间长,α为龙骨坡度,β为滑道坡度)
根据上式能够把船在各不同行程 x(例如:x=60m、80m、
100m等)时旳首尾吃水算出。
(4)在邦戎曲线图上画出相当于上述不同行程x时旳水线
,然后用数值积分法算出每一水线下旳浮力ω▽及浮心纵
向位置,据此可求出 M '及 M ,也可得出不同行程x时旳
(3)下落高度t:前支架离开滑道末端时旳水线与船在自 由浮起时首吃水之差。 (4)首沉深度t´
当船首下落至静止水线时,因有惯性作用,船首将继 续下沉,在首垂线处下沉旳最深水线与静止水线之距离t´ 称为首沉深度,一般t´=1.1t。
(5)防止措施: ①增长滑道入水部分旳长度; ②等待潮水更高时下水; ③中心凹槽; ④在滑道末端增长河床深度。
CG
B
(4)受力特点:① W R C

船舶下水计算的方法及力学分析的探讨

船舶下水计算的方法及力学分析的探讨

船舶下水计算的方法及力学分析的探讨作者:潘政中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6期摘要: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船厂船舶下水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纵向滑行下水方式、借助浮船坞进行下水、使用干船坞进行下水。

本文结合现场运用要点主要探讨船舶纵向滑行下水方式的计算,并根据船舶结构设计特点给出下水墩位布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船舶下水;计算方法;力学分析;支墩反力船舶下水相当于船舶的出生,它第一次接触到实际意义上的水,就像人平安出生一样,船舶下水也需要保证安全计算。

船舶下水计算目的就是预测船舶下水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下水阶段描述及各阶段注意事项按照船舶下水过程中的运动特征、力的变化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惯例地把船舶下水过程划分为4个过程。

第一阶段:自船舶开始滑动至船体接触水面为止在这一阶段中,船依靠本身重力沿滑道方向的分力下滑。

设下水重力为(包括船体及下水支架),滑道坡度为(弧形滑道取重心正下方之滑道坡度),静摩擦系数为,则船开始滑动条件为使船下滑的作用力,即这一阶段应注意船舶的重量及重心的位置。

第二阶段:自船体尾端接触水面至船尾开始上浮为止这一阶段中船的运动仍然平行于滑道,该阶段的力及力矩平衡方程式为:;式中,,及分别为下水重力,浮力和滑道反作用力的作用点至下水架前端点的距离。

在这一阶段中应避免尾下落现象。

第三阶段:自船尾开始上浮至下水架滑板前端离开滑道为止理论上,当船尾开始上浮时,滑道反力集中于下水架前支点处。

此时力及力矩的平衡方程为:船尾上浮是船舶下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压力集中作用于下水架前端一点,造成结构损坏。

通常在前部滑板与船体之间填入普通愣木,使反力分布在相当长度内。

第四阶段:自下水架滑板前端离开滑道至船舶停止运动为止下水船舶全浮后,由于惯性作用将在水中继续滑行,但是船舶受到水和其他制动物的阻力作用,其滑行速度将逐渐减小,直至滑行停止。

在这一阶段应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下水架滑板前端离开滑道末端时,船舶下水重量仍大于浮力——首吃水小于船首自由浮起的首吃水,将发生船首跌落现象。

船舶下水方式

船舶下水方式

• •
4、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这种下水方式的横移区由水平段和变坡段两部分组成。侧翼布置有多船位水 平船台的横移区,因移船的需要使横移车轨道呈水平状态,故称水平段;变 坡度的横移区其轨道只有一组仍为水平,其它各组均带有坡度,这些轨道的 坡度能使横移车在横移过程中逐步改变其纵向坡度,最后获得与纵向滑道相 同的坡度,故称为变坡段。同时,为使横移车在变坡段仍保持横向水平,带 坡度轨道均采用高低两层轨道的方式。 由于横移区具有变坡功能,所以采用纵向倾斜滑道下水。同时,可以在下水 滑道纵向轴线处建造一座纵向倾斜船台。通过横移车在水平段实现与水平船 台的衔接;在变坡段末端实现与纵向倾斜船台、下水滑道的衔接,使一种下 水设施可以供两种船台使用。而且这种滑道是用船台小车兼做下水滑车的, 故滑道末端水深较小,滑道建设投资小。但是,这种下水方式和所有采用纵 向下水工艺滑道一样存在船舶尾浮时较大的首端压力。 一般这种方式多用于国内码头岸线紧张而腹地广大的渔船修造厂和中小型船 厂,修造船可以在内场水平船台进行,只设一条下水滑道,减少滑道水下部 分的养护工作量。这种下水方式在使用时可以人工控制载有待下水船舶的船 台小车的速度,必要时可以停止下水。也可以用于船舶的上排修理。
重力式下水
• 2、纵向钢珠滑道下水 • 这种方式是用一定直径的钢珠代替油脂充当减摩装置, 使原来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降低滑板和滑道之间 的摩擦阻力,钢珠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较好。钢珠滑 道下水装置主要由高强度钢珠、保距器和轨板组成。保 距器每平方米装有12个钢珠。木质的滑板和滑道上各有 一层钢制轨板以防被钢珠压坏,在滑道末端设有钢珠网 袋以承接落下的钢珠和保距器。这种下水方式使用启动 快,滑道坡度小,滑板和滑道的宽度也较小,钢珠可以 回收复用,其下水装置安装费用和使用费用都比油脂滑 道低。而且不受气候影响,下水计算比较准确。但初始 投资大、滑板比较笨重、振动大。

船舶下水安全管理

船舶下水安全管理
船舶下水安全管理
目 录
• 船舶下水概述 • 船舶下水前准备工作 • 船舶下水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 船舶下水后检查与维护保养 • 船舶下水事故案例分析 • 船舶下水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01
船舶下水概述
船舶下水定义与目的
船舶下水定义
船舶下水是指在船舶建造完成后 ,将其从建造区移至水域的过程 。
船舶下水目的
等;
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和责任
分工。
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划分
明确企业领导层对船舶下水安全管理的总体责任和具体要求; 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章可循;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级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
建立船舶下水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 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
定期对船舶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 ,了解船舶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性
能。
评估船舶安全性能
对船舶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检 查船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需要
改进的地方。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 进建议,为船舶的安全管理提供
有力支持。
05
船舶下水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剖析
01
02
03
04
设计缺陷
船舶设计不合理,稳定性不足 或结构强度不够,导致下水过
机械化下水
利用机械化设备,如卷扬机、滑轮组 等,将船舶从建造区移至水域。这种 方式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但设备 费用较高。
船舶下水风险分析
人员安全风险
下水过程中可能涉及高处作业 、临水作业等危险作业,存在
人员坠落、溺水等风险。
船舶损伤风险
由于船舶体积大、重量重,在 下水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 设备故障导致船舶碰撞、刮擦 等损伤。

船舶下水

船舶下水
全浮时首部吃水TF〈 滑道末端水深H - 船体基线高度H0
二、船台纵向下水计算
尾跌落判断 当重心滑过滑道末端后,如果浮力对滑道末端力 矩小于重力对滑道末端力矩,将发生尾跌落。军船 由于重心靠近船中稍偏后,不易发生尾跌落;民船 由于大多采用尾机舱/后上建形式,重心靠后,较易 发生尾跌落。 不发生尾跌落的条件如下:
三、船台纵向下水强度校核
总纵强度校核 在尾浮时刻,船体主要受到尾部浮力和 首部支反力的作用,船体将处于最大中垂状 态。在最小抗昂倾力臂时刻,船体处于最大 中拱状态。因此,需要对总纵强度进行校 核
四、下水操作安全措施
合理选择下水时机:
由于首跌落或尾跌落的发生,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潮位太低,浮力不足以克服船体重力/ 力矩造成的,合理选择下水时机可以提高下 水时的潮位,达到安全下水的目的。
船舶下水
高等工程力学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专业
船舶下水
一、船舶下水的方式 二、船台纵向下水计算
三、船台纵向下水强度校核 四、工艺措施
五、计算实例
一、船舶下水的方式
船坞下水 纵向船台下水 滚珠下水 牛油下水 横向船台下水 浮船坞下水 气囊下水 起吊下水 浮箱下水(研究中)
一、船舶下水的方式
0.14
Time Velocity
10 20 30 40
1
2
3
4
5
20 40 60 80 100
Stern Lift
五、计算实例
Trav el - metres
120 140 160
FXXP下水速率曲线图
五、计算实例
NAPA 计算结果 TRIBON计算结果 摩擦系数 水阻力系数
NAPA
ƒ= k1 + k2 ( x/x1 - k3 )2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大船是怎么下水的看完涨知识了
船舶建造是钢质船舶焊接船体和上层建筑的制造工艺,体现着一个国家的重型装备设计制造水平。

那么,新船舶造完是如何下水的呢?
船舶的船台下水,分为三种方式:即侧滑式下水、倒退式滑轨下水和吊运式下水。

1、船台侧滑下水:是通过滑轨方式实现的,是将滑轨铺设在船体侧面,然后船体横向划入水中,巨大的船体常常会随着冲击力左右摇摆,所以对船舶的平衡性和建造工艺要求比较高,但好处是简单快捷。

不要为这些船舶的安全担心,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安全横倾角,通过布置压舱物什么的,这些新船壳可以在很大角度的横倾下自动扶正。

2、船台倒滑式下水:这种下水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在船体底部铺设一条通往水边的斜向滑轨,船舶建造完成后,拆掉固定装置,切断绳索,新船舶缓慢的滑入水中,它一般适用于大型船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个船台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新船舶建造完成后,依靠重力自行滑入水中,所以被很多造船厂采用。

那为什么是后退式下水而非前进式下水,这是因为很多军舰的船艏位置都装有精密的声呐等设备,为了保障其安全会选择船尾方向后
退下水。

当然这种下水方式也有缺点,为了保护船尾螺旋桨在后退下水时不会损坏,会在船舶下水后,再在水下安装螺旋桨。

3、吊运式下水:利用船台上的起重机,将整条新船吊到水面上下水。

这种下水方式,只适合小型和微型船艇。

船舶下水

船舶下水

图8-2 钢珠滑道
图8-3 重力式横向下水
二、漂浮式下水 这是一种将水注入建造船舶场所(最常见的 是造船坞),使船舶自然浮起的下水方法。 三、牵引式下水 根据布置特点,这一类下水方式可分为纵向 滑道机械化下水、横向滑道机械化下水及垂 直升船机下水三种主要形式。它们都借助机 械设备来完成船舶下水和上墩作业。
§8-1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根据下水原理,船舶下水可分为重力式下 水、漂浮式下水和牵引式下水三大类。根 据船舶入水方向,下水又横向下水和纵向 下水之分。根据下水的工艺方法,下水又 可分为涂油滑道下水,钢珠滑道下水以及 小车下水等 一、重力式下水 下水时,船舶通过下水架坐落在滑道上, 并依靠自身重力的斜面分力滑行入水,因 而称为重力式下水。
重力式下水有纵向下水和横向下水之分。 船舶下水的滑行方向与船体纵剖面平行时 称为纵向下水,而滑行方向与船体纵剖面 垂直时称为横向下水。 1.纵向下水。 重力式纵向下水滑道是船台和滑道合一的 下水设施。根据滑道的滑动介质,纵向倾 斜船台滑道又可分为涂油滑道和钢筋珠滑 道两种,下水工艺则分别称为纵向涂油滑 道下水和纵向钢珠滑道下水。
§8-2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的分析及计算 根据船舶下水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通常 将下水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船舶开始滑动员到刚与水面接触(岸 滑); (2)从与水面接触到开始尾浮(入水); (3)从开始尾浮到完全漂浮(尾浮); (4)从完全漂浮到船舶停止滑行(全浮)。
一、船舶开始滑动到刚与水面接触 在这阶段,船舶的运动方向与滑道平 行,如图8-11所示。
1.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1)纵向船排滑道机械化下水 如图8-4所示。 2)两支点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如图8-5所示。 3)楔形下水车夫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如图8-6所示。 4)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如图8-7所示。

中小型船舶滑道下水实例分析

中小型船舶滑道下水实例分析
第3卷 9
第 5期
船 海 工 程
SHI & OCEAN P ENGI NEE NG RI
Vo . 9 No 5 13 . Oc . 0 0 t2 1
21 0 0年 1 O月
中小 型 船 舶 滑 道 下 水 实 例 分 析
咸 屹
( 无锡 交通 高等 职 业 技 术 学校 , 苏 无锡 2 4 5 ) 江 1 1 1
中 间支架 、 艉支 架 和艏部 支架 三部 分 _ 。 1 ] 2 2 1 中间支 架 和艉支 架 . . 主要 作用 是 承受 下 水 船 舶 的重 量 , 不 承 受 而
2 1 船 台胎 架 的 制 作 . ’
情况 , 特意设 置 了 5个下水 托架 , 以延迟艉 跌落 的
收稿 日期 :0 00 0 2 1—63
修 回 日期 : 0 00 — 9 2 1 —8 0
2 1 1 船 台胎 架制 作应考 虑合 理 的纵 向位置 ..
下水 滑行距 离 越 长 , 船舶 偏 移 的 可 能性 就越
大 , 费的油脂 等下水 材料 就越 多 , 耗 在可 能 的情况 下 , 尽量缩 短 滑行距 离 。但 是 , 应 滑行 距 离太短会 导致 船下水 的速 度 不够 , 能会使 船 还 未 滑 出滑 可
作者 简 介 : 咸
屹 (9 0) 女 , 士 , 师 。 1 7一 , 学 讲
研 究 方 向 : 体 修 造 工 艺 船
道下水 工艺 的细节 及 注 意点 , 出现 的下 水 工 艺 对
1 中小型船 舶 下水 基本 条 件
船 台滑 道 总 长度 1 8m; 台 宽度 2 船 5 船 7m;
台主 滑道 间距 8m; 滑道宽度 0 6m; . t 0 。

船舶下水

船舶下水

§8-1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根据下水原理,船舶下水可分为重力式下 水、漂浮式下水和牵引式下水三大类。根 据船舶入水方向,下水又横向下水和纵向 下水之分。根据下水的工艺方法,下水又 可分为涂油滑道下水,钢珠滑道下水以及 小车下水等 一、重力式下水 下水时,船舶通过下水架坐落在滑道上, 并依靠自身重力的斜面分力滑行入水,因 而称为重力式下水。
二、从与水面接触到开始尾浮 在这阶段中,船舶的运动方向仍与滑 道平行,如图8-12所示。
随着船舶下滑过程中浮力矩的增加,舰艇 在此阶段中可能产生以下两种运动状态。 1.船尾上浮。 2.船舶仰倾(俗称尾弯)
三、从开始尾浮到完全漂浮
船舶在这个阶段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在首支架经过滑道末端之前,船舶已经 完全浮起,顺利地在水中漂浮。 2.在首支架离开滑道末端地瞬间,船舶浮 力仍小于下水总重量,因此就会出现船首 猛然跌落的现象,叫做首跌落。
图8-9高低腿横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810
梳 式 滑 道 机 械 化 下 水
四、其他下水方式 1.气囊下水 2.水垫下水
五、船舶下水方法的选择
影响选择船台类型、下水方法和设施的因素 很多,主要有以下六点: (1)厂区面积和地形特点; (2)厂区线及其地质情况; (3)厂区水域宽窄及其水文特点; (4)水位变化规律; (5)船厂生产纲领; (6)造船工艺流程总方案。
图8-2 钢珠滑道
图8-3 重力式横向下水
二、漂浮式下水 这是一种将水注入建造船舶场所(最常见的 是造船坞),使船舶自道机械化下水、横向滑道机械化下水及垂 直升船机下水三种主要形式。它们都借助机 械设备来完成船舶下水和上墩作业。
第八章 船舶下水
§8-1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

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关于船舶下水的方法关于船舶如何下水的简介目前,全世界主要使用以下四种方式使船舶下水:气囊下水、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机械化下水船舶下水是当船舶建造工程大部分完工之后,利用某种下水设备,将船舶从建造区移至水域区的工艺过程。

为了船舶下水,船厂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生产的要求,可选择各种不同的下水方式和厂水设施。

按船舶下水原理可分为:气囊下水、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机械化下水四大类。

一、气囊下水青岛永泰船舶下水气囊网:气囊下水这种船用下水方式是目前国内外船舶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具有经济便利等优点。

船舶利用气囊下水是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是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工艺,它克服了以往中小船厂船舶修造能力受制于滑板、滑道等传统工艺的制约,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而受到了造船行业的欢迎。

气囊下水新工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实践证明,随着高强度起重载动气囊的应用以及新型气囊问世、船台和下水坡道的设计成功,5万吨级以上船舶用气囊下水是完全可行的,但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应该精心设计船舶气囊下水的船台和折角型下水坡道;根据船舶重量,重心位置,船底线型,下水坡道坡度,水位高低等等进行气囊下水计算;对每只气囊在滚动的每一个行程,尤其是在船舶产生艉落和艉上浮时的内压和内应力应有计算依据。

可以利用气囊下水的船舶有旅游船,客货船,江海直达货船,海洋集装箱船,囤船,分节驳,轮渡,高速客船,油驳,油船,机动驳,拖轮等类型。

按气囊行走通道地基性质分为水泥地基通道,硬质粘土地基通道,较软地基通道,表层湿泥、下层硬质粘土地基通道,表层为杂草地基通道,表层为砂质或碎石地基通道等。

按通道坡度性质分为五种组合水平加下坡,水平加上坡加下坡,上坡加下坡,水平加微下坡(湖边),上坡加水平加下坡。

通道坡度在1/7∽1/24范围内。

现以国内外知名的青岛永泰船用气囊为例介绍气囊的性能参数.目前船用下水主要应用新型整体缠绕气囊,这种气囊每层之间为斜度交叉缠绕,囊体无任何搭接,囊头采取比囊体多两层新工艺,整体提升了气囊的使用压力,气密性更好,安全性更好,承载能力更高。

长江下水航行参考

长江下水航行参考
60
13
白三
132
注意会让海(门)太(仓)汽渡。红单已经改成白三(双漕)浮标。
12
红双
142
注意走在下水航道,避让下水小船和上水大型船舶。注意本浮标又改成红双浮。
11
红单
122
紧贴红浮下水,注意避让下水占据主航道小船。
10
红双
122
注意走在下水航道,避让下水小船和上水大型船舶。
50
9
红单
127
注意靠离泊码头的船舶。北岸9
3
20
红双
127
注意及时识别浮标。注意联系通常汽渡。桥区严厉禁止追越。
CH11
19
红单
127
进入桥区注意备锚了头,谨慎操作。注意会让通常汽渡和进出营船港的船舶。
苏桥6
白三
103
双漕放左侧进常熟港。放右侧下水为正常下水航道。
苏桥5
红单
090
注意及时识别浮标以及转向。特别注意横越小型船舶。
苏桥4
红双
099
避免会让和追越。
101
红单
079
注意谏壁汽渡。以及下水小型船舶。
250
100
红双
075
航道特别窄,谨慎操作,避免会让和追越。洪水期注意左侧向右强流,防止落湾。
大港
红单
050
塔形沿岸标。
98
红双
033
注意右侧浅礁。
97
红单
020
注意右侧沿五峰山北侧浅礁。
95
红单
017
注意五峰山下划江船舶。太平洲上口航行警戒区。右侧下为停泊
055
带子洲带子洲
红单
128
红双

船舶下水计算范文

船舶下水计算范文

船舶下水计算范文
首先,船舶下水计算需要确定船舶的几何参数,包括尺寸、形状和重量等。

船舶的尺寸包括船长、船宽和吃水等,这些参数可以从设计图纸中得到。

形状参数主要是指船舶的外形曲线,一般可以通过对船舶的三维模型进行建模来获取。

至于船舶的重量参数,则需要考虑船体的重量以及其上的设备和货物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设计和建造实践中的经验数据估算得到。

然后,船舶下水计算还需要考虑船体的结构强度和船厂的下水设备。

船体的结构强度是指船舶在下水过程中所受到的水压和应力,需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确定船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船厂的下水设备包括滑道、支撑装置和下水机构等,这些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确保船舶下水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最后,船舶下水计算还需要考虑船舶的运动和水动力。

船舶下水后,可能会出现船体的自由滚动、俯仰和横摇等运动,这些运动将影响船舶的稳定性和性能。

水动力是指船舶在水中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和推力,需通过水动力学计算和模拟来确定船舶在下水过程中所受到的水力载荷。

综上所述,船舶下水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考虑船舶的几何参数、浮力和稳定性、结构强度和下水设备、运动和水动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保船舶在下水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

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

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

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船舶舱内排水和污水处理是船舶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舱内排水和污水处理措施不仅能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还能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探讨船舶舱内排水和污水处理的相关问题,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船舶舱内排水1. 排水原则船舶舱内排水的原则是保持舱室干燥、船舶稳定和航行安全。

船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排水系统将舱内积水排出。

排水系统通常包括排水泵、管道和阀门等设备。

为了保持舱室干燥,还可以采取防水措施,如有效的密封装置和补偿水箱。

2. 排水管理在船舶舱内排水中,排水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排水管理包括定期巡检、维护和清理排水设备,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此外,定期对舱室进行检查,发现并解决漏水和积水等问题,防止船舶操纵性能下降和航行安全受到威胁。

二、船舶污水处理1. 污水来源船舶污水主要来自船舶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

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浴水、餐厅废水和洗涤水等。

船舶上的厕所污水主要是混合了尿液和粪便的废水。

2. 污水处理方法船舶上的污水处理方法多样。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通过过滤、沉淀和浮选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油脂等物质。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处理污水。

化学药剂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沉淀和凝聚,从而实现污水的去除。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通过利用微生物去降解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生物处理可以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

三、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的挑战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注意。

1. 国际法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针对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

船舶运营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船舶排水和污水处理达到标准要求。

2. 处理效果船舶舱内排水与污水处理的效果需要得到监测和评估。

船舶运营者应定期检查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法定标准。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12
13
造船坞下水是一种简易安全的下水方法,另 外由于可以在船坞内建造船舶,因而便于 采用先进的造船方法,提高造船机械化程 度。所以造船坞是目前解决大型船舶建造 和下水的较好设施,它适合于水位落差不 大的地区(如沿海)。
14
2、浮船坞下水
15
• 如与水平船台联合使用,也可作为船舶下 水的设施。
• 分艏节船排和普通船排两种。
• 滑道水下部分较短,滑道末端水深较小, 采用挠性连接的分节船排,可进一步降低 滑道水下部分长度和降低末端水深。
• 滑道技术要求较低,水工施工简单,投资 较小,下水操作平稳安全
• 适用于小型船厂 20
21
2、两支点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用两辆分开的下水车支撑定水船舶,可直接将船 舶从水平船台拖到倾斜滑道止 优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操作容易
为了防止滑板从滑道上滑出,在两根滑板之间要求装设 适当数量的撑木或松紧螺栓扣,以保持两根滑板之间的距 离。
38
4、下水油脂 一般分为承压层和润滑层两层,也有分为承压、过渡和 润滑三层的。 承压层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船舶下水时的压力,并保持表 面平整,有助于润滑。 根据地区和下水季节的气温不同,承压层由不同重量比 例的石蜡、硬 脂酸、松香等调制而成。 润滑层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滑板与滑道间的润滑,减小它 们之间的摩擦力。国内常用的润滑剂有3号、4号工业钙基脂、 松香基滑油、水肥皂和机油等。
22
缺点:船舶纵向强度要求高
3、变坡度横移区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 横移区由水平段和变坡段组成。 • 在水平段与水平船台衔接;在变坡段末端与纵向倾斜船台、下水滑道衔接,使一种设
施供两种船台使用。 • 滑道投资小,但艉端的浮力大于艏端。
23
3、楔形下水小车纵向滑道机械化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常见的下水方式,船台和滑道合一,尾部先入水。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1)纵向涂油滑道下水
下水过程:首先将龙骨墩、边墩和支撑全部拆除,使船舶重量 移到滑板和滑道上,再松开止滑器,船舶便和下水支架、滑板一 起沿滑道滑入水中。 下水油脂:为了减小摩擦力,在滑板和滑道间浇涂石腊和黄油 作为润滑。
W SC
SG
※ 若船舶重心离开滑道末端时,而船舶仍未开始尾浮(浮 力增加过慢),即WSG>γVlc时,会发生尾部突然下沉、以 滑道末端为支点的仰倾现象(俗称尾弯或尾跌落),船底会 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而被破坏,因此要防止这一现象出现。 亦即:必须保证船舶重心离开滑道末端前,船舶已开始尾 浮。
防尾跌落采取的工艺措施:
W
全 浮
※ 若船舶全浮前,船舶首支架已完全脱离滑道,则船舶会发生艏 部突然下沉现象,称为艏跌落。艏跌落可能引起首部结构与滑道 末端碰撞而被破坏,因此要防止这一现象出现。
防首跌落的工艺措施:
1、在尾部加压载,使重心后移。但应注意防止产生尾跌落的可
能。 2、首支点前移。 3、选择大潮位下水。 4、滑道末端清淤。 5、取消首支架,降低船底到滑道面的高度。
第二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分析
一般以尾部先入水,分四个阶段:
◆(1)船舶开始滑动到刚与水面接触: 受力:R、f、W
下滑条件:
下滑力F>摩擦阻力f 其中:F=W×sinβ f=μ×W×cosβ μ 静摩擦系数,0.03~0.07 动摩擦系数,0.02~0.05
W F
G
N
※可能发生的事故:止滑器松开后,船舶不能自行下滑或中 途停滑。
和 RlR=WlGlc 在此过程中,V、lR 和lC 值不 断发生变化,直至船舶开始尾 浮。
W
尾 浮
※ 船舶开始尾浮瞬间:WlG=lc,反作用力R=W-集中 作用在首支架端点A处,是相当大的瞬时动载荷,必须校核A点处 的船体强度,并进行必要加强。
第二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分析
(续)船舶与水面接触至开始尾浮阶段:
止滑器工作示意图
第三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设施和工艺措施
二、下水工艺:
◆1、下水前的准备工作 1)滑板、下水墩木布置要求 2)滑道油脂配方、浇涂要求 3)下水计算书 4)船舶准备状态 5)船台、河道的准备状态 ◆2、下水时的工艺准备 ◆3、换墩 ◆4、下水实施
◆优点:生产费用低、无污染、不受气候影响。
◆缺点:初始建造成本大、滑板笨重、下水过程有振动。
一般每次船台下水,钢珠的自然损耗 在300到500粒,保距器在50 块左右。 (钢珠:100元/粒)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包括下承载钢板、多个保距器、多 个钢珠以及上承载钢板。其中下承 载钢板固定于滑道上,其上设有多 个下导向方钢,两下导向方钢间构 成一下导向槽;保距器置于下承载 钢板上,每一保距器上设有多个通 孔,保距器间可拆卸地连接;钢珠 穿过保距器上的通孔置于下承载钢 板的下导向槽中,可与保距器一起 沿下导向槽滑动;上承载钢板固定 于滑板下表面,其上与下承载钢板 对应设有多个上导向方钢,两上导 向方钢间构成一上导向槽,上承载 钢板通过其上导向槽与钢珠的配合 置于钢珠上。
采取的工艺措施:
1、在浇涂油脂前,仔细检查滑道和滑板的变形情况,对变形严 重的进行修复。
2、慎重选择油脂配方,严格遵守浇涂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油脂配方:春秋季配方、夏季配方、冬季配方。
3、在滑板首端预置顶推油缸。
第二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分析
◆(2)船舶与水面接触至开始尾浮: 受力:
R=W-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2、横向下水
下水过程:沿船宽方向滑动,一侧先入水。一种起浮式(长滑 道)、一种坠落式(短滑道)。
◆优点:所需水域不宽。
◆缺点:不安全(适用于小船)。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二、漂浮式下水
下水时,将水注入船舶建造场所(造船坞),使船自然起 浮,然后用拖轮带离船坞。 ◆优点:简易安全。 ◆缺点:建船坞投资成本大。
◆优点:建造成本低、工艺装备简单。
◆缺点:下水前夕的工作量大、准备周期较长、油脂消耗多,并 对作业环境和水域有污染。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2)纵向钢珠滑道下水
下水过程:与油脂下水基本相同,采用钢珠替代下水油脂。木 质的滑板和滑道上各有一层钢制轨板以防被钢珠压坏,在滑道末 端设有钢珠网袋以承接落下的钢珠和保距器。 钢珠下水装置:高强度钢珠、保距器和轨板构成。保距器每平 方米装有12个钢珠。(滚动摩擦)
第七章 船舶下水
船舶下水(Launching)
是将船舶从建德区域移向水域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一、重力式下水
下水时,船舶通过下水架(或下水墩木)坐落在倾斜滑道上, 依靠自身重力在斜面的分力滑行入水。(纵向、横向下水)
1、重力式纵向下水(油脂和钢珠下水)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三Hale Waihona Puke 机械式下水下水时,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船舶下水。
◆船排: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下水小车:
(1)先水平横移, 然后移至高低腿下 水小车上。
(2)先水平横移, 然后移至高低轨道 上(轨道有高低).
第一节 船舶下水的主要方法和设施
四、其它下水方式
1、气囊下水 ◆优点:简易,成本低。 ◆缺点:适合小型船舶(万级以下)。 2、水垫下水 高压水喷射,在船底形成水垫,托起船舶。
第二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分析
◆(4)船舶开始全浮至停止运动: 受力: W= ※ 防止冲滩:采取抛锚制动或钢丝绳制动。
第三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设施和工艺措施
一、下水设施:
◆1、下水墩木
(1)砂箱 (2)活络铁墩 ◆2、滑道
◆3、滑板 ◆4、下水油脂 ◆5、下水支架 (1)首、尾支架 (2)下水横梁 ◆6、止滑器
1、增加滑道水下部分的长度,选择大潮位下水。
2、在船首加压载或尾部加浮箱,使重心前移。但应注意校核首 支点压力和产生首跌落的可能。
3、增加船底坡度。
减小首支点压力的工艺措施:
1、增加首支架与船底接触面积。 2、船底反面加强。
3、取消首支架,用填满普通墩木来代替。
第二节 纵向涂油滑道下水过程分析
◆(3)船舶开始尾浮至全浮: 受力: R=W- 和 WlG=lc 在此过程中,V和lc 值不断 发生变化,直至船舶全浮。 船舶全浮: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