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总谱)

合集下载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版本比较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版本比较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版本比较柴可夫斯基的个性十分神经质,内向、忧郁,甚至还有断袖之癖。

作为一个「人」,柴氏可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自闭者;但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则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他的神经质成就了其作品中优美旋律的高潮起伏,忧郁的气质转化为扣人心弦的沉郁顿挫,内向而带同性恋的个性,造就了一篇篇暗自饮泣而凄美绝伦的不朽乐章。

更重要的是他以过人的秉赋,将这些多样化的特质交迭融会,化为创作上生生不息的活水泉源!●结构上的缺陷关于这首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首演前的风风雨雨,如其师尼可莱鲁宾斯坦(Nikolay Rubinstein)的严酷苛评,毕罗(Has von Bülow)的热烈激赏,及乃至最后的首演成功,久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但诚如当时波士顿著名乐评人约翰?杜威特所言:「这种音乐真的有人会喜欢吗?」说明了此曲本身的确有不少突兀怪异久处。

让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公正角度上,想想尼可莱?鲁宾斯坦是如何以一个老师的立场,无法接受此曲的主因。

首先是结构的问题:因为在柴氏此曲中,虽然一、三乐章是采用传统古典乐派的奏鸣曲式,但在第一乐章中却显出不少可议之处,他不像李斯特勇于打破窠臼,也不像布拉姆斯的灵活运用,以致曲调竟无法统一。

以下是笔者将此曲最引人争论的第一乐章结构,略为整理一番,看看何处是症结所在!(时间采阿格丽姬与杜特华的版本):这种结构表面上好象很完整,起承转合面面俱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呈示部接发展部时,出现了一段「真空」的可怕中断,不但语法不对,也不能有效发挥承先启后的作用;再者,发展部竟以管弦乐肇端,来转接一段六十四小节的钢琴独奏,这种作法也是令人费解。

而他老改不掉的毛病-让人「误」以为乐曲即将结束,也「果如其然」的在装饰奏前出现。

而装饰奏写法之「离奇」(不将第一、三主题运用发展),与第二乐章中段最急板的「古怪」等等,能不让人觉得零碎散乱吗?虽然柴氏并非不用心在全曲的架构营造(他在节奏上的运用仍是处处回扣主题,总括来说,第一乐章降B小调的第一主题领导全曲节奏,而降A大调的第二主题主控多数旋律线),但他的创新手法,却造成一项型式上无法弥补的缺陷(不过也有惊喜)-就是柴氏加上了一段长达一0九小节的序奏,旋律则和底下的一、二主题毫不相干,中间还加上一段装饰奏,同时他在调性的处理上则采用和第一乐章主调-降B小调有附属关系的降D大调,造成强烈的戏剧性及色彩的丰富变化。

浅析李斯特 b 小调钢琴奏鸣曲

浅析李斯特 b 小调钢琴奏鸣曲

浅析李斯特 b 小调钢琴奏鸣曲作者:金咏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2期摘 ; 要:李斯特的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是他对欧洲各地的旅行之后,和在基辅偶然相遇的母女卡洛琳母女相偕回到魏玛近郊阿尔登堡(1846年的时间)。

直到1861年为现身教皇前往罗马的这十五年期间,经过了许多艰辛、积累的李斯特并创作了《但丁》《浮士德》两大交响曲为首的十二首交响诗,两首钢琴协奏曲,《超凡练习曲》《诗情宗教曲》等多数杰出乐曲,并尝试了别人未曾有过的尝试。

这首奏鸣曲正是在这段时间所产生的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中图分类号: J62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6-0111-01维也纳评论家爱德华.汉斯里克认为:有史以来,从未听过如此将支离破碎的要素狡猾而又大胆地连接起来的乐曲。

同时也从未听到有人对所有音乐作如此混乱而又狂暴残忍的斗争,开始的时候我不禁为此愕然,接着是惊愕的目瞪口呆,最后忍不住是滑稽可笑,这都是由它细微得几乎无法听到的音,和过分夸大的音而来。

如果说有人听了它竟然会以为是相当杰出的乐曲,这人一定无药可救。

这一批评与瓦格纳给李斯特的一封信上所说:“超越了所有的概念,至美、至善、深刻而又高贵”正好相反。

我们用自己的耳朵去辨别吧。

如果,这首乐曲是幻想曲,即使支离破碎也没什么,但它从主题设定法来看的确是奏鸣曲的形式,也就是说,以c小调来呈示,然后以b小调来再现的,又以D大调做呈示,经过发展性的处理之后,降D大调来再现的威风堂堂的样子。

还有,接着所承接的,在根据既出主题而进行的发展部的后半,先以升F大调出现,再以下属音B大调再度奏出的持续的行板。

这在此单一乐章中相当于徐缓乐章。

由此推想,这首乐曲不妨也可以解释为由稍大的奏鸣曲形式所成,而且是一首内涵有徐缓乐章要素的奏鸣曲是应该可以的。

虽然在呈示与再现时,以及在第二主题的调性关系上稍微会成问题,但是如果将此视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调的调性观念而来的话,应该是不会成问题的。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说起钢琴家,国内有郎朗和李云迪,但是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郎朗和李云迪在国际上有现在这样的名声,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的文章也是关于钢琴的,接下来一起看看全球被评为最难的钢琴曲吧。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110.《鬼火》- 李斯特李斯特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也是浪漫主义大师,所以有着丰富精神文明的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也是非常高的,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鬼火》就是他的音乐作品,乐曲诡异的音型变化和双音的交替,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就连拉赫玛尼诺夫公开说过,这首曲子非常难弹。

9.《伊斯拉美》- 巴拉基列夫这首曲子曾听郎朗弹奏的版本,大家可以去搜搜听来看。

《伊斯拉美》于1869年巴拉基列夫创作,曲调偏欢快,结尾更是加快速度,这对弹奏者的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技术难度排第九。

8.《诺玛的回忆》- 李斯特《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改编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歌剧,现在这首钢琴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弹奏的十首钢琴曲之一,排在第八这个位置。

《诺玛的回忆》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潮佚宕磅礴,所以弹奏者不仅技术要过关,而且其中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

7.《死之舞》- 李斯特《死之舞》是李斯特献给自己的女婿的,李斯特本人对这首曲子非常认真,创作完成后,还修改了两次。

这首作品几乎是李斯特的钢琴技巧的一个总结和缩影,你能想象到的一切技巧,几乎都出现在这首曲子里面。

很多网友称这首曲子为“钢琴神曲”。

6.《彼得鲁斯卡》-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有人看过这首曲子的谱子,被里面密密麻麻的音符吓到了,可见对钢琴技术要求之高。

更是有个钢琴练习者练习多遍,仍然是一个音符没记住的都有,所以难度排第六,目前也很有人能完整弹出来。

5.《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少产的钢琴家,他的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从第一钢琴协奏曲看肖斯塔科维奇对协奏曲体裁的创新

从第一钢琴协奏曲看肖斯塔科维奇对协奏曲体裁的创新

二 、 肖斯 塔科维 奇 第一 钢琴 协奏 曲结构 的创 新特 征
肖斯 塔科 维 奇 的第一 钢 琴协 奏 曲c , ,O . 5 d调 P 3 。其结 构是 古 典式 的: 四个乐 章 ,不 间 断演奏 :1温 和 的快 板 。奏 鸣 曲式 以钢 . 琴奏 快 速 乐句 为 序 奏 开头 ,钢 琴独 奏 沉 思性 的c , 第 一主 题 , d调 这是 一个 俄 罗斯 风格 的主题 , 流畅 而 带有 思考 性 。第 二主 题 由钢 琴在 E 大调 上 奏 出 ,独 奏 小 号旋 律 随之 亮 相 。2 缓 板 ,三 段 体 , . 圆舞 曲风 格 。第 一 小提 琴奏 抒情 的 主要 主题 ,钢 琴 高 八度 奏答 句 副主 题 ,两者 对 位 ,接着 ,加快 速度 ,钢琴 呈 现 出 由主题 派生 出 来 的旋律 ,乐 曲变 的十 分热 情 ,结尾 由大提 琴 悦耳 的奏 出主题 对 位 的旋律 ,最 后 乐 曲不停 的进 入 下 一个 乐章 。3 中板 ,三 段体 , . 间奏 曲式 。钢 琴 短暂 问奏 曲的连 缀 , 中段第 一 小提 琴奏 古 典佛 里 吉亚 调式 旋律 ,钢琴 与 弦乐对 位 , 结尾 以急速 上升 音 阶进入 第 四 乐章 。4 生动 的快板 ,回旋 曲式 。发展 高潮 钢 琴 的华彩 , 主题 各 . 音色 变 奏 出现 ,进 入 急 板 结尾 ,最 后 以钢 琴 最 高音 敲 击c 调 和 大 弦 ,在 小 号C 大调 分 散 和 弦 中结 束 。此 曲其 实是 钢 琴 与小 号 、 弦 乐 队的协 奏 曲 ,有室 内乐 的古典 气 息 ,而且 第三 乐 章按 其 简洁 的 性质 ,应 看成 是 结束 乐章 的引子 。 圆舞 曲一 波 士顿舞 曲中星 星 点 点 的哀伤 色调 以及第 三乐 章 的激 情没 有对 全 曲明快 的性 格产 生 影 响 ,就像 拉威 尔在 6 调协 奏 曲中一 样 , 肖斯塔 科 维 奇也 想 赋 予 大 这部 作 品充满 阳 光 的 ,节 日的形 象 。 当时 的音 乐学 者们 认 为 ,四 个乐 章结 构 的本 身是 作者 对传 统 的 古典 主义 交 响乐 风格 的模 仿 , 但 这 种看 法是 毫 无根 据 的 , 肖斯 塔科 维 奇第 一钢 琴 协奏 曲是 其探 索表 达一 部作 品 思想 连续 发展 形 式 的一个 阶 段 。 肖斯塔 科维 奇 第 钢 琴协 奏 曲的钢 琴 声部 几 乎被 限制 在 实 际不用 踏板 和 主调 ( 音 乐 )织体 的范 围 之 内,钢 琴在 不 同 的韵律 方 向上 ,以不 同 的速度 进 行 敲击— — 如此 滑稽 地 使用 广 为熟 知 的乐 器 ( 体现 作 品 的钢琴协奏 曲看 肖斯塔科维奇 对协奏 曲体裁 的创新

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

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

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作者:刘蕴浩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8期【摘要】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首创了交响诗这种体裁,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被世人称为“钢琴之王”。

他的《超级练习曲》不但在音响方面丰富多彩、富有生机,而且在情感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首创性;超级练习曲;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李斯特生平及创作介绍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小镇。

1821年全家迁居维也纳,师从车尔尼学习钢琴,向萨列里学习作曲。

李斯特在巴黎曾受到法国革命思潮和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与作曲家肖邦、柏辽兹等人密切交往,并吸收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李斯特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为训练学生演奏技巧写下了《超级练习曲十二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六首》。

他还著有《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反映出匈牙利当地吉普赛最原始音乐的热情奔放性格。

李斯特一生中只创作了一首奏鸣曲——《b小调奏鸣曲》,它虽然是单乐章,但其内容表现幅度广阔,表现手法显示出李斯特的独创个性。

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乐队并重,风格接近于他的乐队作品,交响性很强。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大大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二、创作背景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巴黎成为全欧洲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一些充满激情的音乐家对艺术表现的意向、热烈的情感非常着迷。

李斯特在柏辽兹之后以“交响诗”的形式,给予音乐新的血液,将自己对音乐的热情与钟爱融入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以展现自己的无限想象和表达人民对生活热切的希望。

在另外一方面,李斯特在作曲中却以悲观不满的情绪,反对封建宫廷的约束。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英文名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英文名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的力量与情感的交响The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The Symphony of Musical Power and EmotionIn the realm of classical music, Franz Liszt's Piano Concerto No. 1 stands as a monumental work, a testament to the composer's extraordinary musical genius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motion. The concerto, with its rich harmonic palette and dynamic range,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Liszt's musical philosophy, blending elements of Romanticism with his own unique style, creating a captivating and enduring masterpiece.The opening movement of the concerto is marked by its grandeur and drama, with Liszt's innovative use of the piano as a solo instrument against the full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The piano's powerful melodies interweave with the orchestral harmonies, creating a rich tapestry of sound that is both dynamic and emotional. Liszt's masterful use of dynamics and tempo creates a sense of tension and release, drawing the listener into the heart of the music's emotional journey.The second movement, marked by its lyrical beauty and melancholic undertones, offers a stark contrast to the drama of the first. Here, Liszt's piano melodies are more subtle and introspective, reflecting a deep inner world of emotion and reflection. The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complements the piano's melodies, creating a harmonious blend of textures and colors that is both ethereal and profound.The final movement, a rhapsody of活力与激情,bringsthe concerto to a thundering climax. Here, Liszt's piano soars above the orchestral maelstrom, playing a series of brilliant and virtuosic solos that are both technically demanding and emotionally charged. The movement builds to a triumphant conclusion, with the piano and orchestra converging in a powerful and resounding finale that leaves the listener breathless and moved.The Liszt Piano Concerto No. 1 is not just a piece of music; it i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t transcends the boundaries of time and culture. Its power and beauty lie in its ability to evoke deep and lasting emotional responses from listeners, speaking to the universal themes of love,loss, and the human quest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Liszt's genius lies in his ability to capture these themes in music, transforming them into an immortal form that resonates with us across the centuries.The concerto's enduring popularity is testament to its exceptional quality and the enduring power of Liszt's musical vision. It remains a fixture in the classical music repertoire, performed and adored by generations ofmusicians and listeners alike. As we listen to the Concerto No. 1, we are transported to a world where music andemotion intersect, where the power of music can move us to tears and inspire us to new heights of creativity and understanding.**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的力量与情感的交响** 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弗朗茨·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见证了作曲家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李斯特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1811.10.22--1886.7.31)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

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

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译萨列里)、车尔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尔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

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

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Weimar),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Rome)、布达佩斯(Budapest)之间。

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院并任院长。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Bayreuth)。

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的民主主义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的。

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开的,正如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的名字分不开一样。

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极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

钢琴名曲

钢琴名曲

钢琴名曲(注意:以下编辑词条内容并不完整)独奏类拉赫玛尼诺夫:帕海贝尔:卡农拉三(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号称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意大利波尔卡升c小调前奏曲肖邦:幻想即兴曲英雄波兰舞曲小狗圆舞曲夜曲黑键练习曲夜的钢琴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6号西班牙狂想曲爱之梦钟——第三帕格尼尼练习曲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悲怆奏鸣曲黎明奏鸣曲献给爱丽丝柴可夫斯基:四季套曲古诺-巴赫圣母颂德彪西:月光曲棕发少女意大利波尔卡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小夜曲巴赫:E调前奏曲鲁宾斯坦:F调旋律勃拉姆斯:摇篮曲门德尔松:春之歌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舒曼:梦幻曲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贺绿汀:牧童短笛浏阳河绣金匾王建中:彩云追月协奏类莫扎特27首钢琴协奏曲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李斯特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其中(作品30)被公认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弹奏难度最大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圣桑五首钢琴协奏曲巴托克钢琴协奏曲普罗柯菲耶夫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中国名曲独奏作品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黎英海先生改编的《夕阳萧鼓》《阳关三叠》王建中先生改编的《梅花三弄》《彩云追月》二、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陈培勋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双飞蝴蝶》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三、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乌苏里船歌》《第一、第二新疆舞曲》《多耶》《云南民歌五首》《火把节之夜》《桂花开放幸福来》四、中国革命歌曲、近代民乐和新时期民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路歌》《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晓风之舞》(丁善德)《舞剧鱼美人选曲》(杜鸣心)《谷粒飞舞》五、现代作品《牧童短笛》协奏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央乐团)《山林》(刘敦南)。

浅谈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死之舞》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死之舞》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死之舞》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威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7期摘要: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之一,他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大、种类多。

其中,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有三首钢琴协奏曲,特别是第三首钢琴协奏曲《死之舞》,笔者认为这首作品具有非常辉煌的艺术效果和高难度的钢琴演奏技巧,可以说是他钢琴炫技的巅峰之作,该作品中对于钢琴技巧的应用甚至超过了他的另外两首钢琴协奏曲。

关键词:李斯特死之舞创作过程创作特点李斯特(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他与不同时期和国家的多位音乐家相识相交。

无论走到哪里都被荣誉所包围,并受到他朋友中的王室成员和贵族们的尊敬,在他的时代里就近乎于和现在明星的地位一样。

一、浅谈《死之舞》创作过程《死之舞》是一首标题性钢琴协奏曲,这是李斯特创作的一种新的协奏曲体裁类型。

在这部作品中,李斯特将现实主义的内容融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使这首协奏曲具有了叙事性的特征。

同时由于作曲家将视觉艺术融合在这首协奏曲中,这就使协奏曲也具备了强烈的戏剧性因素。

据资料记载,李斯特在创作这首协奏曲时是受到的视觉艺术效果来自于霍尔拜因的木刻画系列《死亡之舞》和19世纪在比萨的一幅名叫“死亡的胜利”的壁画的影响。

关于《死亡之舞》的首批书籍早在1530年就已经印出。

圖像说的是人类经历生老病死的全部过程,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死亡。

《死亡之舞》——讲述了死神从地狱出发,来到人世间,不论是高高在上的教皇君王、虔诚的修女修士、作恶的强盗乞丐还是普通的大众老百姓,最终都逃不过被死神所带走的命运。

这个木刻画系列所展现的不同表达方式最终都归于一个相同的结局,也就形成了一个主题和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

这与李斯特在《死之舞》中所采用的变奏手法相适应。

一个主题以及其变奏手法的应用给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死之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但是这种技法在李斯特的其它管弦乐作品中其实是并不多见的。

音乐考研知识:进行曲、奏鸣曲与协奏曲你get了吗

音乐考研知识:进行曲、奏鸣曲与协奏曲你get了吗

音乐考研知识:进行曲、奏鸣曲与协奏曲你get了吗一、进行曲(march)进行曲原是舞曲中的一种。

在古希腊的悲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音乐。

灯世纪以后,进行曲主要指管乐器演奏的乐曲。

开始,进行曲主要用于军队,以激奋人心、鼓舞士气。

以后,进行曲渐渐进入音乐艺术领域,陆续出现更多的婚礼、丧礼、凯旋、庆典的进行曲。

进行曲后来被用于歌剧、组曲、钢琴套曲之中。

著名的进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中的《大军队进行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丧礼进行曲》、莫扎特人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土耳其进行曲》、舒柏特的《陆军进行曲》等等。

二、奏鸣曲(sonata)奏鸣曲是一种由三至四个独立乐章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

其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构成,为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抒情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通常为中速的舞曲;第四乐章常用快速的回旋曲。

第三乐章常常可以省略。

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

呈示部主要由主部和副部两个在情绪,相互对比的部分构成。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这类作品的杰作,其中“悲枪”、“月光”、“黎明”、“暴风雨”和“热情”尤为著名。

小奏鸣曲〔sonatina〕一般指比较短小、技术不很复杂的奏鸣曲而言。

作曲家克雷门蒂、库劳、海顿都创作有许多为人们喜爱的小奏鸣曲。

三、协奏曲(concerto)钢琴协奏曲是指由独奏乐器钢琴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一种大型作品。

乐曲通常包含三个乐章,即第一乐章:快速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回旋曲或变奏曲。

作品中出现有钢琴的华彩乐段,展示独奏家的高度技艺,构成全曲的高潮部分。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都创作有脍炙人口的钢琴协奏曲名著。

例如贝多芬的E大调“皇帝”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李斯特的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等。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经典赏析: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

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

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 Bulow,1830-1894)。

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

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

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

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

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

124 Northern Music探究李斯特《超级练习曲·热情》的演奏特点刘蕴浩(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摘要】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首创了交响诗这种体裁,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被世人称为“钢琴之王”。

他的《超级练习曲》不但在音响方面丰富多彩、富有生机,而且在情感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首创性;超级练习曲;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李斯特生平及创作介绍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6)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小镇。

1821年全家迁居维也纳,师从车尔尼学习钢琴,向萨列里学习作曲。

李斯特在巴黎曾受到法国革命思潮和文学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与作曲家肖邦、柏辽兹等人密切交往,并吸收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李斯特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为训练学生演奏技巧写下了《超级练习曲十二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六首》。

他还著有《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反映出匈牙利当地吉普赛最原始音乐的热情奔放性格。

李斯特一生中只创作了一首奏鸣曲——《b小调奏鸣曲》,它虽然是单乐章,但其内容表现幅度广阔,表现手法显示出李斯特的独创个性。

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中钢琴与乐队并重,风格接近于他的乐队作品,交响性很强。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大大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二、创作背景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巴黎成为全欧洲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一些充满激情的音乐家对艺术表现的意向、热烈的情感非常着迷。

李斯特在柏辽兹之后以“交响诗”的形式,给予音乐新的血液,将自己对音乐的热情与钟爱融入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以展现自己的无限想象和表达人民对生活热切的希望。

世界五大钢琴协奏曲

世界五大钢琴协奏曲

世界五大钢琴协奏曲世界五大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创作完成于1809年,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

乐章经过高潮之后,在极强的兴奋状态中结束本乐章。

第二乐章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形式。

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

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

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

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

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

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

柴可夫斯基一生共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以《第一钢琴协奏曲》最为出色,最常演奏,是众多同类作品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名曲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op.10)的艺术创新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op.10)的艺术创新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op.10)的艺术创新高晓娇【摘要】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国内和欧美各国演出,钢琴音乐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钢琴协奏曲就5部。

他的音乐创作是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

本文就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来探析作曲家在该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艺术创新【作者】高晓娇【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4.23-1953.3.5)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于1911-1912年,普罗科菲耶夫尚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求学。

在此间,年轻的普罗科菲耶夫热衷于钻研当代新的音乐创作,在彼得堡“先锋派”小组的集会“现代之夜”所举行的一系列音乐会上听了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新作在俄罗斯的首演,特别是他的作曲和指挥导师、音乐学院教师中的“现代主义者”齐尔品(1983-1915)的直接教诲,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这部作品1912年8月由作者亲自担任独奏在莫斯科首演时,以其新颖的音响和风格引起轰动,批评和赞扬都十分激烈。

乐曲的结构继承了李斯特以来单乐章协奏曲的传统,包含了快速、慢速和快速三个部分,结构严密,发展赋予逻辑,既有古典协奏曲的痕迹,又有现代音乐形式的创新。

第一部分是活泼的快板。

管乐队主和弦3声反复,引出钢琴上刚毅果敢。

钢琴和小提琴沉着有力的地演奏序奏主题。

乐句执拗的反复,并不断的向上模进,渲染出强烈的热情,体现了一种雄辩的精神。

它的力量达到饱和而跌落下来之时,乐队紧紧接上,延续了这种青春热情的爆发。

这一音乐材料在全曲起首、中间和结束3次出现,是统一全曲的支柱。

钢琴艺术—第06讲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 肖邦李斯特

钢琴艺术—第06讲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 肖邦李斯特

作品欣赏
• 匈牙利舞曲—之二 • 爱之梦—之三 • 两首音乐会练习曲 • A小调拉科基进行曲 • 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舞曲—之二
爱之梦—之三
两首音乐会练习曲
• 森林的细语 • 侏儒进行曲
A小调拉科基进行曲
b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由单乐章写成,像一首交响诗。但又很容易分辩出4个 既独立同时又互相紧密联系的段落。
• 辉煌的终曲:生气勃勃,像一首凯旋进行曲。
• 后开展成英雄气慨的主题,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主 人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慨。
#F大调船歌
• 唯一一首船歌,是纯粹的威尼斯水乡著名的船夫 之歌。
• 此曲不管是从整体结构、主题材料的精密开展, 旋律或和声的优雅性等方面,都堪称完美无缺。
• 序奏主题婉转悠长,含有淡淡的忧愁。之后出现 两小节犹如荡桨的伴奏音型,主题起伏回荡,有 较强的歌唱性,仿佛诉说心事。
• 中段为中板,奏出如歌的抒情主题,旋律带有梦 幻般情调,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bb小调夜曲
• 全曲共三段: • 幽静的夜晚凝神沉思; • 色彩更明朗,表现青年人无忧无虑的遐
想,表达了尚未经受生活磨难的青年时 代的肖邦乐观、开朗,甚至是天真无邪 的性格;
• 又回到宁静而荣耀夺目的音调,令人想 起银色的月光下,宽阔的湖面水波闪烁 着点点银辉的景象。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 19世纪音乐界最冲动人 心的人物之一
• 钢琴之王 • 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
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 活动家。
生平
简介
主要作品
• 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 诗共十三部;
• 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几十首 钢琴练习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