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转院规章制度

转院规章制度

转院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管理,规范患者转院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患者转院行为的管理。

第三条转院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合理、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转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转院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第二章转院条件第五条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需要转院的,应当向医院提出申请:(一)本院不具备诊断和治疗条件的疾病;(二)本院不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三)患者本人或家属要求转院。

第六条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转院:(一)病情危重,转院过程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二)患者家属不同意转院的;(三)转院后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的。

第三章转院程序第七条患者或家属提出转院申请,由主治医师审核,转院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八条转院管理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请后24小时内作出决定,并通知患者或家属。

第九条转院前,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在转院过程中安全。

第十条转院过程中,医院应当安排医护人员陪同,确保患者安全到达转院目的地。

第四章转院后的管理第十一条患者转院后,原医院应当及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用药记录等相关信息传递给接收医院。

第十二条接收医院应当对转院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转院患者在接收医院的治疗期间,原医院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的,医院有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患者或家属虚构病情,恶意转院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转院管理委员会。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患儿转接是医院医疗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患儿的转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以及患儿在转接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的制度和流程。

一、转接制度1.明确责任: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员负责。

2.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包括患儿转接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要求操作。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产房、病房、新生儿室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流。

4.制定患儿转接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患儿转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患儿转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控制。

5.建立患儿转接质量评估制度:建立患儿转接质量评估制度,对每次转接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转接流程1.产房与病房患儿的转接流程:(1)产房护士接到患儿转入病房的通知后,将患儿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整理齐全。

(2)产房护士将患儿送至病房,与接受患儿的病房护士进行交接,交接时要详细说明患儿的病情、用药情况等。

(3)病房护士接收患儿后,要进行患儿的身份确认,确保患儿的信息和接收患儿的病房相符。

(4)病房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儿安排在相应的床位,并做好患儿的入院记录。

2.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的转接流程:(1)产房护士接到患儿转入新生儿室的通知后,将患儿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整理齐全。

(2)产房护士将患儿送至新生儿室,与接受患儿的新生儿室护士进行交接,交接时要详细说明患儿的病情、用药情况等。

(3)新生儿室护士接收患儿后,要进行患儿的身份确认,确保患儿的信息和接收患儿的新生儿室相符。

(4)新生儿室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儿安排在相应的床位,并做好患儿的入院记录。

三、转接注意事项1.在转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沟通和交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导致患儿治疗的延误或错误。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转诊制度是指把需要特殊医疗服务或医疗技术的患者从一级医疗机构转移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一种制度。

对于新生儿重症患者来说,实施转诊制度是为了赢得时间,使患者在得到确诊和基本治疗的同时,能及早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新生儿重症患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抢救的难度和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建立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转诊标准。

包括疾病诊断标准,如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等;重症监护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处理的标准,如高频通气、心脏复苏等。

只有制定明确的标准,才能确保将患者转诊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和治疗。

其次,建立转诊网络。

需要建立一张覆盖面广、合作紧密的转诊网络,包括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网络中的医疗机构要有相关的抢救设施和熟悉的医疗团队,以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抢救。

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要建立转诊协调机制。

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可以确保转诊过程的顺利进行。

该机制包括转诊申请的审核与筛选,转诊患者的信息传递,以及源医疗机构和目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可以提高转诊的效率和顺利性,确保患者能够快速转移到目的地进行抢救。

最后,要建立转诊后的评估和追踪机制。

转诊不仅仅是一个从一个医疗机构到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在转诊后能够得到持续的抢救和治疗。

建立评估和追踪机制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对转诊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的建立对于救治重症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转诊标准、建立转诊网络、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和追踪机制,可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抢救和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因此,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新生儿重症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儿科住院病人转院制度

儿科住院病人转院制度

儿科住院病人转院制度1.目的规范本院与外院就诊者转运行为:包括接送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手术、专科转诊等。

以确保医疗安全。

2.标准2.1从外院转入病人2.1.1接外院转运请求时:2.1.1.1依据具体情况及转入标准,先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包括病情、转运的目的、目前正在接受的监护、治疗情况等,由专科确定是否转入;2.1.1.1.1正常上班时间,由专科负责人确定是否转入;2.1.1 1.2非正常上班时间,由专科值班二线确定是否转入;2.1.1.2同意转入后,与外院确认出车的时间,并确保科室及时作好相应准备。

需我院出车接诊的,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专科医务人员担任,科室作好相应准备。

2.1.2医务科接到外院会诊邀请函后,派出相应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会诊。

如患者病情需要转入我院治疗的,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由医院救护车转入。

2.1.3决定转运前,负责转运医生需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情况,阐明病人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特殊情况请示科室主任或医务科;2.1.4转运途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等;予以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与心电监测,各项监测指标数值、转运途中地病情变化、抢救治疗措施等均记入《转运记录单》。

2.1.5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我院为定点收治医院,当120中心转运病人到达医院后,通知医务科及时协调抢救,并按我院制度执行。

2.1.6外出接诊转运物品的准备由相应科室当班护士完成。

2.1.7所有从外院转入病人,到达院内后,按急诊入院流程办理入院。

2.2向院外转出病人。

2.2.1病人因病情需要向院外转运时,由科主任确定,报医务科备案,由科室与拟转入病人医院联系,征得接收医院同意后方可转运。

2.2.2转运前主管医生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情况,阐明病人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及风险,并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的同意签名,并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危急疾病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危急疾病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危急疾病抢救转诊制度
为了提高新生儿危急疾病的抢救能力,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制定此抢救转诊制度。

抢救流程
1. 发现新生儿有危急疾病症状,立即通知医院新生儿科急诊负责医生。

2. 医生快速评估病情,按照诊疗指南提供紧急治疗。

3. 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病情,急诊医生应主动向上级医院会诊或转诊。

4. 上级医院接收患儿后,医生应对病情进行评估,提供更高水平的抢救治疗。

规定时间
1. 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呼吸窘迫、反复呕吐、黄疸等情况,应在3小时内完成转诊。

2. 早产儿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上的,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呼吸窘迫、反复呕吐、黄疸等情况,应在6小时内完成转诊。

3. 足月儿发生的危急疾病,应在12小时内完成转诊。

注意事项
1. 当转诊时需要向上级医院咨询或会诊时,应告知患儿家长,并在医生的陪同下进行转诊。

2. 上级医院应全方位了解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与下级医院联系。

此制度的实施,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处理新生儿危急疾病,减少患儿痛苦和家庭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抢救救治能力和治愈率,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转诊标准:当新 生儿出现特殊疾 病或罕见病例时, 应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疗机构进行 进一步诊断和治 疗
注意事项:转诊 过程中应注意患 儿生命体征的监 测和护理,确保 患儿安全到达上 级医疗机构
04
转诊流程
初步评估与决策
初步评估:根据患 儿病情进行初步评 估,确定是否需要 转诊
决策:根据初步评 估结果,决定是否 进行转诊,并制定 转诊计划
监督机制的完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监督机制的保障: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监督工 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定期随访与评估
随访时间:规定 时间内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了解 患儿恢复情况, 指导家长进行家 庭护理
评估内容:对患 儿进行全面的评 估,包括生长发 育、营养状况、 神经发育等方面
调整方案:根据 随访和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和护理计划
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总结转诊经验:对转诊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参考。
通讯设备:确保转诊过程中通讯设备畅通,能够及时传递病情信息和指令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沟通技巧: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儿家属和接收医院进行有效沟通
记录与报告:对转诊过程和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报告
06
完善转诊流程:根据总结的经验,对现有的转诊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转诊效率和质量。
加强与上下级医院的沟通协作:通过加强沟通协作,确保转诊后的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和管理。
定期评估和改进制度:定期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 床需求。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1.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请求会诊,并向医务科汇报。

2.医务科接到汇报,立即组织抢救,并县卫计委基妇股汇报,并联系江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3.产科室负责人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在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4.转诊医生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的医生承担。

5.转诊护士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6.转诊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7.转诊结束后,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8.转运途中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护士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
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者及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喂养不耐受,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诊断、
治疗和换血。

9、情况不好,有原因不明,诊断不清。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

新生儿病区危重病人转运制度1目的为规范危重新生儿转运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新生儿科各医护人员。

3职责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制定,护理部审核通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配合执行。

4定义需转科、转院的危重新生儿:NRDS、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重度窒息、重度HIE、胆红素脑病、重度低血糖及生命体征不稳定患儿。

5具体内容5.1院内转运5.1.1由责班负责与配送人员共同核对检查单、表带、胸牌5.1.2根据不同气温选择不同的包裹外套,外套上佩戴胸牌。

5.1.3外出检查之前由配送人员提前预约送检时间及医疗电梯等候,减少外出时间。

5.1.4开奶患儿根据医嘱携带不同奶量,禁食患儿携带安慰奶嘴,必要时遵医嘱于水合氯醛等镇静。

5.1.5由配送人员护送检查,检查过程注意观察面色、哭声。

5.1.6整个过程中送检人员目光不得离开患儿,途中不得转抱、借抱病人,一次外出检查只能护送一名患儿。

5.1.7重症患儿必须外出检查时由医生和(或)护士与配送人员一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携带氧气、呼吸囊、脉搏血氧仪和必要的抢救药物。

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反应、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5.1.8检查完毕由送检人员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儿信息后由责任护士妥善安置病人。

并做好患儿进出检查的记录。

5.2院际转运:5.2.1转运前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病情允许转运的情况下考虑转运。

5.2.2将患儿目前病情及需转上级医院的目的、路途风险告知家长,征得家长同意。

(由医生告知)5.2.3白天通知医务科(夜间通知总值班),并联系上级医院,落实床单位。

5.2.4联系救护车,并通知救护车备好相关急救设备。

5.2.5驾驶班联系临床科室,确定出车地点、时间及收费标准。

5.2.6做好患儿转院前准备(病历书写、物品准备、更衣、结算费用等)5.2.7由医生写明本次住院期间患儿病情・、治疗过程、现患儿情况等。

5.2.8由医务人员护送至上级医院,并与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详细交接患儿病情、用药、各导管及皮肤情况。

市儿童医院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附流程图

市儿童医院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附流程图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附流程图一、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我院新生儿专业辐射力及影响力,参考徐州儿童医院120急救转运管理制度,结合新生儿转运特点,制定新生儿内科/NICU 新生儿转运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转运”管理小组组长:李振光主任副组长:吴宏伟副主任、郝祥梅护士长成员:医疗组:王伟、高继生、刘金凤、杨夏、尚培薇护理组:王妍妍、苗晓、舒长华、叶娅、宋培培三、出诊医生接到转运电话后,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解释、记录,告知对方转运风险及相关费用。

四、通知护士、司机,启动转运程序,药、物、设备检查齐全;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3分钟内出发。

120转运电话要求保持24小时畅通,保障与对方电话联系;五、到达目的医院首先听取当地医生病情介绍;检查患儿情况,再次评估患儿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将患儿病情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说明风险,签订转运同意书,1-2名家长随车。

六、不适合转运的患儿向家人仔细解释,家人理解后签署拒绝转运;特殊病人,如转运风险较大,或与当地医院有潜在医疗纠纷者,应及时上报李振光科主任或院总值班。

七、转运途中根据病情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转入NICU患儿需提前半小时电话通知NICU病区值班医护人员,告知患儿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材;如需外科会诊,提前联系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工作;如需辅助科室检查,提前与相应辅助科室电话联系。

八、抵达我院后,转运医护人员护送患儿直接入NICU,向接诊医师交代病情,认真填写相关医疗文件,并签字确认。

九、转运护士带领患儿家人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请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如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联系。

十、吴宏伟副主任医师、郝祥梅护士长作为新生儿转运直接责任人,执行日常转运运转及培训工作,每季度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一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院前急救质量标准为100分,合格为90分,合格率要求为100%;十一、120车由专人(王妍妍)负责监管,每两周对120车进行专项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对120车跟踪检查1次。

儿科转院处理流程

儿科转院处理流程

儿科转院处理流程
【规范要求】
患儿被安全转运到其他医院。

【处置步骤】
1值班护士接到转院医嘱后,首先明确患儿转往的医院,并通知责任护士,确认转院方式。

2.核对患儿住院相关各项费用,核对无误后发送出院通知,通知家长办理结账手续。

3.责任护士根据医嘱除去患儿各种可撤离的管道,如需外带导管给予妥善固定及封管或夹管处理,详细做好宣教工作,并确认家长已在病历上签字。

4.完成患儿相关的治疗及护理工作。

5.完成护理记录。

6.将患儿相关病历资料(如胸片、CT片)及患儿所用物品(无陪病区)等交予家长。

7.在急救车到达前责任护士应密切观察危重患儿的病情,转院前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与急救车转运工作人员详细交接班。

8.床单位终末消毒。

【结果标准】
1.患儿被安全转运到其他医院。

2.相关的文件、药物和患儿的私人物品能转送到其他医院。

3.与来院接送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4.记录正确、及时。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转运指征一、我国新生儿转运标准《实用新生儿学》1、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4周;2、呼吸窘迫:不论何种呼吸道疾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FiO2>0.4仍缺氧者;需机械呼吸者;呼吸道有梗阻症状者;反复呼吸暂停者。

3、循环衰竭:血压低,少尿,皮肤充盈不佳者。

4、窒息后:神经系统异常(肌张力低、抽搐、抑制状态);酸中毒难以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紊乱。

5、外科疾患:膈疝,气管食管瘘,胃肠道畸形等。

6、产伤。

7、先天性心脏病。

8、其他:母糖尿病;新生儿溶血病;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严重感染等。

还有其他需要监护治疗的高危儿。

二、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反复抽搐,经处理抽搐仍持续24h以上不能缓解者。

5、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体温≤30℃或>41℃。

7、硬肿面积≥70%。

8、血糖<1.1mmol/L(20mg/dl)9、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出生体重≤1000克。

三、转运前的处理及判断1、选择一个就近、技术力量雄厚的上级医院,及时通知上级医院进行转运。

2、转运前应积极治疗、密切监护和稳定患儿的体内环境,不能认为患儿马上要被转运而不闻不问。

3、转运前应对患儿的下列状态作出判断(1)、心血管功能:有无心力衰竭,什么原因引起?如有心衰则限制入液量,选用利尿剂及地高辛。

皮肤灌注不好者,分析原因: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酸碱紊乱?采取相应的措施,用多巴胺、碳酸氢钠或机械呼吸等措施。

若有严重心律失常,予相应药物治疗。

(2)、肺部情况:呼吸功能如何(结合体格检查及血气分析),需否气管插管?如存在缺氧,青紫应调整FiO2,做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若已做机械通气则调整呼吸器参数,并应了解有无气胸存在,作相应处理。

新生儿科转科、转院制度

新生儿科转科、转院制度

新生儿科转科、转院制度
一、患儿由于病情需要转科或转院治疗时,由医师向家属交待患儿病情及途中的风险,取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转院事宜。

二、根据转科、转院医嘱进行转科、转院前患儿的评估及各项护理工作准备,通知接收科室的主班护士。

1、检查患儿护理记录应齐全,记录内容应完整。

2、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是否通畅。

4、备妥病例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患儿的物品准备移交。

5、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患儿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其他特殊情况。

三、转科时由医务人员陪同转科,注意保暖。

转院时应征得家属的同意,决定是否需要安排救护车并由医护人员陪同转院。

四、转科、转院途中应备好各种抢救用物及药品,认真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备及时抢救。

五、到达新科室后,认真与该科的主管医师、护士进行交接,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

新生儿转院管理制度
1.新生儿转院前,需由主治医师提出,分管上级医师和主任同意,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2.转院前由医务科联系好转诊医院,并与新生儿家属确认后方可转院;
3.新生儿转院应由有资质的新生儿医护人员进行,以保证转院中安全;
4.规范新生儿转院流程,验证家属身份,双方签字确认,并记录转院时间;
5.准备好转诊单及相关的物品资料,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及时报告情况;
6.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患儿,由其监护人、家属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相关事宜应请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7.转运结束后,详细记录转运的过程、新生儿的情况,做好交接班;
8.清理补充转运器械物品,定期检查,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运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儿童保健科转诊制度

儿童保健科转诊制度

儿童保健科转诊制度
一、由乡镇妇幼机构转诊来的患儿,做好首诊医师负责制,根据患儿情况,做出诊断,做好资料保存,填写双向转诊单,反馈结果。

二、科内转诊:婴幼儿根据健康查体情况转向高危儿门诊、营养门诊、五官保健门诊等科内各专门诊室。

三、科间转诊:婴幼儿病情超出儿童保健科范畴,经其他科室会诊后、需到其他科室治疗者,应转往其他科室。

四、院外转诊:婴幼儿病情超出本科室、本院处理能力,或家长有院外转诊需求时,应及时将新生儿转往上级协作医院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并做好结果反馈。

五、无论转往院内还是院外,均应详细填写转诊记录单,并在门诊病历上书写转诊记录。

六、转诊前应与转往医院科室做好联系工作。

七、对家长做好告知工作。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渠县人民医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婴儿和产妇分娩后胎盘的
管理规定
各相关科室(病房):
为进一步加强出生婴儿和产妇分娩后胎盘的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对出生婴儿和产妇分娩后胎盘的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出生婴儿管理
1、婴儿在产房或手术室出生后,立即交产妇辨认性别并签字确认。

2、行母婴皮肤接
(一)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管理
1、产科有新生儿需转至新生儿科观察、治疗时,一般通过请新生儿科会诊、电话通知入院二种形式。

2、当班医生或护士接到接诊患儿通知,做好相关物品及抢救治疗准备。

3、患儿转至新生儿室后,儿科医生、护士立即与转诊的产科医生或护士进行患儿病情交接。

3、根据病情予以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4、认真查看出生记录,询问转诊医生患儿出生抢救治疗情况。

5、询问患儿两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婴儿姓名牌(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婴儿手圈、性别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7、做好接诊交接登记,确认无误与转诊护士签名于记录中。

8、为患儿做好各项入院处置,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与治疗。

(二)产房与新生儿室患儿转接流程
通知接诊→做好相关治疗准备→接诊患儿→判断病情→评估患儿→采取护理措施→查看出生记录→询问出生情况与治疗、疫苗接种事项→核对患儿手圈、胸牌与记录→完善交接记录与签名→做好入院处置与治疗。

产房、产科病房与新生儿科之间的患儿转接制度

产房、产科病房与新生儿科之间的患儿转接制度

产房、产科病房与新生儿科之间的患儿转接制度
一、产房和产科的新生儿因为病情变化需转往新生儿科治疗时,须有产科主治医师或新生儿科主治医师确定方可转科。

二、产科医师应向患儿家属交待病情及转科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转科。

三、产科医护人员及时通知新生儿科作好接收准备。

四、产科医护人员护送患儿转科。

五、转科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六、到达新生儿科后,产科医护人员应与新生儿科当班医护人员通过手腕带识别确认患儿身份,详细交接患儿的诊断、病情、相关处置及其他特殊情况。

七、交接完毕,双方及时填写交接记录并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转院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新生儿转院管理制度
1.新生儿转院前,需由主治医师提出,分管上级医师和主任同意,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2.转院前由医务科联系好转诊医院,并与新生儿家属确认后方可转院。

3.新生儿转院应由有资质的新生儿医护人员进行,以保证转院中安全。

4.规范新生儿转院流程,验证家属身份,双方签字确认,并记录转院时间。

5.准备好转诊单及相关的物品资料,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及时报告情况。

6.因各种原因主动要求转院的患儿,由其监护人、家属自行联系解决,按自动出院处理,相关事宜应请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7.转运结束后,详细记录转运的过程、新生儿的情况,做好交接班。

8.清理补充转运器械物品,定期检查,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运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