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原创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培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培优练习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⑥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驭:驾驭马匹。
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
④啮:咬。
⑤贾人:商人。
⑥遽:马上,赶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非学无以广.才()年与时驰.()不见是.马()贾人安.能蓄之()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B.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C.不见是马,因.诘仆未若柳絮因.风起D.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二处)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谏议教子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种传统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将复何及.(来得及)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3.下列对《诫子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提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是“静”和“俭”。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D.文章最后一句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某中学开展“秉承诗书传家,传承优良家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写“耕读传家”时,小卉同学对使用哪种字体很是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并简述理由。
(楷书)(隶书)(行书)(2)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只填字母)从中,我明白了“家”满载着爱和期望;从中,我明白了“家”是一份真诚和信任;从中,我明白了“家”是绵绵的思念和温暖的避风湾;从中,我明白了“家”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诸葛亮《诫子书》C.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D.曾子杀猪(3)活动结束后,小卉写了一段感言,请你修改。
【甲】对个人而言,家风是我们从哪儿来的根、到哪儿去的魂,对社会而言,家风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淀、一种信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3分)
A. 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B. 太丘舍去
其人舍然大喜
C. 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则是无礼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以__宁__静__专__一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以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_ _品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 重围绕一个“__静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
归结为一个“__躁___”字,对比鲜明。[乙]文中 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将“学”与“__思___”结
合起来。(3分)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 (节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 关系的。(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不__内__心__恬__淡__没__办__法__明__确__志__向__,__不__集__中__精_ _神__无__法__达__到__远__大__目__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军__队__的__主__帅__可__以__改__变__,__但__普__通__人__的__志__向__ _不_可__改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以_宁__静__专__一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以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_ _品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原创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诫子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淫.慢()夫.()诫.子书()遂.成枯落()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非宁静无以致.远⑵非学无以广才..⑶淫.慢则不能励精⑷年与时驰.3.默写: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 ,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4.划分节奏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5. 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7.开放探究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⑴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⑵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班上要开一个成果交流汇报会。
请你为主持人设计几句开场白。
⑶.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
读唐诗宋词开眼界,阅读精段研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拓展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15《诫子书》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16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同步练习检测(含答案)
《诫子书》达标练习检测一、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则不能励精 ( )4.淫慢..( )5.险躁则不能治性..6.多不接世(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三)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四)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年与时驰. ( )(4)非志.无以成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5 《诫子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
不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无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
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立“志”当先,为“学”要实,心无杂念、凝神安适,直至达到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1.2.3.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背诵全文。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含答案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诚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则不能冶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答案】(1)①才干;①懈怠;①轻薄。
(2)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3)B【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
才:才干。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
慢:懈怠。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险:轻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诫子书》随堂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随堂练习及答案
1.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案:
1.解释词语。
(1)广、:增长.(2)复:又.
2.翻译句子
(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淡泊立志惜时
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有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有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诫子书》练习含答案一、填空《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宁静:致:远:)..无以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6、非学无以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年与时驰.()9、将复.何及()10、诫.子书.(诫:书.:)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1.课内阅读【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道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说明自己高贵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需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绩。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光阴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刻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晚年守着破屋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堂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15课诫子书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D.励.精(lì) 治.性(zh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君子:(2)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4)险躁则不能治.性治:(5)年与时驰.驰:(6)将复何.及何:3.下列句中“以”的意思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志无以.成学C.非淡泊无以.明志D.非学无以.广才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夫学/须静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5.下面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B.意与日去.C.非志.无以成学D.险.躁则不能治性6.根据提示默写。
(1)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来劝勉他们。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B.夫.学须静也(夫:大丈夫)C.夫君子之行.(行:行为)D.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作者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10.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11.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测试时间:20分钟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险躁.(zào)B.致.远(zhì)枯.落(kū)C.淫.慢(yínɡ)穷庐.(lú)D.励.精(lì)治.性(zh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淫慢则不能励.精(2)意.与日去(3)将复何及.3.古人既取名,也取字,且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来取,别有趣味。
“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____”与“____”同义。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____”与“____”反义。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阐述如何实现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2)《诫子书》中阐述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修身养性有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
5.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 )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6.(2023湖北黄冈部分学校第一次测评)语文实践活动。
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此,学校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结束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打算怎样劝说他?答:二、阅读题(2023重庆江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诫子书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诫子书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18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B.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C.若屈伸呼吸 若:你D.其人舍然大喜 舍:舍弃2. 下列对《诫子书》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出,作者认为“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条件。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说明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告诫儿子要立德修身,爱惜人才,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D.本文运用大量对偶句,句式整齐,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3分)3.下列对《诫子书》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题目里的“诫”为劝诫、劝勉之义。
B.《诫子书》中,作者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
C.《诫子书》中,提出成才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
D.《诫子书》中,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
(3分)4. 下列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B.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C.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非淡泊无以明志 匹夫不可夺志也(3分)5.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志向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C.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懈怠D.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冒险6. 下列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静以修身 非学无以广才C.夫君子之行 因往晓之D.其人曰 奈何尤其坏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诫子书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参考答案【答案】1.D2.C3.D4.D5.D6.B【解析】1.ABC.选项均无误,D.选项有误,“舍”,同“释”,解除,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诫子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淫.慢()夫.()
诫.子书()遂.成枯落()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非学无以广才
..
⑶淫.慢则不能励精
⑷年与时驰.
3.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 ,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 ,。
4.划分节奏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5. 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的理解?
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
7.开放探究
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⑴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⑵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班上要开一个成果交流汇报会。
请你为主持人设计几句开场白。
⑶.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
读唐诗宋词开眼界,
阅读
精段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中考演练
17.(常州中考)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两句话,各
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②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写作与表达
18.凭空想象不可取,纸上谈兵往往荒谬可笑,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
例,写一些吧。
(300字左右)
诫子书
1.略
2、⑴达到⑵增长才干⑶放纵⑷逝去
3、略
4略
5.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才华;如果你没有志向,你的学业肯定不会完成。
6、略
7.(1)诵读大赛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展览名言佳句品读等。
(2)要点提示:称呼、探究主题、目的、要求等。
(3)示例:品名篇佳作增学识
8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9.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
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0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1非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12.(1)于是,就。
(2)超过约定的期限。
13.C
14.(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
给我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自己青少
年时代求学的艰难。
16.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17.①删去“的成果”。
②删去“能否”,或者在“他”后面加“是否”。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