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

助阳气之升浮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2月2日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升阳散火汤作为治疗内伤发热名方,为李东垣“深达‘火郁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方剂。但令笔者诧异的是,古今历代医家善用此方者极少,方书中多见有关本方方论而少见绝佳医案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的由来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方药组成:“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柴胡(以上各三钱),防风(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右件 咀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此方也载于《脾胃论》中。在《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两书中更名为柴胡升麻汤。四书中对于主治病症的文字表述稍有出入,药物次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论》所载方中柴胡用量为八钱,而其他书中柴胡用量为三钱。

升阳散火汤“散”什么“火”

本方主治“郁火”,在这一点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似无歧义。但火如何郁?郁火由何而得?则众说不一。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古方八阵》中指出:“东垣升阳散火汤,治胃虚血虚,因寒邪郁遏阳气,以至肌表俱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火郁发之之剂也。”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治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而不得解散者。”认为郁火因于“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直言“郁结之火”,而不言何由而郁。李畴人在《医方概要》中指出:“火郁多在肝胆之经,以木盛能生火,而二经挟相火……”又将郁火置于肝胆之经。

从李东垣原文分析,本证之成因于“血虚”、“热伏地中”、“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因于内伤而非外感,因于内虚而非邪实。况从方名分析,“升阳”在前,“散火”在后,所治为“火证”,治法为“散”,“散火”的手段是“升阳”,也就是说,通过升阳以达散火之效。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是李东垣根据《内经》“藏气法时”理论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依次写作而成。升阳散火汤见于“暑伤胃气论”这部分内容中。也就是说,也许李东垣制方本意为通过升阳散火以纠正体内气机该浮不浮的状态。那么,体内为什么会出现气机该浮不浮呢?根据原文,我们可以找出成因有二:一是因“血虚”致“热伏地中”;二是因“胃虚过食冷物”致“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成因之二较易理解,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过食冷物,影响气机升浮,致阳气郁滞而化为阴火。而成因之一较难理解,“血虚”何以会引起“热伏地中”呢?难道血虚引起虚火内生转而被郁?从所用方药组成来看,这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考李东垣在书中多处提到“血虚”,李东垣笔下的“血虚”是在内伤的基础上胃气(脾胃之气)虚所导致的,是“中焦受气取汁”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的“血虚”是以

气虚为前提和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如此理解即符合李东垣的用药“血虚以人参补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血虚”致“热伏地中”仍然是由于气虚无力升浮而致阳气郁滞化为阴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升阳散火汤所治之火是由于脾胃气虚,无力升浮,或者在此基础上过食冷物,进一步损伤和抑遏阳气,致阳气郁滞于脾胃所化之阴火。

方解

方中选用升麻、葛根、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此六味俱属“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之“风升生”类药物,以助阳气之升浮,以解阳气之郁滞。正如《医方集解》中所写:“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同时佐用人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元气,针对气虚无力升浮而设。佐用生甘草泻已成之阴火。至于白芍药,《汤液本草》中说:“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能停诸湿而益津液”,“补中焦之药”,对诸风药之升浮有佐治之功,对人参补血虚有佐助之用。

与补中益气汤的比较

李东垣治疗脾胃内伤诸病总的治法为“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阴火”(《内外伤辨惑论》)。从组方所体现的治法来看,本方与补中益气汤方主要区别在于本方是以升阳为主,补中、泻阴火为佐;补中益气汤是以补中为主,升阳、泻阴火为佐。从病机分析,本方证主要矛盾在于阳气郁滞而不得升浮外达,补中益气汤方证主要矛盾在于脾胃气虚下流而不得升浮。从病症表现看,本方证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和肌表,而补中益气汤方证症状表现于周身表里。

我们体内的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我们体内的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今天北京的天气不好,本来都过了清明节了,往年这个时候很热,但是今年却很冷,我们家楼下的玉兰花都开了,在寒风中静静地开放着,整个天空雾蒙蒙的,湿气很重,因此显得阴冷。 所以,这让我非常有冲动讲讲阳气和湿气的关系,因为在下面讲述的一系列的张仲景的去湿的方子的时候,是无处不涉及到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的聪明,他们从大自然中找出很多和人体对应的地方,他们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天人相应的思考体系,这个思路让我们处处受益。 那么,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和湿气是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和我们看到的天气一样,当雾气重的时候,遮住了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因此温度降低了,据说,当年火山喷发,烟雾布满天空,地面很久都见不到太阳光,温度变得很低,结果,恐龙倒霉了,似乎恐龙的消失与此有关,否则现在动物园里关的不应该是老虎而是恐龙。 那么,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也会把雾气给散去,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般雾气就散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出来。 我们的体内也是这样,水湿和阳气是互相影响的。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 有很多患者问我:“我到底是湿气重引起的阳虚呢?还是阳虚引起了湿气重呢?” 如果明白了大自然的状态,我们就明白我们体内的情况了,就是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的;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是遮蔽住阳光的,所以阳气也不足了。 我们的体内,和大自然是对应的,我们的心属火,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如果湿气重,那么会严重地影响心阳。 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

关于“阴火”理论

【摘要】关于“阴火”理论历代医家有不同解释。经分析认为“阴火”是指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精神刺激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脾胃气虚而导致的内伤发热,是由于脾胃气虚,气机失常,致三焦气失机司所致,源于中焦,起于下焦,见于三焦。 【关键词】阴火;脾胃气虚;李东垣 1 李东垣对“阴火”的认识 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4部著作中,据统计共有40多处提到“阴火”,明确指出“阴火”为心火者2处,为肾火者5处,为脾火者3处,为胃火者1处,为肝火者1处,为肺火者1处,为经脉之火者6处,为五志化火者2处,为实火者1处,为虚火者6处等[1]。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此处“火邪”即为阴火。因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使脾胃气虚而生热,而劳倦过度亦可引发肾间阴火上冲。《内外伤辨惑论》中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此种热不甚,病程较久,时作时休,时轻时重,遇劳加重,一般上午多见,体温通常不会很高,多呈现躁热,休息后阴火回归肾间,则又呈现表阳虚的常态。 李东垣著作中多处提到阴火产生的病理机制,如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说“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在《脾胃论》中则说“阳气虚则不能上升,而脾胃之气下流,并于肝肾”;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又说“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肝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而“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内外伤辨惑论》)。可见这里所说的“脾胃之气”是指脾胃元气,脾胃气虚,生化无源,致使清阳无力上行,脾虚湿聚,下陷下焦阴分,郁而化火。由此可见“阴火”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下陷下焦阴中,郁而化火上攻所致。 《脾胃论》中说:“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李东垣反复引用《内经》原文明确指出阴火为内伤发热,且与脾胃气虚有很大关系,是由于饮食失节、劳倦及喜怒忧恐伤及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健所致。 《内经》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可见内伤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元气与阴火关系失调。《脾胃论》说:“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可见,阴火与元气是对立统一的,元气旺盛,则阴火无以存生,这就是“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元气不足,则阴火妄动为害,也就是“壮火食气,壮火散气”。阴火的存生,取决于元气,而元气盛衰与脾胃有很大关系。李东垣言:“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这充分说明阴火源于中焦,起于下焦,系见于上焦,阴火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气虚。 2 明代医家对“阴火”的认识 赵养葵在《医贯》中说:“阴虚火旺者,此肾水干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正此谓也,如灯烛火亦阴火也,须以膏油养之。”此外,还说:“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温养其火而火自退……甘能除大热,温能除大热,此之谓也。”由此可见,赵养葵所说的“阴火”就是阴虚火旺之火,而“脾土之火”可以温养而退之。 龚廷贤认为“阴火”为“气虚发热”,是因脾胃虚弱、阴血不足所致。其在《寿世保元》中曰:“饮食劳倦伤脾,则不能生血,故血虚则发热,热则气耗血散。” 3 近代医家对“阴火”的认识 近代名医蒲辅周认为“气虚发热”是虚阳外越所致,还有“气虚发热”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阳虚外感发热”等不同认识[2]。要正确理解“气虚发热”的机制,首先必须解决什么

阳气

阳气 目录 一、什么是人体阳气 二、阳气的来源 三、阳气有哪些作用 生活常识 四、什么是阳气不足、气血两虚 五、气血不足的原因 六、气与血之关系 七、中医治疗血虚证有哪些方法 一、什么是人体阳气 阳气,生理学名词。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二、阳气的来源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三、阳气有哪些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它有哪些主要功能呢? 1、温养功能 阳气对与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温养作用。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活活的,这种温煦的功能,在我们人群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就怕冷的很,有些甚至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都还觉得身上冷,我们通常就会说这种人“底火不够”“阳气不足了”;相反,有些人就不怕冷,别个都穿两三件衣服了,他还只穿个单衣,这种人我们说他“阳气旺”,阳气旺当然是好事,但有可能有些人要就问,阳气旺的的人冬天倒是好过,夏天热了不就恼火了?其实冬天好过、夏天不好过,虽然是阳气旺但不是阳气旺就功能好,这涉及阳气的另外一个功能,过会我们会提到。阳气可以温煦人体,还能温养人体,看看自然界,春天夏天,日照充足,气候温热,动物植物就活动能力强、生长迅速,但到了秋冬,天寒地冻,万事万物也就萧条萎靡,植物就枯枝败叶,动物就潜伏冬眠。人也是一样,《内经》将阳气这种温养功能高度地概括为“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要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相应的如果成天精神萎靡、说话走路都费力,我们四川话就说这种人“阴司倒阳的”,司是司机的司,有管事、管理、掌管的意思,倒就是倒台、跌倒的倒。就是说,阳气不足,都有点不能起到主导主宰人体,反

从李东垣_阴火_理论论治糖尿病_龙森

[3]Zhou L,Wang X,Yang Y,et al.Berberine attenuates cAMP-induced lipolysis via reducing the inhibition of phosphodiesterase in3T3-L1 adipocyt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1,1812(4):527-535.[4]Benson S,Arck PC,Tan S,et al.Effects of obesity on neuroendocrine,cardiovascular,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to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 in premenopausal wome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9,34 收稿日期:2012-08-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53) 作者简介:龙森(1985-),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通讯作者:李敬林(1949-),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老年病的防治。 (2):181-189. [5]Toft-Nielsen MB,Damholt MB,Madsbad S,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impaired secre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in type2diabetic pa- 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717-3723.[6]Zhou L,Sutton GM,Rochford JJ,et al.Serotonin2C receptor agonists improve type2diabetes via melanocortin-4receptor signaling path- ways[J].Cell Metab,2007,6(5):398-405. [7]薛洁.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J].新疆中医药,2004,22(6):62. [8]Sang Z,Zhou L,Fan X,et al.Radix astragali(Huangqi)as a treatment for defective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 in diabetes[J].Am J Chin Med,2010,38(6):1027-1038.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 龙森1,李敬林2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就论述阴火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并探讨阴火是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提出“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 关键词:阴火理论;糖尿病;补脾益气;升阳泻火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58-02 糖尿病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李东垣在构建脾胃内伤学说时,创造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从“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作为脾胃内伤学说的奠基人,开创的建立起内伤病的证治体系。他指出“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内伤脾胃,是伤脾胃。关于元气之论,在《内经》《难经》称之为“真气”“原气”,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注重肾气。然李东垣“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强调脾胃元气的密切关系,“元气之充,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脾胃受伤,元气不足。一则清气下陷,不能上升,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得到布散转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而致病;二则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下流肾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化热,成为阴火。元气下陷,引动肾间相火。相火为水(肾)中之火,即谓肾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元气寄居于“两肾命门之中,……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质疑录》)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相火易起,五性厥阴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格致余论·相火论》)。 元气下陷,血中伏火。李东垣尤其注重脾胃升清和升发功能,他认为元气的充盛与否依赖于脾胃的升发。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之气不升反而下流,形成“清气在阴,浊气在阳”的局面,“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血伤其升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营血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得阴火出现全身病变。 总之,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病理基础,血中伏火为病机关键。 2阴火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灵枢·位中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近代张锡纯云:“消渴古虽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中焦病而累及脾,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尿。”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在大量“脾的实质”的研究表明,胃肠道激素分泌反映脾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脾气健运则胃肠道多种激素分泌正常[1]。因此从脾论治糖尿病有其重要科学依据。 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即是脾胃虚弱,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度的夜生活以及工作生活压力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病因,这与李东垣归纳的阴火产生病因基本一致。脾胃内伤,必然导致各脏腑之间的制约平衡。其中最先受累的是肺,所谓“脾胃一虚,肺先受之”,阴火上冲于肺,则气高而喘,烦热,渴而脉洪;阴火灼伤阴血,心无所养,则心乱而烦;肾中伏火则燥烦不欲去衣,脚下隐痛。“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这是糖尿病变证丛生,症状复杂最主要的原因。 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呆滞不振,水谷精微输布障碍,水谷精微不升反降,下走小便, · 852 ·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2期

什么是中医的《瞑眩反应》也就是好转反应

什么是中医的瞑眩反应? 血刃阿琪vq9 |浏览 2846 次 2013-10-12 19:02 2013-10-14 11:28 最佳答案 古人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也就是说不起暝眩,即病不愈。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其中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瞑眩反应,而瞑眩反应正是人体阳气调动起来修复机体的必要过程。西医治疗是一种损伤,是伤害正气的治疗,这样的治疗不容易产生瞑眩反应。 瞑眩反应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是指人的体质或身体能不好转好,(如虚寒性体质变为健康)或人体在排出毒素时(如西药、食物中的农药、人工添加物、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人体产生的废残物)身体的反应,也称为排毒反应,或者好转反应。瞑眩反应不光是颜面或身体,甚至口中亦会出现荨麻疹,其他也有浮肿、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发烧、耳鸣、血压变化、骨骼酸胀疼痛等症状。药后症剧者,往往是药力生效,外邪内透之故。因此出现这种反应者都不要担心,它不是副作用,经短时间后就会自然减轻和消失。瞑眩反应是医生与患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东西。 一般服中药,或者针灸都可能出现瞑眩反应,有时服用保健品也可能出现这种反应。这代表着机体的阳气正在努力工作,为着健康而奋斗。这个反应有其特殊性。一般来说,瞑眩反应只发生在有病的脏腑,甚至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

道已有脏腑功能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会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并且,这种瞑眩 反应大多是暂时的。当反应告一段落时,身体自然好转,整个人因而轻松起来。这时睡眠品质会显著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强、感冒减少,面色红润, 自觉精神旺盛,且生理时钟也变得有规律了。 另外,瞑眩反应可能多次出现,直到阳气完全修复了病体才会停止。产生瞑眩 反应的时间也不一定。一般轻病患者服药一两天后就会出现瞑眩反应,这是中 药发挥效果的前兆,但也因人而异。故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依其各人体内邪 气之多寡以及邪伏的位置而有所不同。甚至于有人直接产生治疗效果,并无瞑 眩反应,但大部分患者服中药十数天至三个月内会发生瞑眩反应。因此,能产生瞑眩反应,说明机体有能力修复自己的问题。但并非每个人的治疗过程中都 会出现瞑眩反应。一般来说,越是邪气重而正气虚的体质,越容易出现这种反应。比如说,阴寒性体质,这种体质比较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也称为过敏体质。长期吃阴寒性食物,如香蕉、牛奶、冰淇淋、生冷食物等是产生这种体质 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有幸的是,正气没有完全伤害,在中医药的帮助下,还 可以产生排邪反应。如果正气完全耗伤了,其过敏性体质也好象自动康复了。 但事实上是邪气已经入脏入腑了,正气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这样的体质也就 很难再产生排邪反应了。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体内化学物质越积越多,比如象药品残留、农药 残留、酒精、人工添加物、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环境污染等等,都会导

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

学术探讨 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 田雨河 (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消化科 孝义 032300) 【关键词】 李东垣;阴火论;内脏之火;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223.11;R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4)11-867-02 作者简介:田雨河(1957-),男,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四部经典研究。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是具有创新思想的医学家。他具有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摆脱古人的束缚,立论创新,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其病理状态是阳气下陷,阴火上乘。 李东垣的阴火是相对于阳火而言。阳火者,由外而受之火,即六淫之风、热、暑、燥;阴火者,由内而生之火,即七情之五志化火、饮食停滞之火、病理产物阻滞气血郁而所化之火。东垣阴火论之实质,实为耗伤元气存在于人体之内的壮火,即元气之贼,人体堡垒内之邪气,内脏之火邪。 1 阳气的生理功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人身的阳气,好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意即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亢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从而可知,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既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又是脏腑活动的产物。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他又在《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说:“夫元气、谷气、营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他还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他反复论述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 2 阴火的成因 2.1 饮食不节 李东垣在《脾胃盛衰论》云:“饮食不节则 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火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针法》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胃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李东垣认为:饮食没有节制,就要发生胃病。胃病消化不良,谷气下流,下焦阴火得以离位上行,助长心火亢盛。火灼肺,表现气短;火伤脾,表现精神少;火伤胃,表现身热,面赤而热,象火烤一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面热是足阳明胃经病。”胃既受病,饮食减退,脾就难以承受胃中水谷而行其输散精气的作用,因此造成营养来源缺乏,脾气陷,阴火升的病机。 2.2 精神刺激 《脾胃虚实传变论》云:“此因喜、怒、忧、 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而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李东垣认为:情绪上出现过度的喜、怒、忧、恐也可能损伤元气。元气受伤,不能制止阴火上升,阴火上升,助长了心火暴盛。火旺更侵侮脾胃,伤害脾胃的元气,而发生脾胃病。 饮食不节,精神刺激,损伤元气,阴火离位,扰乱脏腑,而成内火。 3 阴火的病理 3.1 气火失调 李东垣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 关系。内伤病的病理变化,就在于气与火关系的失调。元气不足时,阴火则亢盛;反之,元气若充沛,阴火自降敛。他说:“火与气,势不两立,故《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阴火愈炽,元气将愈被伤耗,因此李东垣称这种阴火叫做“元气之贼”。并指出:“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可见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实际上是相火。相火与元气相互对立,元气充沛,则相火戢敛,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这就是“气食少火,少火生气”的对立统一。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这就是“少火生气”的对立统一受到破坏,即所谓“壮火散气”。 3.2 升降失常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内障眼病》说:“元 气不行,胃气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肺,上入脑灼髓,瞳孔开大。”说明阴火通过冲脉上冲,督脉上行。《伤寒论》第6条指出:“太阳病,发病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

补阳气

山药 山药原名薯蓣, 补而不滞, 不热不燥, 能补脾气而益胃阴,而补肺益肾只能作为辅助之品。在 许多抗衰老方剂中常配伍山药应用。 《本草求真》:“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 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 山药原名薯蓣, 补而不滞, 不热不燥, 能补脾气而益胃阴,而补肺益肾只能作为辅助之品。在许多抗衰老方剂中常配伍山药应用。 《本草求真》:“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 补阳气的食物 吃什么补阳气一、种仁松子、芝麻、葵花仁、南瓜子、桃仁、花生等蚕蛹含有丰富的营养,能补肝肾、益精气,壮阳治痿,固涩止精。中老年人若有肝肾亏虚、精气不足、阳痿 遗精等症,均可食用。 鸡蛋含有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同时也是性爱后恢复体力的最佳食物。 吃什么补阳气二、虾--虾味道鲜美,补益和药用作用都较高。祖国医学认为,其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都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人常食虾,有强身壮体效果。 吃什么补阳气三、淡菜--淡菜又名珠菜、壳菜。含丰富蛋白质、碘、B族维生素、锌、铁、钙、磷等。其味咸,性温,有温肾固精、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房劳、消渴等症。男子常食可强壮身体增强性功能。 吃什么补阳气四、泥鳅--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精子形成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驴肉--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牡蛎--牡蛎又称蛎蛤、蚝子。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铁、磷、钙、优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维生素。其味咸,性微寒,有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功效。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 鹌鹑--鹌鹑俗话说要吃飞禽,还数鹌鹑。鹌鹑肉嫩味香,香而不腻,一向被列为野禽上品。鹌鹑肉不仅味鲜美、营养丰富,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卵磷脂、激素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鹌鹑的肉和蛋,是很好的补品,有补益强壮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鹌鹑肉可补五脏,益精血,温肾助阳男子经常食用鹌鹑可增强性功能并增气力、壮筋骨。 鸡蛋--鸡蛋是人体性功能的营养载体,是性生活后恢复元气最好的还原剂。阿拉伯人在婚礼前几天,以葱烧鸡蛋为主,以保证新婚之夜性爱的美满。而印度医生则建议,夫妻在过性生活之前,应多喝由鸡蛋、牛奶和蜂蜜煮成的大米粥。我国民间也流传着新婚晚餐煎鸡蛋的习俗。新婚夫妇性生活频繁,体力消耗较大,补食鸡蛋有助于迅速恢复体力。 蛇肉--近年来,食蛇肉已成为一种时尚。当两条蛇交尾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蝮蛇可达6~24小时),食蛇肉能有效地使性生活的时间延长。 鸽肉--白鸽的繁殖力很强,性欲极强,雌雄交配很频繁,这是由于白鸽的性激素分泌特别旺盛所致,所以人们把白鸽作为扶助阳气强身妙品,认为它具有补益肾气、强壮性机能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糖尿病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论颇有感悟,其对现代临床诸多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 阴火理论阐微 阴火理论虽为李东垣所创,但其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阴火的产生乃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损伤脾胃元气所引起。《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正常情况下,脾胃健旺,元气充足。当脾胃气虚,元气不充则相火妄动(壮火)而产生阴火。具体而言,阴火产生之源有二:一方面,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

肝肾失却阴血滋养,导致心君之火、肝肾相火亢盛,此为阴火产生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及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兰室秘藏·劳倦所伤》)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清浊相干,阳气不得宣发,郁而渐盛,消耗营血,助长热势,此为阴火之又一来源。总之,阴火总以脾胃元气亏虚为本,而心君之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以及气机升降失调,阳气郁而化火皆为其标,标本相因为患,百病由生。阴火的临床表现:“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2 阴火为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生理基础 消渴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对其病机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有“阴虚燥热说”、“气虚说”、“瘀血说”、“肝郁说”、“浊毒说”等。我们认为,阴火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李东垣论治消渴病之思想,集中反映在《兰室秘藏·卷上·消渴门》一书中,其认为消渴之致病特点是:“数食甘美而多肥”致脾胃内伤,元气亏虚,“阴火”鸱张。其病机有二:一是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津血不足;二是“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其病理环节为:“燥热为病”,其根本是“阴火”为病,“燥热”实为标证。亦按上、

保持好阳气即可强身健体

中医养生保持好阳气即可强身健体 每当我们谈到如何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中医,因为中医养生的方法不但对身体的伤害最小,而且对身体的好处还非常多。那么大家对中医养生的知识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医是如何保持阳气强身健体的吧! 四步固护阳气 一要从饮食中吸收阳热之性 固守阳气首先要从饮食开始,尽量多吃一些高热量和高蛋白的甘温补阳的食物或者药物。 如鸡、鸭、鱼、虾、羊肉、狗肉、蚕蛹等食品和栗子、南瓜、姜、葱、芜荽、大蒜、洋葱、韭菜、刀豆、高粱、芦笋、糯米、菠萝、荔枝、榴莲、芒果、菠萝蜜、龙眼等瓜果蔬菜,以及当归、党参、山药、黄芪、大枣等药物;注意不过量食生冷食品或损阳之药,如荸荠、竹笋、苦瓜、丝瓜、冬瓜、大白菜、白茄子、菱、罗汉果、黄瓜、番茄、白萝卜、百合、金针菜、芹菜、菠菜、绿豆、薏米、西瓜、柿、香蕉、杨桃、山竹等瓜果蔬菜要适可而止,冰糕、冷饮、银花、菊花、番泻叶等慎食。 二要从运动中产生阳热之气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运动,通过运动助阳生热。如散步:就是慢慢向前走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且微汗出;

走步:大踏步向前行走,双膝关节微曲,双膀臂摆度不大。一般分为中速(每分钟保持80~90步)、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两种;跑步:就是快速行进,头身前倾,两手握紧拳头提于腰际,随双脚快速行进的节拍前后摆动。 通常年轻人每分钟要走300米至400,中年人每分钟走200米至300米,而且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每分钟走200米以内就可以了。 以及太极拳、舞蹈、游泳、旅游、登山、钓鱼、舞剑、打门球等各种体育运动。 三要从性情中保护阳气 适度调控好性情欲望,注重精神内守,固护阳气不得外越。如默守“我要健康、我能健康,固护阳气、就能健康”信念;保持开朗、开阔、豁达、随和的个人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时玩玩游戏、听听音乐、习练书法、观赏花草或看看书、读读报、写写文章诗词等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人生低谷与困境,学会大事情讲原则、小事情讲妥协、烦心事讲沉默、悲伤事讲忘记、违心事讲包容的处事之道。 四要从天地之间禀受阳气 适量的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坚持泡澡,禀天地之阳气。最好每天都能够坚持接受阳光的照射1至2个小时和每周2次43度左右的烫澡8分钟即可保持阳

什么是阳气

什么是阳气?人什么要补充阳气?怎样补阳气? 常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带 着这些疑问我们听一下中医养生专家是怎么说的。 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阳气释义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生理学名词。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来源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从李东垣阴火理治糖尿病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 龙森1,李敬林2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就论述阴火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并探讨阴火是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提出“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 关键词:阴火理论;糖尿病;补脾益气;升阳泻火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58-02 糖尿病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李东垣在构建脾胃内伤学说时,创造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从“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作为脾胃内伤学说的奠基人,开创的建立起内伤病的证治体系。他指出“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内伤脾胃,是伤脾胃。关于元气之论,在《内经》《难经》称之为“真气”“原气”,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注重肾气。然李东垣“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强调脾胃元气的密切关系,“元气之充,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脾胃受伤,元气不足。一则清气下陷,不能上升,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得到布散转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而致病;二则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下流肾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化热,成为阴火。元气下陷,引动肾间相火。相火为水(肾)中之火,即谓肾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元气寄居于“两肾命门之中,……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质疑录》)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相火易起,五性厥阴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格致余论·相火论》)。 元气下陷,血中伏火。李东垣尤其注重脾胃升清和升发功能,他认为元气的充盛与否依赖于脾胃的升发。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之气不升反而下流,形成“清气在阴,浊气在阳”的局面,“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血伤其升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营血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得阴火出现全身病变。 总之,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病理基础,血中伏火为病机关键。 2阴火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灵枢·位中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近代张锡纯云:“消渴古虽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中焦病而累及脾,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尿。”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在大量“脾的实质”的研究表明,胃肠道激素分泌反映脾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脾气健运则胃肠道多种激素分泌正常[1]。因此从脾论治糖尿病有其重要科学依据。 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即是脾胃虚弱,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度的夜生活以及工作生活压力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病因,这与李东垣归纳的阴火产生病因基本一致。脾胃内伤,必然导致各脏腑之间的制约平衡。其中最先受累的是肺,所谓“脾胃一虚,肺先受之”,阴火上冲于肺,则气高而喘,烦热,渴而脉洪;阴火灼伤阴血,心无所养,则心乱而烦;肾中伏火则燥烦不欲去衣,脚下隐痛。“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这是糖尿病变证丛生,症状复杂最主要的原因。 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呆滞不振,水谷精微输布障碍,水谷精微不升反降,下走小便, · 852 ·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第40卷第2期

戒色后,这9种人身体恢复比一般人缓慢!

戒色后,这9种人身体恢复比一般人缓慢! 2017-08-15阳光人生 最近几天都有人问“已经戒了**月,为什么还变化不大?”“为什么有人戒1个月就有变化,而我变化不大?” ,身体上的恢复与很多因素有关,戒色是前提,先保证不继续“挖身”,然后要配合很多因素,以健康的方式生活。 以下几种人恢复会比较慢,看看你中枪没? 01没断意淫的人恢复慢 千万别以为只要做到“不动手”就能恢复了,意淫是暗漏,尤其是一些前列腺炎患者,意淫的时候肾精向下走,压迫前列腺,照样泄精华、照样毁身体啊! 而且我保证你今天意淫,明天变得不自信,正气减弱。 (不想出门、不敢正眼看人) 02久坐、久视的人恢复慢 这条不用多说吧,久坐、久视都是最伤元气的方式,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就这样没了,也难怪恢复慢了。学会调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自己的工作性质要求经常坐着,但是现在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擦擦桌子、打扫一下办公室;久视的人隔一段时间闭会眼睛。 另外啊,不是必要的事少上网和玩手机、少上网和玩手机、少上网和玩手机!03爱吃大鱼大肉的人恢复慢 大鱼大肉加重肠胃负担,吃肉多容易昏沉、容易破戒,而饮食清淡对身体的好处无数,特别是吃素帮助清肠毒,利于恢复。 04爱发脾气、压力大的人恢复慢 发一次脾气身体里的毒素好几天排不出去,容易造成身体机能紊乱,好不容易养起的阳气,因为这个原因消耗了,太不值! 另外如果你戒色期间由于什么原因压力比较大也是不利于恢复的,要学会调节情绪,看淡得失。 (淡定啊……) 05自私不孝的人恢复慢

为什么这么说?有句话“善则生阳”,善念生阳气,你一个孝顺念恩、助人为乐的念头连血液循环都会很通畅。相反的话就很清楚了,所以为什么很多前辈劝我们行善行孝?就是这个道理。 06爱喝酒的人恢复慢 记得寡欲清心前辈吧?他强调戒色必须戒酒。喝酒伤胃,另外“酒是色之媒”,喝醉后恐怕连“戒色”是什么都忘了,分分钟破戒的节奏啊!想恢复的人把酒一块戒了吧。 07熬夜的人恢复慢 这个不多说,一边戒色一边熬夜然后来说身体恢复慢,嗯,恢复慢是正常的,否则就不科学了。 一定早睡早起啊! 08沉迷游戏的人恢复慢 游戏中一定会紧张,肾上腺素分泌会比平时多,过度和过多的紧张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轻者对神经系统加大压力,会变的虚软,乏力,特别会伤及脾胃,真的真的不是吓你啊…… 另外,把生活过得很精彩比在游戏中称王要重要吧。 09不学习修心的人恢复慢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养生”和“养心”向来是不分家的,这个道理在第五点里提到了,不多说。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宇宙人生的真相,多读书、读好书,推荐读改变命运的书籍《了凡四训》,还有一部纪录片特别好《和谐拯救危机》,很多前辈推荐过,一定要看。 另外,多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非常有利于戒色和养生,尤其是学一些中医的知识,受益终生。 把心沉下来,别把戒色想得太神秘,戒色是恢复的前提,但想恢复不止戒色一个课题,换个阳光的方式和心态生活,既要把色戒了,也要迎来一个崭新的人生。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补充阳气最好的方法

补充阳气最好的方法 “蒼天之氣,清凈則誌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黃帝 內經?生氣通天論》 怎么样就能阳气固密呢?大家注意,不是吃鹿茸、喝鹿血,吃什么大补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补真阳元气。 人体真正的阳气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人体自己产生的,它叫“生气通天”,它会自然产生,在什么状态下自然产生呢?就是心要清净。人心一旦清净了之后,阳气也会自然产生,而且固密,固密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容易散失,不容易散解掉。这样一来,人体的阳气一旦固密了之后,外面虽然有“虚邪贼风”,但是伤不到身体。对应到生活中,就会有一些人,他的精神状态永远是很高兴,天天高高兴兴的,古人叫做“胸次悠然”。这样,他的阳气就固密,别人都感冒了,他感冒不了,别人都生病了,他不生病,为什么呢?因为他阳气固密。 就像孙思邈和那三百多的麻风病患者,住在一个大山洞里边,天天给他们治病。麻风病是一种剧烈的传染病,那么多人都感染了,但是孙思邈没有感染,为什么呢?很简单,他就是“顺之则阳气固”,他学懂了《黄帝内经》,他自己的心很清净,没有杂染,精神状态非常的安定祥和,没有“暴风骤雨”,没有过喜过怒。他身体自然就会产生阳气,而且阳气还固密,抵抗能力非常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这些虚邪贼风害不了他。外在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害不了身体,因为他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非常强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乐观的心态、喜悦的心情,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提升。最近在读《十六位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这本书,读这本书就会发现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长寿秘诀,有的老人是睡眠好;有的老人喜欢吃不同的食物,有的人喜欢吃木耳,有的人喜欢吃山药,有的人喜欢吃火麻仁,反正大家吃的都不一样;还有的老年人喜欢动;还有的老年人不喜欢动,他喜欢打坐,都不一样。总结下来,这十六个

(完整word版)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确实,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阳气是如何被损耗的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个例一】 作息紊乱伤阳气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实习护士,23岁,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经医生细问之后,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专家【个例二】 过度劳累耗阳气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张大夫介绍,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她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张大夫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中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个例三】 过食生冷损阳气 南宁长年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有喝冷饮吃寒凉食物的习惯。市民覃女士吃冰冻食物,很容易就拉肚子。医生表示,这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张大夫解释,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此时过食寒凉食物,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脏腑阳气不足会怎样 专家指出,阳气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功能方面。阳气好比热能,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全靠它来推动。体内的阳气一旦损耗过多,那么五脏六腑的功能就会出现问题。 肺阳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症状:肺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时间也较长。肺阳不足的小孩,常会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调理要点:中医认为“形寒食冷则伤肺”,因此肺阳不足的人调理最关键的地方,张大夫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