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磁场》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电与磁 第二节 磁场(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九章电与磁第二节磁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能力目标: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场、磁感线的含义。
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航海史引入磁场。
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
二、新课教学:1、磁现象:磁体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现象。
2、磁场: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
结果: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
(1)、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2)、结论: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其方向有N极→S极)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几种常见的磁感线。
指南针为什么总指一个方向?(3)、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地磁场的N(北)极在地球南极,S(南)极在地球北极(有些偏差)3、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试验证明:生活中的磁化现象:探究:磁化钢针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布置作业:课本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一)磁现象。
1.磁性2.磁体3.磁极4.南极、北极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磁场。
1.磁场2.磁感线(三)地磁场(四)磁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磁场教案5篇
磁场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磁场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通过磁场对磁体发生作用,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再让我们逆向思索,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即磁体通过其磁场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沿着这一逆向思索所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板书: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二、演示实验板书:1、实验研究:1、介绍实验装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验器材,渗透实验的设计思想。
2、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如下:3、按照实验过程,把课本1、2两个实验,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连续完成。
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和思考回答表中的问题:“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磁场对电流也存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力的概念。
4、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的结果,要做小结:(板书小结如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三、应用板书:2、实验结论的应用:1、出示线圈在磁场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用上面实验研究的结论,分析判断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把模型的平面图展示出来,以助学生思考。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的教学设计红寺堡区回民中学罗彩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
学习丛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1、磁场的概念;2、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进行实验探究式学习。
2、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结合教师引导的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条形磁体、小磁针、条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模型。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桌上放上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附近,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拿开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
教师提问:条形磁体没有直接接触小磁针时就能使小磁针偏转,那么条形磁体是怎样作用于小磁针的呢?学生思考。
点拨: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教师手推板擦运动,手对板擦施加力的作用。
分析:手作用于板擦上时,板擦才能动;同样,小磁针能够转动也是由于有物质作用在它上面,只是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
说明磁体和小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小磁针偏转,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
(课件展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合作交流进行新课一、磁场把条形磁体吸到磁性黑板上,提问:仔细观察,说说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表示无法观察,因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讨论得出:灯泡发光,电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磁场》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磁场》教学设计内容简析《磁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重点内容,是磁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剖析和延伸,也是电磁联系的基础。
本节的内容包括: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认识磁场的存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的指向,表明磁场的方向,然后用铁屑形象地显示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从而引出磁感线的概念;磁针的指向性说明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磁针指南北就是由于地磁场的作用。
初中学生对磁现象并不陌生,但是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研究磁场却是全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对于不能直接看见、听见的物体,它的客观存在我们往往通过它的效应来判断。
目标定位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我认为应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践,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课标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概念、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方法阐释磁体、磁极在小学自然中已介绍过,所以前一节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磁场”这一概念在小学自然中并未作介绍,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是非常抽象的,比较难以接受。
鉴于这种情况,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启发引导,采用“类比”的方法,借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让学生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会一种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研究方法。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磁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的第二节内容。
磁场是电磁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深刻认识它有利于理解“电与磁”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磁场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本节所研究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可以通过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它,这是一种“转换法”的应用。
而通过用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每一个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来描述“磁场”则用到了“模型法”。
利用表面看似无序的小磁针的指向,找到其本质——磁场有序的指向性,即磁场方向,这充分体现了“模型法”的长处。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磁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有接触,且他们的感性体验也较丰富,学习起来不困难。
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是全新的内容,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这些内容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是学习的难点。
磁场既是本章内容的核心,同时又是贯穿本章内容的主要线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和磁感线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的确立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五】教法与学法通过亲历“磁场”概念和磁感线的建立过程,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六】教学器材磁体、铁屑、立体磁感线模型、透明薄玻璃板、多媒体课件、探究卷等。
【七】教学过程【八】交流讨论: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困惑【九】归纳小结:一、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
磁场教案文档
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2.掌握计算磁场强度的方法;3.了解磁场对电流和磁铁的作用;4.学会运用磁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磁场的概念1.展示一张地球的磁场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磁场;2.向学生解释磁场是指磁铁或电流周围的特殊空间,能够对其他磁性物体或电流产生力的现象。
步骤二:磁场的特性1.向学生介绍磁场的两个基本特性: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度;2.讲解磁场的方向表示方法,示意图上标出磁场线的方向;3.解释磁场的强度是指磁场对单位磁极的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磁场的强度。
步骤三:计算磁场强度1.介绍计算磁场强度的方法:磁场强度公式H = B/μ,其中H为磁场强度,B为磁感应强度,μ为磁导率;2.指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磁场强度,加深对磁场强度计算方法的理解。
步骤四:磁场的作用1.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会使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洛伦兹力;2.解释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3.引导学生运用洛伦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步骤五:磁场对磁铁的作用1.介绍磁铁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和磁铁的磁性方向有关;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并讨论观察结果。
三、教学资源1.地球磁场示意图;2.计算磁场强度的实例;3.洛伦兹力计算的实例;4.磁铁在磁场中的实验装置。
四、课堂互动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2.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3.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练。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计算磁场强度的练习;2.完善实验报告,总结磁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3.阅读相关学科的拓展资料,进一步拓宽对磁场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课堂上的实验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对磁场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磁场强度和洛伦兹力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训练。
《磁场》物理教案范文
《磁场》物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方向规定,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性质,会运用磁场的基本性质分析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磁场概念、磁场方向规定、磁感线描述磁场。
难点:磁场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磁场现象。
3.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磁铁、铁屑、平面镜、实验桌等实验器材。
2. 磁场示意图、磁感线示意图等教学图片。
3. 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 探究磁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探讨磁场的存在。
3. 学习磁场方向:介绍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方向性。
4. 描述磁场:讲解磁感线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5. 理解磁场性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性质,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强度等。
6. 应用磁场性质: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磁场性质解决问题。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磁悬浮等。
2. 介绍磁场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研究领域,如地球磁场、宇宙磁场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强调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磁感线示意图,标出磁场中的磁极和磁场线方向。
人教版《9.2磁场》教学案
§9.2磁场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经历实验、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探究的乐趣。
二、学习重难点:(1)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2)学会从铁屑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抽象出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方法。
三、学习器材:实用文档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
四、学习活动过程:【观察与思考】观察到磁体不用接触到小磁针,也能使小磁针转动,说明磁体不用接触小磁针也能对小磁针____(有/无)力作用。
为什么呢?【类比】: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要推拉某物体,我们就要直接用手接触它或借助工具接触它才行。
那么,现在磁体隔着空间也能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说明磁体空间(存在/不存在)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得出结果】: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不见摸不着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钢铁等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物质科学家把它命名为。
【问题】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那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呢?【问题导引】:风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风向标或树叶的摆动等这种看得见的现象,来了解它的方向和强弱。
电流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电流表的指向和示数大小这种看得见的现象来了解它的方向和强弱。
实用文档方法点拨:所以,磁场虽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产生作用的现象来认识它。
【学生实验1】:把一个条形磁体平放在垫板上,把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磁场中的某一点A 处,观察磁针静止后,是保持一定方向,还是以可上下、左右任意指向,没有一定方向?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看看它的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小组讨论】:磁针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A处,静止后,它受到的磁力(有/没有)一定的方向,这说明磁场(有/没有)方向。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下册《磁场》教案、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探索热情。此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也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下册《磁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磁感线的引入及作用。
2.学会使用磁感线模型描述磁场的分布,能通过观察磁感线判断磁铁的磁极。
3.掌握安培定则,能够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4.理解磁通量的概念,掌握磁通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磁通量的因素。
3.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地球磁场的图像,指出指南针指向北方是由于地球磁场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磁场。
(二)讲授新知
1.磁场概念:向学生讲解磁场的定义,解释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中,对磁性物质产生磁力作用。
2.磁感线:介绍磁感线的概念,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展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解释磁感线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以及磁感线的密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安培定则:讲解安培定则的内容,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4.电磁感应:介绍电磁感应现象,解释法拉第的发现过程,阐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磁场具有哪些性质?
《磁场》教案共3篇
《磁场》教案共3篇《磁场》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
2.了解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磁场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磁场和磁力线的性质2.安培定则和洛伦兹力3.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磁场的知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准备1.课件、PPT2.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3.以磁场为主题的实例题和案例六、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通过一组有关磁场的实例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注意磁场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学习磁场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会受到磁场的影响?2.知识讲解(1)定义:磁场是由电荷在运动中所产生的磁效应的表现,是一种物理量,与电荷运动相关。
(2)磁力线磁力线是描述磁场的工具,它们是磁力的矢量表示。
磁力线的性质如下:a. 磁力线始终指向磁场的方向b. 磁力线不会交叉,始终呈封闭曲线c. 磁力线密集程度代表了磁场强度。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用B表示,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感线的区域内磁通量ϕ的比值。
(4)安培定则以右手法则或者洛伦兹力公式,通过电流、电荷、磁通量等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磁场中电荷、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5)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描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3.实验环节通过给学生展示磁铁、磁针、螺线管等实验器材的运用,体验并验证磁场的存在和磁场对带电粒子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如电动机的运行原理、MRI的成像原理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磁场的运用。
七、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授课,基本完成了磁场相关的知识学习任务。
不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磁场》教案2课程名称:磁场课程时间:2课时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概念、特征和产生方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二、磁场》公开课_4
(3)在磁体外部,从磁体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回到N极为闭合曲线。
基础练习:
小结:
达标检测:
结合实验,给磁场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法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通过对磁场和磁感线的总结,加深对磁场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教学
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讲授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学习目标:
引入课题:
表决器---指南针---磁体
实行新课:
一、磁现象
演示:将一个条形磁体放入装有曲别针的盒子内,取出后观察并思考:
1.磁体吸引了哪类物体?
2.这些物体主要被吸引到了磁体那个部位?
1、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课
后
反
思
1.磁场:磁体周围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称为磁场。
实验1
将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
2.磁场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实验2
在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观察铁屑的分布。
培养观察思考水平
通过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对比理解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思考: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演示:
3.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演示:
4.磁化:
《磁场》教案分析
《磁场》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2.掌握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线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磁场线分布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粉、白纸、磁铁模型等。
2.教学资源:PPT、网络资源、实验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磁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等。
(2)提问:电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场?2.磁场概念的学习(1)介绍磁场的定义: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2)讲解磁场的性质:磁场具有方向性、强度和分布规律。
(3)举例说明磁场的作用:如指南针指向地球磁北极。
3.磁场线的分布规律(1)展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磁场线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磁场线的特点。
(2)讲解磁场线的分布规律: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磁场线在磁体外部呈弧形,内部呈直线。
(3)演示实验:在白纸上撒上铁粉,用磁铁靠近,观察铁粉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线的分布。
4.磁场线的应用(1)讲解磁场线在电磁学中的应用,如电机、发电机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磁场线解决实际问题?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磁场实验,观察不同磁体的磁场线分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磁场线设计一款新型电机?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磁场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线的分布规律。
2.在讲解磁场线应用时,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拓展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磁场概念、磁场线分布规律的理解程度。
3.课后拓展:了解学生对磁场应用的掌握程度及创新能力。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磁场》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电与磁第二节:磁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学习重点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学习难点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教具与媒体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过了简单的磁现象,认识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在做实验时,大家也看到:两个磁体并没有接触,为什么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呢?【讨论】产生了作用力,说明一个磁体对另一个磁体有了作用,虽然磁体没有接触,但磁体周围的一种物质却接触了。
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磁场。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磁场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验证】我们就是通过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力而得出的结论。
如果没有这种物质,两磁体靠近时根本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2.磁场的基本性质学生回答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学生讨论在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问题】磁场有怎样的特点呢?【演示】在一个静止不动的小磁针周围放一块条形有磁体,会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条形磁体的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电与磁第二节《磁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重点:感知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难点:感知磁场的存在。
课前延伸:
1.任何一个磁体都具有吸引________的性质,都有________个磁极。
分别是_____________。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磁化。
列举磁化优点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磁化害处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
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
5.地球上各处都能用指南针方向,说明地球周围存在______叫______。
因此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极分布。
地理北极附近有______,地理南极附近有______。
6.磁场的描述可以用_______描述,它都是从磁体的_____极出发,回到_____极。
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场
1.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周围,会怎么样?
2.把钢针放在磁体磁极周围呆一会儿,钢针会带磁吗?看钢针能否吸铁屑。
、
3.一根条形磁体的外面包着一层纸放在桌上,它的N极是哪端?用一磁针来探测一下。
4.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地方(上下,平面),磁针所指方向相同吗?
各小组做一做以上小实验,思考:磁体周围空间中有什么?
结论:1.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_______。
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一个基本性质:它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磁极间相互作用,磁化就是通过它发生的。
2.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是_______(“空间”“平面”)。
3.磁体周围磁场是_______的。
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为那点磁场方向。
练习一:1.磁体周围存在_______,磁体间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_发生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研究磁场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易认识,但我们像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通过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空气一样。
通过磁体间相互作用认识到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这种方法叫类比法。
想一想,研究什么现象还用到类比法?
探究二:磁场的描述——磁感线
1.演示磁场的方向
(1)如课本P64,图9.2-2在条形磁体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N极的指向,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一些铁屑,玻璃板下放一条形磁体,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2)换用U形磁铁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讨论。
问题:怎样在纸上形象的画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结论:(1)依照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这些曲线的方向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2)规定: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3)磁感线只是帮我们描述磁场的一些假象曲线,磁场真实存在,磁感线不存在。
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空间。
不只在一个平面上。
练习二:1.为了形象的表示磁场的情况。
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_______的曲线画出来,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______________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_______。
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_出发回到磁体的_______极。
3.磁感线是一种为研究磁体周围磁场而假想的曲线,它_______(“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方向和该点磁场方向_______。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_______。
磁感线(“能”“不能”)交叉。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标出下列磁体磁感线方向或根据磁感线标出磁极。
探究三:地磁场
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各地的指南针都能指南北?
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_______。
共同研究地球的磁场,找出地磁北极在_______,地磁南极在_______。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比西方早400年发现地磁两级与地极两级并不重合。
练习三:有同学提出猜想,月球上是否有磁场?请你找出教材,说出探究步骤及判断方法。
课后延伸:
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磁体周围,画了磁感线的地方有磁场,没有画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B.在磁场中铁屑排成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C.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在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体周围一条磁感线的方向如图9-2-1所示,试分别确定磁体和小磁针的N、S极。
图9-2-1
3.小磁针在图9-2-3所示的位置静止,请标出磁体的磁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图9-2-2
4.一位科学家在野外考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在竖直方向,且N极朝下,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A.赤道附近
B.地理南极附近
C.地理北极附近
D.一座山顶上
5.在一个圆形纸盒里藏放着一根条形磁铁,在盒子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小磁针涂黑端为N极),这些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9-2-3甲所示。
则图9-1-4乙中能正确反映盒中条形磁铁放置情况的是()
甲乙
6. 如图9-2-4所示,一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图9-2-4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7如图9-2-5所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磁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图9-2-5
8.根据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分别标出图9-2-6甲、乙磁体的N、S极,并画
出磁感线方向。
图9-2-6
9.如图9-2-7示,已知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或某点所放的小磁针静止时
的位置。
图9-2-7
(1)试在图甲中标出A、B、C三点的磁感线方向;
(2)在图乙中标出放在A、B、C三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以及磁针的N、S极;
(3)在图丙中标出小磁针将会发生转动的方向。
10问题随着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嫦娥”工程已经启动,
中国很快就要实现探月计划。
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
了很多问题和猜想。
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小红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月球可能像地球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
并且也有“月磁”南极和“月磁”北极。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小红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