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之一共五)
计算机组成原理 白中英 第三版(完整版)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1.如果认为CPU等待设备的状态信号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踏步等待),那么在下面几种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中:()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主程序与设备是并行运行的。
A.程序查询方式 B. 程序中断方式 C. DMA方式解: A C B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
A.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C. 例行程序入口地址解: C3.利用微型机制作了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处理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受采样的数据,将其放到主存的缓冲区内。
该中断处理需时x 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时y秒。
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_____次的中断请求。
A.N/(n×x+y) B. N/(x+y)×n C. Min(1/x, n/y)解: A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一个____的时间。
A.指令周期 B. 机器周期C. 存储周期D. 总线周期解: C5.通道的功能是:(1)________,(2)______。
按通道的工作方式分,通道有______通道、_______通道和______通道三种类型。
解:(1)执行通道指令,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输;(2)执行CPU的I/O指令,以及向CPU报告中断。
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6.在教科书图8.7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设备A提出请求,CPU能够响应中断吗?为什么?如果设备B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问怎样调整才能满足此要求?解:(1)CPU不能响应中断(2)因为同级中断不能嵌套,而A、B设备属于同级中断(3)如果想要设备B一提出请求即能得到服务,则应该使设备B为最高优先级,这里可将设备 B单独接至3级IR,处于最高优先级。
8.设某机有5级中断:L0,L1,L2,L3,L4,其中断响应优先次序为:L0最高,L1次之,L4最低。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题)第一章概论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通信和娱乐。
2、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存储和处理外部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向外界输出。
3、数字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
4、软件可以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诊断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和网络通信程序。
5、计算机系统按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
6、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成: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
第二章数据编码和数据运算1、什么是定点数?它有哪些类型?答:定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据。
定点数的类型有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
2、什么是规格化的浮点数?为什么要对浮点数进行规格化?答:规格化的浮点数是指规定尾数部分用纯小数来表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大于或等于1/R并小于等于1。
在科学计数法中,一个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的编码不唯一,这样就给编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有在计算机中要对浮点数进行规格化。
3、什么是逻辑运算?它有哪些类型?答:逻辑运算时指把数据作为一组位串进行按位的运算方式。
基本的逻辑运算有逻辑或运算、逻辑与运算和逻辑非运算。
4、计算机中是如何利用加法器电路进行减法运算的?答: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将控制信号M设置为1,利用加法器电路来进行减法运算。
第三章存储系统1、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计算机的存储器分成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2、宽字存储器有什么特点?答:宽字存储器是将存储器的位数扩展到多个字的宽度,访问存储器时可以同时对对个字进行访问,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吞吐量。
3、多体交叉存储器有什么特点?答:多体交叉存储器是由对个相互独立的存储体构成。
每个存储器是一个独立操作的单位,有自己的操作控制电路和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可以分别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各个存储体的读写过程重叠进行。
4、什么是相联存储器?它有什么特点?答: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黑皮书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黑皮书笔记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解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础。
黑皮书系列是该领域最经典、权威的教材之一,对于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领域。
它是从硬件角度探讨计算机的结构、功能、性能和工作方式等问题,为软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黑皮书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和工程实践。
第二章: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组成部分,负责完成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
其中包括布尔逻辑、数字信号和逻辑门电路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能够了解到计算机中各种数字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连接方式。
第三章: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中实现软件和硬件交互的桥梁。
指令系统规定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集合,而汇编语言是一种底层的程序设计语言,用于编写与硬件直接交互的程序。
本章节将介绍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
第四章: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的运行。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CPU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周期、流水线技术、缓存等重要概念。
第五章:存储器和存储系统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本章将介绍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存储技术和存储系统的设计原则,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内存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通道,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本章将介绍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接口标准和通信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方式。
第七章:计算机总线计算机总线是各个硬件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纽带。
本章将介绍总线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总线的性能和扩展技术。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共64张PPT)全文编辑修改

3、中断类型:
– 按中断产生的位置: • 外部中断:CPU以外的部件引起的中断。 外中断又可分为不可屏蔽中断和可屏蔽中断 两种。不可屏蔽中断优先级较高,常用于 应急处理,如掉电、内存读写校验错等。 可屏蔽中断级别较低,常用于一般I/O设 备的数据传送。
• 内部中断:由CPU内部硬件或软件引起的中 断,如单步中断、溢出中断。
路之前,还要受到屏蔽触发器的控制。
当MASK=1,表示对应中断源的请求被屏蔽。 当MASK=0,才允许对应中断源的请求参与排队判优
中断屏蔽寄存器的作用
INT
≥1
由程序 控制
中断屏蔽 0 1 0 1 0 1 0 1 寄存器 &
向 量 地 址
……
编 码 器
排 队 逻 辑
&
&
& 0 1 0 1 0 1 0 1 中断请求 寄存器
程序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
设置计数值
修改计数器
设置内存缓冲区首址
比如指令系统中的软中断指令INT n。 中断处理次序和中断响应次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否
中断事件在提出中断请求的同时,通过硬件向主机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即向量地址。 传送完?
CPU等候输入设备的数据成为有效
(2)数据通道中断源,也称直接启存动储外器设存放(DMA)操作。
3级
4级
则 只 需 使 中 断 屏 蔽 码 改 (1)一般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
一般是故障引起的中断最优先;
为: 第1级 1 1 1 1 (4)DMA传送速度快,CPU和外设并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先由主机通过启动指令启动外设工作,启动后主机用测试指令不断查询外设工作状态,当输入设备处于准备好状态或输出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
IBM—PC(80x86)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第8章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8259A
76 5 4
中断屏蔽寄存器21H
打 印 机
3210
IN AL, 21H AND AL,0FDH
键定 时
盘器
OUT 21H,AL
76 5 4
中断命令寄存器20H
EOI
3 2 1 0 MOV AL, 20H OUT 20H, AL
11
中断向量表
00000 类型0的(IP) 类型0的(CS)
00004 类型1的(IP) 类型1的(CS)
speaker_on endp
speaker_off proc push ax in al, 61h and al, 0fch out 61h, al pop ax ret
speaker_off endp
end
8
3. 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
外中断(硬中断):
外设的 I/O 请求 —— 可屏蔽中断 电源掉电 / 奇偶错 —— 非屏蔽中断
15
例:用 DOS 功能调用存取中断向量
MOV AL, N
MOV AH, 35H
INT 21H
PUSH BX
; 保存原中断向量
PUSH DS
MOV AX, SEG INTHAND
MOV DS, AX
MOV DX, OFFSET INTHAND
MOV AL, N
MOV AH, 25H
08 系统定时器 09 键盘 0A 彩色/图形接口 0B 保留 0C 串行通讯口 0D 保留 0E 软盘 0F 打印机
10
中断的条件:
设置CPU中断允许位:
FLAGS 中的 IF 位 = 1 允许中断 ( STI ) = 0 禁止中断 ( CLI )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系统结构
RAID4
I/O系统
❖ 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 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
数据块
校验码 产生器
A0
A1
A2
A3
B0
B1
B2
B3
C0
C1
C2
C3
D0
D1
D2
D3
A校验码 B校验码 C校验码 D校验码
❖ 只写一次光盘
只写一次光盘(Write Once Only):可以由用户写入 信息,不过只能写一次,写入后不能修改,可以多次读 出,相当于PROM。在盘片上留有空白区,可以把要修 改和重写的的数据追记在空白区内。
❖ 可檫写式光盘
可檫写式光盘(Rewriteable):利用磁光效应存取信 息,采纳特殊的磁性薄膜作记录介质,用激光束来记录、 再现和删除信息,又称为磁光盘,类似于磁盘,可以重 复读写。
RAID6
I/O系统
❖ 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
❖ 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方式存于各盘, 检、纠错信息均匀分布在全部磁盘上
系统结构
A0 A1 A2
3校验码 D校验码
B0 B1
2校验码 C校验码
B2
C0
1校验码 B校验码
C1 C2
0校验码 A校验码
D1 D2 D3
校验码 产生器
7.7 光盘存储设备
– 正脉冲电流表示“1”,负脉冲电流表示“0”; – 不论记录“0”或“1”,在记录下一信息前,记录电流
恢复到零电流 – 简洁易行,记录密度低,改写磁层上的记录比较困难,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

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一、填空题;1.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之间进行。
2.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它有自己的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
3.并行I/O接口和串行I/O接口是目前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接口技术。
4.在计算机系统中,CPU对外围设备的管理,除了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外,还有方式、方式和方式。
5.程序中断方式控制输入输出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使A 和B 并行工作。
6.DMA控制器按其A 结构,分为B 型和C 型两种。
7.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A ,它有自己的B 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CPU只负责C 功能。
8.通道有三种类型:A 通道、B 通道、C 通道。
9.二、选择题:1.下面有关“中断”的叙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一旦有中断请求出现,CPU立即停止当前指令的执行,转而去受理中断请求B.CPU响应中断时暂停运行当前程序,自动转移到中断服务程序C.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服务D.为了保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正确返回到被中断的断点继续执行程序,必须进行现场保存操作2.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A. 子程序入口地址B.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C. 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地址D. 主程序返回地址3.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其转换是通过______。
A. 移位寄存器B. 数据寄存器C. 锁存器D. 指令寄存器4.下述I/O控制方式中,主要由程序实现的是______。
A. PPU(外围处理机)方式B. 中断方式C. DMA方式D. 通道方式5.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要占用______的时间。
A. 一个指令周期B. 一个机器周期C. 一个时钟周期D. 一个存储周期6.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是______。
A. 一条指令执行结束B. 一次I/O操作开始C. 机器内部发生故障D. 一次DMA操作开始7.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_。
第八章输入输出处理输入输出处理是...

第八章输入/输出处理输入/输出处理是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从键盘读取数据、从文件中读取数据或向文件中写数据等等,而键盘、监视器、磁盘存储设备都称为输入、输出源。
Java把这些不同类型的输入、输出源抽象为流(stream)。
Java程序可以用输入流从一些输入源读数据,用输出流向一些输出源写数据。
Jdk 提供了包java.io,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类来实现输入/输出处理。
从jdk1.1开始,java.io包中的流包括字节流和字符流。
§8.1输入/输出字节流概述§8.1.1 I/O字节流的层次结构在java中,所有的输入流都是从抽象类InputStream继承而来,所有的输出流都是从OutputStream 继承而来。
以下给出了java语言IO包中输入/输出处理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输入、输出字节流的类层次一、简单的输入、输出流1.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用于本地文件系统的文件读写。
2.PipedInputStream和PipedOutputStream:用于完成管道的输入和输出。
管道用于将一个程序(或线程或代码块)的输出引导进另一个程序(或线程或代码块)的输入,所有PipedInputStream必须连接到一个PipedOutputStream所有PipedOutputStream必须连接到一个PipedInputStream。
3.ByteArrayInputStream和ByteArrayOutputStream:读写内存数据。
4.SequenceInputStream:用于将多个输入流连接到一个输出流。
5.StringBufferInputStream:用于读取StringBuffer类可变字符串中的数据。
二、过滤流1.DataInputStream和DataOutputStream:用一种与机器无关的格式读写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 控制器
打印机 打印机 控制器 ……
磁带机2 磁盘驱动器1
磁带控制器
磁盘控制器
四级I/O子系统示意图
主机-通道-设备控制器-设备(外设)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3 I/O控制的基本功能 含I/O接口和 • 控制外设的动作 相关软件。 • 提供数据传送的路径 • 控制外设与CPU并行工作 • 平衡外设与主机之间的数据流量,提 供缓冲 • 向CPU反馈外设状态 • 检错纠错、中断 • 数据格式转换 • ……。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5 I/O系统发展的五种类型 --主机与外设信息交换的五种方式 --数据传送和I/O控制的五种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 程序中断方式 ☆ ☆ ☆ DMA方式 ☆ ☆ 通道方式 ☆ 外围处理机方式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一、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 Program Direct Control ) • 直接用程序控制外设与CPU之间的数据 交换。 • 实际是把完成I/O操作所需的指令段安 排在主程序中。
• 通道方式进一步减轻了CPU的负担。 • 一个通道可以连接控制多台外设,系 统效率高。 五、外围处理机方式 ( PPU--Peripheral Processor Unit方式) • IOP与PPU。
史岚
练习二、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1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专门I/O指令的计算机,外设可以单 独编址 B.统一编址方式下,不可访问外设 C.访问存储器的指令,只能访问存储器,一 定不能访问外设 D.只有I/O指令才可以访问外设 ( 2 )在统一编址方式下,存储单元和I/O设备 是靠( )来区分的。 A.不同的地址代码 B.不同的地址总线 C.不同的指令或不同的控制信号
主程序
(需要I/O时) 启动外设 中断服务程序
CPU与外设并行
在其中完成I/O
程序中断方式示意图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2.程序中断方式传送数据的特点 ( 1 )CPU与外设在一定程度上并行工 作; ( 2 )依然局限于以CPU为中心的数据 传送方式; ( 3 )一般用于连接低速设备。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结论—— 终端查询基本不影响CPU性能。 ( 2 )CPU向打印机的数据传输按字节进 行,数据传输率为10KB/s。 解答( 2 ): • 每秒查询次数为10KB/1B=10K次; • 查询所需时钟数为10K × 50=500K • 占用CPU的时间比率为 500K/10M=500 × 1024/107=5.12% • 结论—— 打印机的查询开销大于终端,但尚 可承受。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四、通道方式 ( I/O Channel Control ) • 通道: 大、中型系统中常设的专门进行I/O控制 及数据传送的硬件,是一种具有特定 功能的处理器( IOP ),有自己的指令 和程序,代替CPU管理、调度外设与 主机交换信息。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4 I/O接口及其编址方式 一、I/O接口( I/O Interface ) 1.接口的定义 为了在主机与外设之间传送信息而设置的 硬件线路。也叫设备控制器、适配器。 2.接口的主要功能 ( 1 )接受主机命令、向主机提供设备接口 的状态,完成命令规定的读写操作; ( 2 )控制主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同步 控制、设备选择、中断控制…); ( 3 )实现数据缓冲。
• 例题: 设某外设向CPU传送信息的最高频率为 40K次/秒,而相应中断处理程序的执 行时间为40µS。问该外设可否采用中 断方式工作?为什么? 解: 该外设传送一个数据的时间为 1/40=25µS,即请求中断的周期为 25µS; 25µS<40µS,会丢失数据,所以该设备 不能采用中断方式工作。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三、直接内存存取方式 ( DMA--Direct Memory Access ) • DMA方式: 在外设与主存之间开设直接的数据通 路,由硬件——DMA控制器执行I/O 交换,即DMAC从CPU接管对总线的 控制权,数据交换不再经过CPU。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DMA方式的特点: 1.速度快,适用于高速成组传送数据; 2.硬件线路比较复杂; 3.一台DMAC通常只接一台外设,设备 多时不经济,且多台DMAC也有访存 冲突; 4.实现了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第八章 输入输出系统
I/O设备 • 输入输出系统 I/O控制 本章主要讨论的内容-I/O系统的发展(五种I/O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中断系统) DMA方式 通道方式
难重点
史岚
第八章 输入输出系统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1 I/O设备及其操作的特点 • 异步性 • 无关性 • 实时性 8.1.2 如何组织I/O控制 一、I/O自治控制 二、分门别类组织I/O控制 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分层组织I/O子系 统”的方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分层的原则: 标准操作与控制处于与CPU及主存 相连的层次,非标准操作与控制处于 与外设相连的层次。 • 分层I/O子系统-- (四级I/O子系统)的示 意图如图---
史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哪四级?
通道1 主存 通道2 CPU 通道3
数字化仪 数字化仪 控制器
查询I/O设备状态的指令 具体的IN/OUT(或相当于此的)指令 循环指令
•该方式的过程原理示意图--
主程序
需要I/O时 启动设备 查询就绪否 是 输入/输出 继续运行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又叫 “程序查询方式” 。 体会两个名称含义。
否
•特点: 1.简单; I/O时间的预知性。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关于I/O接口编址方式的练习: 练习一、填空: ( 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有( A )和 ( B )两种。 ( 2 )统一编址方式是将( A )和( B )统一 进行编址。 ( 3 )在统一编址方式下,访问I/O设备 使用的是( A )指令,访问内存和I/O设 备将使用( B )的控制总线。 ( 3 )在单独编址方式下,I/O操作使用 ( A )指令实现,I/O设备和内存的访 问将使用( B )的控制总线。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3.接口的主要组成部件 ( 1 )数据缓冲寄存器 ( 2 )设备地址识别线路 ( 3 )设备状态字寄存器 ( 4 )主机命令字寄存器 ( 5 )数据格式转换线路 ( 6 )数据地址寄存器 ( 7 )控制逻辑 • I/O接口组成示意图如下: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数据线 数据缓冲 寄存器 控 地址线 DBR 制 逻 CPU 命令线 主机命令 辑 状态线 寄存器 I/O接口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3 )硬盘传输数据以字节为单位,传输 率为200KB/s。 本例题提示的问题-解答( 3 ): • 每秒查询次数为200K; • 查询所用时钟周期数为 200K × 50=10000K次 • 占用CPU的时间比率为 10000 × 1024/107=102.4% • 结论—— 即使CPU将全部时间用于对硬盘查询 也不能满足硬盘传输的要求。
2.数据输入输出要经过CPU,CPU与设 备、设备与设备均不能实现并行工作; 用于连接低速外设。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例题:在程序查询的I/O系统中,有三个不 同的外设。假定一个查询操作需要50个时 钟周期,CPU的时钟频率为10MHz。求 CPU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为I/O查询所花费的 时间比率(百分比),假定必须进行足够的查 询以免丢失数据并假定不考虑各设备的相互 等待(即:分别计算)。 ( 1 )对终端每秒进行30次查询。 解答( 1 ): •每秒花在终端查询上的时钟周期数为 30 ×50=1500; •占用CPU时间比率为 1500/10M=0.015%
数据线 设备状态 寄存器 命令
外设
设备地址 状态 识别电路
I/O接口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史岚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二、I/O编址方式 • 端口( Port )的概念-接口中的寄存器。 • I/O编址、外设编址实际是针对接口 中的端口—— 按照端口与内存单元的编址关系,有 两种I/O编址方式:
1. 统一编址方式 •I/O端口与内存单元统一编排地址 •相当于缩小了属于内存的空间 •访问I/O和内存使用同样的指令 2.单独(分开、独立)编址方式 •I/O端口与内存单元各自编排地址 •不占用内存的空间 •需要专门的访问I/O的指令 •例:8086中M/IO信号与RD、WR 配合形成MEMR、MEMW、IOR及 IOW控制信号( 低电平有效)。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 比之于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 中CPU变主动查询为被动响应—— 在外设准备的时间里,CPU执行现行程 序;直到外设准备好,发出中断请 求; CPU响应后中断现行程序转而执行与外 设交换数据的中断服务程序; 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运行。 • 中断方式原理示意如下: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8.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
二、程序中断方式 ( Program Interrupt Transfer ) 1.程序中断方式的基本思路 • 该方式需要依赖于中断系统—— 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中断功能之后,I/O 设备才可借中断方式与主机交换信 息,此称“I/O”中断; 但是,计算机中的中断系统作用不是仅 仅用作I/O。